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四圣心源劳伤解三2008730
    

四圣心源: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四圣心源劳伤解三2008730

今天和大家继续讨论劳伤解关于阳虚的部分,上节课和大家讨论的是关于阴虚的部分。

阴虚这一部分主要讲了关于黄元御先生关于气机如何潜降、敛藏,而且对中气的枢转这一问题。上节课关于阴虚这一类治法和理解,黄元御先生一般喜欢用参芪,参芪这些用药在他的理论里面属于潜降一路的,因为参芪补气,肺主气,气足而能潜降,所以对于很多虚损的病人,关于参芪的运用,偏于右路的不得潜降这一类的。这一点区别于近代大部医家的理解:右路属阴,一路以敛降含藏涵藏为主,而参芪升脾阳,提脾气,偏于左路。大家认识着眼点不同,其实意思是一样的。


今天主要讲阳虚。原文:“阳盛于上而生于下,水中之气是曰阳根。阳气长养,爰生木火,阳性浮动,其根一生,则浮动而亲上,性也,(这也就是说,本乎上者亲上,像《内经》里讲的:“天气下为雨,地气上为云。”这也是一种天地阴阳之气互相求索而得来的。)而木火之生长,全赖脾土之升,脾土左升,木生于东而火长于南,纯阳之位,阴气萌滋,此金水收藏之根本也。
很多虚损的病人,之所以阳气不能缓升上来,就是因为后天之本亏了以后,阳气衰陷于下。这个时候,一用热药,病人来了就要说,我不能补,也不能温,我一温了就上火,一补了就郁滞。这是因为中土有郁滞。中土不能枢转,一温的话,就会陷于下,或者逆于上,不能沿左路升达上去。很多人如果这个道理不清楚的话,就不能看明白这个问题。
当然,我们今天讲的这里面的一些道理,结合到最近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医院有个老专家,说:“你怎么咳嗽都用热药呢?”在他看来,咳嗽都属于肺热,肺是阳明燥金之气,肺气闭郁,则燥化,燥比较多。而为什么又老用温燥的药呢?我就说:“肺胃相连,脾胃寒湿,肺中虽然有燥热,但是脾胃是寒湿的。脾胃寒湿一去,燥金之气自然潜降。火即归元,自然咳嗽就消失了。所以在用药的时候,中焦需要清降胃气,还要温中。如果上焦化火,可以佐以一些清降阳明、少阳之药,而不必专门去清肺热。除非是上焦肺气闭阻,确实是阳明、少阳化现为主症了,再置入白虎、柴胡这些方义进去。”
他又问一个问题:“你这一副药里,既用热药,又用凉药,这进去以后,不是互相抵消了?”我说:“这个我问题这么简单,我当初从来没认为这是个问题。”既然他们能问出来,看来这个问题现在非常普遍。这虽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历代很多医书中,没有专门的去讲它,再一个,由于到了现代来说,很多人由于他医学理论方面差,不懂,过去古人讲,药物有归经,四气五味各从其性。就像一拨人一样,你虽然把他们临时组合在一起,好像是一个意识。但是把他们分开,他们又会各从其性,各自归类。所以说药物也是一样,药物一旦入胃之大海,经过胃气的鼓荡以后,就会各从其性,他们取向就会各有所偏。有轻清者,有药性沉重者,有为首,有为次。有行近,有行远。
所以,根据每个药的不同药性,它们就会有相类似的归经,产生归经,作用于脏腑就会有差别。所以在中药里,寒热温凉,各从其性。同样,我们讲的这个温阳篇里,首先,木火要升起来,脾阳必须要升达。脾阳不能升达,这些药进去以后怎么办呢?这些药进去以后,都陷在底下了。都从阴滞了。阳药就会产生阴热,阴药就会陷泄于下。在临床上,很多实际的病例,我们都会加上一些干茯苓之类的药,来顾护中土。有需要的话,再加一些上焦清热的药。下元如果有寒滞的话,可以加附子。所以,上中下各随其用,各从其象。不要因为药物寒热之间有抵触,不像大家想的那样,大家觉得药物之间有抵触的话,那就变成两维的空间,药只在一条道上跑,不是去上就是去下;有人去上的话,就不能去下,去下的话就堵住。这个想法,有点太简单。
