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八味肾气丸抉隐
    

伤寒杂病:八味肾气丸抉隐

    仲景八味肾气丸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方,即使不学医的人也多有耳闻。我于此方子虽然也常用,效果亦可,但总觉得有些不落底。因为世传它是温补肾阳之剂,但八两干地黄与桂附各一两的比例,怎么看也不像是补阳之药。还有,少腹拘急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书上只说是肾阳虚衰,但肾虚与少腹拘急又有什么关系?三泻(丹皮泽泻茯苓)究竟在方中起什么作用?这三味药不是与补肾阳之旨相左吗?肾气丸之“肾气”所指的是功能呢,还是物质呢?在临证中,某些“肾虚”患者服用本方后,或效或不效,这又是什么原因?这些问题皆是引人深思的。

    日本汉方医家对于腹证研究还是很精到的,他们指出《金匮》中所说的少腹拘急,在临床上可见到少腹部的腹直肌紧张,从少腹到阴股有牵引感,按诊时可以触及脐下正中有条索状物。还有一种情况,即附方崔氏八味丸所提到的“少腹不仁”,表现为脐下少腹部的松软无力,按之没指,患者自觉该处麻木不仁、感觉减退。但这种麻木与拘急的原因到底作何解释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翻阅陶弘景所著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其中引用了《汤液经法》中的小补肾汤,发现里面的一个加减法:“少腹苦迫急者,……,加牡丹皮一两。”于是乃恍然有悟,这个“少腹苦迫急”者,不就是八味丸的“少腹拘急”么!小补肾汤用丹皮来治疗少腹拘急,可见此症是因瘀血而起。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全宗《汤液经》,可惜《汤液经》没能流传下来,但在《辅行诀》中还能窥见一鳞半爪,实在是幸甚!

    回过头来检视一下仲景书中:核承气汤证有少腹急结,抵当汤证有少腹硬满,温经汤证有少腹里急。这些有瘀血机制的方证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少腹拘急结满的表现,只是肾气丸证要比这几个方证来得轻缓些。《金匮·水气病篇》更有这样一段话:“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这是由于少阴少阳君相二火虚衰所引起的血阻水停,虽然男女在生理结构上有差异,各自表现为小便不利与经水不通,但气化却是无二的。再看《妇人杂病篇》: “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这可说是对上面理论的实践应用了。所谓“胞系了戾”不正是血水互结的具体表现吗?

    原来,少腹乃少阴、厥阴之地,血室居焉。少阴主水,开窍于二阴;厥阴藏血,其经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男妇隐曲之证,必关乎肝肾,此肾气丸证少腹拘急、少腹不仁之所由来也。拘急是瘀,不仁是虚,然虚劳之证,虚实往往是并见的,不可局分。

    这血气瘀滞与水道不利的原因,推其所致,久虚之人必有肾中元阳的不足,所以桂枝附子是不可或阙的。但实际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如果单是这个病机的话,那就跟真武汤证比较接近了。况且桂附只用一两,《金匮》中五条论文也未提出明显的寒象,如果将其率尔的解释为温补肾阳就不确切了。

    问题的关键是对肾气二字的理解。气,后人固然多从功能解,但实际上古“精”、“气”二字的意义是一致的。阴不自阴,由阳故阴;阳不自阳,由阴故阳。没有离开功能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功能。如《内经·上古天真论》云:“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可见,肾气即是指肾中之精气。所以说,肾气丸所补者,并非肾阳,而肾中精气。

    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神农学派的著作中得到印证。如《本经》记载,干地黄“填骨髓、长肌肉”;《别录》云,山茱萸“强阴、益精”,山药“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汤液经》中小补肾汤治虚劳失精、腰痛,大补肾汤治精气虚少、腰痛、骨痿,皆是以干地黄为君药;《外台》及《千金》中以肾气丸为名的方剂中,以干地黄为君者不下七首(粗略统计)。仲师既然以干地黄来君肾气丸,若将其说成大补阳气、或者化气行水,皆非正论。

    有心人可能发现,我们在临证中有时遇到阳虚体质的患者(其寒象往往并不很重),但屡投桂附却不见其热,其因维何?其实,这正是肾气不足的表现。肾中精气不足,阳气则无所依附,故虽投热药亦难见功。《内经》所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正是此意。到了肾气丸证这一阶段,阴阳二气均虚,物质功能两衰,所以单补一者,皆难奏效。且又因正虚推动乏力,瘀血浊水丛生,虚实夹杂。故仲师于此际,别出手眼,拈出这一首千古名方肾气丸。

    腰为肾府,腰部痠痛,可以说肾虚的特异病侯。仲景以干地八两为君,填补精髓,大建根本。可以说,在仲景药法中,地黄是补肾唯一正选佳品。景岳推之为药中四维,亦甚有卓见。山药、山萸皆是补益精气之品,如上已述;且山萸酸温,善能逐痹止痛,本经明言。桂附少用,虽有温阳之用,但意在化气,古人亦多所言及,此不赘言。但是,观《千金》、《外台》中所引剂量,桂附或二两、或三两,可见此在随证消息,亦不必拘泥。久虚则浊水瘀血生焉,茯苓、泽泻、丹皮,亦为势所必至,不必申论。

    《金匮》中亦用此方来治消渴、痰饮,盖此二病皆非新恙,多为久伤,正虚、痰、血,杂踏而至,非是仅执一端所能治者。故仲师出此肾气丸,亦不得已欤!

    此肾气丸若依六经辨证是厥阴方,《金匮·消渴篇》已透露之;又此证非少阴之但寒但热,已有精气耗伤,病入厥阴可知;从用药上,亦与厥阴方之寒热攻补兼施同类。此义已有同仁发明之,不赘。造次所作,不到之处,尚祈雅正。
-----------真的是好贴!
-----------我虽然是外行,但是觉得很有道理,也觉得——真的是好贴。
-----------好文,学习了。望继续好文。。。。。。。。。。。。。。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