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20090313根尘不偶老师讲临证辩象10:心火为病
    

四圣心源:20090313根尘不偶老师讲临证辩象10:心火为病

20090313根尘不偶老师讲临证辩象10:心火为病




今天呢,咱们接着一气周流的顺序接着往前转,转到心火这一块,今天咱们讲心火为病。



火气呢,内经里面讲,火性炎上。所以从脉象上来讲,内经讲:心脉洪(洪大的洪,洪水的洪)。就是说心气这股脉象就象大海的潮水一样,汹涌澎湃,气势磅礴。说明一气周流,由阴出阳,游行到心火这个部位的时候,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盛的状态,那么这股旺盛饱满的状态呢,内经里面就用“炎上”,火焰往上冲,用这个象来表示。脉象上用洪脉来表示,这是正常的脉象。



但是事情都是盛极而衰,所以心火下来呢,必然是要由此作为一个转折点,并且以中土作为一个枢轴,由盛而衰---实际上也不是衰了,就是由升散改为收敛,逐渐转变成肺金之气。所以实际上咱们讲的心火为病和肺金为病呢,也是比较密切一些,也不可能是截然分开的。从西医的临床来看呢,肺心病也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肺和心一块病了。虽然西医的心脏肺脏和中医的心气肺气并不完全相同、吻合,但是这种关系也是比较密切的。我们可以借用过来,用我们中医的一气周流来研究和解释西医临床上的很多的疾病。



一气周流到达心火这个位置的时候呢,它的正常的状态,刚才咱们讲了,就是气势蓬勃,开达、广阔这么一种象。那么我们临床上能够见到的心火为病,目前呢,如果从西医的角度来讲呢,就是各种心脏病比较多一些。所以今天咱们就以西医的病名---西医叫冠心病为主吧,讲一下咱们的心火为病。



冠心病在临床上主要的表现,西医认为主要是心脏血管供血不太好,心脏的冠脉粥样硬化,不同程度的阻塞、狭窄,引起了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减少,从而导致了心脏功能下降,进而引起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的并发症,这是西医的一个简单的认识。从咱们中医来讲,这种病一般来说是分为两种情况。我给大家讲的,都是我在临床上亲自见过的,治疗过,有过真实的体会的病例,所以讲的可能不是很全,主要是就临床上这些真实的体会,跟大家交流一下,提供一个临床必要的某一个思路,并不是就某一个病,作为一个非常系统,非常专业的报告,水平也达不到,还做不到这一点。



据我临床所见呢,这种心脏病人,慢性的大概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虚为主;一种算是以实或是淤滞为主,这个我们稍后分开详细地讲。当然也有急性的,你像急性心梗啊,急性心衰啊,这样的病人也很多,但是现在西医抢救措施比较先进,也比较及时,真正心脏病急性发作,跑来看中医的比较少,就像我本人这个经验是很少。像李可老先生那样,纯粹用中医来治疗急性心衰,并且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的,我想在大城市可能是,不光是有没有效果的问题,关键是很难有这个机会。现在一般的县医院,这种抢救措施都是西医的抢救措施,都是比较完善的了。老百姓长期以来也形成了这个习惯:急性病看西医,慢性病就看中医。所以很少有人心脏病急性发作了,很着急的来找中医看,目前还比较少。所以对于急性心脏病呢,这个咱不多讲,因为我也没有具体的临床经验,只是在医院见过一些心梗,心衰的病人,接触过,但是医院里都是住院嘛,还是以西医为主。单纯用中药的话,家属可能就理解不了,医院也不敢承担这个责任,顶多是中西药一块上。所以咱主要是讲慢性的心脏病。



