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赵洪钧:略谈《内经》体系和方法
    

黄帝内经:赵洪钧:略谈《内经》体系和方法

赵洪钧:略谈《内经》体系和方法

摘要:《内经》赖以建立体系的是阴阳、五行、天人相应和气化学说。由于阴阳、五行和气化学说大都为天人相应服务,所以,《内经》体系是天人相应的体系。《内经》的推演和论证主要靠比类取象方法,故《内经》的方法是比类取象的方法。只有明白了天人相应体系和比类取象的法,我们才能够理解为什么《内经》讲的人体构造是五藏六府、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个穴位。为什么藏藏而不泻,府泻而不藏。

   

    笔者研读《内经》30多年,常常思考《内经》的体系和方法,希望给同好一个最简明的纲领。现在,自觉比较清楚了。相信这一纲领,有助于一切和《内经》打交道的人更快、更好地读懂《内经》。谨把拙见用一句话表达如下:《内经》体系是天人相应的体系,《内经》方法是比类取象的方法。

    为便于按拙见提纲携领地把握《内经》,有必要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1.《内经》体系的逻辑起点

    《内经》体系即它的理论体系。任何理论体系都是一个逻辑体系。一般把理论体系分作两种:演绎体系和归纳体系。

    《内经》体系类似演绎体系,只是它常常违反演绎推理的原则且使用比类取象、人副天数的方法。演绎体系都要有逻辑起点,即该体系推理的出发点。起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或更多。

    判断演绎体系的性质,主要依据是该体系的逻辑起点。比如,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就是因为它的逻辑起点是存在(或物质)决定意识。

    简单说逻辑起点,指某种逻辑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性的抽象范畴。

    稍微详细点说,它要具备三个要点:第一,逻辑起点应是一门学科中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第二,逻辑起点应揭示对象的最本质规定,以此作为整个学科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而理论体系的全部发展都包含在这个胚芽中;第三,逻辑起点应与它所反映的研究对象在历史上的起点相符合(即逻辑起点应与历史起点相同)。

    以上三点是黑格尔的看法,近年国内有关学界又有不太重要的补充,本文从略。拙见以为《内经》体系是天人相应的体系,那么,天人相应是否符合上述三点要求因而是《内经》体系的逻辑起点呢?我的看法如下:

    《内经》赖以建立体系的是以下四个自然哲学理论:①阴阳学说②五行学说③天人相应学说④气和气化学说。

    它们都应该看作《内经》体系的逻辑起点,只是无论从作为超硬核还是从据以推出的硬核来看,天人相应都更加重要。

    上举四个自然哲学理论中,前三者属于“理”或“道”,第四者属于“器”。按中国传统哲学中唯物主义者的看法,不能“离气言理”,也就是现代唯物主义哲学说的“没有脱离物质的规律”。“理”和“道”——规律,是形而上的,“器”是形而下的。“器”由“气”组成,故“气”的本意虽然指无形(肉眼不可见的意思)的物质,按现代理解也是形而下的。

    这四个自然哲学理论不能截然分开,阴阳、五行和天人相应的关系尤其密切。气和气化学说也要为天人相应服务。

    阴阳、五行为天人相应服务,《内经》中有明确的表述。如:

    “夫言人之阴阳……以应天之阴阳也。”[1]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2]

    天人相应的初始含义是:“人以天地之气生”。[3]

    故气和气化学说,也服从于天人相应。

    所以,《内经》的逻辑起点虽然有四个,最本源性的抽象范畴却是天人相应。

    《内经》的逻辑起点是否符合黑格尔说的三个要点,不必一一说明了。不过,在此想引用一句《礼记》的话,因为它对人的本质的规定,比《内经》所述更浓缩。其中说:“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4]总之,应该认为,《内经》的体系是天人相应的体系。

    2.《内经》的理论硬核与天人相应

    上文已经说明,《内经》的逻辑起点,是它的超硬核。略查其理论硬核,更有助于理解它的体系——亦即中医体系——是天人相应的。如: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5]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6]

    如果认为上面这两句话还不够,请看下面这几段: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7]

    “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也?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8]

    “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9]

    “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10]

    “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府,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藏六府之所以应天也。”[11]

    显然,五藏六府、十二经脉这两个中医体系中的理论硬核就是天人相应的。

    为什么要五藏六府,而不是五藏五府或六藏六府;为什么是十二经脉,而不是十一经脉——其实都有过,本文不讨论。

    不但藏府、经脉体系是天人相应的,穴位也是这样。如:“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凡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孙络之脉……亦三百六十五脉。”[12]

    3.天人相应的思想背景

    若问:为什么《内经》如此钟情于天人相应呢?

