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暑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暑

中暑论人有常言,伤暑做出百般病,其果浓诬哉?盖暑之入人,伏于三焦、肠胃之间,至有兼旬累月而不可测识者,如呕吐、如中满、如泄泻、如下痢、如焦渴、如发疟、如腹痛、如下血,以至诸热等证。苟因暑得之,其根未除,虽百药遍尝,难施其巧。夫人心包络与胃口相应,胃气…

中暑

人有常言,伤暑做出百般病,其果浓诬哉?盖暑之入人,伏于三焦、肠胃之间,至有兼旬累月而不可测识者,如呕吐、如中满、如泄泻、如下痢、如焦渴、如发疟、如腹痛、如下血,以至诸热等证。苟因暑得之,其根未除,虽百药遍尝,难施其巧。夫人心包络与胃口相应,胃气稍虚,或因饥冒暑,故暑气自口鼻而入,凝之于牙颊,达之于心胞络,如附应声。遇暑以还,急漱口而勿咽可也,若觉暑毒逼塞咽喉,尤当灌涤而吐之。伤暑脉虚,面垢,自汗,身热背寒,烦闷大渴,倦怠少气,毛耸恶寒,或头疼,或霍乱,或四肢厥冷,但身体无痛。经云∶热则诸毛孔开,故洒然恶寒。体认不精,妄以伤暑为伤寒,误人不小。然而暑家何以脉虚?暑能消气,气消则血散,脉安得而不虚?其或六脉沉伏,冷汗自出,闷绝而昏不知人,此则中暑证候又加重耳。

治法大要,虽贵于驱暑,尤贵于和中,二者并行,则其间杂证不战而自屈。若汗、若下、若用药差冷,古人戒之。虽然,夏月伏阴在内,暑家气虚脉虚,或饮水过多,或冷药无度,伤动其中,呕吐不食,自利不渴,此则外热里寒,无惑乎伤暑伏热之说,非理中汤不可也。又有冷药过度,胃寒停水,潮热而呕,或身热微烦,此则阳浮外而不内,非小半夏茯苓汤不可也。抑犹有戒焉,暑家脉虚,面黧,冷汗,洒然毛耸,手足微寒,苟不明辨其里热之证,误以刚剂投之,抱薪救焚,不发黄则发斑,甚者蓄血,闷乱而毙矣,吁!可畏哉。

中暑证治

五物香薷 驱暑和中通用。

香薷(三两) 白扁豆制) 浓朴(制) 白茯苓(各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上锉。每服三钱,水煎,温服。

香薷缩脾饮 驱暑和中,除烦止渴。

砂仁(二两) 草果乌梅肉 香薷 甘草(炒。各两半) 白扁豆(姜制) 白干葛(各一两)

上锉。每服三钱,姜五浓片,水煎,微温服。

香薷锉散 解暑毒,止霍乱。

香薷(二两) 浓朴(制,一两) 茯苓 陈皮 甘草(炙。各半两) 良姜(三钱)

上锉细。每服二钱半,盐一捻,水煎服。

五苓散 治伤暑烦渴,此引过多,小便赤涩,心下水气。(方见水饮门。)

柴胡汤 治伤暑外热内渴。(方见血证类。)于内更加生姜为妙。

竹叶石膏 治伏暑内外热炽,烦躁大渴。

石膏(半斤) 半夏(汤洗七次,切,焙,一两二钱半) 麦门冬(去心,二两七钱半) 人参

上粗末。每服二钱,姜五片,青竹叶七片,粳米百粒,水煎服。

六和汤 治暑证,身热,呕,不甚渴。

人参 半夏曲 杏仁(去皮,微炒) 甘草(炒) 缩砂仁(各一两) 茯苓 藿香木瓜 扁豆(制。各二两) 浓朴(制,三两) 香薷(四两)

上锉。每服三钱,姜五片,煎服。内伤生冷通用。

二陈汤(见痰涎类) 治伤暑复感冷,及内伤生冷。

半夏(制) 橘红(各五两) 茯苓(三两) 甘草(炙,一www.med126.com两)

上 咀。每服三钱,姜七片,小乌梅一枚,煎服。感冷更添生姜。

小半夏茯苓汤(方见水饮类)

消暑丸 治伤暑伏热生痰,以致头痛、中痞。

半夏(半斤,洗净,醋二升半,煮干,另碾) 茯苓 甘草(生。各四两)

