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俗称“蛀牙”、“虫牙”。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中的无机物脱矿,有机质分解,从而使硬组织逐渐毁坏崩解形成实质缺损而形成的,牙齿在色、质、形各方面均会发生变化。初期,牙齿龄坏部位的硬组织内脱钙,微晶结构变化,透明度改变,牙釉质呈白垩色。继之病变都有色素沉着,呈黄褐色或棕褐色。随着脱矿和有机质破坏分解不断进行,使牙釉质和牙本质疏松、软化、缺损,最后形成龋洞。
龋齿最好发于磨牙(俗称“大牙”)首先是下颌第一、二磨牙,其次为上凳第一、二磨牙,再其次为上下颌双尖牙和上下颌侧切牙。
在乳牙列中患龋最多的是下颌磨牙,其次顺序为上颌磨牙、上颌尖牙、下颌前牙。
龋病最好发于牙齿的窝沟,其次是邻接面和牙颈部,窝沟是牙齿发育和钙化遗留下来的薄弱环节。深而狭小的窝沟易于滞留食物,而且不易清洁,因而最易患龋。邻接面龋多见于中年以上的人,多半发生在牙齿的接触点以下。颈部龋多见于牙龈萎缩的老年人和牙周病的晚期患者以及龋病好发者。
从病变程度上可将龋病分浅龋、中龋和深龋三种类型。
浅龋:龋坏部位只限于牙齿的表层,即牙釉质或牙骨质,亦称I度龋。患者无不适感,在检查时才被发现。
中龋:亦称II龋。龋病已由牙釉质或牙骨质进展至牙本质,故也叫牙本质龋。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对冷、热、甜、酸等刺激较为敏感,但刺激去除后,症状即消失。
深龋:III度龋,病变发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腔,但尚未引起牙髓病变。患牙在受到冷、热、甜、酸等刺激时感到明显疼痛。IV度龋,即牙本质深龋,并有牙髓发炎,变性或坏死。这时可出现屡见不鲜疼痛或牙床肿胀等症状。V度龋,即牙冠破坏已达一半以上,成为残冠,或牙冠已完全崩溃,只剩下残根。这时牙髓大多坏死,根尖都多有慢性炎症。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人们常说龋齿是虫咬的。其实并非如此,它是和致龋细胞(乳酸杆菌、链球菌、丝状菌群等)、食物、牙齿发育情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
牙齿上面的细菌与食物残渣、唾液共同作用,形成牙菌斑,牙菌斑内致龋细胞可使含蔗糖和其它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发酵产酸,酸性物质长期仪在牙齿表面,会使牙齿脱矿最终形成龋洞。所以要养成饭后刷牙的习惯,以防龋齿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