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抗心律失常药有( )
A.维拉帕米
B.利多卡因
C.苯妥英钠
D.普奈洛尔
E.胺碘酮
学员提问:我对这道题不是很理解,而且没有应试指南上找到明确的解释,希望老师尽可能详细地帮我解释一下,谢谢!
答案及解析:
A.维拉帕米
(一)维拉帕米抗心律失常作用
1.自律性
离体实验中,维拉帕米能降低窦房结起搏细胞的自律性。整体中此效应被反射性的交感神经兴奋所部分抵消,也能减少或取消后除极所引发的触发活动。
2.传导速度
减慢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传导速度。
3.不应期
延长慢反应动作电位的ERP.
(二)维拉帕米临床应用
·治疗房室结折返所致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奏效较快较佳,能使80%以上患者转为窦性节律,可作首选药物应用。
·治疗心房颤动或扑动则能减少室性频率。
·对房性心动过速也有良好效果。
·对室性心律失常虽也有效,但与其他药物相比并无特别优越性,因而少用。
·对缺血复灌后所发生的心律失常也有防止及取消的效果,这是通过其钙拮抗作用和α受体阻断作用所取得的。
·维拉帕米一般不与β受体阻断药合用。对窦房结疾病、房室阻滞及严重心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或禁用。
B.利多卡因
(一)药理作用
·利多卡因对心脏的直接作用是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但仅对希-普系统发生影响,对其他部位心组织及植物神经并无作用。
1.降低自律性
治疗浓度(2~5μg /ml)能降低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对窦房结没有影响,仅在其功能失常时才有抑制作用。由于4相除极速率下降而提高阈电位,又能减少复极的不均一性,故能提高致颤阈。
2.传导速度
利多卡因对传导速度的影响比较复杂。治疗浓度对希-浦系统的传导速度没有影响,但在细胞外K+浓度较高时则能减慢传导。血液趋于酸性时将增强其减慢传导的作用。心肌缺血部位细胞外K+浓度升高而血液偏于酸性,所以利多卡因对之有明显的减慢传导作用,这可能是其防止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室纤颤的原因之一。对血K+降低或部分(牵张)除极者,则因促K+外流使浦肯野纤维超极化而加速传导速度。大量高浓度(10μg/ml)的利多卡因则明显抑制0相上升速率而减慢传导。
3.缩短不应期
利多卡因缩短浦肯野纤维及心室肌的APD、ERP,且缩短APD更为显著,故为相对延长ERP.这些作用是阻止2相小量Na+内流的结果。
(二)利多卡因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良好,但肝首关消除明显,仅1/3量进入血液循环,且口服易致恶心呕吐,因此常静脉给药。血浆蛋白结合率约70%,在体内分布广泛,表现分布容积为1L/kg,心肌中浓度为血药浓度的3倍。在肝中经脱乙基化而代谢。仅10%以原形经肾排泄,t1/2约 2小时,作用时间较短,常用静脉滴注法。
利多卡因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是一窄谱抗心律失常药,仅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特别适用于危急病例。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及强心甙所致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纤颤有效。也可用于心肌梗塞急性期以防止心室纤颤的发生。
不良反应较少也较轻微。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嗜睡、眩晕,大剂量引起语言障碍、惊厥,甚至呼吸抑制,偶见窦性过缓、房室阻滞等心脏毒性。
C.苯妥英钠
(一)药理作用机制
苯妥英钠对神经元和心肌细胞膜,有稳定作用,降低其兴奋性。
1.阻断电压依赖性Na+通道,减少Na+内流。
2.治疗浓度的能选择性阻断L和N型Ca2+通道,但苯妥英钠对丘脑神经元T型Ca2+通道无阻断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失神性发作无效的原因。
3.抑制钙调素激酶的活性。
(二)临床应用
1.抗癫痫
苯妥英钠是治疗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但对小发作(失神发作)无效,有时甚至使病情恶化。
2.治疗中枢疼痛综合征
中枢性疼痛综合征包括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等,其神经元放电与癫痫有相似的发作机制。感觉通路神经元在轻微刺激下即产生强烈放电,引起剧烈疼痛。苯妥英钠能使疼痛减轻,发作次数减少。
3.抗心律失常
D.普萘洛尔
(一)普萘洛尔药理作用
·交感神经兴奋或儿茶酚胺释放增多时,心肌自律性增高,传导速度增快,不应期缩短,易引起快速性心律失常。普萘洛尔则能阻止这些反应。
1.降低自律性
对窦房结、心房传导纤维及浦肯野纤维都能降低自律性。在运动及情绪激动时作用明显。也能降低儿茶酚胺所致的迟后除极幅度而防止触发活动。
2.传导速度
