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来了个
颈椎病的病人,干的是老师职业,精力一般,是椎动脉型颈椎病,以前有
类风湿性关节炎、
高血压病,阑尾炎等待,反正病都得高了,在大小医院都医高了,封闭、针灸效果不好,在省上也吃了好多中药,
全蝎、
柴胡、
白芍、
黄芪、
丹参、
川芎治疗的,都效果不好,最后连日本进口药物都用了,效果也不咋样。以“颈肩痛伴旋转性头晕6年”入院,主要是喊颈部僵痛,睡眠不好,头晕,乏力,口苦。舌质薄黄,舌瘦小,脉沉细,体质呢,肤色白、乏光泽,皮肤略干燥,偏瘦,是黄教授说的
桂枝体质。先是给予桂枝20g
苍术15g 法
半夏25g
茯苓15g
陈皮15g yin羊藿15g
天麻15g 石
菖蒲15g 炙
甘草5g 生
姜20g 。这个方吃了7付,头晕、睡眠差的情况及舌质均好了七八成了。后来给予制附片75g
白术20g 黄芪50
砂仁15g 川
续断15g 陈皮15g
杜仲15g yin羊藿15g
枸杞15g
炙甘草5g
干姜15g
生姜50g 。又吃了10付。病人自己反映,疗效还真是不错。以前我也用
炙甘草汤来治这种椎动脉型颈椎病。但远期疗效不咋样,很多都要短期复诊,但这次管了很久。所以拿出来一起分享下。病人说钱都花了好几万,结果屁都没放个,结果来吃几付中药就好了。我有时都有点意外,中医为何就如此神奇。
还有一个颈椎病的伴随症,这个病人是以“颈肩痛伴左上肢麻木、
便秘1年”入院。人胖,1米5的个子,170的磅重,主要是喊大便不好解,情绪也不大好,老是自言自语,脸色也不好,暗黑暗黑的,到处都医高了,都没医好。是黄教授说的半夏体质。舌质暗淡,脉沉缓。给予
理中汤加味。制附片65g 白术20g 白晒参15g 法半夏20g 硫磺2g (自己装面面,吞胶囊),砂仁15g 炙甘草5g 生姜50g 吃了5付。大便好解了,精神也好多了。这方法还真行。后来给予松弛肌肉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病情就彻底好了。正是给她医好了这个病,后来给我带了好多病人来。这种从体质判断骨科疾病的方法还真是管用。避免了好多以方定病,以药论病的弊端,我觉得可以学习、学习。毕竟骨科疼痛是主要的特征,我们在临床上也对症治疗的多,疗效也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运用
葛根汤、
麻黄汤之类的,能解决一些问题,要么疗效不够长久,要么就是服用了出现副作用。比如有的人在颈椎病上用了动物类中药出现过敏,用了
当归拉肚子,吃了麻黄的病人要么是血压身高了,要么就是老是冒汗,马上就这对于建立我们这种小医生建立信任关系不是很好的。对于这种从体质用药思路上是很新的。我觉得可以学习。 从
伤寒论原文来寻找理论依据,毕竟是有限的。以前我看骨病的时候,无论脉象如何,也不看体质,都用
乌头汤加味,虽然也治病,多多少少有点瞎
猫逮到死耗子的味道。从体质来弄这些骨科疾病,实在新奇、实在新奇。黄教授这思路给我们骨科医生治疗慢性骨病开拓了思路,向黄教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