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罗达伦的文章看完非常感慨
    

四圣心源:罗达伦的文章看完非常感慨

转载自罗达伦的博客内容

前几天,在书店里面偶然看到了一本书,非常的好,叫《健康传播学》。

我曾经讲过,我特别希望更多的医学工作者,搞临床的,搞科研的,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都能抽出时间,做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帮助老百姓增加健康知识,使他们不进入疾病状态。但是有医学工作者问我:我们看什么书能了解如何普及医学知识呢?

这本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健康传播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教材。

这本书的作者,叫张自力,看作者的背景,是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毕业的,做过西医的外科临床工作,然后读了复旦大学的新闻研究生,中国传媒大学的博士生。现在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工作,参与过很多大型节目的策划。我一看简介,就知道是高人啊,我原来以为我算是既懂医学又懂传媒的了,但是一看人家的经历,惊叹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位传媒都读到博士了!

这种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缺的。张自力在健康传媒领域的工作,对于我国健康传播的发展极其重要。

这本书写的非常的好,里面把健康传播的起源,传播的领域,理论模式等等写的极其系统,我看了以后觉得叹为观止,希望医学工作者可以读读,了解一下健康知识是如何传播的。

从这本书里我知道了,美国早在1985年就建立了“健康传播委员会”,很多专家著书立说,从事健康传播研究,同时很多大学都有健康传播专业的课程,就业非常的好;在我国的台湾地区,现在台湾慈济大学等很多高校都有健康传播专业,为宣传健康知识提供人才。

总之这是一本令我大开眼界的书,作者下了功夫,做了很多研究,让我很是佩服。

希望有志于此的朋友们可以看看这本书。

前些日子,看了中央电视台十套的《讲述》栏目,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栏目,我觉得这个栏目的制作者有慈悲之心,经常有一些反应老百姓最温馨的生活的内容,其中很多令我动容。

那天看的是三百个母亲和一对儿双胞胎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一位年轻的母亲,怀了双胞胎,非常高兴,但是她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是她对这个病一点都不了解,这个病会导致产妇死亡的,但是她不了解,最后生孩子的时候,出现了危急情况,双胞胎孩子出生后,她连一眼都没有看到,就直接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抢救。

此时孩子的父亲面对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焦急万分。

最终,在抢救了很多个日夜以后,孩子的母亲去世了,从生下孩子到去世,没有看到过孩子一眼。

此时孩子没有奶吃,情况万分焦急。最终,是一个网络上的母亲爱心组织,其中有三百位正在哺乳的母亲,听说了以后,深切体会到孩子的痛苦,发慈悲心,轮班为孩子哺乳,最终将孩子带过了哺乳期。其中很多母亲都是走了很远的路来哺乳的。

其中一个细节很让人唏嘘,这个父亲,从此就带上了他已故的妻子的眼镜,别人都很奇怪,不知道是为什么,他自己说,因为孩子的母亲从来没有见到过自己的骨肉,他戴上妻子的眼镜,希望妻子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看一眼自己的孩子。

看过这个节目的人一般都留下了同情的眼泪。

我看过很多这样的节目,生离死别,令人唏嘘。但是,我们会发现,其中很多生离死别都是因为疾病造成的,那些住在病房里面无钱治病,号召社会帮助的新闻,总是进入眼帘。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这么悲惨的情况出现呢?我们怎么能减少这样的情况呢?

