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逝去的中毉
    

正本清源:逝去的中毉

1,从巫谈起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诗人元稹的凄婉绝唱。楚国宋玉在《高唐赋序》中讲述楚怀王游巫山高唐遇神女“愿荐枕席”,天亮分手时,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神女幻化巫山云雨,令人心驰神往。

巫文化源远流长,什么是“巫”呢?在《说文》中:“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巫是个象形字,据甲骨文,象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小篆象女巫两袖舞动的形状。在《初刻拍案惊奇》中有这样的话:男觋女巫,自古有之。汉时谓之“下神”,唐世呼为“见鬼人”。 觋,念“xi”二声,繁体为“覡”,指男巫师。巫从旁望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唐·韩愈《师说》商代的巫地位较高。周时分男巫、女巫,司职各异,同属司巫。春秋以后,医道渐从巫术中分出。

在《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说:“昔陶唐氏之世.....民气郁閼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这是祖先的原始舞,也叫巫舞。巫舞关系到一个文化起源的问题。在远古的蒙昧时代,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当然包括自身,开始是一个浑浑噩噩的状态。随着劳动的复杂化,人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功能和语言思维功能也有了大幅度的进化,人类的主观世界的意识活动开始“独立”,逐渐主宰人的生命活动。这个阶段是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逐渐过渡的阶段。也是人类的超常智慧开发的阶段。哪些人能够开发出超常智慧呢?应是极少数的人。人类的智慧和能力是有常态和超常态之分,极少数敏感的人,在某种条件下,开发出超常的智慧。在劳动之余安安静静的休息,“古者民神不杂”,体会到“天人合一”的状态,劳动中的形体引动,娱乐中的舞之蹈之,在“恍兮惚兮”中强化了常态的肢体功能和大脑的超常的智慧。如治病的能力,意识的感知能力等等。据说现在北极的猎人,有些能够知道20公里内猎物的情况,这也是“神”纯净不杂,是意识的感知。

这些具有超常智慧的人逐渐成为后世所称述的巫和圣人。在他们身上自发呈现的特殊现象,古人不好理解,今人也是一样。巫,以舞降神。应该是在“舞蹈”时,进入特殊的状态,类似于后世的“自发功”。古人纯真,思维意识易于同步,在“巫”的领导下,群体的自发功“宣导以舞之”是可以想象的,这也就是“巫舞”。“巫舞”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智慧的开发,世界各地都有这个现象。

上古的圣人,如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轩辕氏等等,可能就是这一类“巫”,具备超常智慧的人类代表。

在《书经 伊训》中有:“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巫是在跳舞和歌唱中来“交通人神”的。为什么要以这样的形式呢?在舞蹈中叫、喊、唱,可以使其进入特殊的状态,为人诊治疾病。后世的巫师跳神治病是一脉相承。在这种入静专一的状态下,可以产生幻觉,如光芒四射的高大形象,听到各种声音和“启示”,使之产生超自然力量的心理。在《列子》和《庄子》里都有真人“蹈火不热”的记述。现在的萨满教还在流行蹈火舞,在巫师的指挥下,众人起舞,赤足走过烧红的铁板或火红的木炭。我国的黎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在选新萨满的领神仪式,仍有“上刀山”、“下火海”等内容。常人难以望其项背,在原始自发功的状态下,“巫”就被看作之交通人与超自然力量的媒介。

(2)在《国语 楚语》中有这样的记载:

昭王问于观射父,日:“《周书》所谓重、黎(相传掌管天地的两个大臣)实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平?”

对日:“非此之谓也。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日觋,在女日巫。”

这里讲了做巫的条件,“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要精明、专一、虔诚。达到“智”、“圣”、“明”、“聪”。后面还讲了要具有祭祀的礼节、服仪、生产、生活的知识等等。上古时代的文化多与巫有关。

《山海经·大尧西经》说灵山有:巫咸、巫即、巫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麦在。灵山,指巫山,有学者认为,此巫山是广义的巫山,即以神农架为中心的巨大山岳。十巫”就分布在这一巨大山区,“分地而治”

