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病理学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病理学授课教案:第四次课 伤寒 菌痢
    

病理学-授课教案第十二章 传染病:

病理学:授课教案第十二章 传染病 第四次课 伤寒 菌痢:病理学教研室教案 课程名称 病理学 年级 06级 专业、层次 临床本科 授课教师 职称 副教授 课型(大、小) 大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伤寒 细菌性痢疾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病理学》 第七版

病理学教研室教案

课程名称

病理学

年级

06级

专业、层次

临床本科

授课教师

职称

副教授

课型(大、小)

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伤寒 细菌性痢疾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病理学》 第七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认识和掌握伤寒和菌痢病因和病机,病变与临床病理联系

要求:掌握伤寒、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熟悉伤寒的结局和并发症;其它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及其脏器的病变;慢性菌痢的病变和结局。

了解伤寒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传染途径和发病机制。

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内容:1、伤寒  40分钟

   2、细菌性痢疾  35分钟

   3、小结  5分钟

     

方法:1、课堂讲解中应用多媒体投影系统进行图文并茂方式讲解,适当使用板书

2、幻灯片或多媒体内尽量结合图像,说明形态学特点

3、讲解中适当提问、举例、结合临床,以启发思维、加深印象和理解并提高学习积极性

4、讲授结束时,对重点和难点部分进行小结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细菌性痢疾的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其中又以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变和临床病   理联系为重点。

2、伤寒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病变中又以肠道病变为其重点。

难点:伤寒的发病机制。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伤寒

Typhoid fever)

● 概 念: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 病变性质:急性增生性肉芽肿性炎

● 病变部位: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的病变最明显

● 临床表现: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脾肿大、皮肤玫瑰疹、嗜中性粒细胞等减少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⒈ 病原体: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属),属G

① 致病作用:菌体裂解时释放的内毒素

② 抗原性: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

   表面Vi抗原

(可产生相应抗体,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⒉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⒊ 发病机制

伤寒杆菌→胃(细菌大部分被杀灭)→小肠→肠壁淋巴组织(回肠下段集合、孤立淋巴小结)

↓      已致敏淋巴组织发生过敏反应→肠粘膜坏死、脱落

↓    细菌随胆汁进入小肠

肠系膜淋巴结─MΦ吞噬、繁殖

↓初次入血

血─菌血症→→→胆囊(细菌大量繁殖)—慢性带菌者

全身MΦ吞噬、繁殖(潜伏期)—肝、脾、淋巴结肿大

↓(细菌+毒素)再次入血 

败血症──全身中毒症状─各器官病变

二、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㈠ 基本病变──急性增生性炎

伤寒细胞 

● 来源:组织细胞/血中单核细胞的

巨噬细胞增生

● 形态:体大;胞浆丰富淡染,内有红细胞、伤寒杆菌、细胞碎片等吞噬物;核偏位,呈圆/肾形。

伤寒小结(伤寒肉芽肿)

——由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

● 部位: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尤是肠道淋巴组织最常见,肠系膜淋巴结、肝、脾、骨髓次之

● 特点:无中性粒细胞浸润

● 意义:具有诊断意义

㈡  肠道病变

⑴ 部位:最常见于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

⑵ 分期

① 髓样肿胀期(病程第1w)

●大体:回肠下段淋巴组织肿胀、隆起于粘膜表面(呈脑回状),色灰红、质软。

●镜下:肠壁淋巴组织内有伤寒小结形成,肠壁充血水肿,粘液分泌↑

② 坏死期(病程第2w)

●大体:病灶中央粘膜灰白/黄绿色,无光泽

边缘粘膜肿胀

●镜下:病灶肠壁粘膜及淋巴组织坏死

③ 溃疡期(病程第3w) 

●大体:溃疡病灶圆/椭圆,大小不一,边缘

高起,底凹凸不平,溃疡长轴与肠纵轴平行

●镜下:可见溃疡,坏死物,伤寒小结

④ 愈合期(病程第4w)

● 肉芽组织增生填补溃疡,上皮再生—愈合

● 较大病灶——瘢痕修复(不易致肠狭窄)

2. 其它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肠系膜淋巴结、肝、脾肿大,骨髓增生,伤寒小结形成,可伴灶性坏死

3. 其它脏器:

胆囊:细菌(+)炎症轻→慢性/终身带菌者

肌肉:凝固性坏死

肾  :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心肌:心肌炎→ 相对缓脉

皮肤:玫瑰疹

㈢ 临床病理联系

⒈ 体温:升高至40℃±

⒉ 肥达氏反应:

● 无特异性,只具辅助诊断意义

● 2W±开始出现阳性,可持续数月

● 抗O抗体凝集效价1∶80或以上

● 抗H抗体凝集效价1∶160或以上

⒊ 血、粪、骨髓细菌培养

● 第1~2w血、骨髓培养(+)—败血症

● 第3~4w粪培养(+)—肠粘膜溃疡形成,坏死物脱落

三、并发症

⒈ 肠出血:常见,发生于溃疡期。若大出血→出血性休克→死亡

⒉ 肠穿孔:溃疡期→弥漫性腹膜炎,严重者:中毒性休克→死亡

⒊ 支气管肺炎:小儿多见

四、死亡原因

败血症、肠穿孔和肠出血

伤寒病小结 

● 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增生性炎 

● 全身MΦ反应性增生形成伤寒细胞

● 病变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最明显

● 诊断性特征—伤寒小结

 

