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我是这样学医治病的
    

初学教室:我是这样学医治病的

    因身体多病,心多烦恼,十年前开始涉猎传统文化,游儒、fo,道、医,终在我fo找到安身立命处,狂心稍歇,觉以往种种,皆如镜花水月。但身体仍然为病所困,情志难伸,观亲人朋友、世俗众生亦多为病苦,大小医院如同虚设,普通感冒发烧也说是因病毒引起,无特效药,打针输液,动辄医上十天半月,耗费金钱以千计。最缠绵的折磨人的慢性病,普通如慢性鼻炎、咽喉炎、胃炎、肝炎、肠炎、胆囊炎、胰腺炎、气管炎、心脏病、肾炎、前列腺炎、关节炎、腰椎病、颈椎病等等几乎众口一词“只能养、不能治”,疑难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及白血病就更不要说了,一名话“没法治好”。再观史上中医名家,民间一些老中医,治各类疾病却是大多数都有很好效果,没说不能治,很多甚至能治好。甚至一些村夫民妇,用一些民间单方,就治好了那些大医院都无法可施的顽症。
    为寻找究竟,我于医道开始深入。开始的感觉是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越学越糊涂,自己开药自己吃,身体越吃越难受。我就不明白了,那些写书的中医大佬们,各说各的道理,而且互不相容,互相攻击,不可调和,却又都是名医,都能治病?难不成他们都是拿老百姓的身体来开玩笑,一直都是在做实验么?难道中医治病就没有一个标准么?看医学圣经《黄帝内经》吧,结果懂的少,不懂的多,看不下去,可操作性也不强,看《伤寒论》吧,条款纷呈,觉得应该很好,但用起来不知该用何条,怪就怪病人不照着书上说的生病。条款用不到实际,一段时间不用就多数忘了。
    转机是从看《郑钦安医书阐释》开始的,知道了一元盈缩,阳主阴从。08年春节回家,尝试着用“封髓丹”加减,治好了我母亲的耳朵肿痛,信心大增,随后开方为周围的人治病,有效有不效。但凭着这点感觉,以后看医书就不那么迷糊了,再重温《伤寒论》,细研各家注释,看《金匮》、《本草》、《内经》、《温病》、黄元御、博青主、张锡纯、吴佩衡、范中林、李翰卿、曹颖甫、胡希恕、李可、黄煌、朱进忠、余国俊等作品和各家论述,结合fo学和易道基础,竟然事半功倍,视野逐渐开阔,心中渐渐明朗。方知大路百千条,条条通北京。
    人为天地之子,取天地之材铸就此身,顺生而逆死。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阴阳交感,衍生万物、长而不恃。人之道,阴阳互根,水火既济,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精神与肉体,一阳一阴,缺一不可,但精神无形,化为神魂魄意志,寄于体内五脏心肝肺脾肾,各司其职,以一气周流其间,身旺则神旺,身全则神全,身弱则神弱,身残则神残。人一身之主者,神也、心也,但必欲身安而神安,故人极力求取名利者,是欲求身安,好吃为身健、好穿为身暖、好住为抗暑热与风寒。人之病,有心有身,七情过盛为心病,身有损伤为身病。心病之因为烦恼,身病之因为六yin、刀兵、房劳。君子身病心不病,小人心病及身,身病及心。上医者医心亦医身,下医者医身不医心。fo经三藏十二部皆是医心治身之学,故曰fo是大医王,能医众生万世之病,但众生根浅福薄,少人能识能信能行。儒有修生养性之学,能治修身治国,内圣外王,君子之学也,小人疾身病不疾心病,不能实行之。道家有长生之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集精全神,金丹九转而成神仙,但仙道无凭,有缘者得之。中医者源于道家,中华文化(包括中医)皆为上古智者(圣人)所传,上古圣人无非道家。道家祖奉黄老,曰黄老之术,黄者即黄帝也。中医圣经乃《黄帝内经》,传为黄帝所著,虽成于汉朝,但却始于黄帝。中医阴阳、五行、经络等学皆与道家所共。道家却病练己、修命、练外丹等技术和方药即为中医之始也。
   治病者最难辨阴阳,八纲寒、热、虚、实、表、里、阴、阳,根本还是阴阳。难辨阴阳本身其实是阴阳本难辨,是因为我们太执着阴阳。古人划分阴阳本身是便于事物归类,把疾病归为阴症阳症,把药性划分为阴药阳药,以药之阴阳调节病之阴阳。如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为医者树立治病之理则,是完全有必要的。但疾病的病因是复杂的,人体也是复杂的。就病因来说,可能有风、有寒、有热、有湿亦有燥,阴阳难分;就身体来说,可能有阴虚、有阳虚、有阴阳俱虚、有表病亦有里病、有病在上亦有病在下,有气滞亦有血瘀,难分阴阳。就药物来说,很多药也不单纯的只有阳性或只有阴性,辛甘苦平、寒热温凉,一药俱多性的情况很多,一药入多经的情况也很多。所以,治病要辨阴阳,但不能过于执着阴阳,主要看临床效果。
    我的经验是,初学中医者,心思不要过多用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玄辨上。要多观临床之症,什么病有什么症?再了解什么症用什么药。《伤寒论杂病论》是一本临床实用之经典著作,描述了众多疾病的临床症状,并随症有方,它是上古圣贤治病经验的结晶,内容博大精深,辨病精准细致,用方简练有效,可为中医百世之准则。我们若照之辨证处方,是学医的一个必要和有效的途径。但人体和疾病是复杂的,也是变化的,《伤寒论杂病论》再伟大,也不能包括所有疾病的辨证和治疗,所以,后世的补充和发展是必要的,后世名医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如吴又可的《温病条辨》是对《伤寒论杂病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历代名医在辨证和用药方面也有很多宝贵经验。
    我学医的主要经验就是看医案。说实话,很多名医在著书中解释医理医法的时候是偏执的,甚至是错误的,有的还把医与阴阳、五行、八卦、命相、风水等玄学渗合在一起,玄而又玄,自己没搞通,却把读者搞湖涂了。但不能否认,传世的名医治病都是很厉害的,因为人命关天,辨证用药,有效与否是糊弄不了人的。所以,理论嘛,实践中多领会、多看几遍《黄帝内经》,是会慢慢清楚的,而且是正理。临床嘛就多看《伤寒》,《温病》,多看名家医案,多积累人体疾病症状,症与经方的对应(方证),症与药的对应关系(药证)等。用药方面,我很少去看各类〈本草〉,也不记药性赋,就看《伤寒》,《温病》怎样用药,名医怎样用药,看得多了,综合一下,再查查〈本草〉怎么说,再用到临床检验,就慢慢的心中有数了。

