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芋荷杆、芋茎 |
汉语拼音 | yu geng |
英文名 | Petiole of Dasheen |
药材基原 | 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叶柄。 |
动植物形态 | 芋,湿生草本。根茎卵形,常生多数小球茎,褐色,具纤毛。叶基生,2-3枚或更多,叶柄肉质,长20-90cm,绿色,基部呈鞘状;叶片卵状广椭圆形,长20-50cm,质厚,盾状着生,先端短而锐尖,基部耳形,耳片钝头,全缘,呈波状。花序柄常单生,短于叶柄;佛焰苞长短不一,一般为长20cm左右;管部绿色,长约4cm,粗2.2cm,长卵形;檐部披针形或椭圆形,长约17cm,展开成舟状,边缘内郑,淡黄色至绿白色;肉穗花序长约10cm,短于佛焰苞;雌花序位于下部,长3-3.5cm,中性花序位于中部,长3-3.3cm,雄花序位于上部,长4-4.5cm,先端骤狭,附属器钻形,长约1cm。期期2-8月。 |
资源分布 | 我国南方及华北各地均有栽培。 |
生态环境 |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8-9月采收,除去叶片,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性平 |
归经 | 心;脾经 |
功效 | 祛风;利湿;解毒;化瘀 |
功效分类 | 解毒药;健脾药 |
主治 | 荨单板机疹;过敏性紫癜;腹泻小儿盗汗黄水疮;无名肿毒;蛇头疔;蜂螫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掺。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1.《本草衍义》:擦蜂螫处。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水,和脾,消肿。 |
考证 | 出自《本草衍义》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Petiolus Colocasiae Esculentae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 |
科属分类 | 天南星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