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
伤寒论》
【组成用法】
麻黄去节,四两(5g)
杏仁去皮尖,五十个(9g)
甘草炙,二两(6g)
石膏碎,绵裹,半斤(18g)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方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适用范围】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方义讲述】麻杏甘石汤,现在呢都叫
麻杏石甘汤,实际上这些问题要注意,仲景在这些排列上有意思,在药名的排列上,方子如果把好多药放上去了,它跟它的组成配伍、排列有关。那么这个方子所以作为辛凉解表,它实际上是清泄肺热,通过清泄肺热来达到止咳平喘的目的,讲义上写的是辛凉宣泄,清肺平喘,实际上就是通过清,通过泄,在清肺的同时用散肺邪的办法,使得肺邪外泄,所以这个泄字不能代替这个字,不能用泻字,这个地方泄跟泻不相等,就刚才讲的好多透邪也就这么个意思,透泄嘛,向外透泄,如果作为泻的话就只能从大便。因为它的原书上它是治汗出而喘,所谓讲身无大热,它还是有热,并不是没有热,只是因为汗出而病不解,同时着重的是喘,那么从这些问题,以及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用这个方子来说,所以把这个症状补充的更加具体一些,有热,有喘有咳,喘咳以后,由于气机的难受,甚至它可以看到鼻子的煽动,鼻翼煽动,口渴。此方主治证中其中“有汗或无汗”,只是说在此情况下这个方子都可用,但是做为正常的方子是用来治有汗的,所谓正常的方子就是把它的配伍用量来看它是治疗有汗的,因此,无汗要加以变化,首先对一些症状作以补充。为什么要提出来,明明是汗出而喘,这又提出无汗或有汗,那么这个情况就是根据现在用的情况来变化加减用它。
在这首先注意一下,麻黄是四两,石膏是半斤。这个用量是比以前讲的几个方用量都大了,石膏的用量都大了,而麻黄的用量不是最大,
大青龙汤麻黄跟
桂枝同用,麻黄还用六两,这个地方它用四两,它石膏的用量比
白虎汤小,可是在一般用量里,它是比较大了,用了来斤。那么这个问题还往往有个争论,究竟汗出而喘,谁为君药,为什么它又这么排列?那么肺热如何来治?所以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它肺热是从哪来的,肺热是外邪,从伤寒上的肺热来说,它还是风寒郁而
发热,因为它所伤首先是寒邪,那么从现在临床上来说,它可以有风寒郁而化热,也可以直接受风热、温热引起,因此既然是外来之邪,还得从外而解,而且邪在肺,肺与皮毛相合,还得出表通过肌表来散除它,这样顺利。而肺经的专药,散肺邪的专药还是麻黄,因此麻黄是首位。正因为它气逆而甚,所以在用麻黄的时候,它不能离开杏仁,既宣肺散邪又有降肺平喘,所以这两个作为君、臣药用在这地方是相息相使药,也可以说麻黄平喘是离不开的一对,可是麻黄跟杏仁都是温药,那如何使得能够治疗肺热呢,所以在这样的情况时候不得不用大于麻黄的石膏来相配,因为石膏它的特点:辛、甘、大寒,它首先是阳明经药,它是肺、胃二经的,一般习惯肺胃都在一块,肺胃二经。而它着重是阳明经药,不是肺经药,所以按次序来说它是胃经、肺经药,它是以清热为主,它的清热跟其它药有所区别的地方,就是因为除了甘味以外,它还有辛味,所以说这清而能透。所以有人说的再过一点,说石膏能发汗,有这种说法吧,石膏怎么能发汗呢?只是石膏清而兼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你配合得好,它不影响散邪。所以在这里面石膏的位置放得后,从石膏的量来说也不算太大,为什么?麻黄四两,杏仁也有了,还有甘草,那么
