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嘎保且合土
|
汉语拼音 | QIESHEN
|
拉丁名 | 1.Mandragora caulescens C.B.Clarke.;2.M.chinghaiensis Kuang et A.M. Lu.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茄科植物弯籽芒果(茄参)青海茄参的种子。
|
动植物形态 | 1.弯籽芒果:多年生草本,高20~50cm,全株被短柔毛。根粗壮,肉质,分枝或不分枝,长10~15cm,茎直立,上部常分枝,叶在茎中下都呈螺旋排列,在上部则密集着生,叶片倒卵状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5~15(~25)cm,宽2~4cm,顶端钝,基部渐狭而下延至叶柄成狭翅状,中脉显著,侧脉细弱。单花腋生,通常多花同叶集生于茎端;花梗粗壮,长6~10cm;花萼辐状钟形,5中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花后稍增大,宿存;花冠暗紫色,5中裂;雄蕊5,插生于花冠筒中下部,内藏,花丝丝状,长约7mm,花药矩圆形长3mm;子房球状,2室,花柱长约4mm,柱头膨大。浆果球状,直径2cm左右。种子扁肾形,长约2mm,黄色。 2.青海茄参: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近肉质,多分叉,圆柱状或纺锤状,长12~15cm,直径约2cm;根茎短缩,圆柱状,密生鳞片状叶。茎高3~6cm,下部散生少数鳞片状叶。上部叶集生于茎顶端,长椭圆形或铲状椭圆形,长4~6cm,宽约2cm,先端钝圆,基部渐狭,全缘而微波状,密生缘毛,两面疏生柔毛,中脉显著,侧脉细弱,不明显,每边3~5条。花单生于叶腋,俯垂;花梗粗状,疏生柔毛,长1~2cm;花萼钟状,直径约7mm,疏生白色柔毛,5中裂,裂片不等大,长圆形,顶端钝圆,密生缘毛;花冠黄色,钟状,长约1cm,直径约8~10mm,5浅裂,裂片阔卵形,长约3.5mm,基部缢缩,顶端钝圆,外面被柔毛;雄蕊5,不伸出花冠,插生于花冠筒近基部,花丝丝状,长约3.5mm,基部疏生柔毛;子房近球形,花柱长4mm,柱头不明显2裂。浆果球状,直径10~15mm。种子肾形,长约2mm,表面有网纹状凹穴。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1.茄参:产于西藏东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国外在印度也有分布。
2.青海茄参:产于西藏及青海。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1.茄参:生于海拔2200~4200m的山坡草地。
2.青海茄参:生于海拔3650~4000m的河滩草地、林地岩石缝。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1.茄参:花果期5~8月。 2.青海茄参:花期6~7月,果期7~8月。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八月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打下种子。秋末采挖根,洗净,晒干。
|
药用部位 | 以根、根茎和种子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根圆锥状,长短不一,长8~12(~15)cm,直径约2cm,弯曲,表皮黄褐色至棕褐色,有皱缩环纹,质硬,断面棕黄色,不平整,呈颗粒状,气微,味微苦。茎短,皱缩,有鳞片存在。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铲形或长椭圆形,全缘,密生缘毛。 |
中药化学成分 | 全草及根均含天仙子胺(hyoscyamine C(17)H(23)O(3)N)和茛菪胺(scopolam ine C(17)H(21)O(4)N)等生物碱。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散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微苦、涩,寒。
|
归经 | |
功效 | 杀虫,止痛。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一次1~2g,一日3次。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茄参150g,薰倒牛120g,镰形棘豆135g,牛尾蒿150g,羌活90g。共研细粉,再加入麝香粉3g,拌匀。一次1~2g,一日2次,冲服。治瘟病时疫发烧,胸闷气喘,咳嗽,腹胀腹痛。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