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谨忆胡希恕先生
    

岐黄密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谨忆胡希恕先生

作者:刀剑笑


先生的经方造诣本人认为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先生的为人是朴实、真挚,有道家的仙风。

对于经方,历来是一部枯涩难懂的书。习医者,没有十年八年的修行是很难理解里面的精神实质。或者换句话来说,有些人哪怕读了一辈子,到了晚年才发觉自己读错了而贻害后世。因此,历来是名医少、庸医多。

先生生活的年代是十分不利于中医的发展。当时的政府一方面是要废除中医,另一方面是西医的渗透开始规模化。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医如果没有了疗效,再多的空洞的理论也只能是无济于事。因此,在当时的环境下出现了中西医汇通的一派人物,最有代表性的是张锡纯先生。但也是从张先生开始,似乎打开了这一段时间中医的大概思想情怀:企图用中医的疗效来延迟中医的衰退。因此,在延迟衰退之前,要做的是要汇通。起码你了解了西医,才能了解中医的长处,才能确定其疗效。观察胡先生一生的学术观点,我觉得先生这方面是在中医学的历史上应该是划时代的。

第一,    先生把一部枯涩难懂的伤寒读成清澈见底,易于把握;

第二,    先生把临床疗效作为读伤寒、解伤寒的依据;

第三,    先生敢于接受西医的检验,而不是故步自封;

对于第一点,许多人会提出,胡先生似乎更像临床家,而不像理论家。但是,我敢说,胡先生的中医理论水平不压于任何一流的名医。我们了解的胡先生似乎只精于伤寒,其实,先生的内经(包括五运六气)和温病的造诣是很高的,只是,这些东西对于临床难以把握。一般人,要精读内经没有上二三十年的功夫只能是达到“流散无穷”的水平。因此,也许是师承,也许是机缘,也许是偶然之间的必然,也许是疗效的缘故,先生钟情于伤寒。

对于第二点,先生用八纲去解释六经而不用内经的套路,这是临床所决定的。伤寒这部书,由于经历了战乱,辗转反侧,又后来有人修订过,自然难以保障其完整性。先生通过自身及从师承中的启示,结合临床,用八纲去统归六经,把文字弹性很打大的古文变得公式化、条里化,这一举动,在伤寒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这一点,如果是在国外,早就轰动整个医学界了,唯有在国内,以今天的主流不同(其实,说句实话,就是中医的某些人死要面子,能简单的读透一本书,何必去用复杂的方法来辛苦自己呢,既然胡老的临床都公认了,干嘛不去继承?)因而,胡老在世的时候是有很多磨难的。他的学术思想和见解,也只有到身后才由弟子整理出来。当然,胡老自谦是自己的思想不成熟,但是,以先生之学,还不成熟的话,那些狗屁科研和论文今天做了些什么?

第三点也是先生的夙愿了,先生生前十分希望中医能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能用现代科学

发展中医。可惜如今的情况大不如先生所愿。我也估计,不知二十年后还有没有中医。

如果说到,胡先生的性格像谁,我觉得,有点像小说里的风清扬老前辈。胡先生也应当是中医里的剑宗一代宗师了。只是,他在世的年代不利于他的发展。

其实,人的境界有高低,但是一个人境界太高了活得是很累很委屈。爱恩斯坦发明相对论的时候也没多少人理解,所以,他寂寞;风清扬看到令冲那几下狗屁不通的剑招觉得好笑又无奈;那么,当胡先生独具慧眼看到了六经的实质的时候,众人还是大谈运气,所以,他的无奈只能让他选择沉默,他是个寡言的人。

但是,有人也曾经说过,刘渡舟老师到了晚年也谈方证相对。胡刘二人学术见解截然不同,但结论一致,只是,一个是经历的五运六气和脏腑经络的曲折徘徊才到达,一个是从一而终。

每个人的都有一个境界,但每个人的境界都不同。我怀念胡先生,他给我的帮助是朴实的,真挚的,没有任何的雕饰。

他传析的,也许是最真的仲学。

先生的学说必将会有更多的后来者加以重视和研究。也许,当过上个百千年后,有一部经典著作会问世《六经八纲论》。

永远纪念先生!

本文来自:黄煌经方沙龙-http://www。hhjfsl。com-中医经方专业学术论坛
-----------深有感触,不知道怎么说,
大力支持,永远怀念!
更希望像先生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别吹牛了,神医不神!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