炙甘草二两再往上一加,再加上这几十个杏仁,所以说是寒温各半吧。所以我们现在来用这药折合所现在量用,根据证,要配伍的时候就可以这么考虑了。
因为这个它现在有两个误解,一个误解:
肺炎既是炎嘛,一个炎两个火,火上加火就非用凉药不行,因此尽管知道麻杏石甘汤就是用大量的石膏,那么量过大了,对于它这个证就有了选择性,对有些合适,对一些热不甚,或者是皮毛还不开的,它用下去效果就不好,这是一个。
再一个特别是用于
麻疹并发肺炎的,麻疹并发肺炎它还是要开皮毛,你汗不出它疹不透,疹不透病不好,所以你还得将来开它的皮毛,使它汗
出疹透,自然热就轻了,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过分用了石膏那就不行了。
所以这个方子引起注意这个情况,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它热的情况,可以根据它汗的有无来调整石膏与麻黄的比例。从这里面石膏跟麻黄是2:1,加上其它的基本是1:1。这是一个情况,那么我们现在来辨,如果是有汗而肺热甚,我们可以适当加重一些石膏;如果说是没有汗,我们可以麻黄的量考虑不要过小,同时可以考虑用
桔梗配合起来开肺气,这样就可以减一些麻黄的用量,而取到相同的效果。这是一个变化方法。
还有一个变化方法,就是如果这个人它的脾胃素来不好或者小孩本来后天不好,特别是大便经常溏薄的孩子,由于脾胃弱,那么在这样的情况,石膏就得减量,可是减量又不能解决里面的肺热,那怎么办,所以后来就有人改了叫
五虎汤,五虎汤有几个方子,其中之一而比较通用有效的就是加炙
桑皮,桑
白皮炙一下,这就可以泻肺清肺,因为它跟
地骨皮合起来就是
泻白散的主药嘛,清泄肺热的嘛,所以这个可以,这是一个情况。
还有一个情况,就刚才讲的麻疹的问题,麻疹的问题在这把麻黄减少以后,除了用一些桔梗,还可以根据刚才讲的一些辛温解表发汗药配进去,配辛温发汗而不燥的药,你例如上面所说的
荆芥、
防风,或者少用一点
苏叶,少用,因为苏叶入血分,用多了以后这麻疹出来可麻烦,即多又密又大,伤耗孩子,所以在这讲着重是气分的药,跟着它辛温发汗,那么这样用起来比较平稳,对于麻疹并发肺炎有好处。
刚才还有一点说了,要注意的,就是说用石膏减少量,用
桑白皮为的是小孩原来它素质脾胃不好,后天失调,可是在热甚的时候,肺热甚,肺移热于大肠,那么这样的情况也可以见到泻,这个情况特别是麻疹的小孩常见,所以这个不要误解它是脾胃的问题,这个是因为肺热下移于大肠,所以一般的麻疹小孩高热的时候,虽然麻疹还没有全透出来,它大便溏稀一天三两次,可以不理它,只是超过这以后再给它止泻,因为泻多了以后气虚了,麻疹不容易透。
因为从这联系到麻杏石甘汤具体应用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既然治疗大叶性肺炎也好,在小孩麻疹的情况也好,常用于鼻子里面有血,常用于咳吐痰中带血,所以这情况可以适当加凉血的药止血。凉而散的药最好,
赤芍、
丹皮是吧,它都是凉而散,而能止血的,就类似这些东西都可以的,所以整个的麻杏石甘汤在临床上就这么用。这个症状里面还有一个字也错了,“鼻煽”它印成鼻痛,所以类似这样的错字给它改一改就行了,另外这个方子底下还有一个方子附带再看一看,
【附方】越婢汤
组成:麻黄六两(9g) 石膏半斤(18g) 生
姜三两(9g) 甘草二两(5g)
大枣十五枚(5枚)
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功用:发汗利水。主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
