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侣山堂 > 民间中医 > 正文:[转帖]中药大黄的炮制研究综述
    

本草求真:[转帖]中药大黄的炮制研究综述

[url=]中药大黄的炮制研究综述[/url]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20日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临床用药理论和药物配制的需要,将药材进一步加工的传统工艺,它是我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 中药炮制的方法众多,与药效一般有着密切关系,正如前人所说:“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实践证明,通过炮制能使中药饮片达到一定的净度和纯度标准、消除或减低中药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和增强中药饮片固有的性能 。大黄作为传统中药的一种以其能泻火解毒、主治湿热黄疸、跌打瘀肿、便秘等作用,被广泛研究 。

    1. 中药大黄概述:

    蓼科植物中称为大黄的原植物有60多种,中药正品大黄是指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北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南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去除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大黄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湖北及云南等省。由于大黄的炮制方法各异,因此中药大黄的处方用名也很多有:大黄、生大黄川军、酒军、酒大黄、醋大黄、熟军、熟大黄和大黄炭.成品大黄为不规则厚片或块,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中心有文理,微显朱砂点,质轻、气清香,味苦而微涩.酒大黄表面黑褐色,质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和心经 ,主要用于治疗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滞不停闭、时行热疫、暴眼赤痛、阳黄、水肿疔疮、汤火伤等症。经研究发现:中药大黄中起药效的是以蒽醌及其衍生物和游离苷元(如大黄酸、大黄素等)为主的一大类化合物.

    在现今,大黄的炮制方法有生用、制用两大类。生用主要是粉碎、闷润(取原药材,洗净闷透,切片,晒干);制用有酒大黄、单炒、炒焦、炒炭、单蒸、酒蒸、煮制、蜜制、酒制等方法。

    2. 大黄的炮制方法及其炮制后药性和用途

    2.1. 生大黄的炮制及其炮制后药性和用途

    2.1.1. 炮制:其炮制为取原药材拣净杂质,大小分档,洗净,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厚片或块,晾干或低温干燥,片面黄色,呈槟榔纹及朱砂点,气味浓厚。 但须注意:生大黄体大质坚,在水处理过程中,宜采取少泡法,缓缓润透,因大黄中所含的蒽甙类极性较大,能溶于水,在热水中更容易溶解,久泡后影响药物疗效,耗损率约为15%。

    2.1.2. 药性:生大黄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 泻下作用峻烈,具有泻火解毒的功能。

    2.1.3. 用途:用于实热便秘、高热、吐血、跌打瘀肿的治疗,外用能治烧烫伤(如〖金匮〗有云:治热毒肠的大黄牡丹皮汤;〖伤寒论〗有云:治湿热黄疸的茵陈蒿汤)

    2.2. 酒大黄的炮制及其炮制后药性和用途

    2.2.1. 炮制:取大黄片或块,用黄酒喷淋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干,色泽加深,筛去碎屑即可。

    2.2.2. 药性:大黄经酒炒后,因受热及氧的存在等各种因素影响,成分有所改变,酒炒大黄受热温度较轻(160~170℃)只有总游离蒽衍生物减量而结合型甙不受影响,耗损率约为5%,故泻下作用弱于生大黄,但酒大黄力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2.2.3. 用途:用于治疗目赤咽肿,齿哏肿痛。(如〖总录〗中治眼暴热 痛, 头肿起的大黄汤)

    2.3. 熟大黄的炮制及其炮制后药性和用途

    2.3.1. 炮制:取黄酒润透的大黄(大黄1公斤用黄酒0.3—0.5公斤切厚片或块,置蒸器蒸茏内密闭,以武火隔水蒸6—8小时,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褐色时,取出晒至八成干,再蒸一次,并将蒸器底下的水闷干后再干燥,片面呈黑褐色。

    2.3.2. 药性:熟大黄结合性大黄酸显著减少,鞣质只减少一部分,耗损率约为30%1,因此泻下作用缓和,收敛力亦有减弱,能减轻腹痛的副作用,增强活血祛瘀的功效。

    2.3.3. 用途:〖三因方〗有云:治跌打损伤,瘀血凝积,气绝欲死,烦躁疼痛的鸡鸣散)

    2.4. 大黄炭的炮制及其炮制后药性和用途

    2.4.1. 炮制:取大黄片或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凉干。

    2.4.2. 药效:大黄炒炭后,结合性大黄酸大量被破坏,所含鞣质仅部分被破坏,耗损率约为40%,其炭有吸附作用,因此泻下作用极弱,而收敛和吸附作用相对增强,有止血、止泻的功效。

    2.4.3. 用途: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的治疗(如:〖十药〗血不循经之呕血、咯血的十灰散)

    2.5. 醋大黄的炮制及其炮制后药性和用途

    2.5.1. 炮制:取大黄片或块,用米醋拌匀,焖润至透,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2.5.2. 药性:醋炒大黄后,结合性大黄酸严重被破坏,,其炭有吸附作用,因此泻下作用极弱,而收敛和吸附作用相对增强醋大黄泻下作用极微。主要以消积化瘀止血为主。

    2.5.3. 用途:用于血热有瘀出血。(如治小儿饮食过多,痞闷疼痛,食不消化,久而成癖)

