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沈氏尊生书  卷首 上课笔记
    

沈氏尊生书教程: 卷首

卷首上脉象统类(直看横推)  提纲要脉, 不越浮、沉、迟、数、滑、涩六字,以足该表里阴阳、冷热虚实、风寒燥湿、脏腑气血也。   说浮为阳、为表;沉为阴、为里; 迟为在脏,为冷、为虚、为寒;  数为在腑, 为热、为燥、为实; 滑为血有余;涩为气独滞。 能于是薄晰以求之,而疢疾…

卷首上脉象统类(直看横推)

提纲要脉, 不越浮、沉、迟、数、滑、涩六字,以足该表里阴阳、冷热虚实、风寒燥湿、脏腑气血也。
说浮为阳、为表;沉为阴、为里; 迟为在脏,为冷、为虚、为寒; 数为在腑, 为热、为燥、为实; 滑为血有余;涩为气独滞。 能于是薄晰以求之,而疢疾莫能逃矣。
颐浮沉以举按轻重言,若洪、芤、弦、虚、濡、长、散,皆轻按而得之类, 故统于浮; 短、细、实、伏、牢、革、代, 皆重手而得之类, 故统于沉。
迟数以息至多少言,若微、弱、缓、结, 皆迟之类, 故统于迟; 紧、促、 动,皆数之类, 故统于数。至如滑虽似数, 涩虽似迟, 而其埋自殊,缘迟数以呼吸察其至数, 滑涩则以往来察其形状, 且滑涩二脉,多主气血故也,故此二脉, 虽无所统, 亦平列于后,以为六纲云。

浮以候表(其象轻手乃得, 重手不见,动在肌肉以上。) 浮为风虚眩掉之候。阳脉浮, 表热。阴脉浮, 表虚。秋为正,肺脉宜,久病则忌。

  • 左寸(伤风发热、头疼、目眩、风痰。兼虚迟,心气不足、 心神不安。兼散, 心耗虚烦。兼洪散,心热。
  • 左关腹胀。兼数,风热入肝经。 兼促, 怒气伤肝,心胸满逆。
  • 左尺(膀胱风热,小便赤涩。兼芤,男子尿血。 女子崩漏。兼迟, 冷疝,脐下痛。)
  • 右寸(肺感风寒,咳喘、鼻寒、清涕、自汗、 体倦。兼洪, 肺热而咳。兼迟,肺寒喘嗽。)
  • 右关(脾虚,中满不食。兼大涩, 宿食。兼医学考研网迟, 脾胃虚。兼滑,痰饮。
  • 右尺(风邪客下焦,大便秘。兼数, 下焦风热, 大便秘。兼虚,元气不足。)

    浮而有力为洪

    (即大脉,又名脉。 其象极大而数, 按之满指, 如群波之涌, 来盛去衰,来大去长也。 )
    洪为经络大热, 血气燔灼之候, 夏为正, 心脉宜。血久嗽忌。形瘦多气者死。 凡脉洪则病进。 (为表里皆热, 为大小便秘, 为烦,为口燥咽干。)
  • 左寸(心经热,自赤、口疮、头疼痛、心内烦。)
  • 左关(肝热,身痛、四肢浮热。)
  • 左尺(膀胱热,小便赤涩。)
  • 右寸(肺热, 毛焦、唾粘、咽干。)
  • 右关(胃热, 反胃、呕 吐、口干。兼紧, 胸中胀满。)
  • 右尺(腹满、大便难或下血。 (★原书附之图形) )

    浮而无力为芤 ★

    (其象浮大而软,按之中有两边无, 中空两边实, 指下成窟, 诊在浮举重按之间得之。) 芤为失血之候, 大抵气有余血不足, 血不足以载气, 故虚而大, 为芤之状。火犯阳经, 血上溢, 火侵阴络, 血下流, 三部脉芤,久病,卒病死。
  • 左寸(心血妄行、吐衄。)
  • 左关(间血气动、腹中瘀血、吐血、目暗而常昏。)
  • 左尺(小便、女子月事为病。)
  • 右寸(胸有积血,或衄或呕。)
  • 右关(肠瘀血,呕血不食。)
  • 右尺(大便血。) (古人云,前大后细, 脱血也, 夫前大后细,非芤而何。)

    浮而端直为弦★

    (其象按之不, 举之应手, 端直如新张弓弦之状。) 弦为血气收敛, 为阳中伏阴, 或经络间为寒所滞之候。弦紧数劲为太过, 弦紧而细为不及; 弦而软病轻, 弦而使病重; 轻虚以滑者平;
    实滑如盾长竿者病; 劲急如新张弓弦者死。春为正,肝脉宜,若肝木T土而至不食难治。疟病自弦。 (凡脉弦, 为痛, 为疟, 为疝, 为饮,为冷痹, 为劳倦, 为拘急, 为寒热, 为血虚盗汗, 为寒凝气结。兼数, 劳疟。兼长, 中有积滞。双弦,急痛。)
  • 左寸(头疼、心惕、劳伤、盗汗、乏力。)
  • 左关(肋痛、癖。兼小, 寒冷癖。兼紧,瘀血、疝瘕。)
  • 左尺(小腹痛。兼滑腰脚痛。)
  • 右寸(肺经受风寒,咳嗽胸膈间有寒痰。)
  • 右关(脾胃伤冷、宿食不化、心腹冷痛,又为饮。)
  • 右尺(脐下急痛不安,下焦停水。)

    浮而迟大为虚★

    (其象迟软散大, 举按少力, 豁然空,不能自固。)
    虚为气血俱虚之候,气血虚则脉虚, 主多在内不足之症, 久病脉虚,多不治。
    (凡脉虚,为伤暑,为虚烦,为自汗,为小儿惊风。)
  • 寸(血不荣心、怔忡、恍惚、惊悸。)
  • 关(腹胀、食不易化。)
  • 尺(骨蒸、,痿痹、精血亏损。)

    浮而迟细为濡★

    (即软脉。其象虚软无力, 应手细散, 如绵絮之在水中, 轻手相得, 重手按之, 即随手而没。)
    濡为气血两虚之候,亦主脾湿, 病后产后可治, 平人脉濡难治。 (凡脉濡, 为疲损, 为自汗,为痹,为下冷,为无血少气。)
  • 左寸(心虚易惊、盗汗、短气。)
  • 左关(荣卫不和、精神离散、体虚懒、少力。)
  • 左尺(男伤精女脱血、小便数、自汗多。)
  • 右寸(烘热憎寒、气乏体虚。)
  • 右关(脾弱,食不化;胃虚,食不进。)
  • 右尺(下元冷惫、肠虚泄泻。 )

    浮而迢为长★

    (其象不大不小, 迢迢自若, 指下有余,过于本位。 )
    长为气血皆有余之候, 有三部之长, 有一部之长, 按之如牵绳,则病矣。 长属肝, 宜于春, 诊无病肝脉自见。 (凡脉长, 为壮热, 为癫痫, 为阳毒内蕴, 为三焦烦热,为阳明热甚。)