他是一种什么象呢?就像我们不论是打仗,指挥一个军队,或者是指挥一个小的团体,有人性格比较暴躁,办事比较急躁;有人办事比较缓慢,喜欢深思,沉思。个性相反,若恰如其分的运用他们的话,会相得益彰。若不能恰如其分的安排的话,就会导致他们之间会产生冲突,所以我们人体也一样。人体就是一个循环,药有的往上,有的往下,有寒有热,相得益彰,在中气的旋转之下,调和之下,他就会发生很好的配合作用。如果不能合理的话,如果不得其位的话,就会出现相火上逆,不得其位都成为逆气。关于这个问题就给大家简单讲一下。以后有人有这方面的疑问,你们也可以和他解说一下。阳虚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中焦脾气的顾护,脾气的生长。
“人知其木火之衰,而不知其脾土之弱,脾以阴体而抱阳魂,旺则血生而神化,以血藏于肝而实生于脾,肝血温升而化阳神,即脾土左旋而变化者也。是宜升肝脾而助生长,不止徒温肾气也。”这一点就是说没有什么温肾气,也没有什么升肝脾,药物的药性比较质朴、沉实的话,就走的远,如附子,力雄浑,走的深,能行入至阴之地。来开闭,开寒水之闭藏。像甘草就比较温和,味道厚重,走于中土。桂枝亦是,桂类都是秉冬气生发的,根据它开花生长季节,可以看出它也是从至阴之地生发上来。人参干姜、茯苓,大家看这个方子。
这个方子在仲景的方里叫桂枝人参汤,是桂枝人参汤加附子,这么来的。桂枝人参汤是由理中汤加减而来的,去了白术,加茯苓。黄元御先生认为白术壅滞,闭,不利于气机的流动,在流动上不需要加白术,在补虚上需要加白术。正因为白术壅滞闭,在木气化燥,化风的情况下,风行消烁,风行涣散,这个时候要加白术。所以说不要一听白术壅滞闭,本来都用白术,现在反而都不用了。就是因为白术壅滞闭,所以才有好的固守的作用。所以在一些有内风,有风动,有肝经血虚的这些病人,特别有眩晕,最好加白术。有一个典型的方剂,就叫半夏白术天麻汤。
白术流动之性缓慢,柔和,所以能走入至阴之地,能去阴经寒湿。像我们临床上,关节病,关节病的寒湿用白术。而用其他的化湿药如茯苓,这些流动性好的,归经就要差一些。所以在燥湿上,偏阴虚的人,可适当用些白术。温病学派讲白术还是偏于温燥的,关键在于阴虚病人,中土从湿化则用白术,若从燥化则不用。就用归、芍、参好一些。人参微寒。
火为阳,而阳生于肝脾,脾陷而肝木不升,温气颓败,而阳无生化之源,脾陷之根因于土湿,土湿之由源于水寒。脾陷之根因于土湿,这倒不见得,脾胃为什么会陷呢?
大家在临床和实际生活中都有经验,地为什么会塌陷呢?底下有气托着时,它会实一些,一旦底下空的话,它就会塌陷。所以,脾陷有几种,一个是肾气不足,而肾气是闭藏之气,肝气上升,元阳的升动是要靠肝的,元阳上升之时,底下肾气不能闭藏的话,元阳就会往下倒泄,这是一种脾陷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不一定有脾湿。所以“因于脾湿”这句话只是讲了一个大多数情况,大家不要将此绝对化。
学东西一定要从观象的角度来理解它。脾陷,后天土虚亦可脾陷,有人后天之土薄。黄元御整本书里主要讲的是一个气化,对于形质的阴质的禀赋就不太讲,我们在学习他的时候,在治疗虚劳病时,要注意这一点。虚损久劳的病人,在用药时,有时强调的不是流动,而是宁静。不但是心理上的,身体上用药时也讲究宁静。所以用药时,要柔,藏,若用药太温燥,只会取得暂时效果,时间长了,反而会引起弊病。
桂枝、人参、干姜、附子,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病人,有些病人心里状况总处在一种虚劳亢奋,虚火扰动的情况下,仙丹都救不了他,别说是一般的普通的中药了。他就是那点虚火,你给他温了,他归不了根,刚舒服一点,就喜欢往外发散,越散精气越亏,越散本气越亡。没有办法。所以很多伤精的病人,一些年轻人,要治疗的话必须面对面的治疗,必须面对面的讲生活上怎么锻炼,日常起居,神气怎么收摄,而且他还肯按照你说的这些方法去实行,这样的话,再佐助于服药,效果就会非常好。
