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论如何处理中医院校的课本与经典之间的关系
    

中医讨论:论如何处理中医院校的课本与经典之间的关系

如何处理中医院校的课本与经典,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怎么看待中医院校的课本,中医院校学子如何学习中医,如何把握好课本与课外书之间的关系。
    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很傻的问题:中医课本与经典是对立矛盾的,二者只能取其一?自己曾因此迷茫过,烦恼过,纠结过,事实明摆着:我苦背过中诊的脉法,狂读过中药的功效,每天朗诵过方剂的歌诀,点按并针刺过自己能碰得着的腧穴,揣测思虑过中内的证型思路,无数次品尝着自己根据课本精心化裁但是不灵的处方……课本真正带给我的收获,几乎止于此。很多时候,要故意忘记很多所学的知识,才能进步。这对中医院校学子而言,尤其重要,因为经典和中医院校课本之间会打架的。当年我被整的苦不堪言,最后怒极,将中医课本丢掉。
    平心而论,中医院校的课本,大部分汇编的特别好(完全出于真心实意),自《内经》至今,罕有出其右者,仅比如《针灸学》,经络循行描绘的那么精美,穴位勾画的那么细致而明确,这在中医史上绝对是首屈一指。但是中医课本不适合做中医的入门首选,因为中医课本所有者,多为中医之形,而中医之神——很多中医的认知模式被舍弃或割裂,难以真正形成真正的整体。中医课本更适合做桥梁或者一个程序,更适合作为汇集、规范历代中医文献的展示,更适合做字典或辞典用。
    本科最初学习中医时,我看不懂中医课本,很多知识理解不深,嫌其枯燥无味,大骂编者以释怀,最后怒极弃书。幸遇良师益友,看自己喜欢的书。许久后一日,偶尔翻翻课本,忽然自己良心发现,课本上讲的真好啊,完全隶属于经典,而且把历代各家的优秀经验全都汇集起来。
    在那一刻,我对课本的怨恨也才真正释怀,而且对中医课本与其编者,有了很深很深的、发自内心的敬意。同时也对上面那个傻问题有了答案:课本与经典是否矛盾,不在于二者本身,而在于我们自己,在于我们看待他们的角度,在于我们自己的知识积淀。
    经典像一个大圆,课本像一个大圆之中的小圆。从小圆内向外看,很像从地球看夜空:神秘悠远、广袤无垠、充满未知;而从大圆向内看,很像人类看蚂蚁:其优势所在、缺憾之处及原因症结都一览无余,通透明了。随着阅历增多,逐步明白了“大道至简,一以贯之”的道理,中医之形聚,有助于中医之神成。
    中医院校学子,更像骑千里马的夜行者,但找到千里马之前,必须善待自己的坐骑,比如,考试必须通过,该背的必须背过,否则不但得不到中医之神,连最基本的中医之形都得不到,那真的是杯具了。在善待中医课本的基础上,在平时或者考试通过之后,忘记课本,下功夫读经典,可能是最善的方案。
    此外,尤为重要的是,疗效是中医唯一的生命所在。经典偏于言“道”,没有具体的治病措施;课本偏于言“术”,具体的治则治法非常详细。经典虽然有其门径,但很容易迷失徘徊其中而陷入空谈;课本相对简单,汇集历代中医文献,虽有其障碍所在,但真正消化一些,也足够临床使用。从疗效角度看,目推崇经典迷失其中空谈理论,还不如用好课本的几个方子看好病!!
    如果能做到中医形神兼具,用经典来融汇贯穿课本,指导临证,那才是完美的境界。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