    浮而虚大为散★

    (其象有表无里,有阴无阳, 按之满指,散而不聚, 来去不明, 漫无根柢, 如涣散不收。)
    散为气血耗散, 脏腑气绝之候, 在病脉主虚阳不敛, 又主心气不足,大抵非佳兆也。心浮大而散, 肺短涩而散, 犹为平脉。若病脉见代散, 必死。产妇脉散, 临盆之兆, 如未到产期,必至堕胎。 寸(怔忡、雨汗。) 关(溢饮,胻肿。) 尺(肾绝。)

沉 ★

    沉以候里(其象轻手不见, 重手乃得, 按至肌肉以下,着于筋骨之间。)
    沉为阴逆阳虚之候, 主阴经、主气、主水、主寒、主骨, 太过病在外,不及病在内, 冬为正,女寸男尺俱宜。

    (凡脉沉, 为停饮, 为癖瘕, 为胀,为厥逆, 为洞泄。兼细, 少气。兼滑, 宿食停滞。兼迟, 痼冷内寒。兼伏, 霍乱吐泻。 兼数,内热甚。兼弦,心腹冷痛。)

  • 左寸(心内寒邪痛、胸中寒饮、痛。)
  • 左关(伏寒在经, 两剌痛。兼弦,癖内痛。)
  • 左尺(肾脏寒, 腰背冷痛、小便浊而频、男为精冷女为血结。兼细,胫酸阴痒、溺有余沥。)
  • 右寸(肺冷,寒痰停蓄、虚喘少气。兼紧滑, 咳嗽。兼细滑,骨蒸寒热、皮毛焦干。)
  • 右关(胃中寒积, 中满吐酸。兼紧,悬饮。)
  • 右尺(病水,腰脚痛。兼细,下利、小便滑、脐下冷痛。)
    沉而不及为短 (其象两头无, 中间有,不及本位,应手而回。) 短为气不足以前导其血之候, 俱主不及之病。 短脉只见寸尺, 若关部短, 则上不通寸, 下不通尺, 是阴阳绝脉, 必死, 故关不诊短。 短属肺, 宜于秋, 诊无病肺脉, 其形自可见。
    (凡脉短, 为三焦气壅, 为宿食不消。兼浮, 血涩。兼沉, 痞块。兼滑数,酒伤肠胃。) 寸(头痛。)
    尺(腹痛。)

    沉而微软为细★

    (其象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软, 指下寻之,往来如蚕丝状。)
    细为血冷气虚不足以充之候, 故主诸虚劳损, 或湿侵腰肾, 应病则顺, 否则逆。 吐衄得之生, 春夏与少年不利,秋冬与老弱可治。忧劳过度者脉亦细,凡细脉,病俱在内、在下。
    (凡脉细, 为元气不足, 乏力, 无精, 内外俱冷, 痿弱, 洞泄,为积,为痛。)
  • 寸(呕吐。)
  • 关(胃虚,腹胀。)
  • 尺(丹田,泄痢、遗精。)

    沉而弦长为实★

    (其象举按不绝, 迢而长,不疾不徐,动而有力)
    实为三焦气满之候,俱主有余之病。
     (凡脉实, 为呕, 为痛, 为利, 为气寒, 为气聚, 为食积,为伏阳在内。)
  • 左寸(心中积热, 口舌疮、咽喉痛。兼大,头面热风、烦躁、体痛、面赤。)
  • 左关(腹痛满。兼浮大, 肝盛,目暗、痛而赤色。)
  • 左尺(少腹痛、小便涩。兼滑, 茎中痛、淋沥不止、溺赤色。兼大, 膀胱热结,小便难。兼紧,腰脊疼痛。)
  • 右寸(胸中热, 痰嗽、烦满。兼浮, 肺热,咽燥而疼、喘嗽、气壅。)
  • 右关(伏阳蒸内、脾虚食少、胃气壅滞。兼浮, 脾热,消中善饥、口干、劳倦。)
  • 右尺(脐下痛、便难或时下利。)

    沉极几无为伏★

    (其象极重按之, 至于透筋着骨,指下始觉隐隐然。)
     伏为阴阳潜伏, 关格闭塞之候, 关前得之为阳伏, 关后得之为阴伏,脉伏者不可发汗, 痛甚者脉必伏。 凡脉伏, 为积聚, 为瘕症, 为霍乱, 为水气, 为食不消,为荣卫气闭而厥逆。)
  •  左寸(心气不足、神不守常、忧郁。)
  • 左关(血冷、腰脚痛、下寒气。)
  • 左尺(肾寒精虚、瘕疝寒痛。)
  • 右寸(胸中冷滞、寒痰积冷。)
  • 右关(中脘积块作痛、脾胃间停滞痞积。)
  • 右尺(脐下冷痛、下焦虚寒或痛、腹中痛冷、少腹痛。)

    沉而有力为牢★

    (其象似沉似伏, 实大而长, 少弦, 按之动而不移,若牢固然。) 牢为里实表虚, 胸中气促,劳伤痿极之候。大抵牢脉近乎无胃气者, 故为危殆之脉。 如失血人宜沉细; 若浮大而牢, 必死,以虚病反见实脉也。 (凡脉牢, 为气居于表,为骨节疼痛。)
  • 关(木乘土而心腹寒疼。)
  • 尺(癞疝、癞瘕。)

    沉失常度为革★

    (其象沉伏实大,如按鼓皮一般。)
    革为虚寒失血之候, 其实即芤弦二脉相合之象, 芤为虚, 弦为寒,虚寒相搏, 故主男子亡血失精, 女子半产漏下, 又为中风感湿之症。久病死,卒病生。 脉来浑浊变革, 急如涌异, 出而不反, 病进而危,去如弦绝者死。
  • 寸 关 尺

    沉而更代为代★

    (其象动而中止, 不能自还, 因而复动, 由是复止, 寻之良久,乃复强起而动。)
    代为脏气多衰, 形容羸瘦, 口不能言之候。若不病而羸瘦, 脉代止, 是一脏无气, 他脏代之, 必危;
    若因病而气血骤损, 致元气卒不相绩,或风家痛家, 只为病脉,故伤寒亦有心悸而脉代者(复脉汤主之。)
    腹心疼亦有结涩止代不匀者, 久痛之脉, 不可准也; 妊娠脉代, 必怀胎三月, 代脉有生有死, 非定为死脉,宜辨之。 (凡脉代, 为腹痛, 为便脓血, 为泄利吐泻, 为下元虚损。)

迟 ★

    迟以候脏(其象呼吸之, 脉仅三至,去来极慢。)
    迟为阴盛阳虚之候, 阳不胜阴, 故脉来不及也。居寸为气不足,气寒则缩也; 居尺为血不足, 血寒则凝也。 (凡脉迟, 为寒, 为虚。兼浮, 表寒。兼沈,里寒。)
  • 左寸(心上寒、精气多惨。)
  • 左关(筋寒急、下痛、手足冷。)
  • 左尺(肾虚便溺、女人不月。)
  • 右寸(肺感寒,冷痰、气短。)
  • 右关(中焦寒, 脾胃伤冷物。不食,食不化。兼沉为积。)
  • 右尺(脏寒泄泻、小腹冷痛、腰脚重。)