我想说的是:应该让我们的医务工作者,跃出防线作战,到医学知识普及的第一线去。不但要做好临床,不但要做好科研,还要做好医学知识的普及工作。

中医说:“上工治未病”。这话的一层意思就是:好的医生,要做好预防的工作。

现在我们国家的基本状态是什么样呢?基本上是:在防线内作战,就是你老百姓怎么生活我不管,等你有病了,来医院治病吧。我医生的职责就是给你治病。

其实,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的健康,如果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患病是迟早的事儿,可是,等到一旦疾病形成,进了医院,那治疗起来可是要非常吃力的了,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病此时已经半生半死了,如同那位双胞胎的母亲,不了解疾病的情况,一旦进了重症监护室,就是半生半死了。此时患者痛苦,医生也痛苦,叫苦不迭。所以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我们国家的情况,我觉得现在就是在打防御战,医生们基本在医院这一战壕里面作战,外面的情况无力控制,结果外面战事一溃千里,伤病潮水般涌入,医生们疲于奔命,治不过来,结果医患关系极度紧张,患者不满意,反过来骂医生,医生满心怨气:我都尽力了!

可是,尽力还是不讨好。这是方法上没有调整好。

我觉得我们的医生,应该跃出防线作战,拿出一些精力,投入到医学知识的科普领域,无论是中医西医,都要拿出精力来做这样的事儿,让老百姓在战壕外就解决问题,这样悲剧就会少发生了。

在很多国家,都是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预防的领域,比如在美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居然是医学节目,大家可能都想不到,美国很多健康知识普及节目做的非常的精致,《奥兹医生》目前最火,这个节目仅仅是研究选题的人,就有五十人之多,其中很多人是医学院毕业的,这样才保证选题的可靠性。另外一个比较火的医学科普节目叫《The doctors》,其中四个主持人都是医生,可见他们在这方面投入的力度,所以节目的收视率才高,全面才能爱看,健康观念也才深入人心。

在日本,健康节目更是做的极致,很多节目都可以做到亚洲收视率最高。同时,日本社会还建立了强大的防御体系,监督民众的健康观念,比如我前面博文中提到的腰围,日本社区里面的工作人员,真的是紧紧地盯着居民的腰围的,如果谁的腰围超标了,他们会不断地劝说你,然后给你提供各种资料,让你控制腰围的。这是真正做到了严防死守。

日本人的健康管理抓得紧,比如,吃饭都比较清淡,懂得节食。曾经有位日本教授,和中医药大学关系较好,后来他想带着他的研究生来中国开开眼界吧,就带着几位日本研究生来了,结果,没两天,一位研究生病倒了,住进了中日友好医院,过两天,又一位躺下了,等到稍有起色,都匆忙回国。为什么呢?我们讨论,有人开玩笑说都怪我们太热情了,上顿烤鸭,下顿涮羊肉,日本人在他们日本那儿吃饭,就那么一小碗,配菜很清淡,都是不多的,七分饱而已。来了中国了,没人管着了,顿顿油腻,胃肠当然受不了,所以病倒。细想想,此话有理,可见日本节食已成社会习惯,冷不丁改了,还不成。

反观我们年底的聚会,岂不是顿顿鱼肉,非饱食不欢?

这是健康观念的问题,有一次我们做节目,让现场的观众量腰围,很遗憾,标准的还真是非常的少。

我曾经讲过,有日本心脏外科的医生到中国,参观了手术以后震惊不已,感到收获极大,因为这么重的病例,在日本很难见到了,中国医院里面却每天都在进行,这次真是开了眼了。可见我们预防做的不好,患者都是发展到了很重才来医院的。

我觉得这是一个战略上的问题,如果我们把战线放在防线之外,跃出战壕作战,则可以让老百姓更少地患病,更少生死离别,像前面那位双胞胎的母亲,如果了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知识,有人不断监督她,那么她就不会死亡的。这个花费的比例是有统计数字的,我们国家的好像是:前期花一元钱预防,可以省去后期治疗的八元钱。

但是,最关键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前期预防可以不得病,患病之后却是生死各半。

老百姓健康知识的贫乏,并不是人家自己的问题,是媒体的问题,是医生的问题,如果大家多些这样的意识,则情况会好很多。

我在业余时间给电视台的健康节目做医学策划,我有两套说辞,对医生们讲的是:“你们的责任不单单是要搞临床和科研,还有做医学知识普及的责任和义务,你们每天临床可以救治几十个病人,如果业余时间再普及医学知识,可以使得成千上万个人免于疾病,也就等于救了那么多的病人。”