大家看这篇,若肝血虚弱,不能生火,则用归、地、首乌以培阳神之源,以火清则神旺,血者,神魂之母也。谁说黄元御先生不用滋阴的药?这段话是黄元御先生点了一下,其实很多大法用药尽在其中。而且他对于这些药的运用比起一些温病大家高明得多,在治疗真正的温病温疫时,黄元御先生的方子是非常神妙的。在大家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理解以后,越来越觉得这是非常高明的。仰之弥高,俯之弥深,到具体运用中就会慢慢体会到。
网上有些人,学了黄元御先生的理论之后,慢慢在用药之后中,遇到一些困难或者障碍就反过头来说,不对,他理论有缺陷,用药不效。这种人对他没有任何好说的,自己用药不效,应该反观自己对这一理论领会是否纯熟,对这一理论有了理解之后,再去吃透它,对病人进行玩味,对药方进行加减取舍,不能简单粗鲁的拿成方成量的药去试验,这是日本人的方法。中国人讲变化之妙,从乎一心,用方不效,就说黄元御先生的医学理论有问题,用了仲景方不效,那仲景就有问题,那干脆别学中医了。
发现这个书上,治咳嗽都用温燥药,就说那还有阴虚的咳嗽呢?这种学习的态度本身就有问题。黄元御先生写这本书,本身就不得已,为什么?像过去仲景那种垂法的形式,就是说,伤寒论,辨列多少多少条,这种写法就不容易有错误,一旦垂法立方的时候,方子出来的时候,都有他自己的环境,具体的病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是垂法,只是立一个表象,立一个方向性的东西,沿这个方向就大概对了,但也有极个别的情况,需要你变化,就是说大部分情况你就这么走,而不是绝对性的都沿这条路走。要是死往这一条沿一个方向走,只能说明自己笨。自己用了方子,没治好病,不说自己不行,反而说古人不行,以这种心态来学习,就非常有问题。因为什么,黄元御先生的书,我们学完以后,就不是黄元御先生的东西,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理解的东西融会贯通以后,就是我们自己产生的领会,至于跟黄元御先生一样不一样,跟他传授的真义,只能说相似而已,具体是不是一个,肯定不是一个。只能说相似,相似有程度的大小,有的程度小,有的程度大,程度大,与黄元御先生的精神互相辉映的话,绝对能达到黄元御先生这种自信,那时候看病,如果不对的话,也绝对不会埋怨古人。
大家再仔细看,关于肝血虚弱者,不能生火,则用归、地、首乌,这只是点了一法,黄元御先生在这里略微点了一下,纵观全书,会有一个很好的解释。以火清而神旺,火气是什么火,这里讲的是壮火,不是,是相火,相火之气清,相火之气位了以后相火之气才能清,怎么清呢?相火不上逆,是君火以清,我们看到《内经》里有讲,“夫天气者,清净则志意治”上面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要清,就是清临于下,君火要收摄,相火之力才能下潜,火清而神旺,大家仔细体会这句话。火清,火就是上面的君火,火为什么能清呢?是因为底下的相火不上逆,底下的浊气、浊热、壮火不去上现。这里用归、地、首乌,在所有滋阴药,归、芍、地、首乌、枸杞、茱萸等等这些药,二至丸之类,黄元御先生把他们归为温阳一部分,温阳为什么,养阳根。纵观《四圣心源》很多问题时,在于培阳神之源,在于养阴补阴的一方面,是很少看到这种的。为什么有的是阳虚的病人还要用阴药,有时阳虚的病人用阴药好,火清而神旺,这是有原因的。
血者,神魂之母也。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也讲这个道理。纯阳则仙,纯阴则鬼,这个阳气讲的是我们身体的元阳,也就是中气,是整个由元阳而化生鼓动的中气,周身流行这一气。这一气是越充沛越好,没有说有余的时候,这一气产生的逆乱,则化生为阴阳两种病变,阴逆阳逆,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这两种现象。纯阴则鬼,纯阴就是说这一股阳气衰退了。纯阳是什么,纯阳就是真正的阳气旺盛,把一身的阴浊化掉了,纯阳则仙,阳亡则鬼,这一口阳气亡散了就变成鬼,是这样的。阳盛则壮,阴盛则病,在养生方面就不要谈阴阳了,就是一气,就是郑寿全先生讲的一元真气的盈缩,这一口元气的盛衰。在这里面再谈阴阳的话,就容易产生迷惑。