自汗出,无大热。
看这个方子的意思,就是我们回过来再考虑麻黄跟石膏的问题,因为仲景收集的这些方子里面,它给我们举出了好多例子出来,就麻黄与石膏相配,它好几个方子,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加石膏,现在的麻杏甘石汤,还有越婢汤。到了越婢汤它治的是汗出,它的汗出不同点,它不是治疗喘的,它是治疗水的,所以从这它加了
生姜,而麻黄跟石膏的比例在这又有有所不同,是不是这么个情况。所以这都可以看一看,六两麻黄,石膏量没动,加上了生姜,越婢汤嘛,那么这个也从几个方面可以知道,刚才所以讲生姜它是行水的嘛,
射干麻黄汤里面为什么加生姜呢,在这也可以看出来,这是从一个方面看了跟前面所学的东西都可以联系起来比较。还有一个方子这上面没有写,麻黄加术汤,实际上呢,也是治水的,就是根据越婢汤它又要给它发汗去水,那么又要让它发汗不太过,所以它这个去水就不仅仅是在表还兼有里,所以这个问题,在时候你仅看书看了是里水,你跟脾水,风水这些词你就难辨,它所谓里水,它还是外面有肿的,外面不肿不用越婢汤,这个是在《金匮》里面水气篇里,所以看原书有时候可以进一步看一看就知道了,汗出的很多,但是肿不消,小便不利,通过这个东西来宣畅它的肺气,散它的水气,肺气宣畅,里热一清,当然小便就通利,水就去了,这个就是加术,就是要发汗又防止它汗出太多,所以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麻黄本身是有汗的,可以发汗,麻黄加术汤完全说明还不行。因为麻黄还配桂枝的,它这地方麻黄不配桂枝了,你说麻黄没有发汗作用,所以我们一开始讲麻黄要发汗,又怕伤阳气,讲麻黄配桂枝,所以这个整个的都要综合起来进一步理解,这样就能麻黄汤的精神,就能理解好,麻黄的配伍就能理解的更清楚一些。
这里附带再补充一个方子,就是越婢加
半夏汤,原方不动加半升半夏,那么就是治疗一个病人肺胀,它的病名也叫肺胀,肺胀就是肺中气逆而胀,由于肺胀满、气逆,那么可以知道
咳嗽、喘、胸满,它这个胸满到什么程度呢,就是眼睛也觉得胀,它书上写的是“目如脱状”,实际上就是眼睛胀的很厉害,好像要往下掉似的,这就说明里面的气往上顶的很厉害。所以这么个情况加上个半夏降逆、祛痰,着重的是降逆,所以这个问题回过来也可以知道一下,为什么小青龙里面用半夏,它并不是特别用来去它的饮,当然小半夏汤也是治饮,力量弱。在这个地方就说明这么个情况,所以不是特别是它半夏来治饮的,而主要是用它降逆的作用,但这个问题根据现在药的情况,再给大家介绍一下。
现在的半夏更多的是
水半夏,跟半夏不是一个东西,生到水底下的也叫半夏,叫水半夏,这个水半夏经过使用,祛痰的作用好,当然祛痰就可以止咳了,可是和胃降逆这些情况它不行,所以我们在用半夏的时候,如果用了不满意,我们用来降逆和胃的时候,那就看一看,那半夏是什么东西,如果它是水半夏,就知道是药不行,不是我这方子用的不行,那么再想别的办法,如果用的是真半夏而不行,就说明我们在辨证用药上有问题,需要在方子上进一步考虑。这是现在有一些混乱的情况顺便跟大家说一说。
-----------好像看过嘛杏汤对应温病派的“
银翘散”,是说银翘散是抄袭“麻杏汤”的方义搞出来的。台湾的JT好像说是比如外感喉咙发炎,鼻腔有火辣辣的感觉,这个可以用“麻杏”,那不咳不喘的情况下,只要有肺热引起的问题是否都是可以应用的呢?经方里面专门治疗喉咙痛就是对应温病派的热邪口鼻入犯肺后引起的喉咙痒痛(不是扁
桃体,好像扁桃体有很大一部分和少阴病有关?)初始阶段并无其他外感症状的时候,能用到哪些经方的方剂?
-----------
回复 庄野医 的帖子对麻杏甘石汤的解析太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