阻断β受体的浓度并不影响传导速度。超过此浓度使血药浓度达100 ng / mg以上,则有膜稳定作用, 能明显减慢房室结及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对某些必须应用大量才能见效的病例,这种膜稳定作用是参与治疗的。
3.不应期
治疗浓度缩短浦肯野纤维APD和ERP,高浓度则延长之。对房室结ERP有明显的延长作用,这和减慢传导作用一起,是普萘洛尔抗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基础。
(二)普萘洛尔临床应用
·Ⅱ类药物适于治疗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的各种心律失常。
1. 室上性心律失常
包括心房颤动、扑动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此时常与强心甙合用以控制心室频率,二者对房室结传导有协同作用。也用于治疗由焦虑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引发的窦性心动过速。
2. 室性心律失常
对室性早搏有效,能改善症状。对由运动或情绪变动所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良好。较大剂量(0.5~1.0g/日)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也有效。医.学全.在.线网站www.med126.com
E.胺碘酮
·Ⅲ类药——延长APD的药物
这类药物能选择性地延长APD,主要是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和浦肯野纤维细胞的APD和ERP,而少影响传导速度。
(一)胺碘酮药理作用
胺碘酮较明显地抑制复极过程,即延长APD和ERP。它能阻滞钠、钙及钾通道,还有一定的α和β受体阻断作用。
1.自律性
主要降低窦房结和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可能与其阻滞钠和钙通道及拮抗β受体的作用有关。
2.传导速度减慢
浦肯野纤维和房室结的传导速度,也与阻滞钠、钙通道有关。临床还见其略能减慢心室内传导。对心房肌的传导速度少有影响。
3.不应期延长
长期口服数周后,心房肌、心室肌和浦肯野纤维的APD、ERP都显著延长,这一作用比其他类抗心律失常药为强,与阻滞钾通道及失活态钠通道有关。
胺碘酮临床应用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可用于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如用于心房颤动可恢复及维持窦性节律,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有效。对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可静脉给药,约对40%患者有效。
长期口服能防止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复发,持效较久。对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还能降低猝死率。
(二)胺碘酮不良反应
·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
·胺碘酮也影响肝功能,引起肝炎;
·少量自泪腺排出,故在角膜可有黄色微型沉着,一般并不影响视力,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胃肠道反应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
·有震颤及皮肤对光敏感,局部呈灰蓝色;
·最为严重的是引起间质性肺炎,形成肺纤维化。
·静脉注射可致心律失常或加重心功能不全。
答案是:A、C、D、E
【药理学】如何理解氯丙嗪的镇静作用与α及H1受体阻断作用有关?
答案及解析:
氯丙嗪主要对DA受体有阻断作用,另外也能阻断α受体和M受体等。
DA受体存在于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至少有D1和D2二种亚型。D1受体与GS蛋白相偶联,激动时可经GS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 增加。在外周引起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增强。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尚不清楚。D2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见于脑内DA能神经通路。
脑内DA通路有多条,其中主要的是黑质-纹状体通路、中脑-边缘叶通路和中脑-皮质通路。前者与锥体外系的运动功能有关,后两条通路与精神、情绪及行为活动有关。此外还有结节-漏斗通路,与调控下丘脑某些激素的分泌有关。D2受体与Gi蛋白相偶联,激动时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另还能开放钾通道。氯丙嗪对脑内DA受体缺乏特异的选择性,因而作用多样。
【药理学】1.阿糖胞苷有抗肿瘤作用,请问它可以抗病毒吗,如果能的话,它的机制是不是与阿糖腺苷相似呢?
2.阿昔洛韦和金刚烷胺可以用于RNA病毒感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