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杨仙岭在赣派风水中的文化视野[转帖]
    

命理探源:杨仙岭在赣派风水中的文化视野[转帖]

         杨仙岭在赣派风水中的文化视野
题记:杨仙岭在中国地图上实在是一个无名的小点,即便在赣州市的区域地图内,也不过是一座耸立在贡水岸边的普通石山,并没有引起多少人投来关注和艳羡的目光,但在从事风水职业人士的眼里,它又确确实实是一座崔嵬崇高的圣山,大有使人发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膜拜感喟的神韵。站在民俗文化的角度,这种崇拜心理无可厚非,就像伊斯兰教徒到麦加朝圣一样顺理成章。设若要在文化的视野中,特别是从发生学的层面来探讨杨仙岭与杨救贫,以及同赣派风水的关系,彰显它的本体意义,我觉得至少有如下方向可供思考:自然地理的结构、传说掌故的描绘、风水之环的位置。如果我们能在这三方面做出既符合历史风貌又反映现实选择的阐释,相信对还原杨仙岭的本真面目是有所助益的。


1、自然地理结构:耸立于贡水之滨的南岭山脉的余脉

      站在赣县县城朝江对岸眺望,就能看见一座巍峨壁立的巉岩,那就是充满神奇和让人生发无限遐想的杨仙岭。原来由于贡江的分割,它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人们要去瞻仰它的风姿,都得坐船前往,现三二三国道改道于山脚下经过,梅林大桥建成,天堑变通途;交通的改善,为古迹的恢复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现在有关方面正着手规划,准备投巨资对杨仙岭进行大规模开发,通过文化与市场的结合,来激活它的人气,重现它鼎盛时期的繁华景象。要知道,从自然地理上来看杨仙岭,它并非孤峰突起,只要我们对赣南的地形地貌有所了解,就会惊奇地发现:杨仙岭原来起码是从龙南出发,活泼腾挪跌宕、迢迢逶迤而来的南岭山脉的余脉,昂然挺拔,矗立于贡水之滨;用风水的行话来说,便是“龙到头”。表面上来看,跟普通的山岭相比,没显出什么特别之处。它同样连绵起伏,植被完好;只当到了杨仙岭的时候,山体才变得巍峨高大,怪石嶙峋,面目峥嵘,犹如高昂的龙头,正在吞吐滔滔的江水,据说整座山有八个洞,中空多窍。站在山顶,周围的山形水势、城市乡村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尤其是远眺赣州城的景色,三江合流的壮阔,更是气象万千,别有韵致。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杨仙岭可算得上府城东北方向天然的地理坐标。翻检地方文献,也没有多少文字加以记载。这就是自然地理意义上的杨仙岭。


2、传说掌故描绘:神奇和高度想象的地域文化大山

      关于杨仙岭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很多版本,归纳起来,其文化意义大致涵盖三个方面:山的神奇来历,它与赣派开派宗师杨筠松〔救贫先生〕的关系,与赣派风水如何交融。

      综合民间掌故传说描述,杨仙岭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该山是一座带有妖气的怪山。原先山中住着一妖,经常出来围溪堵水,因而山四周连年遭旱,百姓纷纷逃走,只留下姓孙的祖孙俩,天天上香保佑,结果有一天风水大师杨救贫仙师来了,用赶山鞭将山劈开,从此山溪潺潺,田绿禾秀,山民丰衣足食,为感恩杨仙,就叫该山为杨仙岭。另一传闻就是贡水湍急,船行至山脚时,常常覆水。一天,有一位船工模样的神仙撑着大船劈波行进,突然,巨浪打来,眼见大船就要沉没,便使出法术,把船提到岸上,长年累月,船和山就重合在一块,整个山的外形就象顺江前行的船。杨公知道山的来历后,便叫卢王打了一千斤的铁锚,沉入江底,并在山的风雷位上凿了一洞,破了山的灵气,不再带来水患。不管前面哪种说法都体现了一个的特征:不同的故事有同样的结构模式——山有灵异之气、兴起灾难、高人破解、天下太平,而破解的工作都是由杨公完成的,走了殊途同归的路数。文化发生学母题角色的转换,山的主体便与赣派风水拥有异质同构,从此山便不再是原来意义的山,而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在赣派风水地域发生史上占有重要的支点,由物质的自然之山一跃为精神的灵山。当然,掌故传闻在长期的流传中难免走样,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故事的内核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以及崇拜心理;这点跟民间文学中神话的起源是一致的,与民俗文化中早期的人神崇拜、山神崇拜也是一致的,反映了先民的思维走向,同时涂抹上了神奇的色彩,带有高度想象和夸张的成分。从此以后,杨仙岭便与赣派风水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由自然之山慢慢地演变成一座地域文化名山。