上末之,用醋并姜汁调,半夏煮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熟水下。暑药皆可下。

来复丹 均平阴阳。治中暑昏迷,霍乱吐泻。

透明硫黄 硝石(各一两,并为细末,入定碟内,以微微火慢炒,用柳篦不住手搅,会阴阳气相入,再研极细) 元精石(一两,研细,水飞) 灵脂(五台山者,水澄,去砂石,日干) 陈橘皮(去白) 青橘皮(去白。各二两)

上灵脂、二橘皮为细末,次入元精末及硫黄、硝石末,和毕,以好醋打糊丸豌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或五苓散下,或水研灌下亦得。

大黄龙丸 治中暑昏愦,眩晕。分利阴阳。

透明硫黄 硝石(各一两) 白矾www.med126.com枯) 雄黄 滑石(各半两) 飞罗白面(四两)

上为细末,入面拌和,滴水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三十丸,新汲水下。昏塞者,水研灌下。如无硝石,以盆硝代。来复、黄龙大抵性温。道途中暑昏仆,即扶起,以手巾蘸热汤暖其脐腹,即渐苏醒。次以来复丹为末,井水调下。无中,则以大蒜细研,新水调与之,仍以蒜少许置鼻中。或谓中暑最忌得冷,来复、黄龙并蒜,以水调下者何?盖其药性温,因寒

附诸方

香薷饮(《和剂方》)治伏暑引饮,口燥咽干,或吐,或泻,并皆治之。

一方加黄连四两,用姜汁同炒,令老黄色,名黄连香薷饮。

浓朴(去皮,姜汁炙熟,半斤) 白扁豆(微炒,半斤) 香薷(去土,一斤)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钟,入酒少许,煎七分,沉冷,不拘时服。热则作泻。香薷须陈者佳。

缩脾饮(《和剂方》)消暑气,除烦渴,止吐泻霍乱。

缩砂仁(四两) 干葛(二两) 白扁豆(二两) 乌梅肉 草果(炒,去皮) 甘草(炙。各四两)

一方无干葛,有干姜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大碗,煎七分,以水沉冷服。

加味五苓散(《济生方》)治伏暑、热二气,及冒湿泄泻注下,或烦,或小便不利。

赤茯苓(去皮) 泽泻 猪苓(去皮) 白术(各一两) 官桂(不见火) 车前子(各半两)

生脉汤 生津止渴。

人参 麦门冬 五味子

上锉。水煎服。

人参白虎汤(徐同知方)治伏暑发渴,呕吐,身热,脉虚,自汗。

人参(一钱半) 知母(二钱) 石膏(半两) 甘草(炙,一钱)

上咀。入粳米一合,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热服。如伏暑,作寒热未解,宜和五苓散同煎服。伏热后,或冷水沐浴,或吃冷物,清气在脾不觉散,令日晡作寒惨,壮热,浑身洒淅,宜加桂煎服,出汗便解。

大顺散(《和剂方》)治胃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下分,霍乱呕吐,脏腑不调。

甘草(三斤) 干姜 杏仁(去皮尖,炒) 肉桂(去皮。各六两四钱)

上先将甘草用白砂蜜炒,及八分黄熟,次入干姜同炒,却入杏仁,候杏仁不作声为度。用筛筛净后,入肉桂一处捣罗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如烦躁,井华水调下,不拘时候。以沸汤点服亦可。

十味香薷饮(《百一选方》。)消暑气,和脾胃。

香薷(一两) 人参(去芦) 陈皮(去白) 白术 黄 (去芦) 白扁豆(炒,去壳) 甘草(炙

上为末。每服二钱,热汤、冷水任调下。

清暑益气汤(东垣方)治长夏湿热蒸人,人感之四肢困倦,精神减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下疼痛,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闷,小便黄而数,大便溏而频,或痢,或渴,不思饮食,自汗,体虚。

苍术(米泔制) 升麻(各一钱) 人参 白术 神曲 陈皮 泽泻(各五分) 甘草(炙)酒柏 麦门冬 当归(各三分) 葛根(三分) 五味子(九粒) 青皮(二分半)

上 咀,作一服,水二大钟,煎至一钟,去渣,大温服,食远。

益元散(即天水散,又名六一散) 治中暑身热,小便不利。此药性凉,除胃脘积热,又淡能渗湿,故利小便而散湿热也。

滑石(六两,桂府者为效,非桂府则不为佳) 甘草(微炒,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蜜少许,热汤、冷水任下。如欲发汗,以葱白、豆豉汤调下。