    迟而细软为微★

    (其象极细而软, 若有若无, 多兼于迟,按之如欲绝。)
    微为久虚血弱之候, 又主阴寒或伤寒蓄热在里, 脉道不利, 亦有微细濡弱,不可为寒者, 当以标本别之, 总之气血微脉即微。
    (凡脉微, 为虚弱, 为虚汗,为泄泻, 为少气, 为崩漏不止。兼浮, 阳不足, 必身恶寒冷。兼沉, 阴不足,必脏寒下利。)
  • 左寸(心虚忧惕、荣血不足。)
  • 左关(胸满气乏、四肢恶寒、拘急。)
  • 左尺(男子伤精尿血,女子崩漏败血不止或赤白带下。)
  • 右寸(上焦寒,痞痛、冷痰凝结不化、中寒少气。)
  • 右关(胃寒气胀、食不能化、脾虚噫气、心腹冷痛。)
  • 右尺(脏寒泄泻、脐下冷痛。)

    迟而无力为弱★

    (其象极软而沉细, 怏怏不前, 无息以动,按之如欲绝,略举手即无。)
    弱为阳陷入阴, 情气不足之候, 亦主筋。脉弱以滑, 是有胃气, 脉弱以涩, 是为久病; 阳浮阴弱, 应为血虚筋急、恶寒发热之病。老得之顺,壮得之逆。 (凡脉弱, 为痼冷, 为烘热, 为泄精, 为虚汁,为元气亏耗,为痿弱不前。)
  • 左寸(阳虚心悸、自汗。)
  • 左关(筋痿无力,女人主产后客风面肿。)
  • 左尺(小便频数、肾元虚、耳鸣或聋、骨肉间酸疼。)
  • 右寸(身冷多寒、胸中短气。)
  • 右关(脾胃虚、食不化。)
  • 右尺(下焦冷痛、大便滑泄不禁。)

    迟而有力为缓★

    (其象比浮而稍大, 似迟而小疾, 一息四至,来往纡缓,呼吸徐徐。)
    缓为气血向衰之候。若不沉不浮, 从容和缓,乃脾家之正脉。 四季亦为平脉, 非时即病。和缓而匀, 无浮沉徐疾微弱之偏,即为胃气脉。 (凡脉缓, 为风, 为虚, 为痹, 为弱, 为疼。在上为项强, 在下为脚弱。兼浮,感风。兼沉,血气弱。)
  • 左寸(心气不足,怔忡、健忘。亦主项背拘急而痛。)
  • 左关(风虚眩晕、腹气结。)
  • 左尺(肾元虚冷、小便频数,女人主月事过多。)
  • 右寸(肺气浮、言语短气。)
  • 右关(胃弱、气虚。兼浮, 脾虚。)
  • 右尺(下寒脚弱、风气秘滞。兼浮, 肠风泄泻。兼沉,小腹感冷。)

    迟而时止为结★

    (其象来时迟缓, 时一止,复又来。)
    结为阴独盛而阳不能相入之候,此为阴脉之极。按之累累如循长竿曰阴结, 蔼蔼如张车说曰阳结, 又有如麻子动抽、旋引旋收、聚散不常之结, 此三脉, 名虽同而实则异。 (凡脉结, 为亡阳, 为汗下, 为疝瘕, 为癞结, 为老痰滞结, 为气血凝结, 为七情郁结, 内为积聚, 外为痈肿。兼浮, 寒邪滞结。兼沉。积气在内。) (又为气, 为血, 为痰, 为饮, 为食, 说先因气寒脉缓, 五者有一留滞其间,因而为结,故仲景谓促结皆病脉。)

数 ★

    数以候腑(其象一息六至,数数然来。)
    数为君相二火炎热之候, 阴不胜阳, 故脉来太过, 小儿吉, 肺病秋深皆忌。
  • 寸(头疼、上热咽喉口舌疮、上血咳嗽。)
  • 关(胃火, 脾热口臭、烦满、呕逆; 肝火,目赤。)
  • 尺(肾火炽, 小便黄赤、大便秘涩。兼浮, 表热。兼沉,里热。)

    数而弦急为紧★

    (其象来时动急, 按之长, 左右弹指,举之若牵绳转索之状。)
    紧为寒风搏急, 优于营卫之间之候。凡紧脉皆主寒与痛, 内而腹, 外而身, 有痛必见紧象。亦有热痛者, 必兼实数, 热为寒束, 故急数如此, 但须有神气为妙。 (凡脉紧, 人迎伤寒、气口伤食。兼浮, 伤寒而身痛。兼沉,腹中有寒,或为风痫。)
  • 左寸(头热目痛, 项强。兼沉, 心中气逆,或多寒冷。)
  • 左关(心腹满痛、腰痛、痛、筋急。紧甚, 伤寒浑身痛。兼实,癖。)
  • 左尺(腰连脐下及脚痛,小便难。)
  • 右寸(鼻塞、膈壅。兼沉滑,肺实咳嗽或多痰。)
  • 右关(吐逆、脾腹痛。紧太盛,腹胀伤食。)
  • 右尺(下焦筑痛。)

    数而时止为促★

    (其象来时数, 时一止, 复又来,徐疾无一定之状。)
    促为阳独盛而阴不能相和之候。怒气逆上,亦令脉促。此阳脉之极。 (凡脉促为气痛, 为狂闷, 为毒疽, 为瘀血发斑,为三焦郁火,为痰积咳嗽或喘逆。)
    (又为气, 为血, 为食, 为痰, 为饮,说先因气热脉数, 五者有一留滞其间, 则因之而促。此促与结, 非定为恶脉也, 虽然,有加即死,能退则生。)

    数见关中为动★

    (其象数见关中, 形圆如豆, 无头无尾,厥厥动摇, 寻之有, 举乏无, 不往不来,不离其处。)
    动为阴阳相搏之候, 关位前半属阳,后半属阴, 阴与阳搏, 阳虚则阳动, 阴虚则阴动。动脉即滑数二脉相兼为极甚者,故女人心脉动甚妊子。
    (凡脉动, 为痛, 为惊, 为泄利, 为拘挛, 为崩脱,为虚劳体痛, 阳动汗出,阴动发热。)

滑 ★

    滑以候气(其象往来流利,如珠走盘。不进不退。)
    滑为血实气壅之候, 血不胜于气也,主痰饮诸病。 脉为血府, 血盛则脉滑, 惟肾宜之。女人脉滑断绝不匀, 经闭之验, 诸脉调, 尺独滑,必有胎。
    上为吐逆, 下为气结,滑数为热结。
  • 左寸(心独热。兼实大,心惊舌强。)
  • 左关(肝热, 头目为患。)
  • 左尺(尿赤、茎中痛、小便淋漓。)
  • 右寸(痰饮、呕逆。兼实,肺热、毛发焦、膈壅、咽干、痰嗽、头目昏、涕唾稠粘。)
  • 右关(脾热, 口臭、吐逆、宿食不化。兼实,胃热。)
  • 右尺(因相火炎而引饮多,脐冷、腹鸣或时下利。女人主血热气壅、月事不通, 若和滑,为有孕。)