十巫中的巫姑可以理解为女娲。最近读窦玉杰著《宇宙之旅》著述女娲补天是在土星爆炸而打破了天,在大洪荒之后地球的季节出现了与洪荒之前大的不同,一年三百六十六日的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日期出现了破日,需要重塑周年历法。 在女娲的测算补天的基础上,后人采取了闰年的办法,逐步制定和修复了适宜的六十甲子纪年法。女娲是传承上古文明的使者,是一位伟大的祖母,是人类尊敬的伟大的天文学家。

《吕氏春秋•勿躬》:“巫彭作医,巫咸作筮。”我们先看这个“筮”字,shi,四声,是个会意字,从竹,从巫。竹”表草木,“巫”表占卜者。古代用蓍草占卜的一种活动称“筮”。在《说文》中:“筮,易卦用蓍也。”古人初次作官,必先筮占吉凶,因之后来出来作官称为出仕。古人对“筮”是重视的。而医,更是重要的生活内容。“毉”是最初的医字,后来演变为“醫”。这曾记录了古人巫医合一的史实。逐渐演变为更多的用酒或汤液来治病。这个“酉”,是个象形字,金文字里象个酒坛子的形状。酉是地支的第十位,酉鸡,旧式记时法指下午五点到七点的时间,是平常我们说“鸡上架”的时间,这在农村更容易观察到。酉在五行里是和金对应的。“金鸡报晓”,是这么来的。酉在醫里是不是也代表金石,指医疗中要用到金属的针具和砭石呢?到是可以思考。

巫治病的实质是什么呢?是他在舞之蹈之时,形成一个气场,巫本人知道病的所在和原因,通过其本人“神”的作用,可以使疾病变化消失。“神”,就是他的意识活动,可以使疾病消失。这又牵扯到意识的作用,意识的物质性的问题,这里先放过。

我们平时说看病,看,睎也。(睎,望也。)――《说文》。在小篆的字形是个会意字,手下面是目,用手加额遮目远望。巫应该是能够有透视功能,一目了然。巫有大小,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或许是“尽见五脏症结”,或许只是看到模糊的气,昏暗、晦浊是病态,而明亮、光泽是健康。病人体内昏暗、晦浊的气,限于巫头脑中的参照系背景,或许就幻化为妖魔鬼怪,把他们驱赶走,成了治病的主要内容。

在正统的中华文明史中,巫和巫舞的记载很少,是因为中华民族很快进入一个朴素的、主动修炼的时期,超越了巫舞—原始自发功阶段。官方的卜和祝代替了巫。

如长沙马王堆发掘时,二千五百年前藩王的墓葬中的《行气玉佩铭》,阴文篆刻有45个字,记述了“行气”的要领。全文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郭沫若《奴隶制时代》释其文为:“这是深呼吸的一个回合。吸气深入则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则定而固;然后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长,与深入时的径路相反而退进,退到绝顶。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死。”这个铭文是阐述小周天行气的内容。

在商以后,对巫于类似巫的作法予以抨击,列为“国必亡“的内容,春秋孔子修史,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巫早已被赶出政治舞台,被视为“方技”之流进入民间,使之失去了历史中应有的地位。

2,古代的神医

(1)文挚是齐泯王时的名医,《吕氏春秋 仲冬纪》有这样的记载:“齐王疾痏,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至,视王之疾,谓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虽然,王之疾已,则必杀挚也。”太子曰:“何故?”文挚对曰:“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挚必死。”太子顿首强请曰:“苟已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文挚曰:“诺。请以死为王。”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当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履登床,履玉衣,问王之疾,王怒而不与言。文挚因出辞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疾乃遂已。王大怒不说,将生烹文挚。太子与王后急争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挚。爨之三日三夜,颜色不变。文挚曰:“诚欲杀我,则胡不覆之,以绝阴阳之气。”王使覆之,文挚乃死。夫忠于治世易,忠于浊世难。文挚非不知活(治)王之疾而身获死也,为太子行难以成其义也。
这段文字,文挚医术高明,一见齐王就知道其病,他能预知自己必死,且
烹三日三夜不死。

在《列子 仲尼》中也有文挚的记载:
“龙叔谓文挚曰:子之数微矣,吾有疾,子能已乎?文挚曰:唯命所听。······文挚乃命龙叔背明而立,文挚自后向明而望。既而曰: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几圣人也。子心六孔流通,一孔不达今以圣智为疾者,或由此乎!非吾浅术所能已也。”
说明文挚有一定的透视功能,。