桂苓甘露散 治伏暑,引饮过度,肚腹膨胀,霍乱泻利。

白术 茯苓(去皮) 甘草(炙) 葛根 泽泻 石膏 寒水石(各一两) 官桂(半两) 人参(去芦) 藿香(各半两) 滑石(一两) 木香(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下。新汲水、姜汤亦好。

暑病治例

(出《明医杂着》)

王节斋曰∶夏至日后,病热为暑。暑者,相火行令也。夏日人感之,自口齿而入,伤心包络之经。其脉虚,或浮大而散,或弦细芤迟。盖热伤气,则气消而脉虚弱。其为症∶汗,烦则喘、渴,静则多言,身热而烦,心痛,大渴引饮,头疼,自汗,倦怠少气,或下血,发黄,生斑。甚者,火热致金不能平木,搐搦不省人事。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暑伤气,宜补真气为要。又有恶寒,或四肢逆冷,甚者迷闷不省,而为霍乱、吐利、痰滞、呕逆、腹痛、泻利,此则非暑伤人,乃因暑而自致之病也。以其因暑而得,故亦谓之暑病,然治法不同也。若行人或农夫,于日中劳役得之者,是动而得之,阳证也。其病必苦头痛,发燥热,恶热,扪之肌肤大热,必大渴引饮,汗大泄,无气以动,乃天热外伤元气也。宜清暑益气,用香薷暑热发渴,脉虚,用人参白虎汤或用竹叶石膏汤亦好。(俱见前。)

东垣清暑益气汤 治长夏湿热蒸人,人感之四肢困倦,精神少,胸满气促,肢节痛,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痞闷,小便黄而数,大便溏而频,或痢,或渴,不思饮食,自汗,体虚,此汤最好。(见前。)

若暑热之时,无病之人,或避暑热,纳凉于深堂大厦、凉台冷馆、大扇风车得之者,是静而得之,阴证也。其病必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疼痛而烦心,肌肤大热,无汗。此为阴寒所遏,使周身阳气不得伸越。宜用辛温之剂,以解表散寒,用浓朴、紫苏、干葛、藿香、羌活、苍术之类。若外既受寒,内复伤冰水生冷瓜果之类,前药再加干姜、缩砂、神曲之类,此非治暑也,治因暑而致之病也。

若外不受寒,只是内伤冰水冷物,腹痛泄泻,或霍乱吐逆,宜缩脾饮(见前)或理中汤(见中

若吐泻,脉沉微甚者,不可用凉药,可用大顺散(见前)加熟附子等分,或附子理中 加炒芍

夏月多食冷物,及过饮茶水,致伤脾胃,吐泻霍乱。故治暑药多用温脾消食,治湿利小便之药,医者要识此意。

若既伤暑热,复伤生冷,外热内寒,宜先治其内,温中消食,次治其外,消暑补气,而以理脾为主,于前阴阳二条内相兼取用。东垣清暑益气汤已兼此意,其用黄 、升麻、人参、白术、甘草、麦门冬、当归、五味、黄柏、葛根,是清暑补气也;苍术、陈皮、神曲、泽泻、青皮,是治内补脾也。

附∶暑风

治暑风猝倒法 凡人中暑,先着于心,一时昏迷,切不可与冷水饮并卧湿地。其法先以热汤灌或童便灌,及用布蘸热汤熨脐并气海,续续令暖气透彻脐腹,俟其苏省,然后进药。

若旅途中猝然晕倒,急扶在阴凉处,掬路中热灰土作窝于脐中,令人尿其内,即苏。却灌以人尿或搅地浆,饮之半碗,或车轮土五钱,冷水调,澄清服,皆可。

一方用大蒜三两瓣细嚼,温汤送下,禁冷水,即愈。

丹溪云∶挟火、挟痰,用二陈东加黄连,实者可用吐法。

戴氏曰∶暑风者,夏月猝倒,不省人事者是也。有因火者,有因痰者。火,君、相二火也;暑,天、地二火也。内外合而炎烁,所以猝倒也。痰者,人身之痰饮也。因暑气入而鼓激痰饮,塞碍心之窍道,则手足不知动蹑而猝倒也。此二者皆可吐。《内经》曰∶火郁则发之。

附∶疰夏

疰夏属阴虚元气不足。夏初春末,头疼脚软,食少体热者是。

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升麻,加炒柏、白芍药。挟痰者加南星、半夏、陈皮煎服。又或用生脉汤。

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门。)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