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临床专科 > 妇产科学 > 正文:第三节 异位妊娠(宫外孕)
    

异位妊娠(宫外孕)诊断治疗方法

  凡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着床者,统称为异位妊娠,习称为宫外孕。根据着床部位不同,有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及子宫残角妊娠等。异位妊娠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多见。约占90%以上。故本节以输卵管妊娠为代表进行讲述。

  输卵管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当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急性发作时,可引起腹腔内严重出血,如不及时诊断、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

  输卵管妊娠的发病部位以壶腹部最多,约占55~60%;其次为峡部,占20~25%;再次为伞端,占17%;间质部妊娠最少,仅占2~4%(图87)。

图87 不同部位的宫外孕示意图

A 壶腹部 B 间质部 C 峡部 D 伞部 E 卵巢 F 阔韧带 G 宫颈

  一、病因

  (一)慢性输卵管炎

  慢性输卵管炎可使输卵管粘膜皱襞粘连,导致管腔狭窄,粘膜破坏,上皮纤毛缺失,输卵管周围粘连,管形扭曲,以上情况影响孕卵在输卵管的正常运行和通过,是造成输卵管妊娠的主要原因。

  (二)输卵管发育或功能异常 输卵管发育异常如输卵管过长、肌层发育不良、粘膜纤毛缺如、双管输卵管、额外伞部等,均可成为输卵管妊娠的原因。

  输卵管的生理功能复杂,输卵管壁的蠕动、纤毛活动以及上皮细胞的分泌均受雌、孕激素的调节,如两种激素之间平衡失调,将会影响孕卵的运送而发生输卵管妊娠。

  (三)输卵管手术后 输卵管绝育术不论采用结扎、电凝或环套法,如形成输卵管瘘管或再通,均有导致输卵管妊娠的可能。输卵管绝育后复通术或输卵管成形术,亦可因疤痕使管腔狭窄、通畅不良而致病。

  (四)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输卵管妊娠主要由于机械因素所致。此外,异位于盆腔的子宫内膜,对孕卵可能有趋化作用,促使其在宫腔外着床。

  二、病理

  (一)输卵管妊娠的结局 输卵管妊娠时,孕卵的种植与宫内妊娠时有所不同。由于输卵管粘膜不能形成完整的蜕膜层,以致抵御绒毛的侵蚀能力减弱,孕卵遂直接侵蚀输卵管肌层,绒毛侵及肌壁微血管,引起局部出血,进而由蜕膜细胞、肌纤维及结缔组织形成包膜。输卵管的管壁薄弱、管腔狭小,不能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当输卵管膨大到一定程度,可能发生下列后果:

  1.输卵管妊娠流产 孕卵如种植于输卵管粘膜皱襞内(图88),发育中的胚囊易向管腔膨出,终至突破包膜而出血,胚囊也可与管壁分离而出血,结果如整个胚囊剥离,落入管腔,并经输卵管逆蠕动排至腹腔,即形成输卵管完全流产,腹腔内出血一般不多。如胚囊剥离不完整,尚有部分绒毛附着于管壁,则为输卵管不全流产。此时滋养细胞继续侵蚀输卵管壁,使之反复出血,形成输卵管血肿或输卵管周围血肿。由于输卵管肌壁薄、收缩力差,开放的血管不易止血,血液积聚在子宫直肠陷凹,形成盆腔血肿,甚或流向腹腔。

图88 输卵管妊娠流产

  2.输卵管妊娠破裂 孕卵如种植于输卵管粘膜皱襞间,胚囊生长时易向管壁方向侵蚀肌层及浆膜,最后穿通浆膜,造成输卵管妊娠破裂(图89)。输卵管肌层比粘膜处血管丰富而粗大,因此输卵管妊娠破裂所致的出血远较输卵管妊娠流产时为剧。如在短时间内大量出血,患者迅即陷入休克;如为反复出血,则腹腔中积血形成血肿,周围由大网膜、肠管包绕,日久后血肿可逐渐机化吸收,亦可继发感染化脓。

  壶腹部妊娠,以上两种结局均可发生,但以输卵管妊娠流产为多。壶腹部管腔较大,一般在妊娠8~12周发病。

  峡部妊娠时,因管腔狭小往往发生输卵管破裂,且发病时间甚早,在妊娠6周左右。

  间质部妊娠虽少见,但后果严重,其结局几乎全为输卵管妊娠破裂。输卵管间质部为通入子宫角的肌壁内部分,管腔周围肌层较厚,故破裂时间最晚,约在妊娠4个月时发病。间质部为子宫血管和卵巢血管汇集区,血运丰富,该部位破裂时症状极为严重,往往在极短时间内发生致命性腹腔内出血(图90)。

图89 输卵管妊娠破裂 

图90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3.继发性腹腔妊娠 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发生后,随血液排至腹腔中的胚胎,绝大多数迅速死亡而被吸收。偶尔胚胎存活,绒毛组织仍附着于原位或排至腹腔后重新种植而获得营养,胚胎在腹腔中继续生长,可发展为继发性腹腔妊娠。如破裂口在阔韧带内,可形成阔韧带妊娠。

  (二)子宫的变化 输卵管妊娠具有与宫内妊娠时相同的内分泌变化,滋养细胞产生的hCG维持黄体生长,使甾体激素分泌增加,子宫增大软变,子宫内膜出现蜕膜反应。若胚胎死亡,蜕膜退行性变,可排出三角形蜕膜管型,如将排出的蜕膜置于清水中,肉眼见不到漂浮的绒毛,镜检也无滋养细胞。内膜表现出增生期变化,有时可见Arias-stella(A-S)反应。

[1] [2] [3] [4] 下一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