(2)我们看《史记 扁仓公列传》中的扁鹊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闲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扁鹊是认可长桑君的,态度诚恳。长桑君知道扁鹊非常人,不一般,有一定的身心素质。“道可受不可传”长桑君给扁鹊传授的形而上的道,唯能虚其心志者才能接受。“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这个“药”,或许是个隐喻,是练功的方法。“上池水”有多种解释,应理解为口腔中的唾液为妥。在舌下舌系带两侧有两个穴位,称之为“金津”、“玉液”。舌下多生津液故名之。在小周天的习练中,津液的产生更有其微妙的作用。扁鹊应是按一定的方法练习三十日,“视垣一方人“,能隔墙看到人。看病,能看见五脏那里有病,诊脉自然就省略了。人的认识水平是不同的,自然有人不理解,是真的吗?能“尽见五藏症结”,两千多年过去了,今天的人一样怀疑,信假不信真时,脱裤子放屁,只好装装样子。当然也有假的,或许有人摸脉也模不出大概,不也要装样子吗?扁鹊的摸脉是一目了然,已经看到了,当然懂得摸脉,今天我们连摸脉也不相信。 

2007年6月27日,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在罗马召开的“中欧中医中药大会开幕式”上致辞说,“中医不但能够通过脉搏诊断妇女是否怀孕,而且能判断男女”,并称“这是系统生物学最好的一种应用与实践”。尚勇的发言发表在6月28日的《科技日报》上,当时并未引起反响。何祚庥及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的两位名中医刘永业教授、庞玉琴教授公开质疑、否定。如果说不用摸脉也可诊断呢?还是存而不论的好。

我们扁鹊救治虢国太子的事例。
“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终日,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蜔视文。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觽,不可曲止也。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

扁鹊和中庶子费了许多口舌,他未入宫,能把“死”了近半日的虢国太子的身体状况描述准确,说明扁鹊有“遥诊”的功能。

3,沧州见闻
2007年十一假期,我到沧州探访一位民间医生XXX,53岁,主要是治骨科外伤。河北青县有的60岁的老者自述,左肋受了伤,当时肋下胸膜腔还有少量积水。开始几天,在X医生的诊所常规用了西医吊水消炎。有一天,X医生查房,给其在肋下吹了气,积水两天就没了,后面的十几天就是贴膏药,当见他时,痊愈已准备回家了。一日傍晚,有一小女孩,八九岁,伤了右手的小指,在指根部,拿了X光片来求治。X医生看了X光片,嘴里好像咕噜什么,然后再女孩的手指上吹了三口气。应该是没错位,就拿出其自备的膏药,加热后个女孩裹在手指。膏药是约三寸见方,布上涂了薄薄一层深色膏质。

XXX医生给我点按背部,觉有丝丝传电的感受向身体渗透,更多是他的女婿和儿子操作,虽然年轻气壮,多是干疼,作用不大。X医生是不是练过内功拳术,不得而知。看他的女婿、儿子不得要领,只是蛮力,据说X医生是年轻时摔断了腿,接受一位本地接骨医生治疗,后来得了传承。

回北京后,给一位同仁讲沧州见闻及吹气治病的方法,同仁说摇头,不可能。其实在《枕中记》中有用嘴吹气治病的方法记载,此书托名是墨翟所著,成熟大约在唐初。书中载有用嘴吹气可治疗外伤、疼痛、流血等等。毒虫咬伤也可以用吹气的方法治,而且隔几千里地也可以治好,比如被咬伤的是男人,就吹自己的左手,被咬伤势女人,就吹自己的右手,病就会好。我们认为这是神话或是胡说八道,其实《枕中记》中的是意念治病、远距离治病。其实不用吹气,不分男左女右,古人有很多治病的方法。

4,说祝由
在《素问·移精变气论》: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王冰注:“移谓移易,变谓变改,皆使邪不伤正,精神复强而内守也。”)

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暮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己。