涩 ★

    涩以候血(其象虚细而迟, 往来极难,或一止复来, 三五不调。)
    涩为气多血少之候, 故主血少精伤之病。说气盛则血少, 脉因涩, 惟肺宜之。女人有孕而脉涩, 为胎病; 无孕而脉涩, 为败血(凡脉滑为无汗,或为血痹痛。)
  • 左寸(心肺虚耗不安、冷气心痛。)
  • 左关(肝虚血散、肋胀满、身痛。)
  • 左尺(男子伤精、癞疝, 女人月事虚败。若有孕,主胎漏不安。)
  • 右寸(荣卫不和、上焦冷痞、气短、臂酸。)
  • 右关(脾弱不食、胃冷多呕。)
  • 右尺(大便、津液不足、少腹寒、足胫逆冷。经云: 滑者伤热, 涩者伤雾露。 )

附载人迎气口脉法

    (以上统类所载二十七脉,皆按各脉之寸关尺三部诊候。
    人迎、 气口二脉, 无从列入,故特附于后。)

    人迎 ★

    人迎候天六气(左手关前一分为人迎。寸关尺, 每部各有前中后三分,关前一分者, 乃是关部上之前一分, 非言关部之前寸部上之一分, 切勿误认。气口同。) 六yin之邪, 袭于经络而末入胃腑, 致左手人迎脉紧盛, 大于气口一倍, 为外咸风寒, 皆属表, 阳也, 腑也。人迎之脉浮伤风, 紧伤寒, 虚弱伤暑, 沉细伤湿, 虚数伤热, 洪数伤火, 皆属外因, 法当表散渗泄。 又阳经取决于人迎, 左人迎脉不和, 病在表为阳, 主四肢。士材曰: 左关前一分, 正当肝部, 肝为风木之脏, 故外伤于风者, 内应风脏而为紧盛也。 又曰: 但言伤于风, 勿泥外因, 而概以六气所伤者,亦取人迎也。

    气口 ★

    气口候人七情(右手关前一分为气口。) 七情之气, 郁于心腹不能散, 饮食五味之伤, 留于肠胃不得通, 致右手气口脉紧盛, 大于人迎一倍, 为内伤七情饮食, 皆属里, 阴也, 脏也。 气口之脉, 喜则散, 怒则濡, 忧则涩, 思则结, 悲则紧, 恐则沉, 惊则动, 皆属内因。诊与何部相应, 即知何脏受病, 法宜温润以消平之。 又阴经取决于气口。右气口脉不和, 病在里为阴, 主腹脏。士材曰: 右关前一分, 正当脾部, 脾为仓廪之官, 故内伤于食者, 内应食脏而为紧盛也。又曰: 但言伤于食, 勿泥内因, 而概以七情所伤者, 亦取气口也。 人迎气口俱紧盛, 则为夹食伤寒, 内伤外感俱见。

附载奇经八脉

    (此脉亦以不能混列统类二十七脉中,故又附人迎气口二脉之后。 八脉不拘制于十二正经, 无表里相配, 故名曰奇。凡诊, 八脉所见, 统两手皆然, 其从寸部斜至外、斜至内者, 左手之外, 即右手之内, 左手之内, 即右手之外,相反推之自见。)

    阳维 ★★★

    阳维候一身之表(以左手为主, 其脉从寸部斜至外者是也。右手反看, 下同。) 本脉起于诸阳之会, 所以维于阳, 说人身之卫分即是阳, 阳维维阳即维卫, 卫主表, 故阳维受邪为病亦在表, 寸为阳部, 外亦为阳位, 故阳维之脉, 从寸斜至外,不离乎阳也。

    阴维 ★★★

    阴维候一身之里(以左手为主,其脉从寸部斜至内者是也。右手反看。) 本脉起于诸阴之交, 所以维于阴, 说人身之营分即是阴, 阴维维阴即维营, 营主里, 故阴维受邪为病亦在里, 寸虽为阳部, 内实为阴位,阴维之脉, 从寸斜至内,是根于阳而归于阴也。

    阳跷 ★★★

    阳跷候一身左右之阳(其脉从寸部左右弹者是也。不论左右手。)
    本脉为足太阳经别脉, 起跟中, 循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 所以使机关之跷捷也。 阳跷在肌肉之上, 阳脉所行, 通贯六俯, 主持诸表, 故其为病,亦表病里和。

    阴跷 ★★★

    阴跷候一身左右之阴。(不论左右手, 其脉从尺部左右弹者是也。) 本脉为足少阴经别脉, 起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 所以使机关之跷捷也。 阴跷在肌肉之下, 阴脉所行, 通贯五脏, 主持诸里, 故其为病,亦里病表和。

    督 ★★★

    督候身后之阳(不论左右手, 其脉三部中央俱浮, 直上直下者是也。) 本脉起肾下胞中, 循背而行于身之后, 为阳脉之总督, 故曰阴脉之海, 故其为病,亦往往自下冲上而痛。

    任 ★★★

    任候身前之阴(不论左右手, 其脉丸丸, 横于寸口者是也。) 本脉起肾下胞中, 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 故曰阴脉之海, 故其为病,
    亦往往自下冲上而痛。

    冲 ★★★

    冲候身前之阴(不论左右手, 其脉来寸口中央坚实, 径至关者是也。) 本脉起肾下胞中, 夹脐而行, 直冲于上, 为诸脉之冲要, 故曰十二经脉之海。 又以其为先天精血之主, 能上灌诸阳, 下渗诸阴, 以至足跗, 故又曰血海, 而其为病,多气逆而里急。

    带 ★★★

    带候诸脉之约束(不论左右手, 其脉来关部左右弹者是也。)
    本脉起少腹之侧, 季之下, 环身一周, 络腰而过, 如束带状, 所以总约诸脉, 故名曰带。而冲任二脉, 循腹, 夹脐旁, 传流于气街, 属于带脉, 络于督脉, 冲任督三脉, 同起而异行, 一源而三岐, 皆络带, 因诸经上下往来, 遗热于带脉之间, 客热郁抑, 白物yin溢, 男子随溲而下, 女子绵绵而下, 皆湿热之过, 故带脉为病, 即谓之带下。

