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推进中药改革应遵循中药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中医讨论:推进中药改革应遵循中药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推进中药改革应遵循中药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骆诗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北京100810)

中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史书就有炎帝神农氏尝百草的记载。因此,中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门科学。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中药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中国建立时,我国有四亿七千万人口,其医疗保健基本上全靠中医药,中医药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

一、中药具有农副产品的特性

中药属于农副产品范畴,它具有很多农副产品所具有的特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中药的管理一直是按农副产品的管理方式来对待。在改革开放以来,一九八二年中央关于农村改革的一号文件中,就把中药材按农副产品一样放开了,除了麝香甘草杜仲厚朴四种之外,其余品种一律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自由贸易,价格也全部放开。由于中药材主要产于边、山、老、少、穷地区,放开以后出现农民交售中药材困难的情况以及个别不法分子垄断经营、制假售假,价格上暴涨暴跌,严重损害了药农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因此,国务院于94年下发了第53号文件,在全范围内掀起了两年多时间的中药市场整顿。通过整顿、取缔了一百多个市场,规范了十七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从而使中药材的市场管理进入了较规范化管理。

二、中药材生产可按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模式进行

中药材生产按农副产品管理,完全可以按农业部门推行的无公害办法进行,即进行无公害化种植,合理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达到用药要求即可。现在,有关部门从国外引进GAP并在我国中药材上推行,花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效果很不好,首先,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土地已被农民承包,种什么不种什么完全由农民决定,政府部门不能干预,因此,也就很难形成连片的大面积的生产基地;其次,中药历来就有多了是草,少了是宝,黄金有价药无价的市场特点,特别是部分中药多了又不能当作他用,只能抛弃和烧掉,这就会严重影响药农的收入和种药的积极性。因此,中药材生产要按照市场需求安排,避免出现产量大起大落,价格暴涨暴跌,影响药农的收入和增加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在价格管理上,要以粮食和当地主要经济作物的价格作为参照依据,制订出较合理的收购价格。同时,要考虑自然因素给药材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天旱、雨涝、风雪等)所造成的减产和失收等损失,以保证药农种药不少于种粮和其他经济作物的收入。中药有一地产、销全国和地方习惯用药以及品种分散等特点,因此,往往医生开具一个处方所用中药包括全国各地,即“一方吃全国”,因此,中药材必须要进行大流通。为了方便药农出售药材和使用单位购买方便,必须按农副产品交易方式,在药材主产区和重要销区建立几个比较集中,布局较合理,品种齐全,管理规范的中药材交易市场。进入市场内的经营者,必须懂得所经营中药材产品的主要产地、规格、等级、主要用途和真伪识别,并持有合格的资质证明,以便于医药、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进行监管。

三、中药材又具备药品的特性

中药材又不同于一般农副产品,因为它是药用,是用于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质。因此,在中药的管理上,必须按照药品管理的要求严格进行管理,坚持质量第一。在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饮片生产中都要严格按照中药的传统标准和方法进行。中药材的质量鉴别应坚持以经验鉴别为主,经验鉴别有怀疑的才进行理化鉴别,以便于及时查处个别假冒伪劣行为。如果忽视经验鉴别只重视推进理化鉴别,等鉴别结果出来后,个别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人早就跑了,根本无法进行查处。而且理化鉴别成本过高,加重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因此,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具有丰富经验的老药工的作用,让他们进行传帮带,参与质量管理。去年下半年我随有关部门明查暗访了六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发现其中一些市场有的除出售中药材外,还出售香菇黄花菜木耳等副食品;有的经营十分惨淡,整个市场只有一百余家经营户;有的市场上出现把大茴、海龙海马冬虫夏草人参等药材的有效成份提取后晒干了再出售,有的把已经食用过的桂皮草果等晒干了再出售,还有用酥油、蜡和淀粉制成的冬虫夏草,其颜色黄中带点绿色,也在街上摆卖;有些市场按国家药监部门的要求进行公司化改组后,市场内的大户注册成了公司,而没有专门的仓库,主要是在市场外租用民房存放药材,有的药材就存放在产区仓库里,在市场内的公司是联系客户,接受一些药厂的委托收购药材,而质量无人去管,销售大批药材都在市场外进行,当地药监部门也不认真进行监管。我们同当地政府部门交换意见,政府部门讲:过去中药材市场是政府牵头、由药监、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共同管的,我们建立了一套统一管理的机构,部门之间也有分工,而现在进行公司化管理了,政府部门不能管企业,这样我们只好退出来了,由药监部门一家去管理了,出了问题打屁股也是打他们的,这样我们的责任反而小多了。你们国家药监部门今天这么管,明天又那么管,反正是你们说了算,好坏也就由你们去承担了。现在是公司化管理,老板只想着赚钱,专门建市场出售,不管懂不懂药,给钱就让进市场经营中药材,那有心思去真正建好管好市场,政府部门不管市场,当然也就不拿钱去建市场了。国务院1994年下达53号文件,整个两年多,全国建了十七个市场,现在一半是名存实亡了,如果再不扶持就垮了。然而,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市场管理座谈会上有关部门还大讲2004中药材市场整顿取得了新的成绩,市场管理同过去比有了很大变化,这是完全脱离中国实际情况的。