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己也。

在上古时代,祖先已经有了祝由的方法。唐代时,医学设置十三科中,开始设“祝由科”。49年前出版的《医部全录》中有祝由科,后来再版就删除了。祝由科里有画符、念咒。画符,都是几个字拼在一起。其实不是符或咒治病,而是要用符咒的人慢慢练功夫,吃斋,语布,关键还是一点功夫。《万法归宗》是本关于掐诀念咒的书,讲了其中的道理。“一点灵光既是符,人间错会墨和朱;古仙不肯分明说,迷却多罗大丈夫。”讲的是练功要两处一点灵光,一点功夫,就是符。不要错认朱砂、墨汁画的就是符。不画也一样,灵光一点动,就是符,就有作用。灵光是施数的“气”或说“能量”。古人在画符时,一般还要喷口正气,先“嘎”的一声,冲那支笔发功,然后画符,一口气画下来。要把精气神贯注到里面去。当然,形象、形状里也有以定的信息量,关键是功夫。古人有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画符治病以为是神来了。(可举“雨、食、鬼”字的例子)

5,气论与经络
气论是传统文化与中医理论的核心与精髓。在东汉的《太平经》中指出:“夫天地人本同一元气”。
科学院士何祚庥是否定阴阳五行学说,而对元气论大加赞扬:元气论“是一种天才的猜测,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如果说古希腊的原子论曾经预示着道尔顿原子学说的出现的话,那么元气学说就是现代量子场的滥觞。 陈独秀在1915年《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警告青年”一文中也对中医进行抨击:“······其想象之最神奇者,莫如‘气’之一说。其说且通于力士羽流之术;试遍索宇宙间,诚不知此‘气’之为何物也!”

何祚庥对元气论的赞扬和陈独秀高呼“气”为何物?都是在形而下的层面看待宇宙时空。何祚庥虽在赞扬,但他只是认为是在猜测。象否认经络存在一样,一定要在实体解剖中用眼睛看到。李时珍说:“经络隧道,唯反观内视者可照察之”。古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本的内容是通过对人自身的内求来认识人自身和世界的。人自身的气的运行和宇宙时空气的运行,是古人亲身体会到的。曹操的诗句:“绝人事,游浑元”,就是讲在修炼中,感悟天地之间的浑元气。

刘力红教授在《思考中医》里小心翼翼的提到“内证”。2006年11月6日在北京大学刘教授讲到内证实验可以说是产生中国文化的“一只脚”,缺了它中国文化无法产生,无法形成,另外一只脚是理性思维。 当代名医朱良春(1917年~ )在其《经典是基础,师承是关键》中呼应刘力红:“他提出“内证实验”的论点,是非常重要的认识,我完全赞同。因为中医许多理论、许多事实,广凭一个思考是不行的,例如经络、穴位等,绝对不是思考能出来的。我有一个朋友,50多岁,他长期打坐练功,近十年来出现了“内视反观”功能,他能清楚的看到经络路线及内脏,能用针灸治好不少疑难杂症,这充分说明“内证实验”的存在,关键是我们如何坚持锻炼和体悟。希望有志之士下一番苦功,多出几个具有”内证实验”功能的医家,必须能解决更多的疑难杂症,为人类造福,为弘扬中医学术多做贡献。”

对外气的研究,国内早已进行。1978年,上海的顾涵森利用红外线辐射装置,接受到林厚省发放外气的红外辐射效应,与常人的红外效应不同点在于有一种特殊的低频涨数调制。1979年,北京测出中医师赵光发放的外气分别由低频磁信息效应、次声效应、超声效应、紫外效应、激光效应等。普通人可能肉眼看不到,手摸不到,但外气的物质性却是真实存在的。

赵光老在西苑医院工作,他曾说,开始他是给人用按摩治病的,后来遇到一个商店的售货员,有心肌炎,他开始不接触,用外气治疗。2006年徐老师谈到,赵光老给一个病人治疗腰痛,他就问这个病人家里的大衣柜玻璃是不是破了。病人的病因是家里大衣柜玻璃破了,受了惊吓引起腰痛。赵光老怎么知道是这个原因呢?应是他感觉到了,这也是人在修行后出现的感知功能。我们知道香河老人周凤臣在晚年能治病,还能预知一些事情,都是人的超长感知的能力。