卷百下

诸脉主病诗

濒湖脉诀, 各有主病歌辞, 然只言其梗概, 余撰脉象统类, 各脉所主之病已详, 但琐碎无文义相贯, 难于记识, 因仿濒湖法, 作二十七脉主病诗。

鴃者读此, 复按核统类, 则某脉主某病, 某病合某脉,庶益洞然于中矣。

(其象轻手乃得, 重手不见, 动在肌肉以上) 浮脉为阳表病真, 迟风数热紧寒因(是浮脉兼迟、兼数、兼紧也, 各脉相兼仿此,) 浮而有力是风热, 无力而浮血弱人。(此首总言浮脉病。) 寸头疼眩(目眩)热(身热)因风, 更有风痰(左寸病)右咳攻(右寸肺感风邪作咳,) 关右脾虚(中满不食)左腹胀, 溲多赤涩(左尺膀胱风热)粪难通(右尺风邪客下焦,故大便秘。) 浮而有力为洪(即大脉, 其象极大而数, 按之满指, 如群波之涌起,来盛去衰, 来大去长。) 脉洪阳盛血应虚, 相火炎炎热病居,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泄痢急当除。(此首总言洪脉病。) 心经火盛内多烦(左寸病,又兼目赤、 口疮、头疼, )肺热毛焦咽更干(右寸病, 又兼涎唾稠粘, )肝火身疼(左关病, 又兼四肢浮热)胃虚呕(右关病, 又兼口活舌干, )肾虚阴火便相难(左尺, 膀胱然、 小便赤涩, 右尺, 腹满、大便难或下血。) 浮而无力为芤(其象浮大而软, 按之中空两边实, 指下成窟, 诊在轻举重按之间。) 左芤吐衄兼心血(左寸病, )关上为瘀痛真(腹中瘀血,间血气痛, 吐血, 目暗, )左尺男人小便血, 女人月事病相因。(此首单言左手芤脉病。) 右芤积血在于胸(右寸病, 又兼衄血、 呕血, )关内逢之肠胃痈, 呕血不食兼瘀血, 尺多血痢与肠红。(此首单言右手芤脉病。) 浮而端直为弦(其象按之不移, 举之应手, 端直如筝弦。) 左弦头痛还心惕, 盗汗劳伤力懒牵, 关左疼兼癖, 尺疼小腹脚拘挛。(此首单言左手弦脉病。) 右寸膈痰多咳嗽(由肺受风寒, )
右关胃冷腹心疼(脾胃伤冷, 宿食不化,多饮,) 下焦停水弦逢尺,阴疝常从脐下侵。 (此首单言右手弦脉病。)

浮而迟大为虚(其象迟软散大, 举按无力, 豁豁然空,不能自固。) 脉虚(血气虚, 故脉亦虚)身热为伤暑, 虚损疲烦汗自多,发热阴虚宜早治, 养荣益气莫蹉跎。(此首总言虚脉病。)
怔忡惊悸寸常虚, 血不荣心奈若何,腹胀诊关(食不化)尺痹痿, 损伤精血骨蒸俱。 (此首统言左右两手虚脉病。) 浮而迟细为濡(即软脉, 其象虚软无力, 应手细散, 如绵絮之在水中, 轻手乃得, 重按随手而没。)
濡为亡血阴虚病, 髓海丹田暗已亏, 汗雨夜来蒸入骨, 血山崩倒湿侵脾。(此首总言濡脉病。) 左寸心虚(故惊悸盗汗)还短气, 精神离散左关濡(又兼荣卫不和, 虚少力, )尺男精败女脱血, 自汗淋漓溲数俱。 (此首单言左手濡脉病。) 憎寒烘热濡右寸, 气乏身疲怎得安, 关上胃虚(饮食不进)脾更弱(食不消,)尺肠虚泻下元寒。(此首单言右手濡脉病。)
浮而迢为长(其象不大不小, 迢迢自若, 指下有余,过于本位。) 气血有余长脉见(长脉主有余之病, )阳明热势自然深,若非阳毒(阳毒内蕴)癫和痫,即是焦烦壮热侵。 浮而虚大为散(其象有表无里,有阴无阳, 按之满指, 散而不聚, 去来不明, 漫无根柢,涣散不收。) 左寸怔忡右寸汗, 溢饮左关应软散, 右关软散肿胻腑,散居两尺魂当断。

(其象轻手不得, 重手乃得, 按至肌肉以下,着于筋骨之间)
沉潜脉主阴经病, 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兼寒。(此首总言沉脉病。)
寸沉痰郁(右寸病)饮停胸(左寸病,)关主中寒痛不通(左右关病同,)
尺部浊遗精血冷(左尺病, 男精冷, 女血冷,)肾虚腰及下元痼。(右尺病。 此首统言左右手沉脉病。)
沉而不及为短(其象两头无, 中间有, 不及本位, 应手而回, 短脉只见寸尺, 若在关部, 将上不接寸, 下不接尺矣,故前人云,短不诊关。)
短脉内虚真气弱, 三焦气壅是真因,胃衰宿食多停滞,寸主头疼尺腹疼(左右手同。)
沉而微软为细(其象小于微而常有, 细直而软, 指下寻之,往来如蚕丝。) 寸细应知呕吐频, 入关腹胀胃虚形, 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脱阴。 (此首统言左右两手细脉病。) 沉而弦长为实(其象举手不绝, 迢而长, 不疾不徐,动而有力。血实则脉实。) 实脉为阳火郁成, 发狂谵语吐频频, 或为阳毒或伤食(古云: 脉实者, 水谷为病,)大便不通或气疼。(此首总言实脉病。) 寸心与面热兼风(左寸实, 心中积热,口舌疮。咽喉痛, ) 痰嗽中烦气积胸(右寸实, 胸膈中热, 痰嗽烦满, 肝火(左关实, 腹痛满)脾虚(右关实, 脾虚少食, 又兼胃气滞,伏阳蒸内) 关上见, 尺脐腹痛便难通(左尺实、小腹痛, 小便涩, 右尺实, 脐下痛,便难或时下痢。此首统言左右手脉实病。) 沉极几无为伏(其象极重, 按之着骨,指下隐隐然。伤寒病一手伏曰单伏, 两手伏曰双伏, 不可以阳症见阴为诊, 乃火邪内郁,不得发越,阳极以阴, 故脉伏也, 必得大汗乃解。又夹阴阳寒, 先有伏阴在内,外又感寒, 阴盛阳衰,四肢厥逆, 六脉沉伏, 须投桂,脉乃覆出。若太溪、冲阳皆无脉, 则必死矣。 古云: 伏为真气不行, 邪气积伏。又云:痛甚者脉必伏。)
伏为霍乱食常停, 蓄饮顽痰积聚真, 荣卫气凝(凝,闭也)而厥逆,散寒温里莫因循。(此首总言伏脉病。) 忧郁伤心神不守(左寸病,) 胸中气滞冷痰凝(右寸病, )当关腹痛分寒食(左关伏,下有寒气, 血冷, 腰脚痛, 右关伏, 中脘积块痛, 脾胃停滞, )尺部腹疼与疝疼)左尺伏, 肾寒精虚, 疝痛。 右尺伏, 脐下冷痛, 下焦虚寒,旋中冷痛。此首统言左右手伏脉病。) 沉而有力为牢(其象似沉似伏, 实大而长, 少弦, 按之动而不移。牢而疾, 必发热, 牢而迟, 必发寒, 迟疾不常, 寒热往来。)
牢为喘(气)促(息)皮肤肿(两寸病,)心腹寒疼肝T脾(两关病,) 症瘕疝犹可治, 阴虚失血怎相宜(两尺病, 失血。脉宜沉细, 反浮大而牢, 是虚病见实脉, 必死。此首统言左右手牢脉病。) 沉失常度曰革(其象沉硬实大, 如按鼓皮一般。革为阴阳不交之名。) 革合芤弦寒与虚(芤为虚, 弦为寒, 虚寒相搏, 故芤弦相合而成革脉, 革因为虚寒失血之候,)中风感湿胀兼医, 女人半产并崩漏, 男子营虚或梦遗。(此首总言革脉病。) 沉而更代为代(其象动而中止, 不能自还, 因而复动又复止, 寻之良久,乃复强起而动。) 代脉原因脏气衰, 腹疼便脓下元亏, 或为吐泻兼泄痢,女子怀胎三月兮。(此首总言代脉病。)

