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之病,与男子同;惟行经、妊娠则不可以例治。故取胎产经带数方,以备采用。诸方男女可通用者,兹不重出。
妊娠伤寒(海藏) 治妊娠伤寒,头痛身热,无汗脉紧,太阳经病。
此足太阳药也。凡妇人伤寒六经治例皆同,有怀妊者,则以安胎为主,药中有犯胎者,则不可用也。海藏皆以四物为君,养血安胎,余同伤寒例分证而治。麻黄、细辛发汗解表,故加用之,治表实无汗者。
四物四两,加桂枝、地骨皮各七钱,名表虚六合汤。治妊娠伤寒,表虚自汗,身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而弱。(地骨皮凉血,故能退热止汗。)
四物四两,加防风、苍术各七钱,名风湿六合汤。治妊娠伤寒,中风湿气,肢节烦痛,头痛,身热,脉浮。
四物四两,加升麻、连翘各七钱,名升麻六合汤。治妊娠伤寒,下后过经不愈,湿毒发斑如绵纹者。
四物四两,加柴胡、黄芩各七钱,名柴胡六合汤。治妊娠伤寒,胸胁满痛而脉弦,少阳经证。
四物四两,加大黄五钱,桃仁十枚麸炒,名大黄六合汤。治妊娠伤寒,大便秘,小便赤,气满而脉沉数,太阳阳明本病也,急下之。(大黄、桃仁,妊娠所忌,然伤寒间有用之者,谓药病相当也。经曰:妇人重身,毒之如何,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此之谓欤。)
四物四两,加人参、五味各五钱,名人参六合汤。治妊娠伤寒,汗下后咳嗽不止。
四物四两,加厚朴、枳实麸炒各五钱,名朴实六合汤。治妊娠伤寒后,虚痞胀满,阳明本虚者。 本胃腑也。
四物四两,加栀子、黄芩各五钱,名栀子六合汤。治妊娠伤寒汗下后不得眠。
四物四两,加石膏、知母各五钱,名石膏六合汤。治妊娠伤寒,大渴而烦,脉长而大。
四物四两,加茯苓泽泻各五钱,名茯苓六合汤。治妊娠伤寒,小便不利,太阳本病。 本膀胱腑也。
四物四两,加阿胶、艾叶各五钱,名胶艾四物汤。 一方加甘草。一方加甘草、黄耆、干姜。 治妊娠伤寒,汗下后,血漏不止,损动胎气者。
四物四两,加附子、肉桂各五钱,名附子六合汤。治妊娠伤寒,四肢拘急,身凉微汗,腹中痛,脉沉迟者,少阴病也。 桂附亦辛热动胎之药,间有不得已而用之者。
四物四两,加生地、大黄酒浸各五钱,名四物大黄汤。治妊娠伤寒蓄血证。
歌曰:妇人妊娠若蓄血,抵挡桃仁莫妄施,要救母子俱无损,大黄四物对分之。抵挡汤,桃仁承气汤,皆治畜血,吴绶曰:产后伤寒,不可轻易发汗,盖有产时伤力发热,有去血过多发热,有恶露不尽发热,有三日乳蒸发热,或早起劳动、饮食停滞,亦皆发热,状类伤寒,要须详辨。大抵产后大血空虚,若汗之则变筋惕肉瞤,或昏迷不醒,或搐搦不定,或大便闭塞,其害非轻。凡有发热,且与四物汤,芎归为君医学三基最多,白芍须炒过,酒蒸熟地黄佐之,加软苗柴胡、干姜、人参,主之,最效。盖干姜辛热,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且能去恶生新,有阳生阴长之道,以热治热,深合内经之旨。如恶露不尽者,益母丸、黑神丸,必兼用之。胃虚食少者,加白术、茯苓;有痰呕逆者,加陈皮、半夏;其余六经治例皆同。必以四物为主,乃养血务本之要也。刘河间曰:大抵产病,天行从增损柴胡;杂证从增损四物;宜详察脉证而用之。