 

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1. 病原体:痢疾杆菌(G短杆菌)

● 按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分为四群

福氏(B)

宋氏(D)  释放内毒素

鲍氏(C)

志贺氏(A)——释放内、外毒素

2. 是否发病的取决因素

⑴ 细菌致病力

   ● 侵蚀力:菌毛具有粘附并穿入上皮细胞的能力,是其致病的主要因素

● 内毒素:破坏细胞;毒血症

⑵ 机体抵抗力

● 全身

● 局部:胃酸、肠道菌群及IgA

3.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4. 传播途径:

● 经口传染

● 夏秋多发,苍蝇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5. 发病机www.med126.com理:

痢疾杆菌→胃(细菌大部分被杀灭)→乙状结  

肠、直肠→肠粘膜上皮细胞及固有层繁殖并释放毒素→肠管病变

↓入血(毒/败血症)

全身中毒症状

二、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⒈ 部位:乙状结肠、直肠

⒉ 类型

    ⑴ 急性菌痢

● 卡它性炎─初期粘液分泌↑,粘膜充血水肿、点状出血,中性粒细胞等浸润

● 假膜性炎─特征性改变

粘膜表层坏死,渗出物形成假膜(由大量纤维素、坏死物、中性粒细胞、红细胞、细菌、浆液等形成),呈糠皮状,灰白/灰绿/暗红

● 溃疡形成(病程约1w后出现)

溃疡特征:浅表,呈大小形状不一的“地图状”,溃疡间粘膜披覆有假膜

● 临床表现

①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

② 消化道症状:食欲↓,阵发性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③ 并发症(少):大关节炎、肠出血/穿孔

⑵ 中毒型~ 

● 特点

① 2~7y儿童多见,常由毒力较低的福氏、宋内氏菌引起

②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病变和症状轻—卡它性肠炎

③ 起病急,数小时可有中毒性休克/呼衰

    ⑶ 慢性~:病程>2月

——特殊的肠道病变:形成慢性溃疡

● 大体:

① 溃疡较深(多达肌层),边缘不规则呈息肉状增生,底部不平整

② 肠壁增厚、变硬甚至肠腔狭窄

● 镜下:溃疡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形成

 执业兽医

 

动画

简表

提问

提问

图片

提问

图片

提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提问

图片

图片

图片

提问

图片

图片

简图

动画

简图

图片

提问

图片

图片

提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40分钟

强调概念

结合动画逐步展示伤寒杆菌的致病机制,并将发病过程与病变分期联系起来,深入浅出,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感兴趣。

什么是菌血症、败血症?

1、慢性炎症的病变特点?

2、是否有表现为增生为主的急性炎症?

● 结合图片讲解伤寒细胞的特点—胞浆内含物

什么是肉芽肿性炎?

● 伤寒肉芽肿的形态特点及意义

● 伤寒病的病灶中为何无中性粒细胞浸润?

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结合起来讲述

强调病变

● 髓样肿胀期:体温阶梯状升高、食欲下降、腹泻、血培养(+)

● 坏死期:体温持续高热(稽留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全身乏力、肝脾肿大、皮肤玫瑰疹、血中白细胞减少、血培养(+)骨髓培养(+)

 坏死的结局有哪些?

● 溃疡期:同坏死期,粪培养(+)骨髓培养(+)肥达氏反应阳性,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合并症

肠伤寒肠结核的溃疡有何不同?

● 愈合期:症状好转,粪培养(+)肥达氏反应阳性

简单了解

绘制一幅“伤寒病临床特征与肠道病变关系图”,根据该图讲解临床联系

结合病变解释肠穿孔、肠出血

35分钟

结合微生物学知识,简单介绍痢疾杆菌的一般特点及其致病机制。

掌握其常见的传播途径,有助于预防该病流行

结合动画,逐步解释其发病机制。

强调:

好发部位—乙状结肠、直肠

  ② 全身中毒症状—多为毒血症

③ 乙状结肠、直肠受炎性刺激—里急后重

强调病变特点:

假膜性炎

什么是纤维素性炎、假膜性炎?

菌痢的溃疡有什么特点?

结合病变讲解临床表现

强调特点和危险性

强调病变特点



  

 

 

 

 

 

 

 

 

 

 

 

 

 

 

伤寒 

● 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增生性炎 

● 全身MΦ反应性增生形成伤寒细胞

● 病变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最明显

● 诊断性特征—伤寒小结

急性菌痢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假膜性炎

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

  菌痢、伤寒、肠结核三者的溃疡有何不同?

5分钟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名词解释:伤寒肉芽肿

问答题: 

1、菌痢、伤寒、肠结核三者的溃疡有何不同?

2、试述肠伤寒的病理变化。

 

 

下次课

预习要点

 

 

期末复习

 

 

实施情况及分析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