既然讲了阴虚阳虚,大家就要把天魂汤、地魄汤这两个方子牢牢的记住。这两个方子及其加减法,还有变化,记住了以后,在临床上可以对付很多病,就有了见识,治疗不一定效果更好,因为还有很多具体的加减。先把这两个加减记住,对于很多疾病的进退,就有了认识。开得方子大的方向就会把握对。
后世医术乖讹,乃开滋阴之门,率以阳虚之人而投补阴之药,祸流今古,甚可恨也。千古滋阴都是误,还是那句话,都是不知中土需扶植而已,不扶植中土,不升脾阳,一个劲在下头养阳神之源,阴气都陷于下了。所以整个水湿都壅滞在下,肝木之气不能从上升,必然从下泄,这是现在温病学派很大的一个缺陷,当然,温病学派缺陷多了,所有中医理论,只有到了黄元御先生这了,才讲的是非常明澈,把中气点出来,先后天之本,这后天之本点出来了以后,才能够提纲挈领的切入医学的问题。当然医学问题需要很多去思索,很多去领会,光学这个不行,学了这个以后,再去融入各临床医家的医案和医论之中,那个时候,你不会迷失方向,再学到他们的经验,你就可以真正领会他们的医术的精华了。因为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模模糊糊的已经对中土都有了解了,也都有一定的认识了,但是没有化为理性的。因为临床中治验无数,治病无数,对于很多慢性病的前中后期的临床变化,碰过很多次壁以后,心里都有一定的认识了。
药用归、地、首乌,首先一个,脾土湿气不能郁滞,脾土湿气如果郁滞的话,怎么办?有寒,加干姜,干姜辛温,大家都吃过干姜,干姜辣的,它能辛散,这时候,又需要用干姜、茯苓,又需要用归、地、首乌,这边用干姜、白术、茯苓,来清利湿,来清解中焦的湿郁,这边用归、地、首乌,敛下焦的风燥。天魂汤里,如果燥气扰动的话,能不用桂枝就先不用桂枝,特别是临床上很多肾炎的病人,肾炎的病人就是尿蛋白,尿血,很多,这个时候要慎用桂枝,你觉得这个脉象呢不需要升达,全部郁在下面,那就不要用桂枝。如果脉象是阳气欲伸而不得伸,已经到了关部了,你可以用桂枝。如果全郁陷在下面,那就不要用桂枝。若再用桂枝往上升,那木气就会盗泄,病人吃完以后,血尿、蛋白会更加增多。合理的把握这里的关键以后,会在短时间内很快把血尿、蛋白尿治好。
温病学派和现在很多人喜欢用些清热凉血,凉血止血的药,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肝气欲要升达赖乎脾气的升动,脾气升动,肝脾两相辅助,才能够升达上去。
他们现在肝气不能升达了,往下盗泄,就会产生肾炎尿血,隐匿性肾炎就是尿中始终有红细胞,这是肾气不能封藏。肾气不能封藏,源于肝气的盗泄,这时候,要想把肝气盗泄止住,要叫肝气升上去,合理的升上去这是最好的方法,因为肝气必须得升,人这一口生生之气,如果把它灭了,人的生命力也就会衰微。
现在很多西医,很多年轻小孩,上去就清热凉血,尿蛋白没了,过一阵子,一个感冒,肝气郁滞明显了,或者是身体稍好一点了,肝气稍微一旺,又不行了。所以只走清热凉血这一途,对于一些小孩,年轻人,还可以短时间取效,体质好的还可以治好,而对于中老年病人,则万无幸免。要治好是不可能的。因为治好了以后,隔个半年一年就会再犯,甚至一两个月就犯。这种临床案例遇见非常多,我们这个时候,既得清肝凉血,又得健脾温中疏肝,给肝气指条出路,叫他从上面和升上去,又得温肾,温固肾脏,肾水寒了需要温固,肾水燥了,这个时候需要宣达。
所以在临床一些需要养肾精的,补肾气的,助下元之气封藏的,这个时候补肾气,用芡实黑芝麻,用这些。能够封藏,收藏,不要这个时候上来用阳起石、这些温燥的,仙茅呀,这一上去漏的更厉害。不象巴戟天、补骨脂都是走精血收藏的这些药,所以在温补肾阳之中,药还分两支,温补肾中阳气的药中,有封藏的,有发泄的,有辛燥的,有敛藏的。如果是纯下焦阴寒之邪盛的话,巴戟天都算阴药,都不用,用的都是附子,用的就是阳起石,这金石之类的燥品,如硫磺。寒湿去除了以后,脉象还显示着脉行比较疏散一些,还有点弦细,寒象不明显,这时候再用巴戟天、补骨脂这些。