    我的临床比较顺利,也可以说是幸运。我工作的附近有一个诊所,诊所的医生是中医本科生,在市中院工作五年后,自己开诊所已有五年,非常喜爱中医,拜本市十大名中医之一为师。我有时去抓药,就聊几句,他感觉我说的比较有理,且跟他学的有很大不同,就叫我试治了几个病人(当然是他执笔开方),效果出人意料的好,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有疑难病人就叫我去,或打电话问我,或为我预约重病人,照样是我口述,他开方。于今已近一年,治过的病人是很多的了,且主要是疑难重病。我们双方都很感谢对方,我感谢他给了我难得的临床机会,使我的医学不再流于空谈;他感谢我把他导出了迷惘,找到了中医的根,医术大进,治病有效率大大提高了,现在基本上只愿用中医中药给病人治病。说觉得踏实,说原来因中医无效时多,故多用西医西药治病,现在觉得那时的做法有骗人的感觉。现在我们以师兄弟相称。

    后面我将会整理一些我经历的医案传上来,供众位医学爱好者交流和参考,但我并不过多的解释医理,大家从病症和用药中去体会,也许更好。欢迎大家给我提问题,以让我们在探讨中进步。

[ 本帖最后由 杏园春晓 于 2010/5/6 22:25 编辑 www.med126.com]
-----------很好!难得!敬佩!
-----------期待!
-----------谢谢,正在迷茫中,期待下文
-----------自己开诊所的医生才会不耻下问,和愿意把病患介绍给你,因为他也想搞明白.-----这个私人诊所的机制似乎是很有利于学术进步的.
-----------很感兴趣,谢谢了
-----------儿童的烂嘴唇
自从用小柴胡汤、桂枝汤加减治了几例病人显效后,方健看我的眼神多了一丝崇敬,他说:原来治病可以这么简单,看来我应该学经方治病了,陈老师,你以后要多指点我。我说:别叫老师,叫我师兄行了,你愿学经方是好事,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参考书和学习建议。下来后,我给方健提供了黄煌的经方杂谈、刘力红的思考中医、郝万山的伤寒论讲座、余国俊的名医是怎样练成的等书和电子版。每天下班如没事,我就到他的诊所坐坐,交流交流。遇见疑难杂病他不知如何处理时,就打电话给我,在电话上询问或叫我抽空过去诊断。这天上午,我在办公室(我的办公室一个人),他又打电话来了:陈师兄,我这儿有个病人,是个六、七岁的男孩,感冒后嘴唇干而脱皮,己经来过我这儿三次了,这是第四次,我前面用过时方清热解毒的办法、用过经方小柴胡汤和解的办法、打针输液都搞了,病没好,反而越来越重了,口皮都烂了,你跟我想个办法吧。我继续问了一些情况,思索片刻说:孩子感冒后体虚,因为前面治疗有些不当,已伤了胃气和津液,现在用药必须谨慎。于是我在电话上让他记了个方子:黄豆30克、黑豆30克、绿豆30克、乌梅40克。煮汤加白糖调服。呵呵,这就是彭子益的“乌梅三豆汤”呀!结果,第二天上午刚上班,方健就打电话来,说话十分兴奋:陈师兄,你那个乌梅三豆汤太灵了,那个小孩现在己经基本上好了,家长很高兴,我叫他们给小孩再吃一副。我去把三豆每样买了几斤放着,以后有这样的病人又用。我说:好呀,现在是秋季,这样的病人还多着呢,就看来找你的多不多。果然,过后的一两个月,方健又用此方治好了十来个嘴唇和口腔有类似情况的病人。