(其象呼吸之间脉仅三至,来去极慢) 迟司脏病或多痰, 沉痼症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是虚寒。(此首总言迟脉病。) 寸迟心(左)肺(右)上焦寒(左寸迟, 心上寒, 精气多惨, 右寸迟, 肺受寒, 冷痰气短,) 关主中寒痛不堪(左关, 筋寒急, 手足冷, 下痛, 右关, 中焦寒, 脾胃伤冷, 食不化,) 左尺肾虚(故便浊)女不月, 右为泄泻疝牵丸(脏寒泄泻, 小腹冷痛,腰脚重而无力。 此首统言左右两手迟脉病。) 迟而细软为微(其象极细而软, 若有若无, 多兼于迟, 气血微兮脉亦微, 恶寒(阳微也)发热(阴微也)汗淋漓, 男为劳极诸虚候, 按之无欲绝之状。) 女作崩中带下医。(此首总言微脉病。)
寸微气促与心惊(右寸, 中寒少气, 又兼上焦寒痞、冷痰不化, 左寸, 心忧惕, 荣血不足,) 关脉微时胀满形(左关微, 中满气乏, 四肢寒冷, 拘急, 右关微, 胃寒气胀, 食不化, 脾虚噫气, 心腹间冷疼, )尺部见之精血弱(左尺微, 伤精尿血, )脏寒泄泻痛呻吟(右尺微, 脏寒泄痢, 脐下冷积痛疼。此首统言左右两手微脉病。) 迟而元力为弱(其象极软而沉细, 怏怏不前, 按之如欲绝, 举手即无。弱犹愈于微。) 脉弱阴虚阳气衰(气虚则脉弱, 寸弱阳虚, 关弱胃虚, 尺弱阴虚, )恶寒发热骨筋萎, 多惊多汗精多泄, 益气调营(弱脉必宜补)及早医。(此首总言弱脉病。) 寸汗心虚(左寸弱, 阳虚心悸自汗)右身冷(右寸弱病, 又兼短气, )关中筋萎(肝主筋, 左关弱, 故筋萎少力, 又兼女人主产后客风面肿)胃脾虚(右关弱, 脾胃虚而食不能化, )欲知阳陷阴微病, 骨痛耳聋(左尺弱, 胃虚之故)粪数遗(右尺弱, 大便滑, 又兼下焦冷痛。此首统言左右手弱脉病。) 迟而有力为缓(其象比浮而稍大, 似迟而小疾, 一息四至, 来往纡缓, 呼吸徐徐。缓脉有二, 从容和缓者为正脉, 前人所云, 诸病脉缓, 为胃气回, 不治自愈者是。若气血衰而www.med126.com迟缓,则为缓病脉。 ) 缓脉骥骥侵营卫衰,或痹(缓而细)或湿(沉而缓)或脾虚(缓而涩, ) 上为项强下脚软, 浮风(缓兼浮, 伤风)沉弱(缓兼沉,血气衰弱)细区分。(此首总言缓脉病。) 寸缓心虚(左寸缓, 心气不足,怔忡多忘, 又兼项背拘急痛) 肺则浮(右寸缓, 肺气浮, 言语短气, )当关风眩(左关缓,风虚眩晕, 又兼腹气急) 胃虚求(右关缓, 胃弱气虚, )尺为肾冷便频数(左尺缓,肾虚冷, 小便多, ) 下寒风秘便常忧(右尺缓, 下寒脚弱,风气闭滞。 ) 迟而时止时结(其象来时缓甚, 时一止, 复又来前人云:阴凝则结。又云: 结脉亦因思虑过度, 脾气不足。 又云: 脉结者, 亦病四肢不快,为气所结。 ) 结脉皆因气血凝, 老痰结滞苦沉吟, 内生积聚外痈肿, 疝瘕亡阳汗自淋(凡结脉, 主疝瘕症结, 七情郁结, 老痰滞结, 一切气血凝结, 又为亡阳、为汗下, 内为积聚, 外为痈肿, 兼浮寒结,兼沉气结。此首总言结脉病。)

(其象一息六至, 数数然来) 数脉为阳热可知, 只将君相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 肺病秋深却忌之。(此首总言数脉病。)
寸数咽喉(右寸数)口舌(左寸数)疮, 吐红咳嗽肺生疡(左右寸同, 又兼头疼上热, )当关胃火(右关数, 胃火, 脾热口臭, 烦满呕逆)并肝火(左关数, 肝火目赤, )尺用滋阴降火汤(左右尺同, 主肾火炽, 小便黄赤, 大便闭塞。此首统言左右两手数脉病。) 数而弦急为紧(其象来时劲急, 按之长, 左右弹指, 举之若牵绳转索之状, 又名急脉。) 紧为诸痛主于寒, 癖积风痫吐冷痰, 浮紧汗之(紧兼浮, 表寒身痛)沉紧下(紧兼沉,里寒腹痛,) 人迎(因伤寒)气口(因伤食)更须看。(此首总言紧脉病。) 左头目项(左寸紧头热、 目痛、项强)右鼻膈(右寸紧, 鼻塞、膈壅, )关从心腹筋寻(左关, 心腹满痛、痛筋急, 右关, 脾腹痛、吐逆, )尺为腰脚脐下痛, 知是奔豚与疝疼(左尺,腰脚脐下痛, 又兼小便难, 右尺,下焦气筑痛。此首统言左右手紧脉病。) 数而时止为促(其象来时数, 时一止, 复又来, 徐疾无一定,有迫促之状。 凡脉促者, 亦病气痛, 亦病怫郁,亦病气血不疏通。) 脉促惟将火病医(三焦有郁火,)其因有五细推之(气、血、热、痰、饮,) 时时咳嗽皆痰积, 或发狂与毒疽(皆瘀血之故。此首总言促脉病。) 数见关中为动(其象数见关中, 形圆如豆,
无头无尾, 厥厥动摇, 寻之有, 举之无, 不往不来, 不离其处。动脉亦为神气不安, 脱血虚劳。) 动脉专司气与惊, 汗因阳动热因阴, 或为泄痢拘挛病, 男子亡阳女子崩。 (此首总言动脉病。)

(其象往来流利,如珠走盘,不进不退) 滑脉为阳元气衰, 痰生百病食生(浮滑风痰, 滑数痰火, 短滑宿食,)上为吐逆下蓄血, 女脉和时定有胎(女人督脉滑, 血热、经不通, 和滑为有孕。此首总言滑脉病。) 寸滑膈痰生呕吐(右寸病, )心惊舌强缘热故(左寸病,) 当关宿食肝脾热左关, 肝热, 头目为患, 右关, 脾热, 口臭、吐逆、宿食不化,) 渴痢癞淋看尺部(左右同。此首统言左右手滑脉病。)

(其象虚细而迟,来往极难, 一止复来, 三五不调。) 涩缘血少或伤精, 反胃亡阳汗雨淋,寒湿入营痹为血, 女人非孕即无经 (女人左尺涩, 无孕主血少, 有孕胎病或漏。此首总言涩脉病。) 寸心虚痛乖营卫(左寸心肺虚耗不安, 及冷气心痛,右寸营卫不和, 上焦冷痞, 气短, 臂酸, ) 脾弱(右关涩, 脾弱不食,胃冷多呕) 肝虚(左关弱, 肝虚血散, 肋胀满, 身痛(关内逢, 左尺伤精兼及疝, 右寒小腹足胫恫(又兼大便闭, 津液不足。此首统言左右两手涩碗病。)