“糊涂”说是,都在尺部要不要用桂枝升?尺部脉沉、滑、大,沉脉不好说大了,就是沉滑有力,是单纯温养呢还是可以用桂枝升?我觉得两尺脉都大了,最好不要用桂枝升,而且有明显的盗泄症状,就是风木躁动,盗泄症状,这个时候,就可以下元稍微用点,因为肾为水府,黄柏泽泻,稍微用点。这里面就是一个把握的问题。
“糊涂”你能问出这个问题,证明你在这方面还是进行过一番思考的,因为在桂枝临床运用的取舍,是非常关键。用黄元御先生的方子,开始用不好的话,很可能导致滥用桂枝,对于很多病,一看不升,上来全用桂枝,我觉得桂枝,根据他盗泄的程度的不同,可以用,量上面要有把握。在一般临床上讲,如果全部沉郁在下,两尺部脉都大,可以不用桂枝。不用桂枝怎么升呢?干姜也是升的,干姜人参这些,都是可以,温燥中土了以后,脾阳自能把肝气升达上去,这时不要专用这些疏散的药。
如果是血虚,下元脉有点浮弦,浮大弦,这时候可以把桂枝换成川芎,主要是纯入血分,走血中之气,这样比较好一些。桂枝太温燥,如果病人有明显的盗泄的症状的话,最好还是不要用桂枝。这都需要把握,病人盗泄,小便里有白细胞,蛋白,这已经算盗泄了。但是这个时候,要看是从寒化还是从燥化,如果是从燥化,燥热之象明显的话,千万不要用桂枝。如果下元整个还是寒湿之象,病人还是怕吃凉的,一吃凉的就拉肚子,或者是脚怕凉,等等情况,还是需要用桂枝。这个时候不用桂枝,肝阳就升达不上去。这个时候既得清敛下元,又得桂枝。
关于这一方面的加减,大家在临床中慢慢体会。用这次药,这次加了,下次可以不加,然后这样反反复复的用几次。这里面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我也没有一定的说法,如果把它讲成一定的,反而僵化。总之,桂枝相机使用是非常好的,你不使用,在大多数情况下,肝气升长就不行,就不能取得显著疗效。以前学习郑寿全先生的方子之中,对于桂枝的用很少提到,因为很多病,由于导致左路肝气不升的,阳神不能化魂的 这种疾病之中,光一个理中汤,一个附子理中汤就能解决问题,阳神就逐渐能化魂。因为党参、干姜本来就可以升达脾阳,寒湿一化了以后,肝脾阳气自升。干姜本身就是辛味十足。
所以我们在临床上,桂枝可以用,也可以不用。桂枝要用的时候,在经络中,在下元确有寒结,确有寒湿闭阻要通行的话可以用桂枝。一般的情况下,桂枝少用一些。很多病人过用桂枝后会出现早醒,阳气过于升动,升动以后,后半夜早醒,少阳之气内扰,少阳之气提前升动,少阳之气提前升动了以后, 厥阴又长不起来,血气又跟不上,所以厥阴不能升达,少阳就内扰,然后就产生第一个梦多,由梦多慢慢早醒。
今天关于阳虚就讲到这里,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一下。
刚才这个朋友提得是关于梦多,它的病理是什么原因。
首先,梦是怎么回事?平常我们人白天阳魂利于目,就是我们一身的神气,我们人有个神,神气收敛时就叫精,升达时就叫魂,变化时就叫神,收敛时叫魄,由我们人进行主宰比较的叫意,一神化五神,化五种现象,其实就是一神,这一神中最主要的是意,就是我们后天的这个,脾主意,意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道家练功时讲究练己,我们人最不安分的就是这个意识,意识安定了,五神就能定。不心猿意马,逐渐安宁下来,五神各行其政。这是通过养生给大家先讲一下。人既然有七情六欲,既然有心猿意马,导致五神不能定,产生种种原因了以后,白天神魂利于目,早上我们是怎么醒的呢?可能大家不太知道,年纪大的人他失去了这种功能,他没有办法体会,年纪小的人如果早早给他讲的话,他会了解。练过功夫的人,就更容易有所体会,真正能知道的人是少之有少。
