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伤寒(九)
    

丹溪手镜:伤寒(九)

脉法大浮数动滑为阳也,沉涩弱弦微为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凡阳病见阴脉者死。脉浮而数(阳脉也),能食不大便者,里实也,名曰阳结,期十七日当剧(为阳气固结,阴脉不得而杂之,阳结为火,至十七日传少阴水当愈,水不能制火,故剧。)脉沉而迟(阴也),不能食,身…

脉法

大浮数动滑为阳也,沉涩弱弦微为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凡阳病见阴脉者死。

脉浮而数(阳脉也),能食不大便者,里实也,名曰阳结,期十七日当剧(为阳气固结,阴脉不得而杂之,阳结为火,至十七日传少阴水当愈,水不能制火,故剧。)

脉沉而迟(阴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阴病也,名曰阴结,期十四日当剧(阴病见阴脉当下利,今反硬者,是阴气结固,阳不得而杂之,阴结属水,至十四日传阳明土,当愈,土不制水故剧,此病要死。)

脉霭霭如车盖者,名阳结也;大而厌厌聂也,为阳气郁结于外,不与阴杂也。

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连连强直也,为阴气郁结于内,不与阳杂也。

脉瞥瞥如羹上肥者(轻浮也),阳气微也,衰也。

脉萦萦如蜘蛛丝(萦萦惹之不利者至细也)。阳气衰也。

脉绵绵(缓而连绵)如泻漆之状者(前大后小也)亡其血也。

脉来缓,时一止复来,名曰结(结阴也)阴气胜而阳不能相续也。

脉来数,时www.med126.com一止复来,名曰促(促,阳也)阳气胜而阴不能相续也。

脉三部浮沉大小迟数同等,为阴阳和平,虽剧当愈。

脉浮而洪,邪气胜也;自汗如油,喘而不休,正气脱也;水浆不下,胃气尽也;形体不仁,荣卫绝也;乍静乍乱,正邪交争,此为命绝。

汗出发润(津脱也),喘而不休(气脱也),此状为肺先绝也。

阳反独留,身体大热是血先绝,为气独在;形体如烟熏,身无精华,血不荣也;直视,心经绝也;头摇,阴绝阳无根也,此为心先绝也,心主血。

唇吻反青,脾部见木色,四肢 习,手足振动,此为肝绝也。

环口黧黑,脾主口,无精华则黑;冷汗,阳脱也;发黄,此为脾绝也。

溲便遗屎,肾绝不能www.med126.com/zhicheng/约制也;狂言,肾藏志,志不守也;目反直视,此为肾绝也。

脉阴阳(表里也)俱紧(紧为寒)口中气出,唇口干燥(阳气渐复也。)

倦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胎滑,知阴独在也,勿妄治也,自解。到七日微发热,手足温者,阴气已绝,阳气得复,解矣。到八日以上,反大热者,阴极变热,邪气胜正,此为难治,设使恶寒者,必欲呕也,寒邪发于上焦,腹内痛者,必欲利也,寒邪胜于下焦。

脉阴阳俱紧,至于吐利,其脉独不解,紧去乃安,为欲解矣。若脉迟,至六七日不欲食,为吐利后脾胃大虚,此为脱,水停故也,为未解。食自可者(脾胃已和,寒邪已散)为欲解。

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阳正胜也,大烦热也,)而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扰者则阴阳争胜也,此欲解也。

脉和,其人大烦,目内 皆黄者,欲解。

脉不和者,病进。脉浮(阳也)而紧(阴也)按之反芤(虚也),此为本虚,当战汗出而解。

脉浮而数(阳也),按之不芤(阳实也),不战而汗解矣。

脉自微(邪气弱正气微),此以曾经汗吐下亡血,内无津液,此阴阳自和,必不汗不战而自解。

风(伤阳),则浮虚(伤阴)则牢坚沉潜,水蓄支散也,饮急,弦动阴阳相搏则为痛,数则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

人恐怖,脉形如循丝累累然,面白脱色者,血气不足。

人愧,脉浮,面色乍白乍赤者,神气怯也。

人不饮食,脉自涩,涩阴也,主亡津液,唇口干燥也。

下利三部无脉,冷气在胸中,令脉不通,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者,肾气也,脾虚肾气所以乘,若见损脉来,至为难治。

趺阳脉滑而紧,滑者胃气谷气实,紧者胃气阴气强特实,击强痛还自伤。

寸口脉浮而大,浮为正虚,大为邪实,在尺为关(邪关下焦),在寸为格(邪格上焦),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趺阳脉伏而涩,伏者胃气伏而不宣,则吐逆水谷不化;涩者,脾气涩而不布,则食不入,名曰开格。

趺阳脉大而紧者,当即下利为难治,下利者脉微小,今反紧者,邪胜也。

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诸弱阴虚也发热,诸紧为寒。

诸寒乘虚,寒乘气虚,抑佚阳气,则为厥郁(昏也,胃不仁,强直不知人也),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上下也),使口急不能言,战寒(在表也),栗寒(在里也)。病欠者(阴阳相引,故欠和也,)无病言迟者,风也(风中经络,舌难运用,)摇头者,里痛也,行迟者,表强也(邪中经络也)。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一脚下者,腰痛也。裹实护腹如卵者,心痛也。

伤寒证治

冬时触冒杀厉之气,实时为病,名曰伤寒。寒毒藏于肌肤,伏留至春,再感乖戾之气,名曰春温,至夏变为暑病。春湿者,至夏至以前也,脉数而大散,似太阳发热不恶寒,同中暑烦渴不憎寒,治宜升麻葛根解肌类也;热多,小柴胡;发渴烦躁便秘,大柴胡微利之;脉实者可下之。

阳脉浮滑,阴脉濡弱,更遇于风,变为风温,以前热未歇,又感于风者也,又因发汗身犹灼然,自汗喘息切忌再汗,亦不可下及烧针类也。又云∶寸尺俱浮,误则死矣。宜葳蕤汤、知母葛根汤也。

热病者,夏时发也,热极重于温也,治宜寒凉解其内外之烦毒也。如头疼恶寒身热,脉洪盛有汗,夏至前,阳旦汤;夏至后,桂枝石膏升麻汤。无汗,夏至前后,麻黄加知母石膏汤,烦躁大青龙汤加黄芩,大热栀子升麻汤。

阳脉洪数,阴脉实大,更遇温热,变为温毒,以前热未已,又感温热,以其表里俱热,病之最重者也。

阳脉濡弱,阴脉弦紧,更遇温气,变为温疫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