半产三漏下(《金匮》)
治妇人漏下,或半产后下血不绝,或妊娠下血腹痛为胞阻(漏下者,怀妊而经来,以阳不足,谓之激经。半产者,四五月而坠胎,坠胎必伤其血海,血因续下不绝也。亦治损伤冲任,月水过多,淋沥不断。此即崩证。)
阿胶 川芎 甘草(二两) 艾叶 当归(三两) 芍药(四两) 干地黄(原方未注分两)
水五升,酒三升,煮取三升,内阿胶烊化服。一方加干姜三两。 胡氏治胎动无干姜。
严氏治胎动经漏,腰痛腹满,抢心短气,加黄耆。
千金翼治从高坠下,损伤五脏吐血及金疮伤经肉绝者,加干姜。
此足太阴、厥阴药也。四物以养其血,阿胶以益其阴,艾叶以补其阳,和以甘草,行以酒势,使血能循经养胎,则无漏下之患矣。
又方∶阿胶一斤,蛤粉炒,艾叶数茎,亦名胶艾汤《良方》∶治胎动不安,腰腹疼痛; 或胎上抢心,去血腹痛。
《指迷》方加秦艽
(妇人受胎一月,形如露珠,乃太极动而生阳,天一生水,谓之胚,足厥阴脉主之,经水即闭,饮食稍异;
二月如桃花瓣,乃太极静而生阴,地二生火,谓之睴,足少阳脉所主,若吐逆恶食,名曰恶阻,有孕明矣,或偏嗜一物,乃 一脏之虚,如爱酸物,乃肝经不能养胎而虚也;
三月如清鼻涕,先成鼻与雌雄二器,会计资格乃分男女,手厥阴相火所主,胎最易动;
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脉,形像具,手足顺成,手少阳脉所主;
五月始受火精,筋骨四肢已成,毛发始生,足太阴脉所主;六月始受金精以成筋,口目皆成,足阳明脉所主;七月始受木精以成骨,游其魂能动左手,手太阴脉所主;
八月始受土精以成皮肤,九窍皆成,游其魄能动右手,手阳明脉所主;
九月始受石精,百节毕备,三转其身,足少阴脉所主;
十月神气备足,乃生,足太阳脉所主。惟手少阴太阳无所主者,君主之官,无为而已。
堕胎须防三五七月,宜服清热凉血安胎之药。
瘛瘲胎动(《良方》)
治瘈瘲 胎动不安(瘈瘲,手足抽掣也。热为阳,风主动,肝风相火为病也)。
钩藤钩 当归 茯神 人参(一钱) 桔梗(钱半) 桑寄生(五分)风热加黄芩、栀子、柴胡、白术,风痰加半夏、南星、竹沥,风胜加全蝎、僵蚕。
此足厥阴药也。钩藤之甘寒以除心热而散肝风,柴胡、桔梗之辛凉,黄芩、栀子之苦寒,以平少阳厥阴之风热,风热去则瘛瘲止矣;人参、茯神以益气而宁神,当归、寄生以养血而安胎也。
子痫(《本事方》)
治妊娠中风,涎潮忽仆,目吊口噤,角弓反张,名子痫。(阴主静,阳主动。风,阳邪也,诸风眩掉,皆属肝木,故有搐搦、眩冒、反张之证。)
羚羊角(屑,一钱) 独活 防风 川芎 当归 枣仁(炒) 茯神 杏仁 薏仁(五分) 木香 甘草(二分半)加姜煎。
一方有五加皮。
此足厥阴药也。羚角之辛凉以平肝火,防风、独活之辛温以散风邪,茯神、酸枣以宁神,当归、川芎以活血,杏仁、木香以利气,薏仁、甘草以调脾也(扶土所以抑木,故薏仁亦治筋急拘挛之证。)
子悬(严氏)
治胎气不和,凑上胸腹,腹满头痛,心腹腰胁痛。名子悬(由下焦气实,相火旺盛,举胎而上,上逼心胸也。)
苏叶(一钱) 当归(七分) 芎 芍药 人参 陈皮 大腹皮(五分) 甘草(二分)
加姜煎,空心服。心腹痛者,加木香、延胡索。
此足手足太阴、厥阴药也。陈来章曰∶芎归芍药以和其血,苏橘大腹以顺其气,气顺血和则胎安矣;既利其气,复以人参甘草养其气者,顺则顺其邪逆之气,养则养其冲和之气也。
子气(陈景初)