6,说李时珍
李时珍自号“濒湖山人”,以神仙自命,每晚打坐练功,修神仙术。在《奇经八脉考》中说:“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医而知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脉,则虎龙升降,玄牡幽微窍妙得矣。”

清代学者顾景星(公元1621~1687年)作《李时珍传》中:“年七十六,预定死期,为遗表,授其子建元。”他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这和他自身的修炼有关。督脉的穴位的名字,至阳、灵台,神道等,修炼者对自身气的规律是清楚的,在那个位置,比如气循行不到至阳了,可能是要死了。当然也有觉得活够了,自己走了。

李时珍历时27年修《本草纲目》及和《濒湖脉学》等著述,修炼中获得的智慧是他力量的源泉。为《本草纲目》作序的王世贞评价其“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录,臣民之重宝”,称赞李时珍“真北斗以南一人”

在1981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及衡器中的“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上海中医学院柯雪帆教授闻风而动,广为传播。用炙甘草汤试治心脏病取得惊人的疗效。柯雪帆教授归纳整理,反复核实后,汉代,斤=250克(或液体250毫升);两=15.625克;升=液体200毫升等。

炙甘草汤在教材方剂学如下:
甘草四两(12~20克)炙  生三两(9~15克)切  桂枝三两(9~15克)去皮  人参二两(6~10)克  生地黄一斤(40~60)克  阿胶二两(6~10克)  麦门冬半升(10~20克)去心  麻仁半升(10~20克)  大枣30枚(10枚)擘
按教材的用量,对治伤寒论中的“心动悸,脉结代”,是火候不够的。心动悸,形容心跳的很厉害啊!

为什么会如此定剂量呢?明代李时珍开始,对古方作过一番研究,认为古今度量衡变化不太清楚,最后他来个折中,说:“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这样古方伤寒论的方子缩减为原方的四分之一。老中医李可说:“这样等于把伤寒论给阉割了。”明代到民国中医药在松散自由环境生存,而1949年后国家的药典规定的剂量参考明代以后的用量,中医的疗效自然折扣。面对急症、重症,即使柯雪帆教授作了有根据的考证,但临床中的医生是要小心翼翼的。

7,遗落的古法

(1)论按摩推拿口诀释义

西医从解剖学.生理学,力学手法的角度对骨伤推拿按摩,某种程度可以量化,易于表达.而在传统手法口决"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法从手出,手随心转". 能悟出其中道理,却是不易

当医者手触及患部, 医者的"心"要感知到患者体内的状态,或者说这种"巧"是用医者的心感觉到. "巧"是灵敏的意识状态下的体会.医者处理病情的"法"(动作)是用手表达出来,而手是听从心指挥的.

现在X光,CT,如此多的西医诊断方法, 给我们提供方便,对中医的冲击是人的某些传统诊断能力丧失殆尽.在治疗中多是借助西医的检查结果.我们的媒体盛赞某一位老名医给病人在X光下为患者正骨时,难道你不也想是我们人的诊断技艺在减退吗?当然老医生是菩萨心肠,追求完美,在此是要表达崇高敬意的。

(2)名医郑怀贤
1964年2月初,周恩来总理访问埃塞俄比亚时,在下台阶时,摔倒时下意识右手往地上撑了一下。总理的右手当年在延安时曾经坠马摔伤过,留下了后遗症。现在这么一撑,雪上加霜,再次负伤。当天晚上,周恩来的手伤发作,疼痛不已,严重影响了睡眠。第二天,总理仍按原计划访问索马里。在索马里的3天外事活动中,由于与东道主方面各界人士无数次的握手,总理的右手肿胀,非常痛苦。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强忍住疼痛,和每一个想跟他握手的索马里人热情地握了手,这让他身边的陈毅外长心痛不已。最后一天,当总理和东道主握别时,额头沁出了汗珠。

周恩来、陈毅一行返回北京后,卫生部安排解放军301医院会诊,最后结论是:伤势严重,但没有形成骨折。不过,“伤筋动骨一百天”,治疗周期预计不会比治疗骨折短,也就是说,至少得两个月。

两个月?那2月14日的出访怎么办?周恩来皱起了眉头。经过反复考虑,总理没有接受治疗。毛泽东让秘书打来电话询问治疗情况,当他得知301医院的结论后,亲自给周总理打电话,安慰不要着急,总有办法解决的,西医不行,还有中医嘛,中国医学博大精深,什么时候都不能丢的,并说已经让陈毅再跟卫生部方面联系了。

卫生部方面认为,中医骨伤治疗有一套独特且行之有效的手段,所以建议是否可以考虑请中医骨伤科专家诊治,可能会有奇效。陈毅把卫生部的意见转告给周总理。周总理笑了:“对了!贺老总以前对我说起过四川有位姓郑的武术家,特别擅长治疗跌打损伤!”

