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为何要重视方证
    

黄煌教授医话:为何要重视方证


指导方药实践的理论是什么?我不反对大家所熟悉的阴阳五行,也不反对一些学者去研究五运六气,去探讨历史上留下的许多流派及其学说,这些,都是中医学的一部分,都应该有人去研究,去继承和发扬。因为这些理论和学说都有其存在的土壤和价值。但是,作为经方的推广者,我要呼吁广大的年轻中医重视方证。

  方证是几千年历代相传的用药经验结晶,方证是我们应用经方的规范和指南,方证及其之间的关系就是我们方家的理论!方证表面上是方的应用目标和主治,是方药的组成部分,其实,方证反映了在疾病过程中人体的反应状态,换句话说,是机体的反应状态在药物及其配伍上的投影,因此,方证具有整体性。至于方证及其各方证之间的关系,就更为复杂多变,是个体化医疗必须熟悉并掌握的临床路径。

  对方证的解释是需要的,特别是对患者进行说明的时候,必须运用患者熟悉的语言以及符合就医文化背景的符号去解释为什么得病?得的什么病?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等等。但是,解释仅仅是解释,这些解释性的理论不能等同于指导方药的理论,与方证语言不是同一种思维方式下的产物,在临床还不能混为一谈。许多方证是暂时无法解释或用目前的教科书理论所解释不清的,但不影响方证语言的存在和应用。许多方证及其关系的理论更多地应用于指导方药的实践,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而不是解释性的理论。

  为何要强调方证?还有一条极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方证客观规范,便于学习和培养临床人员,便于学术传承。当今中国,需要大批的临床中医师,而不是大批的高明的理论家,更不是讲得头头是道,而临床用药茫然的“教科书中医”!经方医学以及方证药证等等学说虽然不是中医学的全部,但这是中医学的基础,是让年轻中医踏上临床的捷径。当今提倡和推广经方的方针,刻不容缓;学习并规范方证的治学路径,不能丝毫游移,更不能轻易否定!

   需要说明,讲方证不是否定病机的研究。证与机,犹如硬币的正面与反面,不可分割。只是有时要强调正面,有时要强调反面。对初学者来说,方证最为重要;在掌握方证后,需要研究该方证的病机。对于拘泥于病机的人,需要强调方证以棒喝之;对于拘泥于方证的人,则需要强调病机以善诱之。方证的规范,没有终结;病机的研究,远远没有到底……   。

-------------------
紧跟黄师学习步伐,相信有朝一日临证如黄师

-------------------
临床是中医的阵地,感谢黄师为中医界带出更多经方医,惠及更多的患者。

-------------------
  方证理论、经方运用,受传统脏腑辨证、时方运用之桎梏深且久矣。达到像黄师这样运用方证理论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程度,非要进行一番脱胎换骨的洗礼不可,此一过程又旷日持久矣。
 这就要求现行的中医临床各科的教材也要进行一番翻天覆地的变化才行,打从接触临床课开始,就灌输方证理论、经方运用,从骨子里接受方正理论、接受经方,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方证理论植根于每个医学生的头脑当中,真正走向临床时就不会发生方证辩证与脏腑辩证、经方运用与时方运用纠缠不清的困惑了,当然临床疗效也能大幅度提高,是病家之幸,亦中医之幸也。
 殷切盼望黄师这样的临床大家在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时把此动议提交给相关部门以引起重视,付诸实施。

-------------------
不讲方证,就是思而不学则罔
不讲病机,就是学而不思则殆

-------------------
方证与病机密不可分,以前只重视病机分析,对方证缺乏认识,加入经方沙龙后,对黄师经方学习中,受益非浅,谢谢黄师教导。

-------------------
对于我们年轻中医,或有些对中医认识层次不高的,从方证入手,上手快,临床疗效易见,这有利于大大提振中医或学子们的信心

-------------------
对于拘泥于病机的人,需要强调方证以棒喝之;对于拘泥于方证的人,则需要强调病机以善诱之。方证的规范,没有终结;病机的研究,远远没有到底……   。
善。方证的基础,病机是提升。

-------------------
黄老师的用意很清楚了,方证更容易入门,更适合推广。中医需要“阳春白雪”,也需要“下里巴人”。

-------------------
“证与机,犹如硬币的正面与反面,不可分割。只是有时要强调正面,有时要强调反面。对初学者来说,方证最为重要;在掌握方证后,需要研究该方证的病机。对于拘泥于病机的人,需要强调方证以棒喝之;对于拘泥于方证的人,则需要强调病机以善诱之。方证的规范,没有终结;病机的研究,远远没有到底……。”
-----置诸座右,以自剔历。

