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伤寒论》入门普及基本常识
    

基础知识-:《伤寒论》入门普及基本常识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0/11/17 16:34 编辑 www.med126.com/Article/

发现部分热爱仲景学说的医坛学子,连最基本的仲景学说的治疗大法都不明。被一些乱用寒凉,宣扬辛温的邪说引入歧途。甚至认为治疗感冒如果用了凉药就属于误治。莫非乱用辛温,就不会引邪深入?

清一色辛温的路子明显与仲景的临阵思路格格不入,更很难与临床实际相符,

大家自己看仲景条文自会明白。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
可不余药,宜抵当丸。

抵当丸方
水蛭二十个(熬) 虻虫二十个(去翅足、熬) 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洗)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紧而实,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
汤主之

大陷胸汤
大黄六两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匙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三两 桂枝三两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劈)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
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劈) 大黄二两(去皮)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栀子柏皮汤方
栀子十五个(劈)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伤   寒宜 忌

[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0/8/25 17:04 编辑 ]
-----------

忌发汗第一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在里,忌发其汗。
脉浮而紧,法当身体疼痛,当以汗解,假令尺中脉迟者,忌发其汗,何以知然,此为荣气不足,血气微少故也。
少阴病,脉微忌发其汗,无阳故也。
咽中闭塞忌发其汗,发其汗,即吐血,气微绝逆冷。
厥忌发其汗,发其汗即声乱,咽嘶,舌萎。
太阳病,发热恶寒,寒多热少脉微弱,则无阳也,忌复发其汗。
咽喉干燥者忌发其汗。
亡血家忌攻其表,汗出则寒栗而振。
衄家忌攻其表,汗出必额上促急。
汗家重发其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
淋家忌发其汗,发其汗必便血
疮家虽身疼痛,忌攻其表,汗出则痓。
冬时忌发其汗,发其汗必吐利,口中烂生疮,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忌攻其表,汗则厥逆冷。
太阳病,发其汗,因致痓。


-----------

宜发汗第二
大法,春夏宜发汗。
凡发汗,欲令手足皆周,絷絷一时间益佳,不欲流离,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则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
凡服汤药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凡云宜发汗,而无汤者,丸散亦可用,然不如汤药也。
凡脉浮者病在外,宜发其汗。
太阳病,脉浮而数者宜发其汗。
阳明病,脉浮虚者宜发其汗。
阳明病,其脉迟汗出多而微恶寒者,表为未解,宜发其汗。
太阴病,脉浮宜发其汗。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濡弱,浮者热自发,濡弱者,汗自出,涩涩恶寒,浙浙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桂枝汤主之。
太阳,头痛发热,身体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麻黄汤主之。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体疼痛,不汗出而烦躁,大青龙汤主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


-----------

忌吐第三
太阳病,恶寒而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而发热,关上脉细而数,此吐之过也。
少阴病,其人饮食入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若膈上有寒饮,干呕,忌吐,当温之。
诸四逆病厥,忌吐,虚家亦然。


-----------

宜吐第四
大法,春宜吐。
凡服吐汤,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病如桂枝证,其头项不强痛,寸口脉浮,胸中痞坚,上撞咽喉不得息,此为有寒,宜吐之。
病胸上诸实,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下利日十余行,其脉反迟,寸口微滑,此宜吐之,利即止。
少阴病,其人饮食入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宜吐之。
病者手足逆冷,脉乍紧,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病在胸中,宜吐之。
宿食在上管,宜吐之。


-----------

忌下第五
咽中闭塞,忌下,下之则上轻下重,水浆不下,诸外实忌下,下之皆发微热,亡脉则厥。
诸虚忌下,下之则渴,引水易愈,恶水者剧。
脉数者忌下,下之必烦,利不止。
尺中弱涩者,复忌下。
脉浮大,医反下之,此为大逆。
太阳证不罢忌下,下之为逆。
结胸证其脉浮大忌下,下之即死。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忌下。
太阳与少阳合病,心下痞坚,颈项强而眩忌下。
凡四逆病厥者忌下,虚家亦然。
病欲吐者忌下。
病有外证未解,忌下,下之为逆。
少阴病,食入即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此胸中实,忌下。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忌下,下之亡血则死。


-----------

宜下第六
大法,秋宜下。
凡宜下以汤,胜丸散。
凡服汤下,中病则止,不必尽齐服。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
少阴病,五六日,腹满不大便者,急下之。
少阴病,下利清水色青者,心下必痛,口干者,宜下之。
下利,三部脉皆浮,按其心下坚者,宜下之。
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宜下之。
阳明与少阳合病,利而脉不负者为顺,脉数而滑者有宿食,宜下之。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答日:寸口脉浮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宜下之。
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宜下之。
下利差,至其时复发,此为病不尽,宜复下之。
凡病腹中满痛者为寒,宜下之。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宜下之。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微热者,此为实,急下之。
脉双弦而迟,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宜下之。
病者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宜下之。
伤寒有热,而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此为血,宜下之。
病者烦热,汗出即解,复如疟,日脯所发者属阳明,脉实者当下之。


-----------

宜温第七
大法,冬宜服温热药。
师曰: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更疼痛,当救其里,宜温药四逆汤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先温其里,宜四逆汤。下利脉迟紧,为痛未欲止,宜温之。
下利,脉浮大者,此为虚,以强下之故也,宜温之,与水必哕。
少阴病,下利脉微呕者,宜温之。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其藏有寒故也,宜温之。
少阴病,其人饮食入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若膈上有寒饮、干呕宜温之。
少阴病脉沉者,宜急温之。
下利欲食者,宜就温之。


-----------

忌火第八
伤寒,加火针必惊。
伤寒,脉浮,而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
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必发黄。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是为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为强责少阴汗也。


-----------

宜火第九
凡下利,谷道中痛,宜灸枳实,若熬盐等熨之。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