人迎(左手关前一分为人迎)

表候人迎属腑阳(人迎主外感六yin, 属表腑也,阳也, ) 风浮暑弱紧寒伤(如人迎脉浮, 主伤风, 六yin仿此, )湿应沉细火热数(热虚数,火洪数, ) 四末清寒表散良(人迎又主四肢病。)

气口(右手关前一分为气口)

气口为阴里脏看(气口候内伤七情及伤饮食, 属里, 脏也, 阴也, )怒濡忧涩散因欢(如气口脉濡, 即因伤怒, 余皆仿此,) 恐沉思结惊多动, 悲紧还推何部干(诊得气口濡涩等脉, 并看与何部相关, 即知何脏受病。如气口脉濡即属肝病, 而肝脉又适弦硬是也。 此首单言气口内伤七情之病。) 饮食伤留脾脏因, 通肠快胃法相应, 人迎气口俱沉紧, 夹食伤寒病日增。(此首言气口内伤饮食之病, 及人迎气口俱伤之病。)

阳维(以左手为主, 其脉从寸部斜至外者是也。右手反看, 则从寸部斜至内矣)

阳维脉起会诸阳(阳维脉从少阴斜至太阳, 发足太阳之金门, 而与手足少阳阳明五脉会于阳白, 故所会皆阳, )根柢于阴表是彰(阳维主一身之表, )风府风池应并刺, 长沙法设桂枝汤(风池风府二穴, 阳维之会也。仲景法, 先刺二穴, 却与桂枝汤。)

阴维(左手为主, 其脉从寸部斜至内者是也。右手反看, 则从寸部斜至外矣)

阴维主里会诸阴(阴维主一身之里, 其脉从少阳斜至厥阴, 发足少阴之筑宾, 至顶前而终, 故所发所至皆阴也, )却起于阳根自深(阳根阴, 阴根阳, 故此二脉, 又为荣卫之纲领, )心痛病来详洁古, 理中四逆法堪寻(洁古云: 阴维为病若心痛, 其治在足少阳三阴交, 乃阴维所起也。又按促景法, 太阴症用理中汤, 少阴症用四逆汤, 厥阴症用当归四逆汤, 酌其剂以治阴维之病。 即洁古所以治足少阳三阴交也。)

阳跷(不论左右手, 其脉从寸左右弹者是也)

一身左右阳专候(阳矫主一身左右之阳,) 脉得阳跻六腑和, 表病里安阳分愆(阳跷在肌肉之上, 阳脉所行, 通贯六腑, 主持诸表, 故其为病, 亦表病里和, )法兼汗下治无讹(洁古云: 阳病则寒。 若在阳表当汗, 桂枝汤、麻黄汤。若在阴里当下, 大小承气汤。)

阴跷(不论左右手, 其脉从尺部左右弹者是也。)

诸里相持通五脏(阴跻在肌肉之下, 阴脉所行, 通贯五脏, 主持诸里, 故其为病, 亦里病表和, )脉行左右有阴跻(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 )病来阳缓阴多急(阳跻病, 阴缓阳急, 阴跻病, 阳缓阴急, )诊察须从阴热调(洁古云: 阴病则热, 甘草干姜汤。)

督(不论左右手, 其脉三部中央俱浮, 直上直下者是也)

督司阳脉称为海,循背而行遍后身 (督脉起胞中, 循背而行于身之后, 为阳脉之总督, 故为阳脉之海,) 脊强头沉虚实判(督脉为病, 实则脊强而发厥, 虚则头重,) 上冲作痛苦吟呻(督病又往往自下冲上而痛。)

任(不论左右手, 其脉丸丸, 横于寸口者是也。)

任承阴海因名任(任脉亦起胞中, 循腹而行于身之前, 为阴脉之承任, 故曰阴脉之海, )天癸从生阴有阳(任主天癸, 乃天之元气, 任脉充, 然后冲脉旺, 月事时下而有子, 故真阴之盛, 必由真阳之实, )若使结阴阳气绝, 疝瘕崩带腹前殃(任脉病, 非阴自病, 实由阴中无阳, 故疝瘕崩带, 皆结阴之故。)

冲(不论左右手, 其脉来寸口中央坚实, 径至关者是也)

冲俱督任起胞中, 独主先天精血充(冲脉亦起胞中, 夹脐而行, 直冲于上, 为诸脉冲要, 故曰十二经脉之海, 又为先天精血之主, 故又曰血海, )本病须分寒火逆(冲脉病, 一曰寒逆, 阳不足也, 一曰火逆, 阴不足也, )更传肝肾患无穷(经云: 冲病传肝肾, 发为痿厥。)

带(不论左右手,脉来关部左右弹者是也)

约持诸脉遍腰环(带脉起少腹侧、季下, 环身一周, 络腰而过, 如束带状, 所以总约诸脉, )肝肾心脾上下安(带之上心脾, 带之下肝肾), 湿热滞留中间断, yinyin白物下无端(心脾上郁, 肝肾下虚, 停湿为热, 留滞中分, 必病作而流白物。)附录运央规法 (余辑《杂病源流》, 凡脉症方药, 所以讲明调治之者, 似已详备。然刘海蟾云: 医道通仙道, 则修炼家导引运央之法, 所以却病延年者, 未始不可助方药所不逮。说既已却病, 自可延年。 在修炼家固以延年为主, 而欲求延年, 必先却病, 在医药家则以却病为主也。 故《杂病源流》中, 于每病方论后, 有导引运央之法, 可以却此病, 即附载于末, 总期医者、病者, 展览及之, 以备采用, 庶获万病回春也。但其法有专治一病者, 既分载于各病之后, 而又有总法数条, 不必每病皆为遵用。而时有必采取者, 亦不必一病全用总法。而或有此病则用何法, 彼病又用何法者, 既不得赘列于各病之末, 而又无处可以混入, 故特附于此, 如于各病运央中, 见有宜用归元、周天、艮背、行庭, 及法、通关、涤秽等法者, 查明此处所载诸法, 应如何引运, 遵而行之, 无漏无遗, 自可却病, 可延年也。)

南北规中引(诸法皆本《保生秘要》, 系明哄哄道人曹士珩元白氏所著) 凡人亡念奔驰, 不思回头, 说不知有己。 然学道初入门, 及乎却病初下手, 每云先要筑基炼己者, 何也?己者, 意中之土也, 时时返念守中。然昆仑至于涌泉, 周身前后之窍, 虽各家传授, 各取其善, 若能精守其一, 皆可起病, 不必得一望二, 持两可之见, 而辩孰是孰非。余诀云: 总之摄心归一, 专其一处, 皆可止念, 故取身中前后二窍为则, 其归元取用父母生人受S之初, 而能聚气之原, 运动周天, 可参艮背通关之效。 然艮背者, 昔林子阐教为最, 余受之家传捷径而更妙。若夫运动, 则贯彻任督二脉, 兼以导引, 则神央烁见矣。 南旋式