于是,周恩来给贺龙打了电话。贺龙当即去了中南海西花厅,听了受伤的情况,笑道:“总理啊,您放心,这事能够解决,只要找郑怀贤先生,当天就能见效果!”

郑怀贤,河北安新人,解放前,已是闻名中外的武林高手,精通接骨。解放后,担任了成都体育学院教授。一次,贺龙抵达成都,请郑怀贤先生治疗他在战争年代受过伤、还不时疼痛的手,并说明是听北京的一位老武术家介绍而慕名前来。贺龙边接受治疗,边和郑怀贤谈论武林掌故、奇闻轶事。片刻后,贺龙经郑怀贤拿捏过的手就消除了疼痛。贺龙不无惊奇道:“哎,我让警卫员也这样捏过,怎么就没有用?” 贺龙回北京后,曾介绍董必武、徐特立、李先念等前往成都请郑怀贤治疗伤痛,无不奏效。

当天傍晚,周恩来在邓颖超的陪同下飞抵成都,下榻于金牛招待所。周恩来惦记着2月14日的出访,治伤心切,抵达后就提出:“请郑怀贤先生过来。

郑怀贤直到进了门才知道是给总理治疗,心中激动,朝周恩来鞠躬行礼。

周恩来站起来,大步迎上前,忍痛和郑怀贤握手:“不敢当!不敢当!郑老师好!”

郑怀贤连连点头:“总理好!总理好!”

郑怀贤运用他那精湛的内家气功在周恩来的手部按摩、捏拿。一番治疗后,周恩来惊奇地对邓颖超说:“哎!给郑老师这样一弄,疼痛马上减轻不少呢!”

郑怀贤按摩捏拿一阵后,当场调制了中药敷在伤处,然后交代了饮食禁忌,最后说:“这药用上去后,应该在24小时内可以明显见效。明天我再给总理继续治疗。”

郑怀贤先生的治疗确有奇效。当晚,周恩来就感觉到受伤部位不像前几天那样痛了,因而夜里好好地睡了一觉。

次日早上,周恩来自己打开裹在手上的纱布,发现已经消肿了,不禁高兴地说:“郑老师真了不起啊!”

下午,郑怀贤又来为周恩来治疗。治疗中,周恩来跟郑怀贤谈起了他的右手在延安时受伤和后来治疗的情况,感叹道:“哎,那时如果有你郑老师治疗,我的手就不会留下后遗症了!郑老师的这门绝技有传人吗?”

郑怀贤回答说已经把自己的医技和秘方都传下去了。周恩来欣慰地点头:“对,应该传下去,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

郑怀贤从1964年2月7日到2月12日,一共给周恩来进行了6次治疗,周恩来的手伤就已经基本痊愈。

2月12日是除夕,下午,郑怀贤给周恩来作了最后一次治疗。周恩来高兴地说:“真的多谢郑老师了,你这次可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后天我出访时又能够从容地跟人握手了。”

郑怀贤想了想,说:“总理,每次出访您都得跟很多人握手,这对您的手伤彻底恢复肯定是不利的。我教给您一个姿式,您再跟人握手时,对方就握不痛您的手了。”

周恩来惊奇道:“哦,还有这样的动作?那我得学学了。”

郑怀贤把中国擒拿术中的一个姿式教给周恩来。他试了试:“哎,果真如此!”随即转脸对邓颖超笑言:“这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行行业业出状元!”