四、中药材种植加工必须讲究道地性

中药材历来就讲传统地道,这是由我们的祖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如四大淮药(生地山药牛膝红花)就产在河南、浙八味(贝母麦冬、玉金、菊花白术元胡萸肉)就以浙江产量最好,还有重庆石柱、湖北利川的黄连;陕西宁强、四川江油的附子;甘肃岷县的当归;礼泉的大黄;山西大同的黄芪;五台的党参;湖北英山、罗田和安徽金寨的茯苓;广西百色的三七;临桂、永福的罗汉果;柳州的灵香草等,这些都是在还未开展大规模人工种植之前就有商品调供给全国的品种,属原产地品种,其质量是比较好和稳定的,当地农民都掌握了其种植和深加工技术,因此,中药材种植应注重发展这些原产地品种为主,辅以其他2-3个次产地,以避免因自然灾害影响主产地品种而影响全国药用需要,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治疗效果,中药材的引种试种,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通过试种成功,并经三代种植检查其成份和原产地一样而无变异才能进行推广。现在有关部门推行GAP,有的产品一种下地就宣布已达到GAP标准并通过验收是严重违背科学的,有些企业则利用此夸大宣传,欺骗消费者,以图达到最大的经济利益,比如某企业生产的丹参滴丸,九十年代就有媒体宣传进入美国FDA验证,而今又宣传其原料是GAP产品,但该企业在陕西搞的GAP基地生产的丹参只有几十亩地,远远满足不了丹参滴丸生产的需要,绝大部分原料还是从社会上收购的;又如某企业生产的六味地黄丸,其已通过GAP认证的山萸肉是中国药材公司八十年代安排生产的,其他药材还是从社会上购进的,能称GAP产品吗?因此,也有蒙骗消费者之嫌。作为国家药监部门,应当对此类现象加以制止和纠正,决不能当作典型进行宣传和推广,使此种弄虚作假行为合法化。

