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急性胃粘膜病变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急性胃粘膜病变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

自1983年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 Hp)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p对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有重大影响,而且逐步证实了致病的机制。但在急性胃粘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 AGML)上的意义却少有报道。本文收集本院1990~1995年治疗的…

自1983年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 Hp)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p对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有重大影响,而且逐步证实了致病的机制。但在急性胃粘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 AGML)上的意义却少有报道。本文收集本院1990~1995年治疗的AGML病人31例,及同期类似模型对照组2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1例AGML病人,男19例,女12例,两者之比为1.58:1;年龄76岁~11岁。平均年龄47.5岁;继发于严重颅脑损伤的13例,大面积烧伤(面积在30%以上)的8例,腹腔内出血者5例,感染性休克3例,胆道手术后2例;31例均出现呕血和黑便,伴中上腹隐痛;症状出现者最早是在原发病后48h,最迟者为原发病后1www.med126.com/pharm/3d,平均为6d。过去均无消化道溃疡病史。24例行内镜检查,发现全胃粘膜充血水肿明显,胃窦及胃底部见片状渗血,部分伴有小溃疡形成,表面覆盖白苔。病理报告均为胃粘膜糜烂出血,其中3例伴有轻度脂化。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10岁,平均50岁,均为严重休克、颅脑损伤及大面积烧伤后,未见腹部症状,三次大便隐血试验均阴性(每次间隔2d)。

2 结果

两组51例均行Hp检测(Hp抗体酶联免疫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AGML病人Hp检测结果

组别例数Hp阳性Hp阴性百分率(%)
AGML组3128390.3b
对照组2041620.0

bP<0.01,vs对照组。

3 讨论

急性胃粘膜病变亦称应激性溃疡,是指机体在遭受外界强烈刺激后所产生的即刻生物学反应,扰乱了机体内稳定而在胃粘膜上的表现,发病率较高,在未应用胃镜前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5%左右,应用胃镜后,发现约占20%~30%,近年仍有增加趋势。AGML都有严重原发病因,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了解,从许多实验结果和临床观察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胃酸,胃粘膜屏障,胃粘膜血流,前列腺素及其他。胃内胃酸的存在是形成AGML的先决条件,创伤或休克等的外界刺激使胃粘膜血流减少,粘膜缺血,继而粘膜屏障破坏。正常情况下胃粘膜屏障能使胃壁粘膜耐受H+梯度105~106而不受损伤。屏障遭受破坏后通透性增加,胃腔内H+逆向弥漫侵入粘膜及肌层。不少作者认为,胃粘膜屏障损害是AGML形成的重要病因。而前列腺素的研究表明可产生多种效力保护胃粘膜细胞,减少胃酸分泌,增加胃粘膜出血流量等。动物模型中,应激情况下前列腺素水平下降。但是随之人们注意到并非所有的休克、严重创伤都会出现AGML,而且部分AGML对抗酸扩容抗休克治疗效果很差,症状反复出现,甚至手术后仍有复发。在此,作者提出了AGML与Hp感染的相关性讨论。从本组结果可以发现,AGML病例Hp阳性率达90.3%,远高于对照组20%,从而认为Hp影响AGML的发生。这种关系表现在间接或直接作用在胃粘膜屏障或影响H+浓度,影响局部血流量及前列腺素分泌等,使AGML更易发生。迄今具体机制未明确,国内外学者实验提出Hp致病的可能机制,认为主要通过炎症作用,局部免疫反应及代谢产物和细胞毒素。Hp分解产生的尿素酶可干扰胃粘膜离子交换机制,加重H+逆向扩散;分解产生的粘蛋白酶及脂酶等可降解胃粘膜层,降低粘稠度,并使上皮细胞组织水肿变性,损害粘膜屏障功能;同时局部强烈免疫反应也阻止了粘膜的再生和修复。而且Hp感染后胃泌酸细胞对胃泌素敏感性增加,胃腔内胃酸大量增多。是否对前列腺素分泌产物抑制目前尚未证实。所有这些均促使了AGML的发生,症状加重。因此传统保守或手术治疗AGML疗效不佳。笔者在该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非手术治疗AGML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枸橼酸铋钾+四环素片+有效的抗酸药),结果令人满意,反过来也证实了为一理论。

临床结果充分说明了Hp感染增加了AGML的发病率,加重了AGML的症状,其实也可以说是AGML的致病因素之一,只不过Hp是有条件的,非特异性的致病因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