为表示对郑怀贤的感谢,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热情邀请郑怀贤共进除夕晚餐。次日,周恩来飞返北京。

1964年2月14日,周恩来按照预定计划,对缅甸、巴基斯坦、锡兰三国进行为期16天的正式访问。出访期间,每天要跟许多外宾握手,但没有再发生伤痛现象。

周恩来请郑怀贤治疗手伤获得成功一事传到毛泽东主席那里,毛泽东高兴地说:“我们中国确实有许多外国所没有的优秀绝技,我们应该好好挖掘,造福全人类。”

郑怀贤先生当时和总理握手后就告诉总理,骨头没伤,筋出了问题。这不就是一触即觉?他的头脑就是个灵敏的仪器。其实西医也一样,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讲自己做手术时,要在瞬间决定是不是切除这个部位,如何处理神经血管,不是眼睛看到,而他更相信的是自己手指的触觉。中医、西医在高的境界都是相通的,全靠心意用功夫。

(3)童年的赵炳南
赵炳南(1899~1984),回族,生于河北宛平,家境贫寒,念过六年私塾,十四岁学徒,行医六十五载,曾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

自述其七岁那年,患了场疟疾,闹了近一年,家乡泊岸边有块长条石,发烧时,就躺到条石上冰身子,发冷了,就去晒太阳。不少人出偏方没治好。母亲央求老邻居王二大妈说:「您别瞧着孩子受罪了,干脆死马当活马治吧。」王大妈说;「有个单方试试看,好了就好,不好就了。」她找了块绿豆太小的信石,布包砸碎,开白水送服。服药后,我觉得全身发热,如同登云驾雾,恍惚之中,彷fo有个天梯,爬呀爬呀,一不留神,撒手摔下来,吓得出身冷汗,病也就逐渐好了。

(4)谈信石
什么是信石?也叫“砒石",始载于宋"开宝本草"。信石分红信石和白信石二种,白信石极少见,主要为红信石,红信石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种天然矿物,加工后就是砒霜。也有用毒砂或雄黄加工制造而成的。

《本草纲目》:辛酸,大热,有大毒。除齁喘,积痢,烂肉,蚀瘀腐,瘰疬。《本草汇言》:砒石,祛时疟,除呴喘,化瘀肉之药也。凡时行疟疾,因暑热外受,生冷内伤,寒热不均,相因病疟,内蓄痰涎,伏于营分,故发则寒热往来,头眩胸闷,少服一厘,冷水吞下,伏涎顷消,故疟疾可止。

这大热大毒的药,其实有很多功效,古代,即使有经验,用时要慎之又慎。现在很少用了。前一段,有个老医生给我讲,他用蜂蜜红矾(红信石)治疗骨癌一例,却有显效。骨癌,后来应是阴寒凝滞,红信石的大热、大毒,可以攻其阴凝。

信石是阳性的,雄黄也是阳性,性温,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杀虫药,《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即在酒里加上雄黄。雄黄,橘红色,可入药解病毒。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美酒。旧时江南几乎家家酿雄黄酒,但多为男人饮,有些会喝酒的女人也饮些,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庞耳鼻手心足心涂沫一番。

小孩子是真阳之体,所以不要喝。白蛇传的白娘子不慎喝下雄黄酒,现出原形。妖精是阴物,给她喝阳性的雄黄酒,自然要现原形。

古代阿拉伯,女孩子出前一段时间要服一个药,叫阿拉伯丸,里面就含有砒霜,当然是极少量,这样可以美容。以前有个老中医,面色很好。问他怎么保养,他回答,我每天吃点砒霜。什么道理?中医讲“女孩子脸上有粉刺三阳荣于面”,有阳性的药物主升发,表现在面部,就有容光了。现在我们女孩子脸上有粉刺,中年女性有暗斑等等,都是阳气的不足。女孩子脸上长粉刺,有些人就认为都是实火,就清热解毒,往往是错的。这也是没有掌握阴阳的道理。