慢性的心脏病,就是我刚才讲的,一般是分这么两种。从我临床所见呢,一种是一气周流比较虚了,以虚为主。这种病人来了之后,有什么症状呢?一般来说,病人来了之后咱们一看,面色都是发暗的,没有那种正常的红润之色,这种人大部分有一点虚胖,脸看着有一点发虚,好像有点浮肿的那种感觉。你要是摸他的脉呢,脉是那种浮大而散,这种脉象呢,这么说可能还不是很准确,说他浮呢,但是他沉取也有,脉大是肯定的。正常的脉,让你摸着,粗细是比较适中的,感觉这个脉气它是拧在一块,没有那种散开的感觉。而以虚为主的慢性心脏病患者,他的脉象,你摸的时候,好像脉气散了,没有拧成一股绳的那种感觉。当然还不至于是一盘散沙,不可收拾。如果是一盘散沙的话,恐怕只有大量的四逆汤,回阳救逆了。这种摸着比较散的感觉,一按马上这个脉就散开了,很软的那种。说的通俗点,好像弹性比较差。但是它也不是硬,是那种绵绵软软的,没有力又很大,那种感觉,主要就是一种洪脉当中带有一种散象。正常的心火之脉,夏天比较多见,脉洪大而有力。但是这个时候呢,他的脉你要从大小气势上来看,也是比较洪大,但是它没有力,没有那股澎湃之势,是一股颓败之势,给人感觉空有一个空架子,外强中干这种脉象。那么这种人的舌苔呢,他的舌苔你看一下,都是那种偏软。咱们正常人的舌头,你一伸的话很灵活的,很挺拔,感觉这个舌头比较有力,很灵活,一下子出来了,一下子进去了。往左边伸一下也行,往右边伸一下也可以。这种病人一般舌头都是比较胖,比较厚一些,质地比较偏深一些,同时又偏软,就像面团加水加多了,不筋道那种感觉。你让他伸舌头的时候,感觉这个舌头好像是没有劲的那种感觉,舌苔也都是比较腻,因为这个时候一气周流不够利落了,所以中土运转得也比较差。这种病人自我感觉往往就是胸闷呀,气短呀,稍微一动,活动的稍微剧烈一些,他可能就觉得非常的累,喘不过气来,会有明显的心慌。这种人有时你看指甲的颜色,也都是偏暗偏淡,甚至整个手指都是那种有点虚胖,是这么一种象。



这种象目前在临床上比较多见,至少在我这边是比较多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个实际上就是相当于心火不足,一气周流无力了,阴霾之气郁滞在整个上焦,所以一气周流就显得比较散漫,无力前行这么一种感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跟目前大部分心脏病患者他们日常的治疗方式是有关的,大部分病人都是接受西医的治疗。西医的治疗,大部分都是这种活血化淤的药。活血化淤的药呢,一般来说,西药是阿司匹林比较多一些。有些中成药,像丹参滴丸,都是非常常见的,都是以流通气血为主,以流通气血为主。本身就虚了,你再不停给他流通疏散,这就容易造成更虚,这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呢,好多病人稍微病情加重了,就愿意去打吊瓶,用点通活血管的,通心络呀,消炎药呀,好多乱七八糟的西药。那么这种输液呢,本身也是一股寒凉的液体,一股寒凉的水气,这样就对本来就已经比较虚弱的心火,无疑是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心火的衰败。所以这两种老百姓习以为常的治疗方式,造成了我们在临床上见到的慢性心脏病患者,出现这种情况:心火比较虚,阴霾之气,阴浊之物比较多的情况,出现了这么一种病象,这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一些。



对这种情况咱们怎么去治疗。李可老先生对于这种心衰,尤其是急性心衰,擅长用大量的四逆,大量的附,温通回阳,效果非常好。那么这种慢性心脏病呢,虽然算不上心衰,但是应该说是接近心衰,是这么一个状态。我们可不可以用这种大量的辛温之药去温通呢?按说应该是也可以。但是有一个弊端,就是大量的干姜附子这种辛温的药,如果我们用的量把握不好的话,确实容易出现一些反应。尤其是很多慢性心脏病患者他本身心率就不太好,或者心悸比较明显的时候,你用上大量辛温的药,他自己个人感觉比较明显或者比较剧烈,有的患者甚至会有点受不了的感觉。不是说不可以用,用的话有一定的风险。患者接受起来呢,他觉得我只要不是很累的话,也没有什么大事,结果吃了你的药,反而感觉更难受了。因为很多患者并不懂中医,容易产生好多的纠纷。如果病人已经心衰了,明显的心衰了,病人已经昏迷了,或者已经动不了了,气喘不上来了,这个时候你用大量的辛附,如果产生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哪怕有什么难受,病人可能当时也顾不上了。相对来说,病人的家属也好理解,重病就要用重药。所以我们当大夫呢,有时候也是比较为难:既要保证疗效,还要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理解与支持,这样才能配合起来。那么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用大量的辛温之药,有没有办法能够把这个病治得比较好呢?还是有,而且我个人认为呢,像这种情况,完全可以不用大量的辛温之品。我们换一个思路呢,也许效果也会很好,甚至会更好。



