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1.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循环,促进炎症的消散或局限。
2.温热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有解除疼痛作用。
3.温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减轻深部组织充血。
4.对老年人,婴幼儿,体温过低,末梢循环不良者,可用热进行保暖,使患者舒适。
【禁忌证】
急性腹部疼痛尚未明确前,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时,各种脏器内出血时,软组织挫伤、挫伤3d内忌用热疗法。
干热疗法
一、热水袋使用法
【操作准备】
1.用物准备热水袋及布套,水罐内盛热水,水温计。
2.检查热水袋有无破损。
3.调节罐内水温至60~70℃,意识不清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老年人,婴幼儿,麻醉未清醒,末梢循环不良等患者水温调至50℃。
【操作要点】
1.将罐内水倒入热水袋约1/2~2/3,放平排气,旋紧塞子,擦干,倒提抖动无漏水,套上布袋。
2.将热水袋携至床旁,核对,向患者说明应用目的与注意事项,将热水袋放在所需部位,谨防烫伤。
3.用毕热水袋应将水倒弃,晾干,吹气,置阴凉处。
【关键注意点】
1.婴幼儿,老年人,昏迷意识不清等患者,应用热水袋时需多包一层包布,或放于两层毯子中间,使热水袋不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
2.使用热水袋,要严格执行交班制度,经常巡视观察皮肤颜色,如有皮肤潮红,应即停止使用,并在局部涂凡士林以保护皮肤。
3.需持续用热水袋时,应经常注意保持热水袋温度,及时更换热水。
二、烤灯
【目的】
利用红外线辐射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加速代谢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以达到消炎,镇痛,解痉,促进创面干燥结痴,保护肉芽和上皮再生,促进伤口愈合。
【操作要点】
(一)红外线灯
1.向患者说明照射目的,注意事项。
2.暴露热疗部位,体位舒适而稳定,面部及前胸部照射者注意保护眼睛。
3.移动灯头到治疗部位斜上方或侧方,有保护罩的灯头,可以垂直照射。
4.调节照射剂量以温热感为宜(一般灯距为30~50cm),可用手试温感。
5.防止烫伤,照射过程中,要经常观察皮肤的颜色等。
6.每次照射20~30min,照射完毕休息15min后,再离开治疗室,以防感冒。
(二)鹅颈灯
是利用红外线,可见光线和热空气三者结合的辐射热作用而产生热疗作用。常用灯的功率为40~60W,操作方法同红外线灯。
(三)护架灯
是利用辐射热保暖以及吸收体表分泌物,使局部干燥,防止感染,使用时注意安全。
湿热疗法
一、热湿敷
【目的】 常用于消炎镇痛。
【操作准备】 1.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小盆热水,敷布2块(大小以热敷面积为准),镊子2把,凡士林纱布,棉签,小橡皮单,治疗巾,大毛巾,热水袋,必要时备用热源。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向患者说明热敷目的。
【操作要点】
1.热敷部位下面垫橡皮单和治疗巾,暴露治疗部位,局部涂凡士林(应大于热敷面积)盖上一层纱布。
2.用镊子拧干敷布(以不烫手、不滴水为宜),折叠后敷于患处,上盖棉垫,以维持温度,如患者感到烫热,难以忍受,则可揭开敷布一角散热。
3.如患部不忌压,也可用热水袋放在敷布上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以保温再盖以大毛巾进行湿热敷,一般湿热敷持续时间为15~20min。
4.热敷完毕,揭开纱布,擦去几士林,盖好治疗部位,清理用物,归至原处。
【关键注意点】 1.在伤口部位作热敷,应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敷后按换药法处理伤口。
2.面部热敷者,敷后半小时方可外出,以防感冒。
3.热敷时,应随时观察皮肤颜色、感觉,防止烫伤。
二、热水坐浴
【目的】 具有减轻疼痛、温暖、舒适、清洁伤口等作用,常用于会阴部、肛门疾患、有消除炎症、充血、水肿和解痛作用。
【操作准备】 1.用物坐浴椅上置消毒浴盆、温开水(水温40~45℃),水温计、无菌纱布、毛巾,必要时备换药用物。
2.常用溶液1:5000高锰酸钾溶液,生理盐水。
3.备齐用物于治疗室(或厕所),坐浴盆内置1/2~2/3溶液。
4.核对床号、姓名,给患者说明目的与注意事项。
5.嘱患者先排空大小便后,洗净双手,准备坐浴。
【操作要点】 1.协助患者脱去裤子至膝盖部,露出臀部,浸坐于浴盆中10~20min,为保持水温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必要时添加热水。
2.坐浴完毕,用纱布擦干臀部,如有伤口,浴盆及溶液均需无菌,坐浴后应给予伤口换药,更换敷料。
3.清理用物,物归原处。
【关键注意点】
1.在患者坐浴时,应观察脸色,脉搏有无异常,如有异常,立即停止坐浴并进行处理。
2.冬天应注意室温和保暖。
3.妇女经期有阴道出血、妊娠后期忌用坐浴,急性盆腔炎患者也不宜坐浴。
相关链接:2013年护士资格考试报名指南
执业护士导航 | ||||||
考试动态 | 考试大纲 | 政策解析 | 报名时间 | 成绩查询 | 准考证 | 分数线 |
考试时间 | 成绩单 | 注册查询 | 考试查分 | 报名时间 | 成绩单 | 护士注册 |
初级护师 | 主管护师 | 考试题库 | 内科护理 | 外科护理 | 妇科护理 | 儿科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