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胃和肾的关系【周信有】
    

基础知识-:胃和肾的关系【周信有】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2/11/14 09:29 编辑 www.med126.com/shiti/

       肾为先天之本,阴阳水火之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腐熟水谷,化生气血津液,须赖肾阳的温煦、生化与肾阴的濡润、滋养作用。肾中所藏的精气亦有赖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育。在生理上,肾与脾胃有着先天与后天的关系。两者相互资助,相互促进,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在发生病变时,亦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脾为湿土,喜燥恶湿;胃为燥土,喜润恶燥。单从肾与胃的关系看,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与阴液的滋生濡润上。肾阴乃一身阴液之源,胃之所以能维持其濡润不燥之特性,须赖肾阴以滋之。肾为胃之关,肾中阴液又来源于胃。水饮入胃,历经   焦,下达于‘肾,肾才得蒸水化气,内寄水火。因此在临床上,凡属津液干燥、阴津不足的病证,皆与胃肾有关。《素问·宣明五气篇》谓:“肾恶燥”。后人谓:“胃为燥土”就是说两脏的病多从燥化,而且有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
  一般来讲,肺胃津亏,其证较轻,肾阴亏损,病情较重。常见外感邪热人里,伤津化燥,轻者表现肺胃津亏,证见口燥咽干、渴饮、燥咳、苔黄燥等,治以甘寒滋润之品,如麦门冬沙参石斛等。方用益胃汤。重者热邪深入下焦,耗阴劫液,肾阴亏涸,证见口燥咽干、唇焦齿槁、舌质干绛等,治以咸寒增液之品,如阿胶生地、‘元参板、鳖甲等。方用三甲复脉汤。可见,胃与肾的关系失调主要表现为阴虚不滋,化燥伤阴。在临床上,实际是关系肺、胃、肾三脏。一般谓上燥则咳,属肺燥;中燥则渴,属胃燥;下燥则结,属肾燥。但也须知道,三者的燥证所见,虽有先后轻重之分,但往往相互影响,交错混杂。如口燥咽干,既可见胃津不足,亦可见肾阴亏涸。因此,在治疗上,往往需考虑轻重药并用,甘寒润胃,咸寒滋肾相互配合运用,这样既可起到杜渐防变之效果,又可体现中医综合兼顾的组方原则。另外。润胃滋肾方法的运用范围是很广泛的,不论外感热证、内伤劳热都可应用,运用得当,效如桴鼓。当然有时也要同其他方法配合应用,始为得当。
  


-----------好贴,学习了。
-----------润胃滋肾,楼主可有好的成药推荐,谢谢了!
-----------回复 saga_800617 的帖子

麦味地黄丸。
-----------回复 yixing妙善 的帖子

谢谢楼主,不知是否有服药时间限制?还是减量长期服用?
-----------有是症用是药
症消药停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