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药化学成分 > 正文:大黄酚来源/药化作用/理化性质/药物名称
    

大黄酚

  
化学名
9,10-Anthracenedione,1,8-dihydroxy-3-methyl-
药物名称
Chrysophanol
异名(中)
黄根
异名(英)
Chrysophanic acid,3-Methylchrysazin
分子量
254.23
理化性质
六方形或单斜形结晶(乙醇或苯),熔点196°,升华。几乎不溶于水,略微溶于冷乙醇,易溶于沸乙醇,溶于苯、氯仿、乙醚、冰醋酸及丙酮等,极微溶于石油醚。橙黄色片状体,熔点198°。IR λKBrmax cm\-1:1680,1630,1607;UV λMeOHmax nm(logε):224(4.73),257(4.48),277(4.18),287(4.18),429(4.14);MSm/e(%):254(100)。
构效关系
药化作用
    止血作用:
大黄酚口服或皮下注射均有明显缩短血液凝固时间的作用。
止咳作用、抑菌作用:
大黄酹对甲型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及卡他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对消化道的影响:
促进肠管运动,对胆汁及胰消化液的分泌也有轻度促进作用。
其他作用:
大黄酚能促使神经兴奋和肌肉麻痹。大鼠实验证明,本品有利尿作用。
大黄酚在人及小鼠体内可相继氧化为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而后二者的药理活性较强。以上诸作用可能与此有关。
体内过程:
人或动物口服易吸收,吸收后以肝、肾、胆囊为最多。在人及小鼠体内可相继氧化成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还可与葡萄醛酸结合从尿,粪等途径排出。
毒性
小鼠灌胃LD50为10g/kg。
临床
本品主要用于月经过多及人工流产后出血、鼻衄、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等症。
不良反应
成分分类
用途分类
镇咳,祛痰,平喘,抗菌,利尿,促进神经兴奋
来源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根,巴戟酸模 Rumex patientia L.根,齿果酸模 R.dentatus L.根、叶;豆科望江南 Cassia occidenatlis 嫩根、种子,铁刀木 C.siamea 果实、心材,C.senna 叶;百合黄金萱 Hemerocallis citrina 根、根茎;鼠李科药鼠李 Rhamnus purshiana;马鞭草木 Tectona grandis,另外,还存在于龙脑香科、藤黄科、苦木科的一些种类中。
化学号
481-74-3
参考文献
1.《天然活性成分简明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 2.《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3.《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
分子式
C15H10O4
熔点
旋光度
沸点
来源拉丁学名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