五、中药饮片加工和建厂要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中药饮片是最能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特点的,汤济是中药的主要剂型。由于受中医能开具汤剂的医师减少和中成药迅速发展的影响,中药饮片的销售已大为减少,据统计和测算,目前中药饮片的销售量只占中药材总销售的20%左右,去年我随有关部门到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一些基层卫生院调查,绝大部门一级卫生院没有中药柜台,只有30-50个中成药品种,有些还有中药柜台的乡级卫生院,中药材经营品种只有140-200种左右,而且不少常用品种脱销,开方往往配不齐,要去县里抓药,这样费用过高,病患者就不吃中药了。又由于国家药监局推广机械饮片和小包装饮片,其价格比传统手工饮片高出3-5倍往往一剂很普通的中药也要30-40元,人们吃中药比吃西药还要贵,因此也就不吃中药了。广大农村农民吃不上或吃不起中药而不再吃中药了,中药的根基就割断了,还谈什么继承和发展中药?这种自掘中药坟墓的办法还被称为推行中医药现代化而在加以宣传推广。自己的祖宗都不认了,还忙乎什么!现在,大办中药饮片厂又成了一阵风,造成不少饮片厂开工不足,有的甚至出租饮片批号给一些小厂生产,饮片生产已很混乱。有些饮片厂都没有懂得生药辨别的技术人员和老药工,原料从市场上采购叫什么名就按什么名投料加工饮片,然后包成小包装就出售了,由于是从饮片厂出来的饮片,使用单位和个人也都不怀疑其产品质量和真伪,而且也没办法见到其饮片的真伪和质量。因此,如果厂里出来的饮片是假劣的就会一直假劣下去,中间没有一个检验和监督机制,很可能出现危急病患者生命的用药安全问题。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漏洞。有些饮片厂又没有老药工指导,所生产的饮片质量问题很多,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厂把蒲公英鱼腥草都炒黄了,手一捏就碎了,从外观上已区分不出是蒲公英还是鱼腥草了。有的炒泽泻,白的、黄的、焦的颜色都有,但当地药监部门都没有发觉,仍然照样生产并在市场上销售。中药饮片的管理应当首先抓好饮片生产标准和规范的制订,然后按标准和规范去进行生产指导和市场监管,而不是抓什么大办饮片厂GMP改造。

六、GMP认证劳民伤财,使许多企业陷入困境

中成药剂型改革是应该推行的,但应以提高中药的疗效为主。中药治病,除了以汤剂为主外,还有丹、膏、丸、散等剂型。这些剂型都是经过长期的实际使用并有独特疗效才加以传承下来的。现在,有些人认为古老的中药传统制剂傻、大、黑、粗,携带和服用不方便,便对中药传统剂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实行中药西制,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但中药传统剂型改革必须坚持其疗效不能降低为原则进行。现在,藿香正气水有十一个新剂型,但很多剂型的疗效远比不上传统的藿香正气水感冒药有上百种之多,不分风寒风热,不少产品疗效平平。特别是已被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药监局列入科研项目的“颗粒配方饮片”,从1995年开始进行科研,花了不少钱,至今还未得出结论比汤药疗效好,国家药监局也下文进行推广,并批准了不少厂家生产,“颗粒配方饮片”,历经十年科研得不出结果的项目,作为国家药品监督部门就推广,这怎么与科学发展观也扯不到一块,更没有体现决策民主科学化。在几次召开有关专家座谈会商讨此事时,有关单位和有关领导就不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专家发言,有的还私下个别做工作。这样的研讨会本来不应该让生产厂家参加的,都邀请了生产厂家参加。有关部门和领导及有关人员也接二连三往厂家跑。这究竟是产品先进还是某种利益在起作用?这也是值得深思的。现在,不少中成药厂经过GMP改造后负债累累,无力研制新产品,于是便走仿制和改变剂型的路子,又一次出现了大规模低水平重复的现象,使中成药发展的路子越走越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有个企业反映,他们生产的一种保健品出口很好,但在GMP改造中,药监部门规定要购进一些他们从来没使用过的检测设备,花了几千万元,然后才在GMP验收中获得通过,但通过GMP验收后,他们生产的品种仍然照过去的程序进行,这些先进设备一次也未使用过,都闲置在一边,但他们的产品出口仍然十分受欢迎,没有像有些领导和媒体上所讲的受到国外抵制。但由于把GMP改造和新添置的设备计入成本,其产品的价值比以往高出一倍多。于是该企业的领导如此讲:我想在推行GMP改造中,可能国家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承担有给国外企业推销设备的许诺。据测算,整个医药工业企业GMP认证已搞了三年多,花去了人民币约1200-1500亿元,投入比国家建一个三峡电站还要多。通过GMP改造,厂家不但没有什么减少,反而是生产能力扩大了三至五倍,造成医药生产能力大大过剩,给无序竞争创造了机会。不少通过GMP认证的厂不能生产,厂房机器设备闲置,仍用旧厂房中生产,因为在旧厂房生产成本低,出现了“工厂金碧辉煌,里面没有神像(没产品),尼姑和尚下岗,急死老道方丈”的局面,北京就有个企业改造花了一千多万元,2003年4月通过GMP验收,至今也未生产一次,工人已经走了,就留下几个人看厂房。有个企业迁址昌平进行改造,购地60亩,花了1.8亿创建一个中药厂,去年通过GMP改造后也未生产过一次,验收完后就一直闲置在那里,厂里就有二位留守看厂房。仅四川省的GMP改造就花了80多亿人民币,最贫穷的贵州省也花了20多亿元人员币。然后,至今GMP改造还未正式宣布全部结束,不少厂家还在千方百计的找钱搞GMP改造。所以,业内不少人士讲,不搞GMP早死,搞了GMP晚死,死得很悲壮,搞不搞反正是一个死。不根据中国实际,目套搬所谓国外经验,推广GMP改造把医药企业坑苦了!