-------------------
实践出真知。。。。。。

-------------------
方证运用熟悉之后,慢慢就会对病机有更深的认识,体质、方证其实就是病机的具体化,实用化。感谢黄师教导

-------------------
每次聆听黄师的教导,总是能够得到新的营养,此文读后使我更加的坚定了走方证之路的信念!并且经过几年下来对黄师方---病---人学说的切身实践和体会,确确实实是经得起反复验证的。

-------------------
我觉得方证病机两者都重要

-------------------
关于“方证对应”及“病机”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思路及逻辑层次都十分明晰的答案。今天看见黄煌老师的文章,很受启发。“证与机,犹如硬币的正面与反面,不可分割。“
联想到前两天宣判的沸沸扬扬的”李某某案“,感觉好有一比。
李某某及几个同伙,在某时、某处与某女,发生了性关系。这就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有人证、物证等”证据“——相当于“证”。但这些“证”加在一起说明什么问题呢?要判断它们,就得给个“说法”。是“轮流发生性关系”?“还是轮奸”?(他们同样做了那个事,如果女方愿意,就是前者(假定为“热、实、表”),不愿意,被迫的,就是后者(假定为“寒、虚、里))。这个经过取证、分析、判断而给出的“说法”——相当于“病机”。
法庭上根据取证、辩护、判断,尽量客观公正地依照法律条款给出说法,量刑(判决)——相当于“处方”。
判断、辩论,总免不了主观,但取证、分析,思维敏锐,良心在胸,可以尽量让判断符合客观事实。断案相对公正、符合客观事实,既不冤枉罪犯,又不委屈了受害者——相当于“方证对应”。(也就是好人没被冤枉,坏人罪有应得。)
这个比方肯定不太合适,但不知对理解“方证”与“病机”及“方证对应”有没有一点点帮助。

-------------------
关于“方证对应”及“病机”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思路及逻辑层次都十分明晰的答案。今天看见黄煌老师的文章,很受启发。黄师说的太好了

-------------------
黄师的方证相应与腹诊让我找到了学习中医的真路

-------------------
学习中医就是为了临床,而方证是最接近临床的.经方也好,时方也好,掌握好方证才能疗效卓著.

-------------------
我是自学中医的,接触伤寒论和经方之前,给家人用药,尤其是我儿子的咳嗽,有时有用,有时无效,没用的话就只有带他去看西医,而在去年下半年开始接触伤寒论和经方,尤其是读过胡希恕老前辈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讲座和黄师的书之后,初步学会了方证辩证的方法,今年我儿子有几次咳嗽,我用方证辩证的方法,分别使用过小柴胡、大柴胡和半夏厚朴汤,每一次都有效,而且不会像西医那样,到最后还是有一点点咳嗽不能断根。

-------------------
方证是经方的灵活,离开了方证就无从认识经方、运用经方。经方的方证只有在熟谙经方大义的前提下才能真正理解,进而准确运用。

-------------------
  “方证反映了在疾病过程中人体的反应状态,换句话说,是机体的反应状态在药物及其配伍上的投影”,“讲方证不是否定病机的研究。证与机,犹如硬币的正面与反面,不可分割。只是有时要强调正面,有时要强调反面”。
 一番解释让我对“方证对应”的定位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
讲方证不是否定病机的研究。黄师智者!

-------------------
方证学习还要细化、深入
再努力

-------------------
黄老师这篇文章又解我疑惑、给我启发。慢慢体味。
第二段和最后一段尤给我收获。

-------------------
方证是规范,要传承中医必须从方证开始。

当然后代的病机也有可用之处,你把方证辨出来以后,一样可以用病机理论去推导推导。

但一定要搞清楚,你看病是根据患者的主诉及体征,找到一个合适的方证,而不是见病就考虑病机,病机只能从已有的症状和体征去反推而出,绝不能见到病人先推病机,再处方,如果见病就去找病机,很容易出现臆测。

-------------------
方证是由药证组成,而临床有些复杂病证是由许多方证组成,看似矛盾却处于一个统一的人体上表现出来。单个的方证是规矩,而复合的方证是技巧,熟能生巧。规矩是基础,所以单纯的方证就是基础,而对于复和方证的熟练掌握则是医者的终极目标。

