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王昌松:洒遍人间都是爱
    

岐黄密室:王昌松:洒遍人间都是爱


       “历三朝变幻风云活国活人德高望重千秋远,享百岁霞觞福寿祝公祝裔柱馥兰香万古长”,这是挂在王昌松老人行医堂内的一副对联。这位在全国中医界都享有声誉的老人,每天清早6点准时起床,8点准时步行至位于亮山社区的诊所,上午就在坐诊看病中度过。午休过后,他有时就呆在家中看书、听听戏曲、看看抗战题材的电视剧,有时去逛逛花板桥的药材市场,或者图书城……这是他每天的大致日常生活。他已经105岁了,但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多年前写下的诗词楹联脱口而出,800多种中草药如数家珍。



    4岁习“四书五经”,10岁跟父亲学医,15岁独立行医,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成为屈指可数的“湖南省名老中医”之一,被列为世界名中医、中华传统医学专家的王昌松从不认为自己老了,他依然如同年轻时候一样,每天在为病人忙乎着。病人的快乐就是他的快乐。如今他平均每天为20多位病人把脉看病,没有节假日,谁都会惊讶于老人的精神矍铄,钦佩他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


                         医学世家:严家教,好施德


    1902年,王昌松出生在岳阳市云溪区文桥镇东风村。他的爷爷和父亲是当地名中医,他刚开始咿呀学语,父亲就叫他诵读“医学三字经”和“四书五经”。严“师”出高徒。在认为“不可绝教”的父亲手把手地教育下,9岁的王昌松便能背诵“四书五经”的许多名篇,10岁开始,父亲教他学中医。由于耳濡目染父亲的医风,加上天资聪慧和勤奋,不到半年,王昌松对几百种中草药不仅能识别,还能闭上眼睛靠摸和闻辨别。有一次,父亲故意在一单药方中加了一味无关紧要的药,以此考验王昌松,他在捡药时发现了,马上向父亲指出,得到父亲的赞许。



    15岁那年,父亲正式允许王昌松独立行医。从此开始了漫长的行医生涯,转眼已经90年。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他从未间断过治病救人,他和妻子创办的益寿堂毁于日寇的侵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在家晴耕雨读,清贫度日,深造医学,以精湛的医技造福乡邻。1951年参加工作后,在路口铺卫生院,他曾独自深入当时“治疗麻疹”一线,被授予“中南区种痘特等模范”,后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并荣获“湖南省名老中医”称号。文革期间,受打倒技术权威的风潮冲击,他被遣送回家,勒令不准看病,但在当地群众的自发要求下,在他心中“既然有人需要我,我就去帮助他们”,于是他又当上了赤脚医生。1977年落实政策后,他分别在临湘城关镇医院和市二医院工作直至退休。



    王昌松从父亲那里传承了家教的严和行医中需要的爱,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女儿王凤英,曾担任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分管业务的副院长,她是父亲的得意门生,工作出色,医技精湛,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湖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如今70多岁退休的王凤英又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在父亲的诊所里,协助父亲为老百姓行医济世。



  “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贫莫贫在无才,贱莫贱在无志。”在王凤英的记忆中,父亲的家教非常严格,从小就要求她诵记“医学三字经”,教育她要学好本领,要待人诚恳,对待每个人都应该尊重。长大后,考上湖南医学院,寒暑假回来就跟着父亲实习,遇到难题就请教父亲。毕业后参加工作,看到父亲有时白天遇到难题,晚上通宵翻书,直到找到答案为止,这更加激励了她奋发向上。王凤英的儿子王少维从湖南省中医学院毕业,现在是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骨干医师;女儿王春芳几年前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远赴英国攻读博士学位。



    在历经沧桑的王昌松心中,过去的那些磨难、荣辱都如过眼烟云,亲切的笑容挂在脸上,就是对过去一切的回答。那些成为他一生最宝贵的财富的苦难,就像钢琴上的七个音符他都有了,人生就充实了。什么苦的乐的悲哀的幸福的痛苦的都经历了,他的笑容流淌在布满皱纹的脸上,似乎告诉人们:幸福是幸福,痛苦也是幸福,痛苦本身是会给你带来幸福的,没有苦不会知道有多甜,只有经历了苦难的生活,你才会知道今天的日子有多好。


                     行医人生:医德高,施仁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王昌松其人,医术精、人品好、医德高、医风正,几十年如一日。心系百姓,从不分地位高低、身份贵贱;把中医药简、便、廉、验等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上树起了一面旗帜。



    1988年,已经86岁的王昌松退休了。由于他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仍有不少病人慕名前来。考虑到方便病人,家人临时在二医院租了间小房子当诊所,加上他从不收挂号费,慕名者天南海北跑来了。2000年又将便民诊所搬到了亮山社区。19年来,他接诊病人约14万人,按每人5元挂号费计算,光该项费用他就免收病人约70万元,而对经济困难的病人或五保老人免收所有医药费的数额,他从来没有放在心中。谁有困难,他只知道“帮助”二字。



