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软懒症辨
    

理虚元鉴:软懒症辨

有一种软懒之症,四肢倦怠,面色淡黄;或膈中气满,不思饮食。其脉沉迟涩滞,软弱无力。或表气不清,恶寒发热,当其寒,则脉愈加沉涩;当其热,则脉微见细数。或传里内热,则脉气沉洪或洪数。总之,定带软弱不清之象。此内伤兼外感,其邪只在肌表筋骨之间,未深入脏腑,…

有一种软懒之症,四肢倦怠,面色淡黄;或膈中气满,不思饮食。其脉沉迟涩滞,软弱无力。或表气不清,恶寒发热,当其寒,则脉愈加沉涩;当其热,则脉微见细数。或传里内热,则脉气沉洪或洪数。总之,定带软弱不清之象。此内伤兼外感,其邪只在肌表筋骨之间,未深入脏腑,其所感尚轻,故不成伤寒、疟、痢等疾,而为此软弱因循之症也。

久久不治,成硬头黄者居多。若脾虚湿胜者,则成黄肿;若肺气不www.med126.com足者,流入清www.med126.com虚之腑,则壅为痰嗽;若血少者,迁延岁月,则成内热,或五心烦热,日晡潮热,渐似骨蒸劳热矣。

此症大都得诸藿穷檐之辈,间有膏粱之人,因房劳不节,或窃玉偷香,恐惧忧惊,或埋首芸窗,用心过度,或当风取凉,好食生冷,致风寒传染,郁而不散,乃内伤兼外感而成。其外象酷似弱症,若察症不的,初起遽投以凉剂、补药,则邪正混淆,不得清彻,以致寒邪闭遏,郁于经络,而为内热,遂成真病。人家子弟患此,类多讳疾忌医,不便直告人,自认虚弱,见医者投以清理散邪之品,反不肯服,所以难治,亦难辨也。然则何以辨之?曰∶头不痛,身不热,不烦嗽,不唾血,但腿酸脚软,蒸蒸内热,胸中邪气隔紧,食不易饥,与之食则食,不与亦不思,或今日思此物,明日即不喜,又思别物适口,如怯症之尝食劳也。治法∶当其未入里时,宜和解分消,托之使出,用八物汤加减,去黄芩,加前胡山楂陈皮之类。湿胜有痰者,重以二陈汤,禀气浓者,加枳壳。用此数剂,邪自解散。若邪已入里,难从肌表散去,则宜重在分消,使邪从小便而出。表里既清之后,以养气、养血之品,培其本源。若起于忧惊思虑者,以交固心肾之药要其终,则霍然矣。玉芝云∶外感软懒之症,切不可发汗,汗之则虚晕欲倒,以其兼内伤重也。治宜柴胡防风葛根苏梗、陈皮、山楂、枳壳、泽泻等味主之。小便不利者,加车前。质弱者,去枳壳。数剂后加丹参,再后加当归。若脾虚下泄者,稍加燥味。若血虚内热者,少加丹皮、地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