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中医何日走出“围城”
    

中医讨论:中医何日走出“围城”

作者:邬时民


      21世纪,随着全球进入老龄化社会,疾病谱与医疗模式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加上合成药物带来的危害及传统药物疗法在世界各地开展后取得的
明显成效,都为中药、天然药物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然而,作为中医药的故乡,我国医疗领域“重西轻中”的现象却仍然很严重。

  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中医发展缓慢,特色流派后继乏人,看病难以得到预期效果,因此,很多患者只是在西医疗效不佳或者久治不愈的情况下才考虑中医治疗;也有患者是因为难以承担昂贵的西医治疗费用才选择中医的。

  对此,上海中医药大学一位著名专家指出:中医药是祖国医药宝库中的宝贵财富,轻视中医或“中医西化”的倾向必须予以纠正。

现状:门庭冷落

  在我国许多省市,除三级中医院的业务相对稳定之外,二级及一级医院的中医业务大都门庭冷落,赢利者寥寥无几。笔者走访了若干家中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结果发现:除了几家三级中医院以及有特色的中医科比较红火外,其他的中医院或中医科情况很不尽如人意。例如一家区级中心医院的中医科,其功能已经等同于社区保健站,前来就医者基本上都是配药或做理疗、拔火罐的慢性病老患者,基本上以保健康复为主,很少有治疗性业务。

  迫于生存的压力,许多基层医院相继取消了中医科;而有的医院虽然保留了中医科,但其目的只是为了在整体上保持科目的齐全,对于是否赢利则并不寄予太多希望。据了解,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平均每20家医院中,难得有1家独立的中医医院;每20家个体诊所中,难得有1家独立的中医诊所。

  值得注意的是,特色中医也有衰退的迹象。以中医较为发达的上海为例,“海派中医”在近代中国医学史上可谓首屈一指,包括中医伤科八大家、中医妇科四大流派、中医内科十一流派、中医儿科四大流派、针灸六大流派等。然而,据笔者了解,目前上海中医伤科八大家已经残缺不全,仅有石氏、施氏、魏氏伤科等仍有传人,闵殷伤科、佟氏伤科由于传人年事已高或已出国,国内已无继承者;而陈氏妇科、沈氏妇科、蔡氏妇科则呈现传人渐少的情况;其他如中医内科、中医儿科等流派均有继承人才断层或逐渐萎缩的现象。

尴尬:“中医西化”

  除了数量少、业务量不足,中医院在治疗方面也面临“中医西化”的尴尬局面。在一些中西医结合医院或科室,尽管冠名“中”字在前,“西”字在后,但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得到的往往都是西医治法;即使是在一些纯粹的中医院,中医药治疗率尚不足30%,而抗生素的使用率却高得出奇——业内人士称之为中医院的“西医化”倾向。

  据了解,针对最近几年的归档病案,某省曾组织部分专家对全省23家二级甲等以上中医院进行抽查,检查、评审的主要内容是病案质量和病案中反映出的中医药治疗率、抗生素治疗率和危重病例讨论等。抽查结果显示:中医院的病案质量不容乐观,病案中反映出的“西医化”倾向较为严重。在23家中医院抽取的3747份病案中,甲级病案只占55.2%,达不到等级医院甲级病案率的要求。在这些病案中,大多数缺乏中医的病因、病机、诊断、征候分析,不会或者没有运用中医的术语进行表述,多数不能反映中医药特色。

  此外,中医院“西医化”倾向在治疗和用药上亦有表现。上述抽查结果表明:有的中医院西医病案占总病案数的46%,接近一半;大多数医院中医药治疗率过低,23家中医院平均只有48.54%;而抗生素的使用率则远远高于卫生部规定的50%,23家中医院平均达到76.2%。抗生素的滥用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增加了病人负担,而且违反了医疗用药原则。看来,“挂中医之牌,行西医之实”已成为部分中医院的真实写照。