那么我们怎么来治疗这种情况。从脉象上来讲呢,这种脉它是一种散脉,气收聚得不是很好,我们就要帮助他这个气收起来。五味子是一个很好的收敛的药,五味子这个药能够把一身之气从上焦一直收到下焦去。所以也有人说,五味子是一个补肾的药。同时呢,黄芪主一身之气,黄芪它本身这股药气,是绵长香软,比较柔和的一股气。当然它是以升动,生发为主,往上走。不过黄芪的量用的比较大的时候,他就可以升已而降,促进一气周流。所以黄芪也是一个很好的药,用在这个时候---本身脉比较散,气比较虚。用黄芪补一下大气,用五味子收一下这种散乱的脉气。我们再加上一味药甘草。以前也跟大家聊过,甘草这个药呢,是掌控大局的一个药,这个时候一气接近溃散的边缘,用黄芪来补往上升,毕竟还是有一些散的风险;用五味子来收,那么就有收的过重,不利于一气升达的弊端。所以我们加上甘草来平衡一下,保证黄芪的升散,五味子的敛收,都能够控制在人身正常的土气范围之内,也就是甘草这股气的范围之内。甘草它的性味,跟人身这股土气是非常接近的,所以加上甘草来掌控大局。那么这三个药用什么比例呢?黄芪的量可以稍微大一点,至少用30克以上,30到60克都可以。甘草和五味子一般来说都用个二、三十克就可以。这几个药量都比较大。单纯这三味药:黄芪、五味子、甘草,对于我们讲的心气散漫,周流不畅,这个情况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当然这三味药是一个基本方。像这种慢性的心脏病人,肯定是有血淤的情况存在的,所以适当的加上一点活血化淤的药。为什么常用的中成药,很多也是活血化淤的,很多病人常年吃,效果并不是很好。就在于他对病象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首先要调控一气,把一气周流调控到一个正常的方向上,然后再去解决一气周流路径上的这些障碍:淤血啊、痰饮啊。这指的是以虚为主的情况,如果是以实为主话,那可能需要先去排除障碍物了。



很多中成药,治疗心脏病的,大部分里面都会都用到人参。我们在这里为什么用黄芪不用人参呢,黄芪是升达之象啊,人参是敛润之象,不一样的。病人这个时候需要升达,而不是需要敛润。所以这个时候呢,加上人参可能没有太好的效果。所以很多病人就说,我这个药很贵啊,你看这里面有什么西洋参、高丽参,长年吃为什么效果还不好,花了这么多钱。所以这个效果好不好,不在于这个药贵不贵,而在于咱们用的这个药,符合不符合这个病象。什么时候用人参比较好呢?如果病人啊,有股虚象,已经达到了这个虚得有点脱象,往外这个,摸着脉有那种那个,不光是散,而且是浮涩而数,感觉这个脉气啊开始往外跑了,这个时候呢用上人参往回收敛一下,直接补益一下五脏的真气,人参主补五脏。这个时候是比较合适。他这个时候的脉啊,就不是说脉大而散,他是脉细脉涩而虚,脉象是完全不一样的。一般夏天中暑的时候,有时候这个脉啊,会摸到这种应用人参的这种脉,比较细比较涩。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中成药叫生脉饮,它用的就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是直接这个收润来主补五脏之气,麦冬呢它也是收润,收敛而滋润。麦冬它这股气是比较清透,你看它也是,把麦冬这个药煎,煎完之后你看一下,晶莹透明,咬一口比较脆一些,五味子也是有一股微微甘甜之气,给人一种比较清润的感觉。那么清气呢,这股清润之气主要就会作用在上焦,作用在心肺。所以对这种心气比较虚涩欲脱,这个时候呢用人参、用麦冬就可以收润而滋补,再加上五味子,全都是往里收。当然五味子这个收呢,还带着一股温补之气。比较好的北五味子,把它打碎了,去闻那个味,非常好闻的,淡淡的一股酸香之味,也是沁人心脾,补心气、补肾气都是非常好的。如果五味子你闻这个味啊,辛辣,很刺鼻,缺乏那种柔和之气,这样的效果就不好。那么生脉饮这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和我们刚才讲的黄芪、甘草、五味子,也是三味药,这两个呢,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两个相互对立的方子,一个偏于温升心气,一个偏于润收心气,一个用于心气升达不足,一个用于心气虚涩欲脱。那么,咱们讲的黄芪甘草五味子这三味药呢,大家也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呀,起一个跟生脉饮相对的名字,你也可以好记一些。(有朋友建议叫收心丹,那就叫收心丹吧,给他收摄一下这股虚散的心气。)那么这三味药做为我们治疗慢性心脏病、心气比较虚,有一点偏散这种情况呢,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方。如果病情比较简单呢,单纯这三味药煎服的话见效也是很快的,几分钟就可以见到效果。如果碰上病人觉得有点胸闷呀,甚至有点心痛啊,只要摸着脉象是脉大而散,你就用这三味药,往往可以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