-------------------
黄先生说:“指导方药实践的理论是什么?我不反对大家所熟悉的阴阳五行,也不反对一些学者去研究五运六气,去探讨历史上留下的许多流派及其学说,这些,都是中医学的一部分,都应该有人去研究,去继承和发扬。因为这些理论和学说都有其存在的土壤和价值。但是,作为经方的推广者,我要呼吁广大的年轻中医重视方证。”这一段话,说得非常好,说得非常客观。

中医目前需要大量有临床能力的中医师,许多民众有病找不到好中医来看,我们天天看到他们殷切而无奈的神色。推广经方,先生功德无量。

我有几点不成熟的思考:①方证理论强调疾病过程中人体的反应状态,其前提是,我们必须知道这种反应状态的原始生命背景,也就是中医理论对生命的阐述体系。没有这个背景,就像数学上没有坐标,就不能确定任何事物的时空位置,就无法捉摸它。回避这个问题,将使经方学说的理论体系变得松散,甚至漂浮。②在中医,从来不存在脱离临床的“高明理论家”。目前中医药大学理论教学脱离临床,理论课老师不上临床,或临床功夫太差,这是令人遗憾的事情。难道那些不会临床的理论课教师,不管他是教授也好,博导也好,他能成为高明理论家吗?我未见一人。目前中医界好的临床医师严重缺乏,但高明理论家更是凤毛麟角。当今天下,谁是中医的“高明理论家”?没有!③中医师临床上面对病人的解释言语,若与真实的中医理论不同,那便是一种失败的解释。这种解释不如不要。一个好的中医师,应当有符合中医原有理论而又能通俗易懂的解释能力。须知这也是医术的一部分。

以上这些想法,随手写来。错误冒失之处,请批评并谅解。

-------------------
知常方能达变。

-------------------
男怕入错行,方证医学是学中医入行的有效途径。

-------------------
“这个比喻很生动!”黄煌老师的这句话,给我很大的鼓励,增加了我的自信心。
上此论坛不到两年,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特别是受黄煌老师的影响极大。虽然没有一次和黄煌老师面对面交流学习(甚至没有短信等文字交流),但我却从黄老师那里获得了许多的教益。这也许就是精神的力量,思想的影响力。我想这也是黄煌老师费心力地办这个论坛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之一吧。
感谢黄煌老师!愿经方因您而发扬光大!

-------------------

“方药”是沟通“理法”与“治疗目标”之间的桥梁,是实现治疗精准化的关键,病机上明了了,但是方药这个“箭”能不能射中“靶心”,就仰赖于“方证”“药证”。从“理法”到“方药”到“疾病”是一线贯穿的,对疾病的精准打击,既需要“理法”的宏观把握,更需要“方药”的准确命中。

-------------------
谢黄师,期待再学习。

-------------------
先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黄师讲得好!

-------------------
黄老师:您好!我就是沿着您的思路走的,也买了黄老师的全部书,学到了很多知识,万分感谢黄老师!!!方证入手进展快,接受快,临床疗效好,恳求黄老师能将讲座视频内容上传,给我们这些经方爱好者学习的更直接,更深入!!!谢谢黄老师!!!

-------------------
当年辛辛苦苦背伤寒,临床仍然不会应用。十大类方简洁明了,入门很快,疗效显著。感谢黄师,把我这位曾经对经方迷惘的人带入经方的新天地。我对经方的发展充满信心!

-------------------
黄老师好!这篇文章很适合我,心明了,动手了,不再走弯路了,先干再说,从小柴胡汤入手,已使用3例,2例效果很好,1例昨天才服用,从现在努力,争取到12月的学习班前,把常用方学习一遍,期待黄老师用“黄氏语言”进行精彩演讲!期待中。。。。。。

-------------------
受益匪浅!

-------------------
病机不等于病因!!!!!!

