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浅谈蜜丸制作
    

本草求真:浅谈蜜丸制作

制作药丸,不管是蜜丸,水丸,浓缩丸,水蜜丸,都是技术活的,都是需要实践的积累,才能掌握符合实际的经验的。

置于炼蜜的炼制,网上可以搜索到的,在此我就不介绍了。一般现在制作蜜丸都使用“炼蜜”,嫩蜜及老蜜基本少用。

影响药丸制作,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在此只介绍蜜丸)

  1.药粉的细度,药粉粉碎的细度,不能太细,太多无用的超细粉,会导致和坨后,药团容易粘连,而不容易制作。又不能太粗了,太粗了,合蜜后不容易成形。而最合适的药粉细度在100~120目之间,这个细度的药粉制作药丸最佳。

  2.药粉与炼蜜的比例。其实不管的《药典》或者是某些一家之言说比例多少多少,都十分牵强,不符合实际的。药粉与炼蜜比例,是受药粉的性质,是粘性多,或纤维多,或矿物质多,及天气,室温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所以不可能可以下一个定论的。

  如果要下一个定论的话,那么就是要以和坨后的药团呈“可随意捻塑变形而不开裂,不粘手,表面颜色均匀一致”为标准。

  3.下蜜的温度,对于不同性质药物下蜜温度都不同,这个也是影响药丸后续制作的重要原因。一般对于粘性较多的药粉下蜜的温度在60~80度,而纤维或矿物质较多的则要100~110度。

  4.搓条,制丸时药团的温度,一般药团和坨好后,需静止1~2小时,让蜜和药粉充分融合,使其可塑性达到最佳,而后搓条,制丸就不会出现空心。

  5,制好的药丸,可用蜡纸包裹,瓷罐保存。需长期保存则用蜡壳包装。
-----------很好,很需要。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