    湖北监利农民曾文忠,1975年在湖北同济医科大学确诊“肝硬化、肝腹水”。因家境贫寒,放弃治疗,后经他人介绍找到当时还在云溪工作的王昌松,至今已30余年,其间免费看病、赠药,贴补来往路费,给予生活援助,难计其数,曾文忠现仍健在,以养鸭为生。36岁的四川人陈民,来岳阳打工,感冒后又查出患有“肺结核、乙肝”,因经济拮据,精神几度崩溃,王昌松慷慨解囊,在医药上免费予以救治五年余,念其清贫,后招其妻在诊所中免费学艺,并每月给予800元工资,供其生活来源至今。近90高龄的葛正湘,系原黄浦军校16期学员,现居临湘陆城敬老院,因当时战乱连年,亲朋失散后,劳苦一生致病魔缠身,王昌松感其伶仃孤苦,十余年来嘘寒问暖,免费对其疾病予以救治,生活上予以帮助,其高尚医德,感动乡邻。



    资助没钱治病的病人的事例数不胜数,王昌松不图名利,从来不收红包,多次婉言谢绝了许多治愈患者送来的红匾、锦旗。若是遇到贫困的病人,施药后还要给路费,还将家中的腊鱼腊肉送给极其困难的人。在老家过年时王昌松是从不关财门的,要饭的老公公老婆婆都被请上桌。他把病人的快乐、帮助他人当成了自己最大的快乐。一位南京的王先生患有非常严重的慢性病,在王昌松这里花了不到1000元就治好了。他再度从南京辗转来到岳阳,写下一首诗:“病入膏肓气息咽,五湖四海访名贤。岳阳楼下遇神医,沉疴顿愈享晚年。”



    王昌松不仅是个妙手回春、古道热肠的医者,他还培养和资助过众多优秀的学生,他的多个学生现在都成为岳阳市各医院的名医。他带徒学艺,从不计报酬。家住路口铺附近的王林新高中毕业后,找上门来要学医,没有门第之见的王昌松见其勤奋好学,就留在身边,三年后,又鼓励其考入湖南省中医学院并资助完成大学学业,如今王林新正在攻读研究生。王昌松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每当家乡遇有难事,他总是慷慨解囊,修桥铺路兴学校,总有援手。


                     


    王昌松性格温和,生活中难免遇到性情暴躁的人,但他从不与人计较,反而对那些急躁的人大讲养生之道,劝他人平和性情,有益健康。爱好诗词的他是洞庭诗社的成员,常在偷闲之时写几首诗词楹联,抒发对大好河山和谐社会的心声,并诵与病人、家人共赏。他记忆力惊人,几十年前所发生的事所诵过的诗词,脱口而出。



   “皓首穷经耳目聪,精神矍铄语雍容。人间不满予须满,世上难逢我亦逢。敬老尊贤沾国惠,扶危救困树医风。诞辰多蒙亲朋祝,寿考维祺不老松。”在谈得高兴的时候,王昌松朗诵了这首百岁寿辰时即兴作的诗。他还回忆起上世纪50年代有次半夜出诊回来,失足跌下高坎致伤,在家卧床大半年时写的诗:失脚坎高死半天,孤洲野地有谁怜。猿啼虎啸惊心卧,鬼哭狼嚎吊胆眠。坐骨神经瘫八月,行疲湿痞痛三年。妄想华佗能再世,一丹药酒解倒悬。2000年洞庭诗社举行征联活动,上联曰:春到岳阳城,喜洞氮飞雪,长炼流霞,八百里鱼米丰登,政通人和四化建。王昌松略作思索,吟出下联:光临龙涎井,睹湘竹现斑,君茶吐秀,七二峰烟云蔚起,心旷神怡三醉亭。王凤英说,最近正在抽时间帮父亲整理诗词集,争取早日印刷成书。



    他的家族不仅是医学世家,也是长寿之家。王昌松的父母都活了99岁,他的老伴也是97岁才去世。“薄滋味、少愠怒”是王老的养生秘诀。他一辈子没和别人红过脸,妻子16岁给他,相处81年,两人从未红过脸吵过嘴。王凤英说父亲对病人的和气是出了名的。在饮食上王昌松喜清淡,肉鱼少食,不吃狗肉羊肉及野味,鸡蛋、豆制品、蔬菜是主要食物。



    仁爱人生,这是对王昌松人生的概括。在这位105岁老人身后留下的那串长长足迹里,还藏匿着许多令人铭记的感人故事,他所经历过跌宕和变幻、战火和不安、痛苦和快乐……如今在王昌松平和、淡定的神情中丝毫看不出来,而透射出的是一位苍生大医的亲和力和百岁老人崇高的人格魅力。


来源地址:

http://yywmw.803。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985
-----------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老龄协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等7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全国优秀公益人物评选表彰活动日前在京揭晓,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退休中医王昌松入选。

  
王昌松,男,107岁,湖南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退休中医。从医90多年来,王昌松始终视病人为亲人,注重高疗效低费用的原则,扶危济困。退休后,他租房义诊,从不收取挂号费用,拒收红包,至少接诊病人14万余人次,免收挂号费70多万元。面对经济相当困难的病人他更是分文不取,甚至还资助其生活费用及往返路费。91岁高龄的葛正湘因亲朋失散,劳苦一生,疾病缠身,长年居住在敬老院,王老十几年来免费为其治病,并在生活上给予帮助。

  
活动组委会这样评价:“这位老人走过的人生路,平凡而伟大;这位老人年过百岁,心系病者仍不辞艰劳;这位老人洒遍大爱,济救苍生。”

  
“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2003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本次评选表彰活动为第四届。


来源:长沙晚报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