那么这是咱们讲的这个基础方,那么在这个基础方的基础上呢,病人如果有这个瘀血的情况,还是要适当的配上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以使一气周流的道路通畅一些。平常咱们用的中成药,我个人觉得有点过于活血化瘀了,太过了也不行。活血化瘀用什么比较好呢?我个人呢比较喜欢的一对药是元胡红花。元胡这味药呢,是个根茎了,圆圆的,质地比较硬一些,类似胶状的,有一点胶质,比较硬的胶一样,然而打碎之后还是粉性。我个人理解元胡它的效果跟三七有点类似,只是三七呢还带有——因为三七好像是跟人参科还是什么比较接近一些,三七是五加科——三七跟元胡相比呀,三七还有一点补益的作用,它不光有活血的作用,还有补益之用,而元胡呢,主要表现为以活血化瘀为主,它的活血化瘀的效果我感觉比三七还要好,但是它的补益的效果没有三七那个效果。关键是元胡比三七便宜,所以相对来说老百姓用起来还比较好接受一些。还有一方面就是因为这个元胡呢,这种圆圆的这个东西,那就不像是麻黄那样非常锐利的那种,麻黄在本经里面也是讲它主破癥瘕积聚,麻黄也有很好的活血的作用。很多这个同样里面也用到了麻黄治疗心脏病,路子是没有错的,但是麻黄散得太厉害,一般情况下用的话不太合适。所以元胡这个圆圆的比较圆润啊,它这个药力呢就比较温和一些,质地比较坚硬,所以这个劲呢,虽然药劲不小,但是呢,节奏比较慢,动作比较缓和,那么这个对于这种慢性的淤滞、长期的淤滞尤其比较合适一些,缓缓建功,王道之中慢慢就见效了,效果很好的。麻黄就是立杆见影,但是消耗也大。红花呢,红花就非常得细软,比较温柔了一些。打个比方说,元胡把比较难缠的这些瘀结,把这些瘀血给破开了,红花就在后面打扫打扫,流通一下,把一些细小的东西也收拾一下,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元胡和红药呢,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对活血化瘀的药,效果临床上来看也还不错,一般呢我都是用10克左右,用的量也不会太大,太大了的话消耗得正气比较多一些。这是对这个伴有瘀血情况的处理。



还有的病人呢,他还有这个轻度的这种肿胀、浮虚,他可能也不是明显的水肿,只是感觉看着好像有点虚胖的那种感觉。这个时候呢,这实际上就是湿气,或者说是水气,由于这种气血的瘀结,气血瘀结了之后呢,水气也跟着走不动了,也在周身停留,面部可能表现得更明显一些。像这种湿气,它不是一个明显水肿的湿气,如果用大量的利湿的药,利湿药都是通利之品,消耗正气呀,有时候呢也不太好。那我给他用什么呢,这时候我一般喜欢用两个药比较多一些,一个就是灵脂,一个是鸡屎醴。那五灵脂我们知道也是一个活血化瘀的药实际上,咱们比较熟悉的这个失笑散,活血化瘀的失笑散,就是蒲黄、五灵脂这两味药。为什么用五灵脂呢,五灵脂就是老鼠屎呀。以前也跟大家聊过五灵脂有抑制木气冲动的特性,一股非常冲动的木气,勃勃向上时候,它有对这种木气有比较好的压制作用,或者说是有比较好的泄下的作用。因为凡是这个五灵脂呢,它是一个是臭秽之物,污秽之物。内经讲肾呢属水,肾气啊,对气味而言,它是一股腐臭之气,肾气是收藏下行的,所以这股收藏下行之气呢,可以把这些腐臭之气啊排出体外。同样的道理,体内如果有这种腐秽,秽浊之气、腐臭之气也可以激发肾气的下行,激发一气往下走,身体有一种自已的调节,把这些腐秽之气自已排出体外。肾气本身是很轻灵的,说这个“其臭腐”,它的味臭秽的,主要是讲由于它本身下行的趋势,所以具有这种把这些臭秽之气啊收集外排的作用,显得好像是一有臭味,就跟肾粘上边了,实际上真正的五脏藏精气,藏得都是清静之气,不会藏臭气。那么用上五灵脂之后呢,体内这股臭秽之气无形当中增多了,所以人体呢就会自动调动,这像这个自净的功能一样,自已会把这些污浊排出去,它就会加强这方面的作用。实际上就是调动收藏之气的作用,把这些瘀浊呢往外排,往下走,往下疏通,这么一个作用。那么这样的话呢,用五灵脂这个药,就可以调动人体自身之气,把这股淤滞在上焦的这种瘀浊的阴霾之气,水湿之气,把它带下去。除了五灵脂呢,鸡屎醴就是公鸡拉得屎,一般古人用鸡屎白,要炒一下,干燥的,一般就是农村呀自已养得鸡比较干净一些,你要是养鸡场的那个可能不太合适,都不知道喂得些啥。就是散养的,自已家养的在乡下如果有的话,可以用鸡屎醴,鸡屎醴呢,这个效果比五灵脂还要好一些。有一些顽固性的水肿啊,西医好像叫粘液型水肿还是什么的,用好多利湿药,都不管用,排不出去,解决不了。这时候用上一点鸡屎醴,效果很好,水肿可能跟着就消了。所以有时候呢,用上这些秽浊之气呀,我在想,就好像你看天上有云不下雨,打上点碘化银,人工降雨,雨就下下来了。这些臭秽之气呀是不是就像一个催化剂一样,或者像一个附着物一样,把这些瘀浊的东西,粘粘的、附着在体内排不出去的,单凭这个气啊冲涮不下来的,你给它来上点这个东西,粘在一块儿带下来,这么个意思。所以这个不要以为,这些糞便啊,这么污秽的东西这怎么当药呢,怎么能喝下去呢?凡药都自然有它的功效。就是一物有一物之妙用嘛。所以不要说有些药很便宜,有些药看着好像不是什么好东西,就不用了。