治子气(妇人冲任,素受血风,因妊娠而足肿、喘闷、妨食,甚则脚指出黄水,病名子气,非水也。)
天仙藤(即青木香藤,微炒) 香附(炒) 乌药 陈皮 甘草(炙),等分。
加紫苏三叶,木瓜生姜各三片,空心煎服。或为末,盐汤调下,日三服。
此足手足太阴药也。天仙藤之苦温疏气活血,能解血中之风气,香附、乌药、陈皮之辛温以行郁气,紫苏、生姜之辛温以疏表气,甘草之甘缓以和正气,少加木瓜以除湿热、利筋骨,调荣卫也。
子肿(《全生》)
治子肿,面目肢体虚肿如水状(胎中挟湿,水与血搏,湿气流溢,故令面目肢体浮肿,亦名胎水。原因烦渴引饮过多,或泄泻损伤脾胃,脾虚不能治水,五六个月多有之。
白术(一钱) 姜皮 陈皮 茯苓皮 大腹皮(五分) 为末,米饮下。
《指迷方》有桑 白皮,无白术(此即五皮饮)。
丹溪除姜皮、腹皮,加川芎、木通,补中导水行气(此证有服鲤鱼汤、鲤鱼粥者。 )
此足太阳、太阴药也。水病当令上下分消,姜皮、橘皮辛而能散,使水从毛窍出;腹皮、苓皮淡而能泄,使水从溺窍出;水盛由于土衰,故用白术之甘温以扶脾土,而提防之,不致泛溢也。
子 烦
治妊娠心惊胆怯,终日烦闷,名子烦(受胎四五个月,相火用事,或盛夏君火大行,俱能乘肺以致烦躁,胎动不安,亦有停痰积饮,滞于胸膈,以致烦躁者。)
麦冬(钱半) 茯苓 黄芩(一钱) 人参(五分) 淡竹叶(十片)
一方∶茯芩为君,无人参,有防风。
一方无人参,有防风、知母。如有痰者,加竹沥。
此足手太阴、少阴药也。竹叶清烦,黄芩清热,麦冬凉肺(心火乘肺,故烦出于肺),茯苓宁心,人参补虚,妊娠心烦,固多虚也(如相火盛者,单知母丸;君火盛者,单黄连丸;心神不安者朱砂安神丸;切不可作虚烦,用栀豉等药治之。)
子嗽(《良方》)
治子嗽。
紫菀 天冬(一钱) 桔梗(五分) 甘草(炙) 桑白皮 杏仁(三分) 竹茹(二 分)入蜜,温服。
此足手太阴药也。子嗽由于火邪,当以清火润肺为务,桔梗、桑皮之凉以泻之,天冬、竹茹之寒以清之,紫菀、炙草之温,杏仁、白蜜之泽以润之也。
子淋(《本事方》)
治子淋,心烦乱(子淋,膀胱、小肠虚热也。虚则不能制水,热则不能通利,故淋。心与小肠相表里,故烦闷。亦有因房劳内伤,胞门冲任虚者,宜八珍汤,或肾气丸。 )
人参 细辛(一两) 当归 甘草 灯草(五钱) 木通 滑石 麦冬(三钱)为末。 每二钱,麦冬汤调下。
此足手太阴、足太阳、少阴药也。陈来章曰∶虚热宜补,故用人参、甘草之甘;淋宜通,故用木通、灯草之渗,滑石之滑;肺燥则天气不降,而麦冬能清之;肾燥则地气不升, 而细辛能润之(经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上下交,阴阳和,而后便得通也);血燥则沟渎不濡,而当归能滋之也。
转胞(丹溪)
治妊娠转胞(转胞者,胎逼及胞,压在一边,胞系转戾,脐下急痛,溲数或闭也,因气血虚弱,痰饮壅滞以致之。)
当归 熟地黄芎 芍药 人参 白术 陈皮(留白) 半夏 甘草(炙) 加姜煎,空心服。
此即八珍汤而去茯苓,加陈皮、半夏以除痰也。