对媒体工作者说的是:“你们在路边等待从车轮底下救出一个儿童的几率,这辈子可能都是零,但是,如果做好医学知识的普及,但凡有一家人看了节目,发现自己的一个疾病征兆,及时就诊,阻止了疾病的发展,就等于你救了这一家人。”

其实,健康的钥匙不在医生的手上,在老百姓自己的手上,如果多多锻炼身体,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会保持健康;如果有了健康知识,一旦出现疾病的征兆,及时发现,及时就医,也可以把疾病消灭在萌芽里,不至于发展成危及生命的重症。

愿我们的老百姓多掌握些健康知识!

愿我们的医学工作者,无论西医还是中医,无论搞临床还是搞科研的,都能抽出些时间,做些普及工作。

看到张自力的这本《健康传播学》,感觉虽然工作方向有些类似,但是人家做的工作比我扎实很多,研究非常的深入,赞叹一下,于是写了这么多字的博文。


-----------名字写错了吧,罗大伦。
-----------没有病人医院怎么赚大钱?
-----------预防疾病就应该从全民普及黄帝内经知识开始。
-----------罗博士的文章,我每篇都仔细学习!
-----------都做好预防了,不生病了,医院怎么赚钱?药厂怎么赚钱?好多人要失业了!
-----------呵呵,我倒是觉得真正的古中医的宣传应该加强
-----------回复 乐无忧 的帖子

对,太对了!要让人了解自己的身体,身体并非只是器官组成,还有经络,有“气”,就像一个小宇宙,并非像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反而害人。可是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对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医都不是很相信,可悲呀。以至于中医的发展受到制约。再加上中医治病成本低,大家都吃中药,那些药厂、医院、医生还有贪官等,他们吃啥。连中医院医生给患者看病都已经西医化了,很多人都不了解中医,这可是国医啊!我这一生中到目前为止,见过最好的一位中医,大概是九十年代,找他看病时已经95岁了,老人头不昏、眼不花、耳不聋,就是腿脚不利索,他坐在床上仍然帮病人诊脉开方,那时我对中医不很了解,我看了这么一个老人给别人看病,心理有点……。看病的人中有很多是农村的,当时农村没有医保,因为便宜他们看病喜欢找中医,他的诊费随意的,甚至给不给都不计较。甚至还告诉患者去哪里抓药便宜(其实他女婿开有药铺的),我老婆曾得过急性肾盂肾炎,西医用抗生素暂时控制了病情,但是还会有后遗症,例如:腰疼、尿急、尿痛,抵抗力下降等,这些时常困扰着她,后慕名找到这位杨公看病,左右手号了十分钟,就告诉了所有的症状,甚至连她自己都没在意的其它症状都说了出来,以前看中医,医生都要问好些问题,可是他没问过我老婆任何问题,当时觉得很神奇,他的药方大概不少于二十几味,吃了第一付药就有了明显的好转,后面又接着吃了好几次药后一直到现在就再也没犯过了,我有位同学也是得了这个病,但他是找西医看的,最后转成尿毒症,不到30岁就早逝了。后来我老婆由于小腹痛,到医院检查说是“卵巢襄肿”,要动手术切除,但会影响生育,当时还没孩子,只好又去找杨公,他号完脉后对她说你右侧有“卵巢襄肿”,有鸡蛋那么大,当时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回过神来后追问杨公是否能治好,他说没问题的,三付药就好了,将信将疑的把药吃完,再去检查,结果襄肿消失了,医生也很惊讶!


-----------罗博士就有慈悲心怀,欣赏他!
-----------三副药就治好了卵巢襄肿,真是个神医啊。有个朋友也是左右两边都有很大的卵巢襄肿,找了一个名医吃了五十副中药好的,我都已经觉得那个医生很厉害了。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