我们人是怎么醒的?人醒过来就是一股魂气逐渐开达了以后,利于双目,一下就醒了。魂气走到手,手有知觉,走到脚,脚有知觉,这就是《内经》里说的 ,人晨起,“目受血则能视,足受血则能步,掌受血则能握。”有人早上起来被梦魇压住了,身体不能动,想叫也叫不出来,就是肝魂之气被抑制住了,阳气想升达升达不起来,不能达于四肢,这时候要看一看,中焦脾胃之气是不是寒湿郁阻住了。至于说我们平常为什么会做梦呢?既然一神化为五神,主管做梦的是魂的问题,白天魂利于目,晚上神魂又从两眼收回,人卧则血藏于肝,魂也藏于肝里了,这个时候,魂气游动,在里面不安的话,就会出现梦境纷纭,晚上出现比较杂乱的梦境,睡觉睡不安稳,有几种情况。一种是有邪气克制,有邪热之气内扰,扰动的话,意气内扰,魂气不安,晚上就会做梦,就会产生梦多这种现象。我们在临床上有时就讲,这种邪气,这种火气内扰,一般是什么情况下内扰呢?
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魂气的归路是什么?是从阳明经而入于肾经,所以有很多人晚上吃多了,吃得不好,有时候晚上睡不着,或者是睡着了后,翻腾来翻腾去,做乱七八糟的梦,胃不和则卧不安。阳明之气阻住了,魂气不能收,魂气只收了一半,还处于这种扰动欲收不收的状态。第二个还有少阴肾经。少阴肾经如果有肾气不得闭藏的话,就是肾气精气亏的话,肝气不能尽收的话,有时会盗泄,也会产生扰动。肾精不足的人,晚上睡觉睡眠轻,有个风吹草动就容易醒。精气含藏的不足。梦还分不同的梦境。有的人晚上一闭眼就腾云驾雾,梦境纷纭,好像在飘着一样,这种情况就要考虑肾阳亏虚了。为什么?下元肾气寒凝,把阳气逼在外面,魂气整个都回不去,整个飘在外面。如果是中焦脾胃湿气,是中焦湿气郁滞的话,导致肝脾不调,肝魂产生郁滞扰动的话,做梦会浑浑噩噩,一闭眼睛就是好像梦游一样,做的昏天暗地的,往往肝脾还是有湿郁。
总之,种种情况,大家需要进行取类比象,去认识理解,然后根据脉象。临床逐渐多了,思维多了以后,就会逐渐领悟过来。当然,人做梦是有讲究的,有的梦反映了一种身体的症状,比如梦跋山涉水,梦追逐,梦争斗,这都是反映了一种脏腑内在的问题。《内经》里有一“邪yin发梦篇”,大家可以看看里面怎么讲的,梦火怎么回事,梦狱讼,梦争斗,都是因为邪气客于五脏,导致五脏收藏不足,产生种种变化的现象。除了这种身体影响外,白天的事影响到,还有一种有预兆性的梦,有人做的梦,梦境非常清楚,梦境非常深刻震撼,从前到后,历历在目,这种梦是由预兆性的。如果有合适的人来把梦解释一下,一般的梦境可以进行预测。
半夏这个药确实是燥,在临床上应用的时候,半夏是降肺胃的,降太阴、阳明之气的,太阴肺经,阳明胃经之气的。你要问的问题是什么?阴虚之类用这个?阴虚要看什么阴虚了。如果是肺燥的病人,肺中燥气特别盛的病人就不要用了。如果是下焦精血不足的病人,有时候恰恰需要用。因为下焦精血不足的病人,肺胃之中有寒湿,用半夏以降,降肺胃之气,金水相生,开水之上源,有个方子叫金水六君煎,这个方子就是二陈汤加上熟地当归,专门治疗精血不足,肝肾阴精匮乏导致的痰饮,虚火上逆,炼液为痰,这也用的是半夏,而且半夏是主药。
如果是肺燥的病人,阳明经从燥热从火化了,从燥化了,建议不要用半夏。既然半夏这个药在于降肺胃,肺胃是浊气上逆,阴浊之气上逆,你用半夏、生姜伺候,如果是阳浊之气上逆,如果化燥,阳燥之气上逆,就石膏天花粉、人参,就往下走。人参,益气化水,花粉、石膏、知母,清金制木。
阳明证,胃家实,在经有口渴,口燥渴想喝凉的,舌苔当然也有了,阳明脉大,脉象也有。像《伤寒论》里讲的:“若口渴者,去半夏加天花粉”,他就是讲的少阳证,少阳气上逆了以后,导致阳明之气也不降,阳明之气不降,有没有化燥。阳明之气不降,化为燥渴了以后,若口渴者,去半夏加天花粉,但是,有一点不一样,就是小青龙。小青龙本身就是水饮在内,上焦有口渴,也不必去半夏,因为要去水饮。水饮一去了以后,可以去半夏,换天花粉。因为水饮渴是津液不能上承导致的。三阳化火的时候,半夏太辛燥,就因为它辛燥,入肺经降肺气,降肺胃之气效果比较好。在临床上,大家想想,肺胃一路,由于后天饮食,一旦出现上逆,大半都是浊阴上逆,水谷之气,这个时候,半夏是非常有用的。在临床上,郑钦安先生用砂半理中汤,在理中汤的基础上加了砂仁、半夏,这是非常好用的。我建议凡是中土寒湿的病人,要用理中汤就用砂半理中汤,比单纯用理中汤,会省去很多理中汤的一些弊病。半夏本来就是秉一阴之气而生,有降的作用。
