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小儿伤寒与时气同异第五十二问
    

婴童百问:小儿伤寒与时气同异第五十二问

夫小儿伤寒得之与大人无异,所异治者,兼惊而已,又有因夹惊食而得,治法与大人一同,但小其分剂,使药性稍差耳。仲景云∶春气温和,夏气炎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冬受寒毒之气,其实…

夫小儿伤寒得之与大人无异,所异治者,兼惊而已,又有因夹惊食而得,治法与大人一同,但小其分剂,使药性稍差耳。仲景云∶春气温和,夏气炎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

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冬受寒毒之气,其实时而病者,头痛身疼,肌肤热而恶寒,名曰伤寒。其不实时病者,寒毒藏于肌肤之间,至春夏阳气发生,则寒毒与www.med126.com阳气相搏于荣卫之间,其病与冬时即病无异,但因春而发,名曰温病。至夏而发,名曰热病。阳热未盛,为寒所制,病名为温,阳热。已盛,寒不能制,病名为热,故太医均谓之伤寒也。然热病伤寒,温病时气,传变无异也,凡时气者,四时之间,有不正之气也,为春应暖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气之中人,则头疼壮热,咳嗽气粗,烦渴心躁,恍忽惊悸,传变与伤寒无异,故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俗谓之天行是也。治法三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犹轻,升麻汤、解肌汤主之。五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七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调中汤、射干汤、半夏桂甘汤,可选用也。秋湿冬温,治湿则利小便,治冬温亦宜解利。其利小便也,则以五苓散辈,其解利冬温,宜葳蕤汤。盖冬温者,感温气而作,寒疫者,暴寒折人,非触冒之过,其治法不同,所施寒热温凉之剂亦异,不可拘以日数,发汗吐下,随症施行。要之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清以温、平而行之,以平为期,不可过剂,此为大法,汤氏有七宝散加减服之,并与乳母服尤好,有热者、升麻汤加柴胡黄芩川芎等剂治之,柴胡石膏汤极效。

升麻汤 治小儿时行瘟疫,头痛发热,肢体烦疼,及疮疹已发未发,疑似之间。治伤寒伤风,头痛憎寒壮热,肢体疼痛,鼻干不得睡。兼治寒暄不时,人多疫疠,乍暖脱着,及暑热之忽变阴寒,身体疼痛,头重如石者,可加柴胡,无汗加麻黄

升麻(一钱) 葛根(一钱) 白芍药(一钱) 甘草www.med126.com/jianyan/(炙一钱)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疮疹亦准此。服药已身凉,止药。加紫苏、茯苓、川芎,名升麻苏叶散,有热加黄芩,咽喉痛加桔梗,发丹加玄参效。

解肌汤 治伤寒温病,时行寒疫,头痛项强畏寒,肢体拘急,骨节烦疼,腰脊强痛,胸膈烦闷,无汗恶风壮热。

葛根(一两) 麻黄(去节、半两) 芍药(半两) 甘草(半两) 桂枝(二钱半、千金方无此一味)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枣一枚,煎至六分,去滓稍热服,以汗出为度。夏月加石膏、升麻,各一钱。

调中汤 治夏末秋初,忽有暴寒,折于盛暑。热结于四肢,则壮热头疼,寒伤于胃,则下利,或血、或赤、或白,壮热迷闷脉数,宜下之。

大黄(七钱半) 桔梗(炒、半两) 本(半两) 茯苓(半两) 甘草(半两) 干葛(半两) 黄芩(半两)芍药(半两) 白术(半两)

上 咀,白水煎,量大小加减服,得快气利,壮热便歇。去大黄,加黄连枳壳,止利尤妙,或加地榆,或加当归皆可。感风加荆芥。秋宜下,当用大黄疏利。

射干汤 治初秋夏月豪雨冷,及天行暴寒,其热喜伏于内,咳嗽气急,喉哑失声,干嗽无唾,喉中如梗。

半夏(汤泡、五钱) 生(炮、四钱) 射干(二钱) 杏仁(去皮尖、二钱) 甘草(炙二钱) 紫菀(二钱)肉桂(二钱) 枳实(炒、二钱) 当归(二钱) 橘皮(二钱) 独活(二钱) 麻黄(去节、汤泡、二钱)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半夏桂甘汤 治伏气之病,谓非时有暴寒,中人,伏于少阴经,始不觉病,旬月乃发,脉便微弱,咽痛,似伤寒,非喉痹之病,次必下利。始用半夏桂甘汤主之,次用四逆散,此病一二日便瘥,古方谓之肾伤寒。

半夏(洗、二两) 桂心(二两) 甘草(炙、二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放冷,少含细咽之,入生姜三片煎。

五苓散 治伤寒温热病、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口燥咽干,烦渴饮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又治霍乱吐利,燥渴引饮。

泽泻(二两半) 猪苓(二两半) 白术(一两半) 茯苓(一两半) 桂(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汤调下,不拘时,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又治瘀热在里,身发黄胆,浓煎茵陈汤下,食前服,疸病发渴,及中暑引饮,亦可用水调服。小儿加白术末少许,如发虚加绵黄 、人参末少许,十六问辰砂五苓散参用。

葳蕤汤 治风温、冬温,及春月中风、伤寒,发热头疼,咽干舌强,胸腹满,腰脊强。

葛根(半两) 葳蕤(三钱) 石膏(一两) 白薇(半两) 羌活(半两) 麻黄(半两) 川芎(半两) 杏仁(去皮尖、半两) 甘草(炙、半两) 木香(半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七宝散 治时气头昏体热、此药大人可服,小儿同乳母服。

紫苏(三两) 香附(炒、三两) 陈皮(一两) 甘草(炙一两) 桔梗(去芦、一两) 白芷(一两) 川芎(一两)

上咀,每服二钱,水半盏,姜一片,枣一枚,煎三分,去滓服。有热加葛根、升麻、荆芥。

柴胡石膏汤 治时行温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疼,鼻塞咽干,心胸烦满,寒热往来,痰热咳嗽,涕唾稠粘并疗之。

白皮(三两) 黄芩(三两) 升麻(二两半) 石膏(五两) 前胡(去芦、五两) 赤芍药(五两) 干葛(五两) 柴胡(五两) 荆芥穗(三两) 无汗加麻黄、半夏、北五味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二片,淡豉十粒,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小儿分作三服,量大小加减,不拘时候。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