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本草求真 ※  漏芦全收录
    

本草求真:本草求真 ※ 漏芦全收录

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或禹州漏芦的根。前者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后者主产于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味苦,性寒。归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下乳汁。临床用名漏芦。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皮肤热,恶疮,疽,湿痹,下乳汁。
《名医别录》:味咸,大寒,无毒。主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
《本草拾遗》:有毒,杀虫,山人洗疮疥用之。
《药性论》:君。能治身上热毒,风生恶疮,皮肌瘙痒瘾疹
《日华子本草》:连翘为使。治小儿壮热,通小肠,泄精,尿血,风赤眼,乳痈发背,瘰沥,肠风,排脓,补血,治扑损,续筋骨传金疮,止血,长肉,通经脉。
《开宝本草》:味苦、咸,大寒,无毒。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
《本草衍义补遗》:东垣云:是足阳明本经药。大寒无毒,主皮肤热、恶疮疽,通小肠,治泄精、尿血、乳痈及下乳汁。
《本草纲目》:漏芦下乳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故东垣以为手足阳明药。而古方治痈疽发背,以漏芦汤为首称也。庞安常治痈疽及预解时行痘疹热,用漏芦叶,云无则以山栀代之。亦取其寒能胜热,盖不知其入阳明故也。
《本草经疏》:漏芦得地味之苦咸,禀天气之大寒,故无毒。苦能下泄,咸能软坚,寒能除热。入足阳明、少阳、太阳,手太阴、阳明。寒而通利之药也。故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别录》又主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
简误:妊娠禁用。疮疡阴证,平塌不起发者,真气虚也,法当内塞。漏芦苦寒,非所宜设。
《本草蒙筌》:味苦、咸,气寒。无毒。连翘为使,行足阳明。治身体风热恶疮,去皮肤瘙痒瘾疹。主乳痈发背,理痔瘘肠风。补血排脓,生肌长肉。引经脉,下乳汁,续筋骨,疗折伤。止遗溺泄精,除风眼湿痹。匪专煎饮,亦作浴汤。
《景岳全书》:味微咸,性寒,有小毒。主热毒恶疮瘰疬乳痈痔漏,排脓长肉,止金疮血出;亦下乳汁,通经脉,消赤眼,利小便,止尿血肠风,淋沥遗尿,及小儿壮热;疗跌扑损伤,可续筋骨。
《本草备要》:泻热解毒。
咸软坚,苦下泄,寒胜热。入胃、大肠,通肺、小肠。散热解毒,通经下乳,排脓止血,生肌杀虫。治遗精尿血,痈疽发背,古方以漏卢汤为称首。及预解时行痘疹毒。取其寒胜热,又能入阳明故也。连翘为使。
《本经逢原》:漏芦苦寒解毒,乃足阳明经药。
《本经》治热毒恶疮,下乳汁,以其能利窍也,为消毒排脓杀虫要药。古方治痈疽发背,以漏芦汤为首称,盖咸能软坚,寒能解毒。故服之必大便作泻,使邪从下而出也。昔人治婴儿疮毒,令母服此,使药性从乳中过之,每致乳子利下白沫,大损元气。故气虚及疮疡不起发者,咸非所宜,而妊妇尤为切禁。
《本草求真》:[批]解胃府热毒,并通乳汁。
漏芦专入胃。味苦而咸,气寒有毒。凡苦则下泄,咸则软坚,寒则胜热。漏芦气味俱备,其性专入阳胆胃经。故凡痈疽背发,乳汁不通,及预解时行痘毒者,咸须仗此以解毒邪,俾邪尽从便出而解矣。诸症非尽热毒而起,不得妄用。然书又云遗精尿血能止,亦因毒热除自止之意,非因漏芦寓有收涩之力也。但气虚疮疡不起,及孕妇有病者切忌。
《得配本草》:连翘为之使。
咸,寒。入手足阳明经。散热毒,治谷贼,通经下乳,排脓止痛,解痘杀虫。
配生地龙,治历节风痛。
气虚者禁用。
《本经疏证》:漏芦体状大似白蒿。漏芦气不芳烈,但于初生之时,已显阳明之白,于阳明之令,又显太阳之黑,故不以气名而以色称。曰漏芦者,固谓其能使湿渗泄而热解散也。夫湿与热比,原未尝必为人患,试想中宫 之气,所以输脾归肺者为何,岂不藉以奉生身转气化哉?特偶有所偏,则相遭而不相下,或湿壅热而不行,或热劫湿而就燥,故在肤腠则为风瘙疥痒,在肌肉则为痈疽疮痔,在筋节则为痹痛拘缓,在骨骱则为疼重挛急,此皆诸蒿得为力其间,藉气之蒸出足以透达其湿,性之耗散足以消除其热矣。苟湿壅于内,欲蒸出而不能,热炽于外,欲消耗而莫及,为恶疮疽痔湿痹而皮肤热焉,则蒿遂无所施技,而当导其湿,使就太阳寒水气化,然后耗散之性能达于皮肤,是蒿令湿热并合而除,芦令湿热分背而散,若目以蒿,讵不枉芦之所以为芦也。然则本经谓其下乳汁,别录谓其止遗溺,旨适相反何欤?夫溺以温化而通,乳以清纯而下,遗溺因乎热,乳不下亦因乎热,非有二也,惟其利水由于除热,是以能使不应行者归于应行,而应行者不得应行而不行,则漏芦者谓为疡证逐湿之剂可也。
《本草分经》:入胃、大肠,通肺、小肠,泻热解毒,通经下乳,杀虫疗疮。
《本草思辨录》:漏芦亦蒿类,而青蒿疥疮痂痒,热在骨节间;此治湿痹之恶疮,热在肌肤。
青蒿芳香苦寒,合湿热而并除之,故宜于由湿转燥之疮。漏芦色黑咸寒,热散于肌表而湿使下渗,故宜于湿壅热炽之疮。
古方治发背以漏芦汤为称首者,背为少阳寒水部分,漏芦咸寒而有白茸,正与相合。且热退即住服,明乎越境之不过问也。
漏芦下乳汁,是下热结而不下之乳汁,能消乳内胀痛,非下乳汁之通剂也。
【现代药理研究】

1.  漏芦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蓝刺头碱的作用与士的宁相似,小剂量对动物表现为兴奋作用,大剂量则引起痉挛,以后出现全身抑制;对巴比妥引起的小鼠睡眠有苏醒作用,并能兴奋神经肌肉装置,促进周围神经的恢复过程。
2.  漏芦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蓝刺头碱对麻醉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缩力增强,对离体心可使心收缩张力上升,收缩幅度减弱,高浓度可使心脏停止于收缩期,对离体耳作用表现为血管扩张。
3.  漏芦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以祁州漏芦水煎剂给予高脂饲料造成的家兔、鹌鹑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可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抑制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使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轻、发生率降低。而且,祁州漏芦水煎剂还可以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提高前列环素/血栓素比值,减少白细胞在动脉壁上的浸润,并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
4.  漏芦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
5.  漏芦有抗脂质过氧化、延缓衰老及预防老年病的作用。
6.  漏芦有抗缺氧、改善记忆功能作用。
7.  漏芦对肠平滑肌有影响,蓝刺头碱可使离体猫肠管张力增加,使离体兔肠管抑制。
8.  漏芦有抑菌作用。其水浸剂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紧密着色牙生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