-------------------
平常心:当年辛辛苦苦背伤寒,临床仍然不会应用。十大类方简洁明了,入门很快,疗效显著。感谢黄师,把我这位曾经对经方迷惘的人带入经方的新天地。我对经方的发展充满信心!?(2013-10-03 08:30)?700)this.width=700;" >

你也是富甲一方的名医,依然这样谦虚,是我等学习的偶像,三次派人去你那里学习,也是受益匪浅。至于我这里儿科没有做好,原因在于我自己,希望您有机会来武汉,亲自指导“经方治疗儿科疾病”,武汉儿童欢迎您,武汉社区医生更是感激您,谢谢

-------------------
方证和病机的关系是统一而非对立,方证是客观的直接的看得到的,病机也是客观的,但是,是间接的摸不到看不着,臆测的成分也就多了,毕竟能真真实实洞察一切的高手太少了,所以如黄师所言,还是踏踏实实,先做好方证的研究

-------------------
方證包涵症狀和疾病與體質。
很多時候,病人找醫生看病是因為有症狀了,中醫大夫在此時分析病因病機然後開出處方。
但有些病人來找醫生只是為了調理,而此時此刻是沒有任何症狀的。那大夫該如何入手呢?
以下為分享個案:
10月9號剛好來了一個新病人,女性,30歲,進來診所後對我說想要看病,我問她什麼不舒服,她說沒有不舒服的,只是想把把脈調理調理一下而已。坐下來後,第一眼先看病人的面色,萎黃,然後注意到口唇特乾,上唇暗黑,問診後月經正常,每次月經只是有少量血塊,脈象正常,舌質暗紅少苔。問她是否容易發脾氣,答之是。
就這樣,腦袋第一個閃出的想法就是這個人屬於血虛瘀血體質。下手就是溫經湯原方。告訴病人需要調理兩到三個月,先開六付藥。並告之這是調理血虛瘀血體質,不是治病。病人滿意的就走了。。。
按語:從一開始的著眼點就是落在體質上,所以一氣呵成得就完成了整個治療過程。

不知老師認為這個案例是否符合方證思路?

-------------------
方证相应是经方派的灵魂,对非伤寒、金匮方不用的经方家,方证相应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而且,对快速提高医疗水平的人,这是一条捷径。黄老师用心良苦,令人敬佩,功德无量。很多人多年找不到提高疗效的途径,在黄老师这里找到了。但中医是分学派的,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特点,强调不同的方面。比如,强调五运六气的医生,更多的注意患者的生辰八字,及当下的五运六气而开方,如李阳波、刘力红等,他们不是心里装着一大堆经方看病。有比如,重视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的医家,更重视病机,患者哪里不通,给通通,心里没有固定方子。当然也有例外,如黄元御的传人麻瑞亭,一辈子就用一个下气汤,也成为名家。所以,方证相应对经方家是绝对必要的,但要求中医各个学派都尊方证相应为最高尊则,就容易引起争议。但就我个人来说,我是绝对佩服黄老师和尊敬黄老师的。

-------------------
解答了很多疑惑啊,多谢老师!

-------------------
  论坛上的留言板块,不会操作。正好看到黄煌老师的关于方证的高论。提出个案,共老师们解读,指正。
  女,40岁,5月份始,晚上上床后,出现寒战、发抖,至下半夜好转,每晚都如此。白天不午睡。考虑寒热往来,临时用了小柴胡汤化裁。舌脉不特殊,二便无殊,也没用心记。但记录了她的出生日期,72年农历6月14日。事后,对照五运六气,中运、司天、在泉、主气、客气,分别是少阴君火、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阴脾土,太阴脾土。如何辩证用药呢?润肺疏肝健脾?
  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好方证,就能简单地应付临床了那是不至于没信心!至于病机慢慢研究那是提高阶段!初学者若一开始就用病机往往临床上无法下手!

-------------------
方证相应实为经方医生的不二法门。无论中医有多少门派,但关键是疗效,疗效的取得是医生对症候的准确把握和对临床所用之方的深刻理解。一切都是围绕临床疗效为中心,如果连医生们自己都弄的云里雾里了,疗效可想而知,这一点我们这些学习中医的人,恐怕都是有许多苦水可倒的。我们不能消失在玄妙的理论中,更不能把病人置于绝望之中。那些拿着俸禄的“理论专家”若是有一天也给下放到基层,没了基本工资、也没了众多头衔,恐怕也会少些故弄玄虚吧!

-------------------

   在临床,通过问诊、舌苔和脉象,还有必要的检查。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方,如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等,在方的基础上再加几味药。这些药可以是对症、对病、或对证。
   方法不同,但殊途同归,对证的把握度,对方药的认识度,构成中医的基本框架。
   重视方证,重视中药,中药是组方的基础,选择有效,恰当,合理的中药也很重要。

-------------------
学习了,继续努力学习!

-------------------
指导方药实践的理论是什么?方证学习加上体质辩证,方能完美如璧,才能在临床上挥发自如。

-------------------
谢谢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