七、传统中药与植物药是完全两个不同的用药理论和体系

传统中药讲四气五味,寒热温平,升降浮沉。中医开处方讲君臣佐使,讲归经,治病从整体出发,实行辨证施治。中医治病不是讲什么病,而是讲证,从一个证候群中找出主要的病症,然后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治疗效果。比如感冒,中医只讲风寒、风热两个症状群,再把这两个症状群进行具体辩证,加以区别,用药。并不像西药那样要进行检查,确定是什么病毒,然后给以针对病毒最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中药的研制也应以传统中药的理论和特点为基本点,讲整体功效,而不是以西药的方式讲什么“成份”。中药有成份,但不能唯成分论。中药讲成分,是从某种中药中找出一种成份,以识别其中药的真伪,它并不能代表这就是某种中药的有效成份,因为每种中药都是一个复合体,他具有多种成份,那种成份是有效的,在目前还是无法确定的。况且中药是多味配方,经过煎煮,会产生很多新的物资,这些目前还没有办法找到确切的结果。比如常用的黄芪、党参、当归、白术等大品种,可同很多药组成不同的方剂,这些不同的方剂治的病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就是中药的特点,也是中药与西药的区别。现在研制中药新品种,有人要强调成份清、药效明、质量可控,而讲其有效成份,于是便从某种中药中提出某种成份,再以这种成份作为有效成份组成一个新药,这种方法不是在研究中药,而是在研究植物药,而植物药在欧洲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印度早已从金鸡纳树皮中提了有效成份生产出奎林治疟疾,中国也有从十大功劳中提取小檗硷生产黄连素,从罗芙木中提取有效成份生产降压药等等,这些都算西药而不是中药。中国有近万种能药用的植物,使用的也达2000多种,从这些植物中提取有效成份生产新药是有作为的,但研究出来不能称是中药,而是植物药,两都是不应当混淆的。如果用研究植物药的方法来研究中药,则传统的中药就会被消灭。植物药和中药应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应当把植物药的招牌贴在中药脸上去混淆视听。现在, 国家中医药局和有关部委要在两年内向联合国申请中医药世界遗产保护,而现在大力推进所谓的中药现代化,搞什么颗粒配方饮片,搞能检测出其有效成份的中药新品种,这些都是与传统中药格格不入的。为此,我常常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在目前这么混乱的局面下,中药拿什么东西去向联合国申请世界遗产保护,够获得世界遗产保护的是些什么东西,才能真正代表我国中药的特点?我想,这也是每个关心中医药发展的人士都应该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

八、中药现代化和中药材出口严重影响我国中成药产业的发展

现在,不少媒体和打着中药专家级的人物到处发展议论,说中药已经到了狼来了的时代。因此,传统中药应当改变脸谱,进行改革,要加速实现现代化,只有这样我国中药才能跟上世界中药的发展水平。本人在中药行业干了四十七年,就我的看法,中药远不到狼来了的时候,而是一些发达国家在研究化学药几十年无多大进展的情况下,转而想在中药中寻求出路,但他们不可能按照我国传统中医药理论去研究中药,他们对我国传统中药理论没法理解和接受。最近中医药报发表了中医药行业内一部分专家学者的文章,阐述易经在中医药发展中的作用,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扬振宁教授从小受中国教育,他对传统中医药理论就不怎么理解和相信,何况其他老外?比如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等等,西方不仅不相信,而且也无法去理解,他们研究中药只能是讲有效提取成份。