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下,在论坛中,大海发了一个关于高血压一个病例的讨论,当时那个病例我没有做回答,因为高血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慢性病,要治疗的话,需要方方面面的认识,因为在临床之中,我们对待很多病的时候,有些病,我们只要认证认准了,一两个方子就会有效,就会产生很大的作用。
而慢性病在治疗过程中,就要考虑前中后期,尤其是后期的调养,还有随着病症逐渐的变化,最后的收尾收工,这一系列,对一个大夫的整体思维进行了一个考验,尤其是这些高血压病人,时间很长了,服用了很多西药,这个时候要考虑到西药的药气对他病体的影响,中药怎么去调他。
高血压,首先讲,高血压只是一种现象,症状,并不是一个病。现象是什么呢?收缩压和舒张压都高出了正常人一般的范围指标,这个人平常他的血压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现在不在正常范围内,而且有不适的感觉,这个病才是高血压。因为有很多人禀赋和一般人不一样,可以产生异常的血压,这种病人是有的,在临床中慢慢会遇见。有人老偏低,老60/90,西医说是休克血压,还有的病人老50/80,这也是有的。这种人也不要以为怪,经常血压偏低的人,金水收藏之气稍微过了一点,还需要温温阳,就会好,但是不一定有病。
有的人血压老是80、85,偏于临界,这也不算什么,要具体看某些人的体质。一些老年人由于平常性格比较急等等因素,高压老是140或145之类的,这你不要去妄加干涉,只需要在饮食、导引、锻炼上调摄一下。首先,收缩压和舒张压到底是什么现象呢?在论坛里,大海也说了,收缩压好比木火之生长,心脏收缩,血气迸发;舒张压好像全身精气的回收,收敛,一个是金水的收藏,这是用黄元御先生这套学说来解释的,这是有道理的。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它。
更形象是怎么理解呢?我们的血气在心脏的鼓动下产生一盈一缩,心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恰好是元气的一盈一缩,元气的盈缩失常,是什么问题?而且它一旦失常,不易自己回来,自身调节能力差了,元气肯定亏了。所有的高血压病人,先天元气肯定不足了,元阳一动,就不足了,衰了。
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考虑他是不足了,还是敛降不足了。他升上去收不回来了,或者是升不动,郁在那,这都是因为后天元气中气,中气主管枢降的平衡,现在中焦这个枢转的轴,这个中气已经不足了,不足以调整这个平衡了。一般的肝郁的病人,我们遇见的肝郁病人多了,左边木火不得升达的,达郁汤,有的病人没高血压,甚至青光眼啊什么都有,,没高血压,金水不得敛降,郁在上面也有。所以有无高血压不完全在升降的问题,而且还在于元气亏虚的问题。
所以,对高血压的治疗,建中土,温建中土,这一点,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在温建中土,补脾肾的基础上,如果左路脉象出现郁滞,就是阳气欲升不得升,有这一点,可以加桂枝;如果下元精血亏虚,相火之气老是上逆,扰动之象,这个时候,一定要切记降阳明,左路地魄汤为基础化裁,就往这方面走。地魄汤加上参芪,从这一路下手。肝木还要升上去,要升上去怎么升?你还要荣养肝木,加川芎、生地之类,该荣养的时候还得荣养。我对高血压就这个认识,大家有什么问题的话还可以拿出来讨论一下。