【归元诀窍】

归元者, 父母生人受S之初, 剪断脐带, 一点落根元也。 有生之后, 情欲雕琢, 未免精耗气散, 不能返本, 须求安土敦仁之法。说土者归元也, 人者仁也, 以一点仁心, 敦养于土, 六根皆归于元, 心有所注, 久久凝定, 便觉真种常在, 方可用意运行。行之之法, 提意出上, 斡旋造化, 从左而右, 先运脐轮, 收而放, 放而复收, 以还本位, 不离这个, 念自归真矣。

【周 天】

先立安土守中, 得诀纯熟, 后行周天, 流通一身, 散彻四肢滞气。 其法从前运于脐轮, 由小而大, 大而收小, 依次而上, 至璇玑穴向左臂打圈而下, 至曲池, 经内关溯掌心及指尖, 圈出手背外关, 而上肘后肩井, 及大椎而下, 运于尾闾, 由上复下过玉枕, 逾昆仑泥丸面部, 上桥, 降重楼, 达胃口过脐, 至玉柱, 复气海, 行于右腿, 历膝关, 由鞋劳穴穿足背, 至指尖转涌泉踵后, 上运过阴谷, 通尾闾, 又圈至顶门, 如前下鹊桥, 依次送左腿, 似右法而落涌泉, 又升泥丸及璇玑穴右行, 照左手转过肩背, 贯昆仑而下摄元海, 如此将周身经脉宣畅, 徐徐回转, 但意至而气相随, 是为有作之周天法, 亦可与造化参。 北旋式

【艮背诀窍】

易曰: 艮其背。艮者, 止也, 其象属土。背从北方水, 属于阴。 心从南方火, 属于阳。人能以南火而投于北水之中, 得以水火交而既济, 所谓洗心退藏于密也。说五脏六腑根蒂, 皆系于此。所谓止者, 先立内念之正, 而止外念之邪也。然大道贵无念, 虽立正念亦是念也。当明内外两忘以忘而离亡, 必先忘其外者, 而后定其心, 自忘其内也。故初学之士, 静坐片时, 将万虑扫除, 凝神定志于本穴之中, 背之腔子里, 平心元虚处, 初起口念太乙救苦(咒四, )而渐归于心、归于背, 存无守有, 念玆在玆, 有复冥于无, 神自虚而灵矣。

【行 庭】

吾身一小天地也, 周身三百六十骨节, 七孔八窍。一窍相通, 窍窍光明, 而干旋坤转。前属于天, 后属于地。前从左旋, 后运右转。前后相通, 周乎其天, 则知人与天一矣。其法, 从艮背守念, 念而提出腔子, 行其背数十回, 复收归腔稍空, 又运行至两肾之间, 念刻部, 从肾中意想, 溯尾闾, 起运上泥丸, 经明堂、人中接下承浆, 降重楼至于心脐之间, 约以脐上三指为则, 不前不后, 不左不右之中, 而为立极定枢。悬一斗杓行于脐下一寸三分, 斡旋上升, 左转于心之后, 有旋下降于肾之前, 循环不息, 上行由背之北, 下行由脐之南, 如北极定枢, 斗柄推旋者, 若转则以意随之, 不转则以意引之, 久而炼度, 所以混其气, 且所以和其神也。

【通 关】

从北极定枢, 斗柄大旋三遍, 天地包罗, 行于脐下, 分开两路, 旋下两腿之前, 联络不绝, 双行转脚底, 向后绕元海, 上至命门会合, 从右转左, 大旋三遍, 从椎骨下分行两肩, 经肘后外关达掌心, 循内关过肩井, 由项后透泥丸, 行明堂, 渐落双瞳, 自面部下胸膈, 会心窝, 从左转下降, 大旋三遍, 如前脐下分开, 循环遍体, 周流运行。卯酉二辰行之, 或九度, 或二十一度而止, 慎勿执着, 若有若无, 此所谓炼其形和其气也。

【 法】

从归元注念起用意左边, 运过腰, 从右旋上, 至左肩膊, 至胸前行旋过右膊, 后下旋至腰, 如法运数十回, 而又复上行, 周而复始, 不必计筹, 使前后融洽。或从艮背起手, 转绦而前, 左右次序, 会意行之。

【涤 秽】

其法, 在胃口旋入, 凭虚而行, 运入大肠, 由左绕右, 回旋九曲, 以真气涤垢, 转出谷道, 嘘往吸回, 自右而左, 旋出胃口, 收归元海, 静念刻部, 以还本位。此法不宜轻用, 凡送浊气出谷道外, 即随念吸转慎泄真气。丹法有云, 勿使尾闾坠, 说谓此也。

【运规十二则】

身着安和气不必运, 宜当守静定息, 节饮除欲, 则百病不生。 若身稍有丝毫不快, 宜速行运动, 免气久滞, 积成大病。故设调养之央, 用之须得其宜。然运法如风车样, 不疾不徐, 皮里膜外, 挨次运去, 可大可小, 任意收而放, 放而复收, 男左女右, 阴阳之分, 一动一静, 天之行也。 行央之时, 目视顶门, 微露一线, 迎天地之光, 返照内景, 勿全下视, 免致昏沉驰念。 却病坐央, 不比真修磨炼, 每按时坐香后, 欲睡即睡, 睡则病者精神完足。 若心血少不寐, 可定意想归元, 或依法运转, 神自安而寐矣。 开关之说, 学者不必用意, 候到自然通透。说静中运用, 无念自是水升, 不然则为火矣。 或腹中响声, 或两肾微动, 或背或眉端隐隐如蚁行, 手足似一线冷风, 皆现真境也。 亦有阳火冲病根, 肠内有声, 即用真意逐响运旋, 撒而散之。 凡行气过峡处或昆顶, 须多旋绕数十匝, 令气浸灌为妙。闲时如不守前后二窍, 悬心于空虚地, 四大皆空, 无人无我, 极为养火之法。又名休息以养其气。 若运法无时度, 则神敝疲, 譬如伐兵劳顿, 而又遇劲敌, 岂不危乎。 观灯玩月, 目向外射则伤神, 返照于我, 多益于我, 其他自可以类推。 却病工夫, 须立课程, 逐日检点, 勿失其时, 日日如是, 提醒缜密, 自不间断而效。 运气当由后而前, 以取西北方水而灌东南方火, 不可逆此。或有传法, 各关节处, 不必打圈, 直行亦可, 行后定要收归元位。退欲火法, 注念气海, 记数斡旋, 或记运尾闾升降之法, 邪火自散, 大固元阳。 入定看书, 易于通悟, 坐下止念为先, 定神元海, 不以目睹, 而以心视, 不以心视, 而以内观, 说神有所敛, 不至散于外, 受益自无穷尽矣。 嘻笑场中, 最易耗神, 令人疲倦, 得以内敛音声, 言语少减, 或气穴中发, 神气亦不觉其耗。 上丹田穴, 最可养性, 亦可注念, 为藏神之府。 运法, 旋至鼻柱七窍之宗, 斡行入内些些, 则耳目口三宝, 皆有灵矣。 想涌泉穴, 最能健步行动, 略得运法, 血脉自可以渐渐流通, 而不伤筋, 省气。



点击查看:<<沈氏尊生书>>目录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