这是讲了这个淤滞的问题。也就是这个水肿,这种这个发虚得的水肿,我们用这种秽浊之物来帮助它排除,这个效果是很好的。大家有机会可以在临床上试一下。对于这种慢性的瘀浊呢,我想咱们用五灵脂啊,鸡屎醴啊,效果比较好。如果是急性的,现在多讲一讲,比方说像外伤,一切心胸部位,所说的内伤,外面看着好像没什么事,里面觉得疼得不行,比方说被哪儿撞了一下,成了内伤了,去拍了个片子也没看出有直么问题来,还看不出来,不知道问题在哪里,那么这个时候呢,有一个很好的药啊,叫什么呢,叫人中白。人中白就是尿垢啊,就是咱人小便结成的尿垢,那么它治疗这种外伤瘀血啊效果非常好。尤其是这种内伤。道理跟我刚才讲得这个是一样的。如果是那种水火烫伤的话,在农村的话,小孩不小心水火烫伤了,又没有药。老人啊比较有经验的就知道,赶紧把这个烫伤的这个手啊,赶紧用这个小便,泡在小便里面,马上能止疼,而且以后还不留伤痕,道理也是一样的,都是活血化瘀。排出淤滞都是这个作用。大家可以自已去体会。

那么说到这里呢,给大家讲一个具体的病例。这个病人是个男性病人,四十多岁了,他来了之后呢,说是,去年秋天来找我看。他说他在家收苹果,秋天苹果熟了呀,农民,说是干不动了,一干就喘不过气来,很着急。家里的主要劳力呀,正收苹果的时候干不动怎么行呢。住院,苹果还没卖,没钱住院啊,所以赶紧到门诊来有什么办法,花钱又少,又能把问题很快解决一下。那么这个病人是典型的,整个面色都是晦暗色,面部虚浮,手足有点虚肿,也是那种水暗色,一股黑气、水气之色。他的指端都已经有点膨大了,杵状指,心脏病的典型表现。摸他的脉就是那种非常典型的浮大,不是浮了吧,就是脉比较大,比较散,摸着没什么劲,没有冲劲,应该这个正当壮年的人,脉摸着一点气势都没有。舌质也是比较暗的。当时我就跟他讲,我说你这个都不用去做这个心脏彩超,心脏肯定已经变形扩大了。肯定经常的心慌,不光是气短,这个人说,是。好在他也说也没钱,也没做过心脏彩超。那么当时给他用的药呢,就是用的我们这个黄芪、甘草、五味子这个基本方加减。记得黄芪当时给他用的量比较大,用了120克左右,他要求见效快呀,量少了可能觉得没有那么快的效果。这个人问题还有小便不利,它也是阴霾之气啊,淤滞体内,小便很少。排小便的时候都没劲感觉,排不出来啊,也不是排不出来,就是排着就不通畅那种感觉。所以当时,我说这个你回家一副药里面,自已加上,自已回家捡那个白色的公鸡屎,找那个干的,一副药里加上一块。病人当时就接受不了。说药里面还加鸡屎干什么,说他受不了。我说这个你加上这个药你能少花很多钱啊,不加这个药,再开别的药你多花钱呀。病人就说想了想同意了,那就加就加吧,只要能治病。那么这个病人是,当然稍微用了点运化中焦的药了。吃了三副药之后呢,回来反馈说好一点。说以前晚上睡得还不太好,现在晚上睡得比较塌实了。以前是这个稍微一动利害了,气就有点上不来,心慌,跳得非常快啊。现在好像是感觉拿点东西啊,还可以,有点效果。所以就接着又来看。那么就按这个路子呢,没怎么变,又吃了一个星期,基本上就是,普通的劳作啊,能够胜任了,至少可以去搬苹果搬不动,摘苹果是没有问题了,高兴。那么这个人断断续续在我这儿吃了有一个月左右的药。那自已感觉是好像是完全好了。实际上肯定没有完全好。因为他感觉没有症状了呀,干什么都可以了,就舍不得花钱了,农民都比较穷,只是住院报销,门诊不报销,他又没时间住院。所以他自己感觉差不多了,就不来看了。最后一次他来看病的时候,他整个面色已经比较红润了。刚来时候晦暗之色已经都没有了,人也显得精神了很多,胃口也比以前好了,心慌的感觉基本上没有了。当然这种病人如果想完全好,至少要三个月以上吧,才能有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从西医角度来讲,人体大部分体细胞大概是三个月左右更新一次,从中医的角度来讲,那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个月之后就万象更新了。所以咱们讲这种以虚为主的病人呢,在我这边至少按我这个思路来治疗呢,效果还算比较满意,没有用大量活血化瘀的药,也没有用大量补益的药,也不过用了行气、收气的药。依据病人真实的病情,用了这么一个简单的方子。所以大家如果临床上碰到类似的病人,可以试一试,这个方子还是一个比较平和、比较安全的方子。