上半身容易出汗,下半身反不容易出汗。一般的人都是上半身容易出汗,下半身不容易出汗,如果下半身不出汗的话,这就是问题。上半身我们的汗是怎么出的?阳加之于阴谓之汗,下半身不出汗,阳不得加于阴,下半身本来就是重阴之地,它不出汗,下半身阳气就不足。还有许多病人,他下半身特别容易出汗,为什么?肝气郁在下面,相火老郁在下面,阳气老加在下面,一往下面迫,下面就出汗。
还是那一讲,有些高血压病人很年轻,很年轻先天禀赋就有不足了,体质已经有亏的地方了,先天禀赋偏于木气升动这方面的,先天禀赋是肝木之气容易郁滞,肝脾之气容易内郁的这种状况。小孩不想什么,没有思虑,体质也好,没有感觉,年纪大了,一结婚,房事什么的,脾肾之元气一亏,一下子就出现这种情况了。当然也有很小的小孩高血压的,以前治过一个小女孩,几岁的小屁孩就高血压,一直治不好,肾炎,高血压肾病,那是怎么回事?那就是看西医,西药吃多了,把阳气全遏制住了,再加上小孩天生禀赋又是木火体质的,想闭又闭不住,所以高血压出来了。这种病人温建中土,温建脾肾,肝木自然就升达,肝木一升达起来,肾炎也没了,高血压也好了,就是这个问题。小孩好治,年轻人更好治。小孩好治,年轻人难治,年轻人为什么难治?年轻人欲望太盛,有的没办法治,你这边一温阳,一好了以后,有能力了,就更麻烦。
现在这个社会,每天接触乱七八糟的,像古代养病,一个农村人呆在乡下,每天就见几个人,所以病就很好治。现在你看这来来往往的,信息量太大,自己有时候管不住自己。
行了,今天就跟大家讨论到这把,下节课继续跟大家讲。好,再见。
-----------本帖由“明素析灵”网友整理完成初稿,网友壁水云间完成初校。这个录音音质很好,整理得也很清楚。
-----------yin邪发梦——《黄帝内经·灵枢》第四十三篇


--------------------------------------------------------------------------------
    黄帝曰:愿闻yin邪泮衍,奈何?岐伯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yin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气yin于腑,则有余于外,不足于内;气yin于脏,则有余于内,不足于外。
   
    黄帝曰:有余不足,有形乎?岐伯曰: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盛,则梦大火而燔(艹熱);阴阳俱盛,则梦相杀。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饥则梦取,甚饱则梦予;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凡此十二盛者,至而泻之,立已。
   
    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奇物;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客于脾,则梦见丘陵大泽,坏屋风雨;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客于膀胱,则梦游行;客于胃,则梦饮食;客于大肠,则梦田野;客于小肠,则梦聚邑冲衢;客于胆,则梦斗讼自刳;客于阴器,则梦接内;客于项,则梦斩首;客于胫,则梦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窌苑中;客于股肱,则梦礼节拜起;客于胞(月直),则梦溲便。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补之立已也。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