[ 本帖最后由 杏园春晓 于 2010/5/7 12:40 编辑 www.med126.com]
-----------难得,难得啊
有这样的机会,这样的缘分,两位互相学习交流
-----------妇女全身性红斑
    一天,我正在方健诊所,与方健闲聊,方健说他现在有些迷糊了,原来学的东西信不过,现在学的还没接上来,开方的时候很容易按习惯按药性组方,治头痛就把治头痛的药组合在一起,治咳嗽就把治咳嗽的药组合在一起,后一想又不对,应该按经方六经辨证,找主症、找病机,有是症用是药。但是,刚学经方不久,还不能熟练应用。于是赖上我了,说:陈师兄,是你把我的思维搞乱了,你必须负责到底哟!我无语。正说着,一个妇女牵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过来看病,是给孩子看病,孩子是咳嗽,我们两人合诊,就开了个桑杏汤的加减方,方健开好方就去抓药去了,这家伙只想节约成本,不请一个员工,只好自己抓药,有时忙得够呛,也让病人久等。
    那妇女没事便和我说说话,说着说着对我有些信任起来,把手上的袖子卷起来对我说:老师,你看看我这个还能治么?我一看,卷开的手臂皮肤上有一个一个豆大的红斑,不突起。病人又把另一只手及裤脚也卷起来让我看,和手上的差不多,并说全身都是,起头已有一年多了,在本市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成都华西医院都治过了,钱医了上万,但没有效果。我说你这个病可以试试。诊:脉弦、略数,舌质淡、略胖,眠差,情绪不佳、饮食二便基本正常。开方二付,组成大约是:桂枝、白芍麻黄附子细辛黄芪白术荆芥防风蝉退乌蛇(具体药量我记不清了)。我口述,方健写方,边写边不时透过眼镜描我一眼,当场不好说什么,等妇人拿药走了(留了联系电话),才松口气对我说:陈师兄,你这方子太玄,反传统,我没有看见治皮肤病这样开方的,我也有不少治皮肤病的方子,也看过我老师治皮肤病,却都是从养血活血、疏风散结、清热除湿的方面来治,大忌辛热,你这方子又辛又热,道理是什么?能治好她的病么?我看他的样子有迷惑也有怀疑,只得解释说:皮肤病病在表,有湿热、风热、风燥、风湿等类型,但根子还是营卫虚弱和不调,营不足难以养肌肤,卫不足难以抗外邪,营卫不和则邪不能透出。根子的根子却是表气不足,若不助表,过于疏风、除湿、清热则益耗表伤表,益血解毒效果也有限。本方是桂枝汤、麻附辛汤、玉屏风散加减组成,桂枝汤加强和调和营卫;麻附辛汤从少阴太阳、从里到表驱寒除湿、解郁、通表、强卫;玉屏风散加蝉退助卫气而固表;乌蛇驱风除湿止痒。如此则气血里外通达,肌肤得养而表病自除。方健听了,半信半疑。两天后的下午,我再到诊所,方健见到我马上高兴的说,上次那个皮肤病的妇女已好了一大半,则才又来拿了两付药,我叫她多拿一付药她都不干,说这个药效果太好了,两付药就会好,不必多拿。我听了,心里也非常高兴,毕竟道理是一回事,实践效果是一回事啊。过一段时间,方健又对我说:陈师兄,你治皮肤病的方子真好,我已用它治好了上十个皮肤病人,而且个个有效。我说:你这是运气好,没遇着严重的(严重的都到大医院去了),这个方子临时想的,并不完善,我哪天再给你一个全面一点的方子。后来,我看了李可老师治皮肤病的特效方“乌荣蛇皮汤”,觉得很好,结合我的思考,拟了一个治皮肤病的基础方:桂枝10、生15、炙甘草10、大枣10个、赤芍15、生地30、当归30、川芎10、仁10、红花10、首乌30、白蒺30、丹皮15、紫草15、白藓皮30、乌蛇肉30、附片10、细辛6、麻黄10、苍术15、防风15,蝉退10。这个方子可能对多数皮肤病都是有效的,但不要迷信它能通治皮肤病,对症时还是需要根据情况加减的。
-----------谢谢楼主分享如此经典的病例。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