接下来咱们讲第二种情况。刚才咱们讲的是以虚为主,还有一种病人是以邪实为主,以气壅、气滞为主,这种病人大部分都是比较年轻的病人。有些病人做心电图甚至会窦性心动过缓,严重的甚至会报告出一个传导阻滞,甚至是完全传导阻滞,都有可能。这种病人面色一般也是比较偏暗的,他的脉象跟刚才讲虚的脉象完全相反,这种脉象非常沉、非常细,也偏紧一些,就是沉细而紧。但是在沉细而紧当中呢,没有那种发硬的感觉,摸着不硬,还是相对较软。如果脉象摸着如果比较硬的话,这说明寒气比较盛,阳气比较虚一些。脉沉就是气淤在里面,不能开达。脉细也是,收在一块展不开。脉紧也是挤的比较紧,比较拥挤的感觉。整个气淤在里面了,出不来。这种病人也会有胸闷啊,心慌啊,也会有这些感觉,年轻人比较多见,老年人相对少一些,老年人还是偏虚的情况多见一些。象这种情况就是以邪实为主,正气还不是很虚,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大胆用一些辛温通散的药,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我常用的基础方,主要的方子。麻黄是往外开散啊,细辛是在里面比较深的层次舒达开散,附子是从元阳的角度鼓动一下,都是往外散的。所以有时候我们讲木气淤滞,这就是典型的木气淤滞,淤滞到什么程度?淤滞到心火已经失去了正常辛温通散的气质。火躲到地道里去了,没出来。从深浅层次来讲呢,细辛就是从比较深的层次往外散,麻黄从比较浅的层次往外散,从内到外,一直散到外面,从最里面散到最外面,附子就是加了把劲。这时候,麻黄附子细辛汤辛散的同时呢,要考虑到辛温通散必然消耗正气,必然耗气,必然耗伤阴津。所以这时候不能单纯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一定要加上一些比较滋润的药。加一点黄芪来弥补一下消耗的周流之气,加一点人参、麦冬,收润一下阴津,防止发散太过。我们的目的是让一气恢复正常的周流,不是把一气散出去就不要了。这时候可以把生脉饮这个方子,人参、麦冬、五味子可以合进去。当然如果淤滞比较明显的话,活血化瘀的药也可以往里加,但不是主要的,还是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量可以适当大一些。我在临床上,麻黄附子细辛多的时候都用到几十克,麻黄和细辛都用到二、三十克,附子可能会用到三五十克,量比较大,煎的时间长一点。细辛只要煎一个小时以上,没有问题的,不会有什么毒性。包括麻黄也是,麻黄时间煎的长了,非常剧烈的舒散之性也会稍微缓和一些。当然还是其他药不能代替的。就是煎的时间长,一个小时以上。另一个,喝的时候要少量频服,不要一下喝太多,欲速则不达。要慢慢的、一点一点把它拽出来,就是把淤藏在里边的这股气慢慢往出拽。就像老太太抽线头一样,捏着这个线头一点一点往出拽,慢慢就全拽出来了。所以用大量麻附辛少量频频服用,比方说十分钟服一小口,或者二十分钟喝一口都可以,根据病人的体质。