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考研医学院校执业医师执业药师执业护士卫生资格
医学图谱资源下载医学英语临床技能理论教学药学理论
论坛网校博客书店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主站精华
论坛精华
...
执业医师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医师 >> 实践技能 >> 临床技能 >> 正文:技能考试第一站:病历分析糖尿病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试题第一站:病历分析糖尿病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4-30 执业医师论坛
1. 对于酮症酸中毒的治疗,补碱性药物应注意哪些问题?
轻症病人经输液和注射胰岛素后,酸中毒可逐渐纠正,不必补碱。严重酸中毒使外周血管扩张和降低心肌收缩力,导致低体温和低血压,并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当血pH低至7.1—7.0时,有抑制呼吸中枢和中枢神经功能,诱发心律失常的危险,故应给予相应治疗。但补充碳酸氢钠过多过快又可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二化碳透过血脑屏障的弥散能力快于碳酸氢根,快速补碱后,血pH上升,而脑脊液pH尚为酸性,引起脑细胞酸中毒,加重昏迷。又因回升的pH和保持低浓度2,3—DPG二者均加强血红蛋白和氧的亲和力,不利于氧的释放向组织供氧,有诱发或加重脑水肿的危险。此外,还有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和反跳性碱中毒等不良影响,故补碱应慎重。如血pH降至7.1,或血碳酸氢根降至5mmo1/L(相当于CO2结合力4.5—6.7mmol/L),给予碳酸氢钠50mmo1儿,可用5%NaHCO384m1,用注射用水稀释成1.25%溶液,静脉墒注。如血pH>7.1或碳酸氢根>10mmol儿(相当于CO2结合力11.2—13.5mmo1儿,无明显酸中毒大呼吸者,可暂不予补碱。在纠正代谢紊乱过程中,代谢性酸中毒也会得到改善和纠正。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2. 胰岛素应用的适应证有哪些?
主要有:①1型糖尿病;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②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变、神经病变、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④因伴发病需外科治疗的围术期;⑥妊娠和分娩;⑥2型糖尿病病人经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末获得良好控制;⑦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⑧营养不良相关糖尿病。

3. 在酮症酸中毒的治疗中,胰岛素的使用原则是什么?补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胰岛素治疗 : 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小剂量(速效)胰岛素治疗方案(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1U)有简便、有效、安全,较少引起脑水肿、低血糖、低血钾等优点,且血清胰岛素浓度可恒定达到100一200微克/mL。

方案: 100一200微克/mL这一血清胰岛素浓度已有抑制脂肪分解和酮生成的最大效应,且有相当强的降低血糖效应,而促进钾离子运转的作用较弱。通常将速效胰岛素加入输液中持续静脉滴注(应另建输液途径)。亦有采用间歇静脉注射或间歇肌肉注射,剂量仍为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1U。以上3种方案均可加用首次负荷量,静脉注射胰岛素10—20U。血糖下降速度一般为每小时约降低3.9—6.1mmoL/L(70一110mg/dL)。如开始治疗后2h血糖无肯定下降,提示病人对胰岛素敏感性较低,胰岛素剂量应加倍。在输液及胰岛素治疗过程中,需每1—2h检测血糖、钾、钠和尿糖、尿酮等。当血糖降至13.9mmol/L(250mg/dL)时,改输5%葡萄糖液并加入速效胰岛素(按每3—48葡萄糖加1U胰岛素计算)。若治疗前血钠偏高,胰岛素用量可相对加大些,以避免因血糖下降缓慢致输注氯化钠时间过长,增加钠和氯的入量。但血糖下降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小时6.1mmol儿为宜。尿酮体消失后,根据病人尿糖、血糖及进食情况调节胰岛素剂量或改为每4—6h皮下注射胰岛素1次。然后逐渐恢复平时的治疗。

输液 : 输液是抢救DKA首要的、极其关键的措施。病人常有重度失水,可达体重10%以上。通常使用生理盐水,补液总量可按原体重10%估计。如无心力衰竭,开始时补液速度应较快,在2h内输入l000一2000m1,以便较快补充血容量,改善周围循环和肾功能。以后根据血压、心率、每小时尿量、末梢循环情况以及必要时根据中心静脉压,决定输液量和速度。从第2至第6h约输入1000一2000m1。第1个24h输液总量约4000一5000m1,严重失水者可达6000一8000m1。如治疗前已有低血压或休克,快速输液不能有效升高血压,应输入胶体溶液并采用其他抗休克措施。对年老或伴有心脏病、心力衰竭病人,应在中心静脉压监护下调节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开始治疗时因血糖已高,不能给予葡萄糖液,当血糖降至13.9mmol/L(250mg/d1)左右时方改输5%葡萄糖液,并在葡萄糖液内加入速效胰岛素。如病人清醒,可鼓励饮水。

4. 如何区分1、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10%,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80~90岁时也可患病。病因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破坏,自身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起病时血清中可存在多种自身抗体。1型糖尿病发病时糖尿病症状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即有酮症倾向,需依靠外源胰岛素存活,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威胁生命。在接受胰岛素治疗后,胰岛B细胞功能改善,B细胞数量也有所增加,临床症状好转,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这就是所谓的"蜜月期",可持续数月。过后,病情进展,仍然要靠外援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和遏制酮体生成。

2型糖尿病,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0%,发病年龄多数在35岁以后。起病缓慢 、隐匿,部分病人是在健康检查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的 。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多,或少,或正常,而分泌高峰后移。胰岛素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在发病中占重要地位。2型糖尿病病人中约60%是体重超重或肥胖。长期的过量饮食,摄取高热量,体重逐渐增加,以至肥胖,肥胖后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无明显酮症倾向。多数病人在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可稳定控制血糖;但仍有一些病人,尤其是非常胖的病人需要外源胰岛素控制血糖。因此,外源胰岛素治疗不能作为1型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指标。 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与HLA抗原频率无关联。与自身免疫反应无关联,血清中不存在胰岛细胞抗体及胰岛素自身抗体。

[1] [2] 下一页

...
评论加载中...
网 名: (必填项)
评论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09,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不做学术交流考试咨询
皖ICP备06007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