困惑:吃力不值钱

  笔者的一位朋友是祖传中医,如今在针灸界颇有名气,然而他的肺腑之言却是:“别以为银针闪闪很快见疗效,干这一行可真是吃力活,并且吃力不值钱。”他举例说,做一次见效的中医骨折整复,收费仅80元,西医切开复位或骨折复位平均在350元以上;牵引疗法,西医16元,中医3元。也就是说,同一操作技术,中医收费只是西医的1/5。

  在诊断费用方面,中医更是不能与西医相比。大多数西医院都有高档的大型医疗设备,动辄CT检查已经见多不怪;而在大多数中医院里,检查还是依靠“望闻问切”等老一套,当老一套难以解决问题时,往往转到西医院诊断。作为医疗界的同行,有些中医医生戏称此为“肥水往外流”。

  再看如今医院收入中占主要部分的药品收入:传统的膏、丹、丸、散、汤剂中药,看上去名目繁多,收费却很低廉,即使是精工细作的中成药,在价格上也难以与一般西药相比。

  由于医疗服务、设备诊断、药品三方面的收入都比不过西医,难怪那么多中医院要西医化,甚至有些中医医生拿着生活费回家自谋生路,致使中医事业逐步衰落。

  不可否认的是,中医本身在为病人服务方面也有需要提高之处,包括服务态度和医疗技术水平。一些病人看过中医后会有这样的感觉:过去的老中医十分注重“望闻问切”,现在的年轻中医看病主要是听取病人自诉,看看舌苔和搭搭脉草草了事;在开处方时,不愿意开中药饮片处方,而偏爱开中成药处方,其中怕麻烦和业务不熟悉两方面原因皆有。

对策:亟须大力扶持

  针对目前我国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尴尬和困惑,在忧虑与责任双重压力下的业内专家开出了以下“药方”:

  1.加强对中医院的投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院应该加强在硬件设备方面的投入。目前很多医院中医诊疗设备“老、旧、破”,甚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购置的仪器还在使用。

  当然,中医诊疗设备的落后还与生产有关。综观目前的中医诊疗设备发展状况,虽然与新中国建立初期相比有所进步,应用技术不断增多,但数量仍稀少,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不高、低水平重复等问题。以占据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半壁江山的上海为例,2007年全市医疗器械生产总值中,每10000元产值中,中医器械仅占3元。

  2.保持中医固有的特色。政府应设立专项经费,加大对中医各流派扶持工作的经费投入,及时挖掘、整理中医流派的学术渊源、基础理论、特色经验、技术方法等,重点对其独特疗效通过临床协作进行研究总结,继承其学术精髓并发扬光大应用于临床。

  保持和发扬中医的特色,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合格有用的中医人才。有专家认为,中医现在的教学模式既没有突出特色,也没有抓住重点。例如,教学内容的设置很不合理,学生在学习中医的同时,还要学习许多西医的内容。如果西医科目设置过多、内容取舍不当,无疑大大消耗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中医基础还远远没有打牢的情况下同步学习西医,只会造成观点上的冲突和思维上的混乱,以致许多该掌握的内容没有学深学透。

  从一名所谓的“医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其间还有漫长的道路,常常产生“远水救不了近火”的现象。因此,除了加强中医教学工作外,还应根据有的地方中医药事业“青黄不接”的现状,及时抢救老中医药专家手中的“绝活”,安排年轻有为的中医药工作者跟师学徒,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经验。

  3.克服“中医院西医化”的倾向。我们提倡中西并举、中西互补,并不意味着中医药全盘西化。对于那些完全可以用中医医治的疾病,不必目采用西医疗法,尤其不能总是依赖抗生素。中医首先要有自信心,不要老想着自身的局限性,而应该多看中医中药治疗副作用小的优势。

  有专家认为,中药苦涩、携带不便、煎煮过程繁琐、服用量大等缺点,使得中成药的剂型难以与西药抗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影响中医发展或“不西化”的“瓶颈”。因此,要想成为中医诊疗的好帮手,传统的膏、丹、丸、散、汤剂等中药应不断改良剂型,以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治疗需求。这个“瓶颈”一旦突破,将会带动中成药全面而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会使中医发展出现新的飞跃。


来源:光明日报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