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小儿推拿 > 推拿疗效 > 正文: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16例
    

推拿疗效: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16例

更新时间:2017/6/13 小儿推拿网校培训 评论

推拿疗效: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16例

摘要:

目的:观察推拿按摩结合运动疗法对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治疗效果。

方法:以中医推拿按摩结合Bobath、Vojta、上田法等运动疗法综合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16例。

结果: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1例。

结论:推拿按摩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显著。

关键词:脑性瘫痪,按摩,运动疗法

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常见合并疾病包括:癫痫智力低下、语言落后、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等。

脑性瘫痪临床分为(1)痉挛型、(2)不随意运动型、(3)共济失调型、(4)肌张力低下型、(5)混合型。其中痉挛型脑瘫占60-70%,痉挛型脑瘫按瘫痪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单瘫:单个肢体受累;(2)双瘫:四肢受累,上肢轻,下肢重;(3)三肢瘫:三个肢体受累;(4)偏瘫:半侧肢体受累医学全在.线.提供.;(5)四肢瘫:四肢受累,上、下肢受累程度相似[1]。虽然脑瘫患儿的脑损伤是非进行性的,但其运动机能障碍却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变化,所以脑瘫患儿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医治,往往终身残废。

近来我们以推拿按摩为主结合功能训练治疗1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全部资料来自我院2006年1月至12月的门诊及住院病人,均符合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定的诊断和分型标准[2]。16例患儿中,男9例,女7例;1岁以下3例,1~2岁2例,2~6岁10例,6~12岁1例,平均年龄4.26岁。大多数患儿有围产期损伤史,其中早产8例,缺氧9例,窒息1例,黄疸2例,低体重2例,先兆流产史4例,双胎1例,新生儿肺炎3例,脐带绕颈2例,其中11例存在两个或以上高危因素。其中偏瘫3例,双瘫4例,三肢瘫2例,四肢瘫7例。合并癫痫4例,合并智力低下8例,合并自闭症1例,合并语言落后8例,视力障碍1例。

2、治疗方法

2.1)推拿按摩

1)头颈部:用五指推法循三阳经走行循经点按,至颈部改为三指拿法。沿颈项两侧拿至大椎两侧。再用单指点按印堂、百会、四神聪、太阳、风池、头维、大椎穴。语言不利加哑门、上廉泉,视力障碍加攒竹、睛明、承泣,听力障碍加耳门、听宫、听会,流涎加地仓、颊车。根据患儿病情点按头部运动区、感觉区、智力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平衡区。斜颈:取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捏拿患侧风池、风府、耳后高骨、风门、大椎、肩井,手法由轻到重,按揉胸大肌2~3分钟,按揉捏拿患侧胸锁乳突肌5~10分钟;一手扶住患侧肩部,一手扶住头顶部,使头部向健侧肩部倾斜,牵拉患侧胸锁乳突肌,或双手捧住患儿头部两侧略上提,将头向左右旋转(在生理许可范围内),最后以掌根或鱼际擦法擦至局部温热充血。

2)腰背部:患儿取俯卧位, 循督脉及膀胱经走向施以滚法、揉法、拍法,点按督脉及两侧膀胱经各穴。重点点按肝俞、命门、肾俞穴,最后施以捏脊法。自下而上用双手中指、食指、无名指握成半拳形,拇食指前移捏起脊柱两侧皮肤,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两旁,强刺激5~10遍。

3)四肢:患儿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上肢:肩外旋伸肘掌旋前位。采用拿捏法、滚揉法在肩胛周围施术,配合肩前屈、后伸、外展等被动运动。然后用四指拿法从肩部至腕部拿捏,充分刺激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及前臂各肌群。双掌对搓,循手三阳、三阴经走向放松各肌群。如有肩内旋、肘屈不伸、腕下垂,加用肩髃、肩贞、曲池、手三里、内关穴。

4)下肢:应用滚法、揉法、弹拨法充分刺激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和胫前肌群,点按环跳、委中、伏、风市、阳陵泉、解溪穴、足三里、太溪。配合被动屈曲髋膝踝关节。大腿内收交叉的患儿在内收肌处用按揉法放松内收肌群,循肌群走向弹拨,同时配合髋外展外旋,牵拉大腿内收肌群,固定保持一定时间。尖足患儿,用四指推、掌揉法、弹拨法放松腓肠肌群,可点按承山穴,配合固定膝关节,被动牵拉,过度背曲足部,以牵拉跟腱。足下垂可加按承山、昆仑穴。

5)手指关节:采用捻法,对五指进行被动屈伸运动,点按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位。拇指内收、握拳不放的患儿,可点按合谷、后溪穴,拔伸手指,点按八邪穴。

2.2)运动疗法

按照正常小儿神经发育顺序即从头到尾,从抬头、翻身、到坐、爬、立、行的规律灵活运用Bobath,Vojta,上田法等运动疗法进行训练,以纠正患儿异常姿势,促进主动运动,提高肌力。

Bobath法训练手法灵活多样,先用抑制性手技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然后利用促通手技增加正常刺激的信号传入,使神经中枢恢复和获得正常的运动感觉,形成正常姿势和运动,同时加用关键点控制和叩击性手技。

Vojta法的训练是反射性翻身(R-u)和反射性腹爬(R-k)。基本手技是先把患儿摆好出发姿势,然后利用固定诱发带的压迫刺激,诱导产生反射性移动运动,通过这种移动运动的反复规律性地出现,刺激正常运动的反射通路,从而抑制异常运动的发生,形成正常姿势和运动,促进主动运动。

上田法是对处于紧张、痉挛的颈、躯干、手足采用手法,顺着其屈曲、伸展的方向,应用一定力度加大其屈曲,伸展及旋转的程度,并保持一定时间,以降低肌张力,达到治疗目的。

临床常用的有单双腿蹲起练习,借助斜板的蹲起练习,单双腿搭桥练习,俯卧位手支撑抬头练习,跨步蹲起练习,跨步练习、反射性翻身,反射性腹爬,促进抬头的拉起练习,促进肢体协调性的四爬练习,增加上肢协调性的摆臂练习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借助器械进行训练。

2.3)疗程

推拿按摩与功能训练密切结合,每次治疗40分钟医学.全在.线搜.集 . www.med126.com,10次为1个疗程,经6个疗程判定疗效。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3] 

显效:生活自理,肢体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智力接近正常;有效:肢体功能部分恢复,对周围环境反应较前敏感;无效:肢体功能无改善,反应迟钝,智力低下等治疗前后无改善。


[1] [2] [3] 下一页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