    2.6. 清宁片的炮制及其炮制后药性和用途

    2.6.1. 炮制:取大黄片或块,置煮制容器内,加氺完全浸没药材,用武火加热,煮烂时,加入黄酒(100:30)搅拌,再煮成泥状,取出晒干,粉碎,过100目筛,取细粉,再与黄酒、炼蜜混合成团块状,置笼屉内蒸至透,取出揉匀,搓成直径约14mm的园条,于50℃――55℃低温干燥,烘至七成干时,装入容器内,闷约10天至内外湿度一致,手摸有挺劲,取出,切厚片,晾干。筛去碎屑。

    2.6.2. 药效:由于使用了煮、蒸(黄酒)、烘炮制方法,使总游离蒽衍生物减少,使得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药性平缓。

    2.6.3. 用途:用于治疗饮食停滞、口燥舌干,大便秘结之年老、体弱者及久病患者。

    2.7. 其它大黄的炮制方法

    2.7.1. 炒制 取大黄片,置热锅中,用微火炒黄或炒至微黄,放凉

    2.7.2. 盐制 取大黄片,用微火炒至外皮微焦黑,喷入盐水。每大黄片1kg,用盐30g,水适量

    2.7.3. 蜜制 先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沸,加入大黄片,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废,取出放凉。每大黄片100kg,用炼蜜18kg

    2.7.4. 药汁制 先将梗大黄拣净杂质,用清水浸泡约6-8小时捞出,浸泡的水待澄清滤净泥沙杂质后,倾入锅内。每百公斤原干药加辅料(鲜车前草10kg,鲜侧柏叶10kg),与大黄分层放入锅内,用武火煮4-6小时,煮全水将近干时,加入白酒10kg,拌匀,再用文火煮约10-20分钟,吸干水分,取出。除去车前草、侧柏叶,将大黄晒晾至五成干时,用刀切成7-10mm的小方块,晒干或烘干。晒时勤翻动,以免发霉。

    3. 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影响

    3.1. 中药大黄炮制的其它炮制研究

    3.1.1. 解热作用

    大黄生品、酒炒品、酒炖品及炒炭品水煎剂,在同等剂量下,对鲜酵母致热大鼠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持续时间达3h以上;仅受热程度强、受热时间长的酒炖大黄和大黄炭,在给药后3h解热作用较生品减弱,临床亦证实,单味酒炖大黄汤剂用于治疗急性菌痢。例,与生大黄组解热效果一致,而熟大黄胃肠道不良反应少3.

    3.1.2. 止血作用

    采用整体模型实验一一在应激状态下(拘束水浸法)造成大鼠胃乳膜糜烂性大出血,观察到生大黄、酒炖大黄、大黄炭内服均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如提前给药3d再进行应激实验,3种样品均显示出明显的抗应激效应,对胃乳膜在应激状态下发生的病损起到了预防作用,从而减少了胃乳膜出血灶的发生。用生大黄、酒炖大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1例,均有较好的止血作用。生大黄较酒炖大黄的止血速度快,作用好,止血天数少,而熟大黄不良反应少.

    3.1.3. .抑制消化酶活性

    生大黄粉混悬液可使幽门结扎胃溃疡大鼠胃液游离酸浓度降低80%左右,并显著抑制了胃蛋白酶活性,而酒炖大黄对胃酸、胃酶均无影响。在试管内及近似胃肠道的生理条件下,生大黄对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酒炖大黄及大黄炭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能力最强,而对胰蛋白酶、胰淀粉酶活性的抑制能力较弱或无明显影响。醋炒大黄对胰蛋白酶的抑制能力最强,而对胰蛋白酶、胰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未见减弱。酒炒大黄和清宁片对胰淀粉酶活性的抑制能力最强。从对消化功能影响角度来看,熟大黄、大黄炭、清宁片达到了消除或缓和苦寒败胃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中药大黄是中国特产药材之一,用药历史悠久,早期传入欧美地区,殊有“唐大黄”之称。由于药效确切早被各国药典所收载,成为世界性法定药物。西医临床多用作泻下药或健胃药,而中医是采用其酒制、醋制、蒸制、制炭等多种规格的饮片入药。拓宽了用药范围,提高了药效可谓中医的一大特点。《本草纲目》中记载大黄有80余处,组药入方剂的有50首之多。在急危病症中亦多选用有大黄及其制品。此等已被证实是由于大黄在炮制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加热,如炒制、蒸制、制炭等处理后,对其内含的多种药效成分起到量和质的变化,因而改变了生大黄固有的药性和功效,使其饮片由攻下改变为缓下作用,有的饮片发挥了良好清热解毒或凉血止血等作用,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为了使中药大黄走出国门为世界各国人士所接受,我们应利用高科技下的各种先进技术和各相关学科的介入,集中高级知识人才,努力提高中药炮制的技术和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标准,去开拓中药炮制更广阔市场

http://www3.100md。com/htmlcontentb.asp?url=/html/DirDu/2007/03/20/39/86/33.htm

[ 本帖最后由 糊涂王子 于 2007/5/3 19:26 编辑 www.med126.com/jianyan/]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