还有人说,我国中药出口额太少,主要是中药没有现代化,国际上不承认,因而要求国家给予投巨资,让一些自称懂中药、又懂现代化的人去承担某些科研项目。应当说,这几年国家对中药投资并不少,有关部门列出的科研项目也不少,但出了什么成绩呢?钱花了,没有结果,这是否存在些什么问题,我希望那些还有点良心的中国中医药专家们去仔细思考。据我所知,我国中药出口八十年代最高,已达近七亿美元,可是从我国大讲现代化以来,则出口在1996年以后一年年减少,经过各种努力,到2003年达到7.12亿美元,制止继续下滑的局面,于是有人大加吹嘘。但仔细分析,中药仍然是下滑的,因为过去出口只有中药材和中成药两类,而同在加上了一个中药中间体,2003年出口1.81亿美元,如果剔除此因素,按同比口径中药材、中成药统计,实际只出口5.31亿美元,仍然比八十年代的近7亿美元差一大截。为了扩大出口,一些企业为了适应外商的需要,把大个的优质的药材挑选出口,剩下的劣质留下国内药用,严重影响了中医治病效果,人们不信任国内中药,广东就出现了在内看病,去香港抓药的情况。因此,不加区别的出口中药中间体是不可取的。一是损害了我国现有资源,因为中间体多数是从一些天然植物药中提取,如贝母流浸膏,就是从川贝中提取的,而川贝在国内饮片配方中严重供应不足,市场上的川贝母不少是伪劣产品。由于出口了中间体,野生川贝大量采挖,价格一高再高,好的川贝一公斤已超过800元。价越高老百姓就拼命挖,以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因此,中药中间体的出口应严格控制,只允许那些已人工种植成功并能大量生产的品种提取中间体出口。二是帮助了国外发展中成药生产。我国出口中间体给国外主要是用于国外生产和仿制我国的中成药,这对我国中药发展和扩大出口造成严重威胁,我国中成药出口连年下降,这是主要原因之一。三是影响了中国中成药的生产和市场。因为国外生产中成药而在国外销售甚少,主要是通过各种关系,各种渠道再进入我国,且有些品种价格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数倍,这样就打压了我国中成药的生产和市场销售。舆论界老讲我国中成药进口高于出口,其真正原因就在此,有些媒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喊来喊去也解决不了问题。这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搞清问题的原因所在,有关部门也未能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而一些自我标榜热心中药现代化的人物,总认为国外的月亮比国内的亮,国外的中药质量比国内的好加以宣传等等,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四是助长了腐败产生。为什么国内有中成药要从国外进口?而且价格比国内的高还能进医院,进市场销售?这里就有一个腐败问题。有关部门若重视此事,找几个有代表性的产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跟踪查一下,这个问题就会明白于天下。

