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张仲景·伤寒例第三论、湿第四论、辨太阳病脉第五论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张仲景·伤寒例第三论、湿第四论、辨太阳病脉第五论

伤寒例第三论曰∶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霖按∶此乃王叔和序例中语,不得拉杂谓是仲景之论,脉盛伤寒是矣,然必盛于左部,脉虚身热伤暑是矣,虚大之脉,必盛于右部,且伤寒未有不发热者此序例言其略例耳,不可泥也。湿 第四论曰∶太阳中热者 是也。其人…

伤寒例第三论曰∶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

霖按∶此乃王叔和序例中语,不得拉杂谓是仲景之论,脉盛伤寒是矣,然必盛于左部,脉虚身热伤暑是矣,虚大之脉,必盛于右部,且伤寒未有不发热者此序例言其略例耳,不可泥也。

湿 第四论曰∶太阳中热者 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

又曰∶太阳中 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按∶此证一味凉药清内火,辛以散之,酸以收之,三者为妙。汗下俱不可,若加之温针,则速其毙耳。

霖按∶仲景治 ,三法鼎峙,前已释明,注言此证一味凉药清内火,辛以散之,酸以收之,三者为妙,恐未尽然。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湿胜也,岂寒凉酸收所能治哉!疏矣。

辨太阳病脉第五论曰∶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霖按∶此节正仲景示人以传经之活法也。天有寒暑燥湿风火之六气,人之脏腑有三阳三阴之六气,天之寒热感于人,人即以己身之寒气应之,所谓同气相得也。《灵枢·本藏篇》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是太阳寒水主皮毛,为肤表之第一层,故风寒首伤太阳,然亦有不从太阳而竟至于阳明少阳,以及于三阴者,盖三阳三阴所主之部位,何经虚,何经即受www.med126.com/yaoshi/邪也。如病形篇云∶中于面则下于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其中于膺背两胁,亦中其经。又曰∶中于阴者,常从 臂始是也。至于《素问·热论》,所谓传经之法,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者,乃人身之六气,以次相传,此气传非病传。但人身何经何气之虚,其病邪亦即由此而入,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仲景恐治伤寒者,泥www.med126.com于按日传经,故曰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是二日阳明如传,当见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三日少阳,当见胸胁痛耳聋,若不见阳明少阳经病证,则不传也,三阴亦然,是传经不可拘执按日,见何经病证,即以何经法治之,至若言足不言手者,省文也。须知阴阳有互根之义,寒邪首伤足太阳,热邪必首伤手太阴,此互根之理,不可移易者也。后世言伤寒按日传经,固属大谬,而谓温暑只在三焦,而不传他经者,亦非果否。则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传经之说,何以见诸热论乎?夫伤寒有直中三阴者,温热伏气有发于少阴出诸少阳者,暑邪中人,有入心入肝入脾之辨,是皆不可胶柱者也。

又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按∶温病无专经,随其所中,以脉辨之,亦有不中太阳,初不头痛恶寒诸证,而庸医认为痰火内伤,祸不旋踵矣。

此证不传经,止中一二经,慎之慎之。

霖按∶温病乃冬至阳生,人身所伏之阳热,被严寒折伏,藏于肌骨之间,至春郁遏之阳热,为外邪逗引,始得发泄。

伏阳既出肌肤,遇春令之气暄热,两热相干,而成温病,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者是也。其外感之邪轻,故不恶寒,只发热而渴,亦有微恶寒,旋即热渴者,外邪较重也。若口粘苔腻,身痛便溏,有汗不解,脉濡数者,非中风,乃温病挟湿也。温邪内发,其脉多盛于右部,热伤气也。风热之邪外受,先伤手太阴经,风寒之邪,则先伤足太阳经,盖肺主表,膀胱亦主表也。治伤寒之麻黄汤,非泻肺药乎?言太阳病则手太阴亦包括于中,省文也。温热当察三焦论治,其传经见何经证,以何经法治之,伤寒亦然,惟用药寒热之不同耳。或言温热不传经,只重三焦,则热论何以又有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传经之文?此不待辨亦明矣。谓温病无专经,此越人五十八难指疫证而言,不得拉杂冬日伏气之温热病也。

又曰∶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螈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按∶此证皆春温,以内有火热,感以风寒,故一发剧也。眠睡语难,皆火内灼,非风温外甚也。自汗风伤卫,不恶寒,外证轻也。止宜辛凉药内解,微发表则愈。

霖按∶风温为内蕴伏热,外感风邪,其恶风怯寒,为或有之证,而热渴咳嗽,为必有之证也。发汗已身灼热者,是误以辛温发表,风药多燥,触引伏气,风火相煽,致有自汗、身重、多睡、鼻鼾、语难出诸候,斯皆误汗劫液后之变证,非风温初病固有之证也。若再误下误火,则直视失溲,惊惕螈 ,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矣。

此明初既误表,继又误下误火,酿成不可救药,足征风温为燥热之病,泄热和阴,为斯证一定治法,纵或稍挟表邪,只宜葱、豉、蒡、薄等味,辛凉轻剂,启肾气疏风热是矣,岂可妄施麻桂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