此足太阴、厥阴药也。气虚补以四君,血虚补以四物,痰饮消以二陈,使气得升举而胞自通也(朱丹溪曰∶转胞之病,妇人禀受弱者,忧闷多者,性躁急者,食味浓者,多有之。古方用滑利药解效,因思胞不自转,为胎所压,胎若举起,胞系自疏,水道自通矣。近吴宅庞人患此,脉似涩重则弦。余曰∶此得之忧患,涩为血少气多,弦为有饮,血少则胎弱不能举,气多有饮,中焦不清而隘,则胎知所避而就下,乃以上药与服,随以指探喉中,吐出药汁,候气定,又与之,八贴而安。此恐偶中,后治数人,皆效。仲景云∶妇人本肥盛,今反羸瘦,胞系了戾,但利小便则愈,宜服肾气丸,以中有茯苓故也;地黄为君,功在补胞。昂按∶治下部不通,每用吐法)。
又法∶将孕妇倒竖,胎转而小便自通矣。
附∶丹溪参木膏∶
人参(二钱五分) 白术(二钱)黄耆(钱半) 茯苓 陈皮 桃仁(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用猪羊胞煮汤,入药煎服,
治产后胞损或淋沥证(丹溪曰∶收生不谨,以致损胞而得淋沥,有徐氏妇,壮年患此,因思肌肉破伤在外者,且可补完,胞虽在内,恐亦有治,诊其脉虚甚,因悟曰∶难产之人,多是气虚,难产之后,血气尤虚,因用峻补,以参术膏煎以猪羊胞,极饥时与之,每剂一两,一月而安。盖令血气骤长,其胞可完,若稍迟缓,恐难成功)。
行血下胎(《局方》)
治产后恶露不尽,攻冲作痛;及胞衣不下,胎死腹中由血滞不行也。
熟地黄 归尾 赤芍 蒲黄(炒) 桂心 干姜(炒) 甘草(炙,四两) 黑豆(炒, 去皮,半升)
每服二钱,酒童便各半煎。便产须知有生地黄。
此足太阴、厥阴药也。前证皆因血瘀不行,熟地、归、芍之润以濡血,蒲黄、黑豆之滑 以行血(昂按∶行血则蒲黄当生用),桂心、干姜之热以破血(干姜辛热,能去恶生新,故 产后发热必用之);用甘草者,缓其正气,用童便者,散其瘀逆,加酒者,引入血分以助药力也(产后恶露不行,坐蓐劳伤者,以前四味从轻治之。若挟宿冷气滞血凝,胞衣不下,则宜全用快行之也,《纲目》曰∶寒多及秋冬宜之,若性急形瘦有火及夏月当审用。此丹溪之论)。
古黑神散∶百草霜 白芷等分。每二钱煎,入童便、醋少许,和服。
治横生逆产及胎前产后、虚损崩漏等证。
血痛(《局方》)
治恶露不行,心包络痛,或死血腹痛(恶血阻而不行,上冲于包络,下阻于腹中,皆闷而作痛。)
此足手足厥阴药也。生蒲黄性滑而行血,五灵脂气臊而散血(气臊入肝),皆能入厥阴而活血止痛,故治血痛如神。
本方各一两,加木通、赤芍各五钱,每四钱,入盐少许服,名通灵散∶治九种心痛。
产后昏晕(严氏)
治产后恶露已尽,忽昏晕不知人(产后气血虚弱,又感风邪也)。
泽兰叶 人参(三分) 川芎(五分) 荆芥(一钱) 甘草(炙,三分)为末。温酒调下。
更宜烧漆器,淬醋炭于床前,使闻其气。
此足厥阴药也。气血虚弱,故以川芎、泽兰养其血,人参、甘草补其气;外感风邪,故从荆芥疏其风;风邪去,气血生,则神清矣。肝藏魂,故曰清魂(荆芥最散血中之风,故以为君。)
调经利产(即益母草膏丸。《产宝》)
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胎前产后一切诸病。
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或小暑日,益母草花正开时,连根采收阴干,用花叶及子,石臼捣末,蜜丸;或捣汁于砂锅内,文武火熬成膏服。忌铁。如胎动腹痛,下血不止,当归汤下;横生逆产,胎衣不下,炒盐汤下;产后血晕,口渴狂言,产后中风,失音口噤,及血结奔痛,时发寒热,面赤心烦,或鼻衄舌黑口干。并童便和酒下;产后喘嗽,恶心吐酸,胁痛无力 , 酒下;产后泻血,枣汤下;产后痢疾,米汤下;产后崩漏,糯米汤下;产后带下,胶艾汤下 ;产后二便不通,烦躁口苦,薄荷汤下。凡产后以童便化下一丸,能安魂魄,调经络,破血痛。经不调者服之则调,久无子者服之则孕。