九、中药的毒副作用远比西药小

中药有毒是客观存在的。中药经过长期的实践,传统中药就以有毒攻毒的治疗疾病的方法,比如砒霜硇砂、祁蛇、全虫、蜈蚣土鳖等,中医区别于不同的病使用不同的带有某种成份的“毒”药去治病,从而取得满意的效果。中药古籍就有十八反、十九畏和妊娠禁忌的歌诀。告诫人们如何使用一些相反、相畏的中药以及妊娠用药的注意事项,以保证中药的用药安全有效。但在最近几年,一些倡导中药现代化要走西方道路的人士,都夸大中药的毒性作用,在讲话和写文章中大说特说中药有毒,人民日报海外版也刊登说中药有一百多个品品种有毒。特别是国内出现服用含有马兜铃酸成份的中药出现肾功能损害病症时,一些媒体广泛宣传此事,给人们一种服中药比吃西药还要有毒,中药不科学应当取缔的印象。其实并非如此,总的来讲服用中药比西药安全得多。问题主要是看你如何服用,是否经过加工炮炙。马兜铃是需要用蜂蜜进行炮进才能使用的,服用时间也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本人68年患急性胆囊炎,因出差而转为慢性,每当疲劳、喝酒、或吃油腻食物后右肋就会胀痛,吃了3-5付龙胆泻肝汤加减症状就会减轻和消失,我一年都要这样治疗3-4次,至今已有37年了,我就没有出现肾功能损害。国外把含马兜铃的中药当作茶喝,用以减肥,并且长期服用,所用的含马兜铃酸成份的中药也没有按中国中药传统加工炮炙方法进行炮制,这当然会出问题,饭吃多了还要胀死人,何况是服药?马兜铃酸事件后,我国有关部门把马兜铃、关木通等几味中药从药典中就删掉了,这种做法是否科学?我认为还应当深思,有些西药的毒副作用比马兜铃酸大多了,但国外并没有说不能使用,国内也没有禁用。比如青霉素,在皮试安全范围内也常出现打死人,庆大霉素致人耳聋。我国聋哑人大多数是从小使用庆大霉素等西药所致。一年不能讲话大人不知道,只觉得奇怪;二年还不能说话才知道是聋哑所致,但已是无法挽回。但是,青霉素和庆大霉素仍然照常生产和使用。我们对此都很宽容,但对中药却是另一种态度了。一些要搞中药现代化的人,要让中药走出国外的人,一种马兜铃药就影响了80多种中药的使用,你们这种做法是在让中药走向世界作贡献吗?还是在为西药所替“不科学”的中药在造声势呢?中药有毒不在药,主要在医,在医生如何使用。因此,出点事就在药上找毛病,然后就一枪给毙了,这种方法是欠科学的。若继续用这种态度对待中药,中医药的存在都会成为问题,还说什么走向世界,向联合国申请世界遗产保护?

十、发展中医药应把重点放在广大的农村

我国的中药资源主要在边、山、老、少、穷地区,一些主要产品如甘草、当归、黄连、天麻、三七、川芎、附子、黄芪、党参、大黄、大芸等品种,主要在西部十二个省、区。据测算,西部十二个省、区和湖北恩施、湖南吉首、吉林延边、海南琼中等享受西部待遇的地区,中药的年销售量占全国的61-63%。这些地区的农民传统上就有种中药、采药、加工药和销售中药的习惯,其中有些地区小孩上学,购买日用品的钱主要从出售中药材所获钱支撑。因此,抓好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对加快西部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改变生活环境,保护自然资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三农”问题,中药应当纳入“三农”进行有效扶持。我国有9亿农民,目前农村有钱一是送孩子上学,二是盖新房取媳妇,三才是治病。因此,农村中有病缺钱看病的普遍存在,如果恢复以往农村治病主要使用中医中药,则可大大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有利于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从另一方面算,现在农村经济比过去有所好转,九亿农民如果每个人每年花10元人民币治病,那么中药的销售就增加90亿元,如果每人50元,中药的销售就增加450亿元,中医药的发展就会出现一个兴盛时期,于国、于民都是很有利的。因此,我国的中药发展主要在我国农村,而不是花很多钱走西方的路,去同国外接轨,如果不认清我国的国情和农民对中药的信任和依赖,让中药同西药一样,然后走向世界,这是一种削足适履的办法,是会走不通的,到时会得出中医药没走出国外就被国内消灭了结局。

十一、结束语

中药材生产是第一产业,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生产是第二产业,中药销售和市场管理是第三产业。三个环节是紧密相联互为影响的,因此,对中药的发展必须坚持三个环节统筹,合理安排,不能够只重视某一环节,而忽视另外的环节。国家对中药应实行全面管理,重点是培养和选拔合格的人才,要让熟悉中药、热爱中药的有识之士管理中药,我国中医药事业才能获得顺利的发展。

信息来源 新时期中医药发展战略与政策论坛论文集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