这时候药的作用就好比我们在不停抽线头一样,药力比较持续,药劲比较合适,人也能够耐受。如果一下喝太多,病人可能受不了。一般来说,这个药上午喝比较好一些,上午阳气生发呀,借着这股生发之势,效果更好。所以我一般都建议病人一付药一上午喝完,每隔十分钟或者二十分钟喝一小口,喝的时候要避风,躺着好好休息,有条件可以给他挂上一瓶葡萄糖,补充一下能量。不用其他药,只是输点葡萄糖就可以,因为消耗中气嘛。这样一般来说,效果很好,一副药喝完病人就会感觉胸闷啊,心疼啊这些症状会减轻。如果能连续用到一个星期左右,这个症状基本上就不明显了。我的病人大部分都是连续用一个星期,然后改成普通的调理药。如果必要的话,可以隔一段时间再连续用一个星期。一般有这么两三次,这个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如果从西医的诊断来看呢,窦性心动过缓啊,或者房室传导阻滞呀,有特别效果的西药并不是很多。中药呢,咱们用这个比较简单的办法,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说到这里,也跟大家交流一个病例。这是一个小伙子,二十出头,可能是家族性的,家里人都心脏不太好,被诊断为完全性右心室传导阻滞,平时总是觉得胸闷,心疼啊,心慌啊,西医说没什么更好的办法,没事,回去休息就好。因为他症状比较重一些,难以坚持工作,所以过来找我看。我给他用的就是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麻黄用了三十克,细辛用了二十克,附子用了六十克,附子是以四逆汤的形式,附子、干姜、甘草三味药的形式用的,都是六十克,同时还用了二十或三十克人参,我忘了。还加了一点运中焦的药。方子比较简单,药不多,就是量比较大。就告诉他回去先大火煎一个小时,小量慢慢喝。再买上一瓶蜂蜜,如果觉得喝了这个药,心慌、心跳得比较明显,药就不要喝了,就喝点蜂蜜,躺着休息一下。他回去第一次吃药的时候,也许喝得多稍微多了一点,也许第一次喝药,喝了药以后觉得心慌得很明显,有点不太舒服。但是喝了点蜂蜜,休息了会就好了。第一次喝完以后,觉得人整个身上就轻快了,觉得不那么疲惫了。连着喝了三副以后呢,再来的时候面色就已经改变了,那种灰暗的颜色就变得比较明润了。后来又给他用了五副,方子基本上没怎么变,还是小量频服。再喝完这五副以后,效果就更好一些了。以前一到晚上经常就会胸闷、心疼得睡不着觉,现在已经完全没有这个情况了,每天还能出去打打球,出一身汗还觉得很舒服,改善还是比较明显、比较迅速。复查这个心电图发现,发现传导阻滞依然存在。从症状上来讲,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但从现实来看呢,传导阻滞没有改善。中药对功能上的影响比较快,传导阻滞属于器质上的,恢复得慢一些,有可能是这个原因。从这个病例可以看到,中药的效果还是比较快的,不像他们说得,西医看急性病,中医看慢性病。咱们中医也可以做到比较快的效果。