(5)90年代初,从师学习时,渐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邪不得独伤人。”人体正气虚,虚邪贼风,两虚相得而得病了。对病的诊断,从症状、舌苔、脉象、神色、语言整体上,把握冰的变化,把握正气和邪气斗争的态势。
真正的中医治病,不管西医说你是什么病,只要符合中医的证(包括症状和体征),对症下药就行了。八纲不(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足够,和六经结合,是属于经方派的了。吾师门中是古典经方派,重视唐以前的方法。宋代以后中医的东西不大重视。
    比如发烧的病人,从西医来看可以是感冒、或气管炎、咽喉炎、扁体炎、肺炎膀胱炎、肾炎,真正的中医,摸脉。看舌苔、问症状,发烧怕凉不出汗,苔薄白,脉浮而紧,不管什么病,麻黄汤发汗,发烧四十度也是一样,吃了药一出汗就好。好多中医不敢这样用。这是正邪相争,外面受寒邪气闭塞住了,他一开,发散出去就好了。而现在,中医一看,发烧四十度,就用清凉退烧药,银翘散、桑菊饮,吃后烧退了,肚胀,吃不好饭,全身无力,身上沉紧,过不了半个月转氨酶就高了,说是肝炎。本来是外面寒气闭塞住了,内外气化不正常,本来外面寒,吃了凉药,里面再寒,烧退了,肠胃的阳气受损,消化不好,肚胀、全身无力,发沉发紧,半个月,转氨酶一测,高了。现在肝炎这么多,好多事医生治的。象这样的肝炎,脉象右手浮而大,这时,不要去治肝炎,还是麻黄汤葛根芍药,一发汗就好了。
还说感冒发烧,四十度,吃解表的药,汗出不冷了,但烧不退,还四十度,口干舌燥,大便不通,同样是感冒,情况变了,这时要用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往下泻,一拉肚子就好了。如果开始就用银花石膏就不对,变症百出呢?因为发汗后,外面的汗解了,里面还有热,变热证,要清热。这就是辨证论治。我有时在临床遇到感冒开一两服药,好了就不用吃了,再吃就过头了。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但它最大的毛病在哪呢?就是变数太多,人复杂,它也跟这复杂。变,很多人跟不上这个变,学也不好学。比如开药方,同一个病,这个中医这样开,那个中医这样开,不同派别的医生,都能只好这个病。同一派别的医生,你喜欢用这一组药群,他喜欢用那一组药群(同一类的要很多),都治好了病。中医活就活在这个地方,没有一定之规,要真正学通很难。如摸脉,浮沉迟数,每个医生的感受不同,有相当的模糊性,神秘性,而且有主观性,中医有它的缺点,中医现代化不好搞,或者说高不成。
中医药治疗疾病就要明确诊断。平常说:“治病容易断证难”。西医越发展,诊断越容易,中医的诊断是个难点。中医强调人体正气的重要性,象西医不好治的小儿麻疹、肺炎,要给人体补正气,再用点抗生素就灵,有时,甚至用了补气的药,不用抗菌素,肺炎也好了。
(6)我和徐大夫都在治疗中强调腹诊和针灸,为什么呢?这样可以诊断更明确,直指根本。
我们再说腹部的中心“脐”,(1)从先天讲,人在胎儿期间,所需的营养和废物的排除都是通过期待输送到胎盘和母体进行交换,也就是说,胎儿成长过程中摄取的气是由母体通过脐输送的。后天的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肠,位置相当于脐与脐下,食物中的气解体变化为人的气的过程,首先表现在这个地方。脐是人体先天后天气的集聚出入之门。(2)成人的睾丸。卵巢里脐较远,但在胚胎发生学上,睾丸、卵巢的位置在肾的内侧,这一位置相当于脐的深处,而后逐渐下降。鉴于人气场的分布与人体先天结构的一致性,所以睾丸、卵巢各种功能的气场集中在脐的深处,后世称之为命门,对着背部命门穴的部位。当带有全部生命信息的精将要发生变化时,气就在这一部位集中与生化。(3)腰部(尤其是腰部的脊柱)是支撑身体重量的中心,是人体形体运动的关键部位,这也是人体气向脐部集中的原因之一。
当我们在畅通、充实腹部气的运行,来上下影响全身的气机,应该是个很好的观念和方法。

[ 本帖最后由 明空 于 2008/1/28 21:50 编辑 www.med126.com/shiti/]
-----------逝去的武林,逝去的中医,真的很让国人痛心,真的会逝去吗!?
-----------物欲横飞 现代人已经不可能达到古人所达到的高度了
-----------无缘的现代人阿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