此手足厥阴药也。益母草功擅消水行血,去瘀生新,利大小便,故为经产良药;而又能消疔肿、散乳痈也。
( 益母草,一名茺蔚。李时珍曰:益母草根茎花叶实皆可用,若治血分风热,明目调经,用子为良;若胎产疮肿、消水行血,则可并用;盖根茎、花叶专于行,子则行中有补也。)
褥劳
治产后发热自汗,肢体疼痛,名曰褥劳。
黄耆(一两) 人参 当归(七钱) 生姜(五钱)
用羊肉一斤,煮汁去肉,入前药煎服。如恶露不尽,加桂(辛热行血);恶露已尽,加川芎;有寒,加吴茱萸;有热,加生地汁;有气,加细辛。
此足手足太阴、厥阴药也。参耆补气而固卫,当归养血而调荣,生姜辛温,引气药入气分而生新血,羊肉甘热,用气血之属以补虚劳,热退而汗收矣。
本方除人参、黄耆,用羊肉(一斤)姜 (五两)当归(三两)名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治产后腹中□痛,及寒疝腹痛,虚劳不足。□音鸠,又音绞,急痛也。
养血安胎(《金匮》)
妇人妊娠,宜常服之(妇人血少有热,胎动不安,及数半产难产者,并宜服之。胎无疾苦,临盆易产,产后百病悉皆主之。)
当归 川芎 芍药 黄芩(一斤) 白术(半斤) 为末。酒调服,日二。
此足太阴、厥阴、冲任药也。冲任血盛,则能养胎而胎安,芎归芍药能养血而益冲任; 又怀妊宜清热凉血,血不妄行则胎安,黄芩养阴退阳,能除胃热;白术补脾燥湿,亦除胃热(胎气系于脾,脾虚则蒂无所附,故易落);脾胃健则能运化精微,取汁为血以养胎,自无恶阻、呕逆之患矣。故丹溪以黄芩、白术为安胎圣药也。
《易简方》加山茱萸,治经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数月不行者,血少也,滋之以芎、归、芍药,补之以白术、山茱;一月再至者,脾虚有热也,白术能补脾,黄芩能凉血,山茱能固经。)
体肥不孕
治子宫脂满,不能孕育(妇人肥盛不孕者,以子宫脂满壅塞,故不能受胎也)。
川芎 白术 半夏曲 香附(一两) 茯苓 神曲(五钱) 橘红 甘草(二钱)粥丸。
此足太阴、厥阴药也,橘、半、白术燥湿以除其痰;香附、神曲理气以消其滞;川芎散郁以活其血,则壅者通,塞者启矣;茯苓、甘草亦以去湿和中、助其生气也(肥而不孕,多由痰盛,故以二陈为君,而加气血药也。)
易产(亦名束胎散。丹溪)
妇人妊娠八九月,服数十剂,易生有力(诗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达,小羊也,其生甚易。产难多因气血虚弱,荣卫滞涩,服此则易生如达矣。)
当归(酒洗) 芍药(酒炒) 人参 白术(土炒) 陈皮 紫苏(一钱) 甘草(炙,二钱) 大腹皮(三钱)入青葱五叶,黄杨脑子七个,煎(黄杨木主产难)。或加枳壳、砂仁;或春加川芎,夏加黄芩,冬如本方;或有别证,以意消息。
此足太阴、厥阴药也。当归、芍药以益其血,人参、白术以益其气,腹皮、陈皮、紫苏、葱叶以疏其壅,气血不虚不滞,则临产自无留难之患矣。