3、风水之环的位置:杨仙传道驻足地,赣派风水原乡的支点

      杨仙岭在赣派风水的形成史上究竟占有多重的分量,历史传说和现实都有一个答案,毋需后人去拔高或降低,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是一条基本原则,但时下有一种观点:中国风水在赣州,赣州风水在杨仙岭,然后便传授给……。这真让人困惑,进而百思不得其解。如果说观点的第一句话是对的,第二句话只有半对,那第三句则完全是一种假设性命题,有待人们付出艰辛劳动去求证,后事如何,只有充分考证后,才有答案;目前在缺乏事实佐证的情况下,就硬要将它强行推销给别人,其效果恐怕很难达到推销者的设想值,甚至相反。在大量的田野作业后,综合历史传闻、史书谱牒和文化遗存的研究,我们发现,杨公的风水活动主要集中在贡水流域:黄陂〔当时叫怀德乡〕、三僚〔当时叫寮溪〕、杨仙岭、赣州〔当时叫虔州〕、寒信峡,这些地点共同建构起赣派风水生成发展的地域系统,放弃环中的任何一个地名节点,来考察杨公的活动遗迹,来研究赣派风水的真义,我想都不可能有完整的结论。大量的史实告诉我们,在黄巢破京都长安以后,杨筠松携宫中秘籍,奔昆仑,过长江,与卜则巍〔亦称仆都监〕,来到虔化的怀德乡,授廖三传,并为廖氏掌盘建花门楼;当时作为政经中心的虔州是杨氏同主政者卢王〔光稠〕交往〔或如野史传闻所说卢杨二人发生种种纠葛〕的地方;而三僚则是杨公师徒精心选定、授徒开派之地,曾文遄、廖金精、刘江东及后来的廖均卿、曾从政等形成的传承体系,推动赣派风水真正涵荡为泱泱大观,演绎成名播四海的风水流派;杨公或许曾无数次驻足杨仙岭,设帐升坛开讲,与人热议风水玄奥,探讨风水学理,成一时佳话,但现在似乎无迹可寻;寒信峡药口是杨公人生的归宿之地,一代宗师回到大地原点,给人留下无限惆怅与迷思。正因为有了这些故事的累积,有了前贤的努力,赣派风水才声名起,甚至飘洋过海;“赣州先生”才成为人们心领神会的人文名词,赣州才成为形势派〔峦体或赣派〕风水的原乡故里。必须指出,这里的赣州是一个广义的地理概念,而非特指赣州城,不容人们作任何的曲解,认清这点非常重要。有了这些基础,我们再来讨论杨仙岭在赣派风水视野中的自然与人文价值,就可以避免一些没有必要的争论,走出眩人耳目的城堡,真正登上杨仙岭这 座风水地理高峰。


       文化探讨也罢,旅游开发也罢,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今人做许许多多的摸底工作,“辩章学术,考证源流”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闭目养神之际或夜深人静之时,我常想当年的杨仙岭究竟有哪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最能体现该山作为风水文化灵山的特点是什么?这些都是必须要弄清的问题,因而要求我们应戒掉浮躁心理,丢弃那些没有根据的申辩,放下身段,深入下去,广泛搜罗历史文献资料〔正史和野史〕,归纳民间掌故传闻的要点,提炼其中的精髓为我所用。只有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以后,同时以前瞻的眼光作出选择,我们的工作才会做得更好。历史是一面镜子,研究风水的生成、发展演变就不能不谈到赣派风水,谈赣派风水就应该用整体和宏观的视野去观照它、反映它,而不是零敲碎打、私心自用。众所周知,“赣派风水”是中国风水史上独具魅力的风水流派,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这不仅是历史的真实陈述,也是时下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不管是本土还是域外,一切都那样自然,进而火爆。至于如何探求它的成因,我曾提出文化·时空·环境共生的研究思维方式,力图去解开风水文化之链的奥秘,以便站在更高的境界,能够较全面地解决好一系列问题。就如杨仙岭的开发利用,就应确立这种思路,在历史和现实的时空中,尽力将它自身的独特风貌展示出来,并好好思考如何把它放到赣派风水的发展长河中去厘清历史纠纷,透视历史镜像,真正做好挖掘赣派风水资源的大文章。在更大的舞台上来凸现赣派风水的全球性影响,让人们清晰地看到,它既是地域色彩异常鲜明的风水流派,又是紧追时代潮流,蕴含现代学理、前景广阔的一门学科。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将前面提到的攸关赣派风水的几个地点串联起来,做好统一的旅游策划,力求主题明确,角色清楚,既分工又协作,共同打响赣派风水〔或言杨公风水〕文化品牌,让世人亲近它,接受它。这就是作为后来者的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也是发展和经营旅游产业必须面对的严肃课题。


-----------要保护好自然风光,不能一味地开发。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