因为我自己在临床上,因为不是专门研究心脏病这方面的专家,我看的病比较杂一些,什么病都看,这方面的病例也不是特别多,只能选这么两个吧,有代表性的跟大家交流一下。当然心脏病有很多,风心病,小孩心肌炎啊都很多。时间所限,不可能展开跟大家一一交流。只能从我见得比较多的两种类型的慢性心脏病上可以得出这么一个启示来。心火为病,一气周流在心火这个部位,应该是比较充沛有力,盛极而能收,是有这个特点。我们在治疗的时候就把握这个特点。虚的话,就帮助他恢复正常的盛壮的状态,就是扶正,同时也要注意不是单纯升散,这股盛壮的心火之气是要往回收的,是一个转折点。盛极而收,是一个临界点,要把握好这一点。把这一点把握好了,不管什么样的心脏病,我们都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比如象小孩心肌炎,单纯心肌炎,一味黄芪就可以治疗。据说一个老和尚碰到一个心肌炎的小孩发高烧,西医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只能是消消炎呀,养养心呀,老和尚对孩子的家长说,用五百克黄芪,连发三天汗就好了。大量的黄芪可以发汗。这个孩子就是用了三天黄芪,每天五百克,出了三天汗,这个病彻底好了。这是我以前的一个老师给我讲的一个真实病例,年代很久了,具体什么时候我也不清楚,他也不记得了。其实我们不用这样大量的,我们把量减少一下,对于一些单纯的小孩的心肌炎,长期用,一味黄芪就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黄芪这个药温和、升达,量用足了以后呢,又可以升极而降,收敛而降,能升能降,正好符合心气的这个特点。小孩本身自我恢复能力比较强,一般淤滞,把气给他流动起来,他慢慢自己就好了。给小孩用药,只要能治病,越简单越好。时间所限,今天咱们就讲到这里。还有一点时间,大家看看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大家再交流一下。

问:黄芪、甘草、五味子这个方子起什么名字。
答:我也没想好起什么名字,大家帮着给想一个?不在于起什么名字,大家知道这个道理就行。(已经有朋友建议叫收心丹。)

问:为什么不用三棱莪术活血?
答:三棱、莪术我感觉他这个破的作用有点太大,开破的作用比较峻烈一些,对于心气比较虚的情况不太合适,主要是这么考虑。而且三棱、莪术破於结的效果比较好,活血的效果我感觉不如元胡好。

问:看过有的中医说,心脏病是中气下陷。
答:这个好像是张锡纯老师说的,他好像说过大气下陷之类的,这个说法也对。因为本身心慌气短、脉比较散的情况,确实是气不能升达,不能升达就下陷了,只是说法不同而已。比较起来,思路是一样的。

问:黄元御和彭子益的理论的区别。
答:我感觉黄元御前辈和彭子益前辈讲的道理基本上是相通的。我个人感觉黄元御老师他在四圣心源里面讲得更全面、更深刻一些。彭子益老前辈呢,讲的更浅显、更通俗一些,相对面比较窄一些。他们讲的都是一个东西。如果说他们的区别的话,可以比喻成一个是专业版本,一个是普及版本,大概是这么个区别。

问:请谈一下五运六气的运用。
答:我对五运六气没有什么研究。非常抱歉,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谈。

康宣举了一个病例,说出汗对风湿性心脏病的作用:“我在火车上碰见一位老人,说以前有风湿性心脏病,每天就拼命干活,出大汗,把衬衣都染黄了。后来好了。”呵呵,这个病例跟我们刚才讲得好像有点类似。拼命干活也是疏通淤气,出汗也是排出淤滞的一种方式。

刚才问中气下陷的这位朋友,说喝补中益气汤一个月也没有把心肌炎治好。补中益气汤这个药有点过于滋腻了。应该用比较轻柔的、流通一气的,再加上点排於浊的,单纯补益还是不太合适。

好了,那今天咱们就到这里吧,早讲完可以早休息。



本文由康宣、bEwAtEr 、一页书整理,安时处顺统稿校对。

[ 本帖最后由 根尘不偶 于 2009/10/25 17:39 编辑 www.med126.com/kuaiji/]
-----------从文章里看,根尘不偶老师在陕西行医,请问安时处顺先生知道老师在陕西那里吗?谢谢

[ 本帖最后由 根尘不偶 于 2009/10/25 19:13 编辑 www.med126.com]
-----------我有一个问题,根尘不偶老师是不是就是行者老师呀?

[ 本帖最后由 根尘不偶 于 2009/10/25 19:13 编辑 www.med126.com/shouyi/]
-----------学了四圣心源后,还是不懂得如何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学了根尘不偶老师的课,对四圣心源的内容大有豁然贯通的感觉!怪不得说学中医要有师承,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经老师一点拨,云开见日,喜不自禁!

好老师!好老师!拜谢!

[ 本帖最后由 根尘不偶 于 2009/10/25 19:14 编辑 www.med126.com/wsj/]
-----------我也想知道根尘不偶老师在陕西什么地方。感谢各位的辛勤整理,谢谢

[ 本帖最后由 根尘不偶 于 2009/10/25 19:14 编辑 www.med126.com/job/]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