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针灸学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针灸学授课教案:第二节 奇经八脉
    

针灸学-授课教案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针灸学:授课教案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二节 奇经八脉:教案首页第 次课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程名称 针灸学 年级 专业、层次 授课教师 王鸿度 职称 教授 课型(大、小) 大 学时 3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 经络各论 第二节 奇经八脉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注

 

教案首页

第 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针灸学

年级

专业、层次

授课教师

王鸿度

职称

教授

课型(大、小)

学时

3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 经络各论 第二节 奇经八脉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注明页数)

教材《针灸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P.104-116。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本经重点腧穴定位、主治、刺灸法。
2.熟悉本经分布情况。
3.了解内经相关主治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内容及时间安排:

1.基本概念(10min)、经络循行分布(20min)
2.重点腧穴定位、主治、刺灸法(50min)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穿插课堂提问。教学采用多媒体及照片等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教授经络理论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对经络理论实际运用的认识。

教学重点及如何突出重点、难点及如何突破难点:

重点:1.重点腧穴定位、主治、刺灸法2.本经分布情况。
难点:1.内经相关主治

突破:引用古典医籍、现场示教及病例举例分析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

课堂设计和时间安排

奇经八脉

督脉

1经脉循行

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c1),入属于脑。

(上巅,循额,至鼻柱《甲乙经》)

2主病(阳脉之海):

发热性疾病、神志病、肛肠病、腰脊头项病、相关内脏病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目无所见 

《灵枢海论》;

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  

《灵枢经脉》;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素问骨空论》

背部腧穴

  颈椎:C7 大椎

 胸椎:T1 陶道

T3 身柱

T5 神道

    T6 灵台

T7 至阳

T9 筋缩

T10   中枢

T11   脊中

腰椎:  L1 悬枢

L2 命门

L4 腰阳关

     尾骶以下:

  骶管裂孔  腰俞

  尾骨尖下  长强

督脉脊背部腧穴歌

长强腰俞腰阳关,

命门悬枢接脊中。

中枢筋缩至阳逸,

灵台神道身柱长。

陶道大椎颈椎七,

 

 

3重点腧穴

3.1长强:为纯阳初始,使脏中生
春阳正气,舒缓各部器官。
[定位]:尾骨尖下

[命名]:“长于阳而强于阴”

   (督为阳脉之海,故长于阳)

[主治]:

  1.疮  +承山(膀胱经经别入于肛)

  2.脊背强痛(“井穴” “阳气者,精则养www.med126.com/sanji/神,柔则养筋。” )

  3.小儿按摩:便秘   上推(尾)

  腹泻   下按

  4.保健按摩(壮阳:捏脊法)

 [刺灸]:斜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

3.2腰阳关:

[定位]:L4棘突下

[功用]:强腰膝、益下元

[主治]:

  1.生殖系:痛经阳痿(虚寒)

  2.运动系:腰骶疼痛(椎间盘突出、棘上韧带炎)

  3.其他:伤风、疝气

强壮穴(上为命门、下为关元俞、

  前为关元、旁为大肠俞)

3.3命门:两肾之间,肾间动气处,
为元气根本,生命之门户。
(内?外?)

[定位]:L2棘突下

[功用]:补肾壮阳、调经止带、舒筋活络

[主治]:

  1.泌尿生殖系:痛经、阳痿,滑胎

  2.运动系:腰膝疼痛—肝肾亏虚

(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

  3.其他:+肾俞

 虚损劳伤、手足逆冷,

  肾炎水肿肾病综合征)

  小儿遗尿

3.4至阳:
[定位]:T7棘突下

[命名]:人以背为阳,而横膈膜以下为阳中之阴,以上为阳中之阳。此处至有到达及极致之意。

[功用]:健脾胃,清湿热

1.阳黄

黄疸多因脾失健运,湿遏于中,胆汁外溢所致。

   该穴属督脉,居膈俞之间,下邻肝胆俞。刺之

   可健脾泄热,利肝胆)

  2.消化异常:腹痛泄泻

[刺灸]:

  “至阳亦治黄疸病,

   先补后泻效分明。”

  《玉龙歌》

现代治疗

急性传染性肝炎(热重湿轻型)+太冲

   穴位注射:肌苷酸钠0.2~0.4g/次,隔日注射一次,5周为1疗程。《针灸学辑要》

3.5灵台

[定位]:T6 下

[命名]:灵台为古时君王宣德布政之地,喻心。

穴在第6椎下,内应心,故名。

[功用]:清热解毒、宣肺解表

[主治]:火毒疔疮肿(DM)

[解释]:

1.病因病机:

a.“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

b.“疽原始火毒生,经脉阻隔气血凝”

   《医宗金鉴》

c.心于五行属火。

2.本穴属督脉又近心。督脉贯心而又总督诸阳,针之可泻诸阳经郁热火毒,同时可泻心火。

3.6大椎

[取法]:正坐俯首,项后脊背上方突起棘突最高者下方

[功用]:清热解毒、解表通阳、镇静安神、宣肺调气

[主治]:

1.热病:恶寒发热、疟疾、骨蒸潮热、中暑高热

2.呼吸系:咳喘、胁痛、胸闷

3.神经系:癫狂痫、小儿惊风、(角弓反张)

4.消化系:黄疸、吐泻、霍乱

  5. 其他:项背强痛

  6.现代研究:肝炎、血液病、老年初期白内障,湿疹瘫痪

[刺灸]:

1.朝向肩胛斜刺:通调阳经肩背经气(肩背疼痛)

2.直刺放血:泄热为主?