朱丹溪曰∶产难往往见于郁闷安乐之人、富贵奉养之室,若贫贱者鲜有之,古方有瘦胎饮,为湖阳公主而作。恐非至当之言。余族妹苦于难产,遇胎则触而去之,予甚悯焉,视其形肥而勤于女工,知其气血久坐不运,儿因母气虚亦不能自运耳,当补母气,则儿健易产,令其有孕五六月,以《大全良方》紫苏饮加补气药与之,数十帖,得男甚快,因以其方随母之性禀与时令加减,服无不应,因名曰达生散云。
昔湖阳公主难产,方士进瘦胎饮,用枳壳四两炒,甘草二两炙,五月后日服一钱,洁古改以枳术,名束胎丸,寇宗明其不然。盖孕妇全赖血气以养胎,血气充实;胎乃易 生,彼公主奉养太过,气实有余,故可服之,若一概滥施,误之甚矣。按∶瘦胎饮又名枳壳散,治胎肥难产,临月服之。张氏加香附行气宽膈,姜汤下。许学士云∶大率妊娠惟在抑阳助阴,其方甚多,亦恶群队,枳壳散所以抑阳,四物汤所以养阴,然枳壳散差寒,宜以内补丸佐之,即当归一两、地黄二两为丸也。
通乳(《灵苑》)
治乳少。
猪蹄(一只) 通草(即木通;一两)煮食。
此足阳明药也。猪蹄咸能润下,通草淡能通窍。
《广济方》∶用猪蹄四只,煮汁,加土瓜根、漏芦、木通各三两 (土瓜、漏芦并通经下乳)着少米葱豉,煮稀粥食∶治同。
或以猪蹄汤调益元散服,以木梳梳乳房,乳汁自下(又∶ 穿山甲、王不留行,皆通乳之药,俗曰: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之乳长流。)
血风劳(《妇宝》)
治血风劳(血风劳者,血脉空疏,感受风邪,寒热盗汗,辗转不已,乃成劳也)。
人参 白术 熟地黄 酸枣仁(炒) 鳖甲(童便炙) 羚羊角 枳壳 柴胡 荆芥(五分) 防风 甘草(炙) 川芎 当归 桂心(三分)加姜煎。
此足太阴、厥阴、手少阴药也。陈来章曰∶血中之风,荆芥、防风散之;木盛生风,羚角、柴胡平之;阴虚发热,地黄、鳖甲滋之;血气痛滞、月水不调,川芎、当归、桂心、 枳壳调之;烦怠食少、盗汗心忡,人参、白术、炙草、枣仁补而收之。
血少经闭(《良方》)
治经行复止,血小神衰(女子善怀,每多忧思,忧多则伤心,心伤则不能生血而血少,血少则肝无所藏,而冲任之脉枯,故经闭不行也。经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逼肺,心气不得下降,故月事不来也。)
柏子仁(去油) 牛膝(酒浸) 卷柏(五钱) 泽兰 续断(二两) 熟地黄(一两)蜜丸,米饮下。
此足手足少阴、厥阴药也。柏子仁安神而养心;地黄、续断、牛膝补肝肾而益冲任;卷柏 、泽兰活血脉而通经闭(卷柏生用破血,炙用止血。李梴曰∶妇人以血为主,天真气降,血脉流行,一月一见,其来有常,故曰月经。或外被风寒燥湿暑热,或内伤生冷,或七情郁结,为痰为瘀,凝滞于内,曰血滞;或用力太过,入房太甚,或服食燥热,以致火动,邪气盛而津液衰,曰血枯;若经后被惊,血气错乱而妄行,逆上则出于口鼻;水血相搏,则为水肿;怒极伤肝,则有眩晕、呕血、瘰癧疮疡等病;湿热相搏,则为崩带;凝结于内,则为症瘕,变证百出,不出血滞与血枯而已。血滞经闭宜破者,原因饮食热毒,或暴怒凝瘀积痰,直须大黄干漆之类推陈致新,俾旧血消而新血生矣;若气旺血枯,起于劳役忧思,却宜温补;或兼痰火湿热,尤宜清之凉之,每以肉桂为佐者,热则血行也,但不可纯用峻药,以亏阴道。至于耗气益血之说,虽女科要法,但气为血配,气热则热,气寒则寒,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行则行,气滞则滞,如果郁火气盛于血者,方可用单香附散、抑气散,加木香、槟榔、枳壳行气开郁;若气乱则调,气冷则温,气虚则补,男女一般,阳生则阴自长,气耗则血涸,岂可专耗其气哉)。