    这是由于天人相应思想被董仲舒发挥到极致。而董氏的思想正是《内经》成书时的主流思想。他说:“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13]

    又说:“春生夏长,百物以兴,秋杀冬收,百物以藏。故莫精于气,莫富于地,莫神于天,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人受命乎天也,故超然有以倚;……物疢疾莫能偶天地,唯人独能偶天地。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观人之体,一何高物之甚,而类于天也。物旁折取天之阴阳以生活耳,而人乃烂然有其文理。是故凡物之形,莫不伏从旁折天地而行,人独题直立端尚正正当之,是故所取天地少者旁折之,所取天地多者正当之,此见人之绝于物而参天地。是故人之身首坌而员,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鼻口呼吸,象风气也;胸中达知,象神明也;腹胞实虚,象百物也;……阳,天气也,阴,地气也。故阴阳之动,使(按:似有脱文)人足病喉痹起,则地气上为云雨,而象亦应之也。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数与之相参,故命与之相连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占视占瞑,副昼夜也;占刚占柔,副冬夏也;占哀占乐,副阴阳也;心有计虑,副度数也;行有伦理,副天地也;此皆暗肤著身,与人俱生,比而偶之弇合。”[14]

    又说:“求天数之微,莫若于人,人之身有四肢,每肢有三节,三四十二,十二节相持,而形体立矣;天有四时,每一时有三月,三四十二,十二月相受,而岁数终矣。”[15]

    当代人不大会同意董氏的上述见解。《内经》时代及以后的多数古人则认为是真理。由上述《内经》引文可知,董氏的思想在《内经》中无不具备。这是当时的思想背景使然,不值得奇怪。

    关于人如何与天地具体相应,《内经》的说法和《春秋繁露》不完全相同,《内经》本身也不完全一致。但毫无疑问,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不再引用《内经》关于天人相应的其它论述。

    4.比类取象、人副天数和逻辑推理

    标题1中说过,《内经》体系类似演绎体系。即它是从上面提到的逻辑起点推演出来的。为什么不能把它看作标准的演绎体系呢?

    首先因为它的推演结论经常超出它的大前提(即逻辑起点)。

    其次是《内经》几乎完全依靠比类取象的方法来推理。

    我们承认天人相应在很多方面是正确的。比如,人确实以天地之气生——构成人体的物质来自自然;人类作息最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一年这个周期当中,人的养生也最好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但是,“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内有五藏,以应五音……外有六府,以应六律”等推演则超出了天人相应的大前提。

    即便承认天人相应包括天人同构,却不能说四时和十二月这种时间概念和四经、十二经脉这种空间概念应该同构。因为二者不是同类事物,不能据以进行类比推理。同理,也不能由一年有365日推演出人体有365个穴位。况且,汉代之前的天文历法就规定,每19年约有7年是13个月,12个月的1年约354天,13个月的1年约384天。即一年不是恰好十二个月,也不是恰好365天。于是,上述推演就更加不能成立。

    那么,为什么古人毫不犹豫地这样推演呢?

    主要是古人相信比类取象的推理方法是有效的。特别是董仲舒进一步把比类取象发展为人副天数,上述推演就更有了根据。董氏说:“于其可数也,副数,不可数者,副类,皆当同而副天,一也。是故陈其有形以著无形者,拘其可数,以着其不可数者,以此言道之亦宜以类相应,犹其形也,以数相中也。”[16]

    总之,勉强地“副数”和“副类”,特别是前者,是《内经》体系违背形式逻辑的根源。

    比类取象是一种什么方法呢?

    至此,需要联系形式逻辑的推理方法。形式逻辑有三种推理方法,即演绎、归纳和类比。有的人不承认演绎和归纳推理的有效性,类比推理结论的或然性更是公认的。

    从字面上看,比类取象很接近类比,实则非然。浅见以为,比类取象是一种联想。如果认为联想也可以推理,须知它非常活跃却很不严密。电脑的中文输入高级软件,就充分运用联想。

    古人很重视比类取象。董仲舒如何据以讲天人相应,见上面的引文。

    《易·系辞上》说:“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易传》中最典型的比类取象是八卦取象天地、山泽、水火、风雷。最牵强的是所谓“观象制器”。易学专家早已对此批判透彻,本文从略。

    关于取类比象,《内经》中也有相当明确的表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篇名就是此意。其中说:“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

    《素问·五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为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可见,藏府之分——藏而不泻和泻而不藏——就是和天地比类取象来的。

    总之,只有明白了古人的天人相应思想和比类取象、人副天数的方法,我们才能够理解为什么《内经》讲的人体构造是五藏六府、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个穴位。为什么藏藏而不泻,府泻而不藏。

    因此,《内经》体系是天人相应的体系,《内经》方法是比类取象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素问·金匱真言论》

[2]《灵枢·通天》

[3]、[5]《素问·宝命全形论》

[4]《礼记·礼运》

[6]《灵枢·岁露》

[7]《素问·阴阳离合论》

[8]《素问·阴阳别论》

[9]《灵枢·五乱》

[10]《素问·六节藏象论》

[11]《灵枢·经别》

[12]《素问·气穴论》

[13]苏 舆撰、钟 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为人者天》,中华书局,北京,1992,318~319页。

[14]、[16]同上《人副天数》,354~355,357页。

[15]同上《官制像天》218页。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