3.沿皮向头部针刺:改善脑功能,调节神志,治疗瘫痪

关于第7颈椎棘突

1、头部旋转试验

    被检查者坐姿,头部中间位(不屈、不伸),检查者站在一侧,一手食指、中指分别触摸颈部最突出两点。另手控制被查者头部,左右旋转其头。可察觉头向侧方运动时第7颈椎棘突轻微运动,转向另一侧时更明显,即交替运动时更易触诊。

2、头部后伸试验

   姿势同上,检查者一手食中二指置于颈部突出点,另一手置于被检查者额部,控制后者头部极度后伸,第7颈椎棘突在颈部脊柱生理性前凸中消失,而第1胸椎棘突仍然在手指下没有移动。

3.7哑门、风府

[刺灸法]:!!

正坐位,头微前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枕骨大孔—延髓)

3.8风池、风府、风门

风池:常用于高血压、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作为平肝熄风主穴,善于明目,利鼻窍。尤适于“痰饮头风”一类慢性头痛(手足少阳+阳维)

风府:更接近于脑,内连舌本和目系,多用于神志昏迷,舌强不语,呕吐不止,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配合百会、人中清脑、醒神、利舌咽。(督脉+阳维+足太阳)

风门:外感寒热,咳嗽气喘,胸背痛。为治疗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常用穴。(足太阳+督)

关于督脉穴位进针方向

注:

1.颈胸椎棘突呈叠瓦状,进针后方向稍向上。

2.腰椎棘突呈水平位,宜直刺。成人L1以下,无脊髓,在治疗需要时严格消毒,可适当深刺。

头顶诸穴定位

百会前:

2个1.5寸,2个0.5寸

百会后:

4个1.5寸,2个0.5寸

 哑门风府脑府深,

  强间后顶百会穴。

  前顶囟会与上星,

  神庭素髎水兑完。

3.9百会:“三阳五会”、“泥丸宫”、 “鬼门”“天山”

[定位]:

[命名]:头为诸阳之会,穴为手足三阳、督脉、足太阴交会处,百病皆治故名

[功用]:苏厥开窍、升阳固脱

[主治]:

1.神经(脑)系:针+?

  清阳不展所致眩晕、阳气郁闭所致晕厥、中风失语、失眠

2.脏器脱垂:灸+?

   脱肛、阴挺、疝气;胃、肾、脾等下垂

[现代研究]:动物失血性休克,控制失血后,灸百会30min血压上升>35mmHg

3.10水沟:

[定位]:人中沟中上1/3处

[主治]:急救首选,止痛要穴,各种急症以昏迷(厥症)为独长

  1.厥症

厥乃卒然昏倒,不省人事。昏厥时间较短,醒后无偏瘫,失语、口歪等。 本症多有暴怒忧忿导致阴阳失调、气机逆乱,血气运行不循常道,清窍受扰所致。治当苏厥醒脑为主。水沟穴位于任督交接之处,取之可接续阴阳经气。

  2.腰痛

督脉起于下极之俞,循行背部正中,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人中穴,角弓反张,脊背强痛属督脉病,故取之有良效。

   “脊背强痛泻人中,挫闪腰酸亦可攻”《玉龙歌》

  

  任脉

1.经脉循行

1.1内经循行

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 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任,承任;妊养也

2主病:阴脉之海

主干:

  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症瘕

络脉:

  实则腹皮痛,虚则瘙痒  ?

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素问骨空论》

女子不孕,癃、痔、遗溺   《素问骨空论》

实则腹皮痛,虚则瘙痒 《灵枢经脉》

苦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

  《脉经平奇经八脉病》

腧穴特点

1.募穴众多(俞募配)

心包----膻中  心----巨阙 

小肠----关元  膀胱----中极

三焦----石门  胃----中脘

2.部分输穴有较好强壮作用,且可以治疗神志病  

气海、关元、神阙、

任脉穴歌

二十四穴起会阴,

曲骨中极关元锐,

石门气海阴交穴。

神阙水分下脘配,

建里中上脘相连。

巨阙鸠尾蔽骨下,

中庭膻中慕玉堂。

紫宫华盖璇玑夜,

天突廉泉与承浆。

3重点腧穴

3.1中极:-4寸膀胱募穴尿潴留局部首选穴

3.2石门:-2寸三焦募穴主“少腹坚痛”用于“石女”(即输卵管阻塞者)