痰阻经迟
治经水后期,其来涩少,形体肥盛(体肥而经水后期涩少者,气虚而痰滞于经络也)。
当归 芎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橘红 半夏 加姜煎。
此足太阴、厥阴药也。二陈治其痰滞,参术补其气虚(气行则痰行),芎归活其经血。
热郁经迟(丹溪)
治经水过期,紫黑成块(紫,血热也;黑,热甚也;过期而成块,气滞也,或风冷乘之也;若淡白者,虚也;或挟痰停水以混之也,如烟尘豆汁屋漏水混浊模糊者,湿痰也。)
四物汤(见血门)加香附、黄连。
此足手少阴、手足厥阴药也。四物以益阴养血,加黄连以清血热,香附以行气郁。
四物加芩术汤(亦名温六合汤)∶治经水过多(黄芩抑阳,白术补脾,脾能统血)。
四物加芩连汤∶治经水适断,五心烦热,经来色黑,或如豆汁(或如豆汁,热兼湿也。芩连苦燥湿而寒胜热)。
四物加栀连为热六合汤,加姜附为寒六合汤,加陈朴为气六合汤,加羌艽为风六合汤,皆妇病与经产通用之药也。
血气崩漏(《良方》)
治经行不止,及崩中漏下,紫黑成块(冲任为经脉之海,若无损伤,则阴阳和平,血气 调适矣。其劳动过度,损伤脏腑,冲任之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故经多暴下;或由阴虚阳 搏,为热所乘,致伤冲任,血得热则妄行也。脉数疾小为顺,大者为逆。紫黑成块者,热甚而反兼水化,非寒也。玉机微义曰:血得寒则凝,既行而紫黑,故知非寒也。)
龟板(炙,四两) 芍药(酒炒) 黄柏(酒炒,三两) 黄芩(炒,二两) 香附(童便、酒炒) 樗皮(炒,两半)酒丸。
此足少阴、厥阴药也。经多不止者,阴虚不足以制包络之火,故越其常度也;崩中漏下者,虚而挟热也;紫黑成块者,火极似水也。黄芩清上焦之火,黄蘗泻下焦之火,龟板、芍药滋阴而养血,皆壮水以制阳光也;香附辛以散郁,樗皮涩以止脱。
劳伤崩漏(东垣)
治崩漏身热,自汗短气,倦怠懒食(此由劳伤所致)。
补中益气汤(见气门)加白芍、黑栀子。姜三片、枣三枚,煎。
此足太阴、阳明药也。补中汤以益气升阳、退热收汗,加芍药以和血敛阴,黑栀以清热止血。
又东垣《兰室秘藏》升阳举经汤∶
黄耆 当归 白术(各三钱) 羌活 防风 本(各 二钱)独活 附子(炮) 甘草(炙,各钱半) 人参 熟地 川芎(各一钱) 细辛(六 分) 桃仁(十个,去皮、尖,研) 红花 肉桂(盛夏勿用) 芍药(各五分)。每服三钱,渐加至五钱。
治经水不止(原文曰∶如右尺脉按之空虚,是气血俱脱,大寒之证,轻手其脉数疾,举指弦紧或涩,皆阳脱之证,阴火亦亡,见热证于口鼻眼,或渴,此皆阴躁阳欲先亡也,当温之举之,升之燥之,当大升浮气血,切补命门之下脱也。)
止崩漏
治崩漏不止(凡非时血行,淋沥不已,谓之漏下;忽然暴下,如山崩然,谓之崩中。有五色以应五脏)
棕榈(烧) 乌梅(一两) 黑姜(两半) 为末。每服二钱,乌梅汤下。
此足厥阴药也。涩能止血,故用棕榈;酸能收敛,故用乌梅;温能守中,故用干姜;黑能止血(水胜火也),故并煅用。
血瘕
(《良方》) 治血瘕(瘕者,瘀血凝聚而成也,伏于隐僻之处,盘结胶固,非攻伐之不易平也)。
