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伤寒论》第七十条新义
    

仲景原文:《伤寒论》第七十条新义


<H2 id=t_64f05a6f010112yj SG_txta?>(
关键词:阳虚型伤寒证·阳虚积食型伤寒证 
   《伤寒论》第七十条原文: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一,文意。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用法汗法治疗后,出现怕冷现象的,是虚证,即阳虚的缘故。为什么呢?因为太阳伤寒病是内伤在阳外感寒邪,当阳伤过份时,由于发汗需要阳气的鼓动,因此,发汗就会引起阳气更虚,出现怕冷的现象。所以,称“虚故也”。
  不恶寒但热者,实也:不怕冷只发热的,是实证。什么样的外感病经发汗后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内伤在阳,胃腑积食,外感寒邪的外感病。这种外感病,本应发汗和消食同治,可医家仅单用了发汗法。虽表证已去,但发汗伤阳伤津,导致食积化热,故不恶寒但热也。
  当和胃气:(对于积食化热),应当调和胃气。怎么调和?现证是积食化热,有消导和通下两法。当积食而不化热时,用消导法;当积食化热时,用通下法。
  与调胃承气汤:给服调胃承气汤。为什么必须是调胃承气汤呢?因为经法汗治疗后,胃气已损,故必当补气;积食已腐,必迅速荡去,故需用承气汤;合之,自然是调胃承气汤。
此种病情多见小儿。
 附案例:有一儿,年八岁。冬季感寒,恶寒,发热。医家给服伤风胶囊,汗出热退,玄又发热,却不恶寒。医家又用抗菌素静脉注射,周余不愈,疑为怪病。吾见之,曰:此积食化热也,可给服大黄苏打几粒自愈。服,果如此。
 二,诊断意。本案为仲景借案说教条。讲述了两种不同内伤型外感病的治疗和转归。一种是阳虚型伤寒证,用麻黄汤发汗后,诸证已除,唯有怕冷现象。此余证可治(附子汤)也可不治,自调则愈。一种是阳虚积食型伤寒证,发汗后不恶寒但热,此为外感已除,积食却化热也,可用调胃承气汤荡食退热

-------------------
发汗后的两种转归。
同: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这种写法。
楼主的案例是转实的一种,其根本原因是发汗后亡津液导致体内阳热偏盛,如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245]
所以转实的病机是阳绝于里,其轻者是调胃承气汤,重者为大承气汤。或产生的如原文所述的蜜煎,猪胆汁,麻子仁丸等诸种情况。在临床上分别选用。
食积的案例是楼主的佳案。好好学习。

-------------------
楼主医话平实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