3.3气海:-1.5寸主“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差”用于各种慢性病气虚羸弱。

3.4水分:+1寸内应小肠可分清泌浊用于慢性腹泻,大腹水肿。

3.5关元:阴中有阳保健要穴---小肠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交会穴
阳得阴助泉源不竭,阴得阳助生化无穷。

[命名]:关元者,膀胱下口之关窍,关来元气。《内经》曰:卫气出于下焦,而行于表,元阴元阳之交关。故名。

[功用]:培源固本、补益元气

[主治]:

  1.泌尿:小儿遗尿、老人夜尿频繁

  2.生殖:不孕、不育;女子痛经、寒湿带下;

   3.虚劳:消瘦乏力、纳少、溏泻

[刺灸]:以灸法为主

典故

   绍兴间,刘武军中步卒王超者,本太原人,后入重湖为盗,曾遇异执业护士网人,授以黄白住世之法,年至九十,精神腴润。

  辛卯年间,岳阳民家,多受其害,能害十女不衰。后被擒。临刑,监官问曰:汝有异术。信乎?曰:无也,惟火力耳,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累日不饥,至今脐下一块如火之暖,岂不闻城砖、木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也。死后,刑官令剖其腹之暖处,得一块,非肉非骨,凝然如石,即艾火之效耳。

关元何以能补气强身延年?

答曰:

   关元为任脉穴、小肠募穴。又为足三阴(肝、脾、肾)与任脉会穴。

  1.任脉为阴脉之海,阴经脉气所聚。(物质基础)

  2.小肠之募穴,能泌别清浊。以助气血化生。

  3.交会穴:先天、后天互相依存,互相补充。

  脾为后天之本,能化生水谷精微。

肝为血海,主调气机调节

肾为先天之本,水火共居之脏(内藏元阴元阳)

藏精(五脏六腑之精;生殖之精)

   故无论先天不足或后天虚损均可以刺灸关元补气强身。

3.6神阙

[功用]:回阳固脱、益下元、调肠胃

[主治]:禁针只灸

1.临床急救穴之一(昏迷休克)

2.腹泻、水肿

(隔物灸)

  

3.7中脘

[定位]:+4寸

[穴性]:胃之募穴、腑会

[功用]:健脾胃、补中气、宁神志

[主治]:

  1.一切腑病(六腑之疾:消化系)

  2.心烦、惊悸。夜卧不安

3.8膻中:气会

[定位]:两乳之间,第四肋

[命名]:胸腔中央,穴为心包所在处,喻为心之宫城。“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功用]:理气降逆、益气宽胸

[主治]:

  1.理气要穴:咳、喘;心痛、胸闷;呃逆、呕吐

 2.乳汁不下

奇经八脉:现代临床疑难重症

督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急性脊髓炎、外伤性截瘫

任脉:不孕不育、疝气、盆腔炎性肿块、

冲脉:眩晕综合征(美尼尔)、支气管哮喘、痛经、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带脉:慢性肾炎、慢性前列腺炎闭经

阳跷脉:腰背痛、偏枯(中风后遗症)

阴跷脉:目赤痛、外伤性尿潴留、

阳维脉:苦寒热、腰痛

阴维脉:苦心痛(冠心病)、失音(声带麻痹)

  《奇经八脉与针灸临床》梅健寒 、杨玉华

个案报道

督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痉症)

   男,7岁。壮热神昏,项背俱强,头痛剧烈,呕吐频繁。背部皮肤有淤点,发病9小时,体温39.5度,白细胞23×109/L,中性粒细胞0.84。西医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辩证:邪犯太阳,化热犯督,热盛动风,气血两燔。

   治则:泻火解毒,凉营开窍。

   治法:取水沟、风府、百会、后溪;委中、曲泽刺血拔罐。中药:黄连6 银花15连翘9石膏30大黄5(后下);羊角粉3,分2次冲服。

   疗效:针后2小时:体温38.5度,头痛缓解,呕吐止。服药后神志清醒。配合捏脊,两周后热退,神清,睡眠饮食如常。

多媒体教学

课堂随堂点穴归经

比较

现场示例

点穴并分析

定位

引用针灸歌赋

分析

重点讲解操作及治疗

比较

比较

分析

解释

分析

点穴比较

重点分析

提问

举例操作分析

个案

10分钟

10分钟

4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1.掌握本经重点腧穴定位、主治、刺灸法。
2.熟悉本经分布情况。
3.了解内经相关主治教学要点:

经脉:1.循行(掌握)

  2.是动、所生病(熟悉)

腧穴:定位、取穴、针刺方法、主要治疗作用

   1.常用穴位

   2.特定穴

预习下次课内容:

1 治疗学原理(特定穴应用)

2主要病种(头痛、眩晕、面瘫、中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