丹皮 桂心 归尾 延胡索(三分) 牛膝 赤芍药 莪术(六分) 三棱(四分) 水、酒各半煎。
此足厥阴药也。桂心、丹皮、赤芍、牛膝以行其血,三棱、莪术、归尾、延胡以行其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气血周流,则结者散矣。
气滞经阻(《绀珠》)
治一切诸气,气上凑心,心胸攻筑,胁肋刺痛,月水不调(妇人多忧郁,故气病为多; 气为血配,气滞则血亦不能行,故月候不调也。)
香附(八钱) 乌药(二钱) 陈皮 苏叶(一钱) 干姜(五分)每五六钱,煎。
此足手太阴、足厥阴药也。乌药、陈皮专入气分而理气,香附、紫苏能入血分而行气,引以干姜,使入气分,兼入血分,用诸辛温以解郁散肝,令气调而血和,则经行有常,自无痛壅之患。
气盛于血(严氏)
治妇人气盛于血,变生诸证,头晕膈满(凡人血气和平,则无诸疾;苟血少气多,壅于胸膈则满,上攻于头则晕矣。)
香附(四两) 陈皮(二两) 茯神 甘草(炙,一两)为末,每服二钱。
此足手太阴、少阳药也。经曰∶高者抑之。香附能散郁气,陈皮能调诸气,茯神能安心气,甘草能缓逆气,气得其平,则无亢害之患矣。若郁甚者,当于理气门中诸方选用,不必泥此(昂按∶气盛于血,固当抑气,若过用行气之药,则真气耗散,阴水愈盛,而成气血两虚矣。是方平和为可常用,或用滋血之药,使阴血充足,而阳火自平,亦正治之一法,盖补其不足,即所以制其有余也。)
湿热带下(子和)
治赤白带下(带下起于风寒湿热所伤,入于胞中,或中经脉,流入脏腑,阴虚阳竭,荣气不升,卫气下陷,滞于下焦奇经之分,因带脉而得名,故曰带。赤者属血,白者属气,其状如涕,相连而下,言带者,亦病形也。有湿热流滞下焦者,有肝肾阴虚湿胜者,有惊恐而木乘土位、浊液下流者,或思想无穷、而为白yin者,或余经湿热、屈滞于小腹之下者,病本虽殊,皆为气血虚损,荣卫累滞。而成其标一也。)
樗皮(两半) 白芍(五钱) 良姜(黑) 黄柏(煅黑,三钱)粥丸,米饮下。
此足少阴、厥阴药也。陈来章曰∶樗皮苦燥湿,寒胜热,固下,故赤白带因于湿热者,用之为君(古方有苍柏樗皮、芩柏樗皮、芩术樗皮等丸,随证加香芎归芍姜芷及星夏等药);芍药之酸,敛阴气、收下溜,为臣;良姜之热,以散寒湿;黄柏之寒,以祛热湿。并炒黑以止血收脱,为佐使也。
虚埶带下(严氏)
治赤白带下,腹中痛,不饮食,羸瘦(此血虚有热之证,法当凉补。《脉诀》云∶崩中日久为白带,漏下多时骨髓枯。崩久则血少,复亡其阳,故白滑之物,下漏不止。)
当归 熟地黄 阿胶(炒) 续断 白芍药(炒) 赤芍药(炒) 牡蛎(煅粉,一两) 地榆(炒黑,三钱)醋糊丸,米饮下。
此足少阴、厥阴药也。归、芍、熟地、续断、阿胶补肝滋肾,以治血虚;牡蛎、地榆清热收脱,以止带下;赤芍酸寒,能散恶血,去瘀以生新,散之所以收之也。
风湿带下(《良方》)
治赤白带下,滑脱不禁(《良方》曰∶带下由于风寒湿热所伤。伤肝经者,色青如泥;伤心经者,色赤如津;伤肺经者,色白如涕;伤脾经者,黄如烂瓜;伤肾经者,黑如衃血。)
白芷(一两) 海螵蛸(二个,煅) 胎发(一钱,煅)酒调下二钱。
此足阳明、少阴、厥阴药也。白芷辛温燥湿而祛风;乌即海螵蛸咸温收湿而和血;发者血之余,补阴消瘀,煅黑又能止血也。
点击查看:<<医方集解>>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