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卫生部直属 | 浙江 | 河南 | 广东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山西 | 湖南 | 安徽 | 江西 | 福建 | 湖北 | 广西
贵州 | 云南 | 四川 | 陕西 | 重庆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新疆兵团 | 辽宁 | 吉林 | 海南 | 西藏 | 黑龙江 |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国卫生人才网 > 湖北卫生人才网 > 天门 > 正文:天门国家卫生人才网:天门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天门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天门国家卫生人才网:天门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天门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一、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一)主要成绩。1.新农合制度稳步推进,农村卫生工作走出困境。(1)新农合制度成效显著。2007年元月1日,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式推行。到2009年,全市参合人数达到104.51万人,筹资标准从55元增加到人均100元,受益农民由25万人次增加到87.8万人次,三年补偿金额共计22623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真正实现了

天门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一)主要成绩。

1.新农合制度稳步推进,农村卫生工作走出困境。

(1)新农合制度成效显著。2007年元月1日,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式推行。到2009年,全市参合人数达到104.51万人,筹资标准从55元增加到人均100元,受益农民由25万人次增加到87.8万人次,三年补偿金额共计22623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真正实现了“党和政府得民心、农民群众得实惠、医疗卫生事业得发展”的三赢目标。

(2)农村卫生工作形势好转。随着新农合制度的稳步推进,百万农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极大地增强,就医需求被极大的激发出来,各医疗卫生机构业务量大增,特别是原来1/3濒临倒闭和1/3倒闭的乡镇卫生院都焕发出勃勃生机。乡镇卫生院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稳定了乡镇卫生院的人才队伍和离退休职工,结束了多年来部分乡镇卫生院退休人员生活无着、长期上访的局面。中央、省、市对农村卫生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大,保证了全市农村卫生工作的良好发展。

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初成,卫生应急能力明显增强。

(1)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市相继完成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大楼、市妇幼保健院业务大楼、市精神卫生中心整体搬迁、市血站、市一医传染病区、乡镇卫生院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等基本建设项目,加强了市疾控中心碘盐参照、卫生检测、艾滋病初筛等国家、省级实验室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依托、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2)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明显增强。一是按照“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作协调”的要求,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二是建立了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报告信息体系。目前,全市26家乡镇卫生院、7家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和3家民营医疗机构均可进行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三是加强了卫生应急队伍的建设。选拔73名业务精、素质高、体质好的专业人员,组建了9支4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负责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现场处理。建立了由48名专家组成的天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库以及28人组成的天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

(3)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成效显著。至2009年底,全市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500/10万以内,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措施全部落实。全市婴儿死亡率从11.07‰下降到6.3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4.14‰下降到8.46‰,孕产妇死亡率从19.77‰下降到0。各项妇女健康行动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全市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全市无偿献血率和自愿无偿献血率均达到100%。全市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2.33岁。

3.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1)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升级速度加快。2006?2008年底,先后完成了市一医院内科住院大楼、市中医院住院大楼、市二医院门诊综合楼、13个乡镇卫生院、200个村卫生室等标准化建设项目。2009年,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后,积极争取国债项目4230多万元,启动了市中医院综合业务楼、市一医院感染楼建设、8个一般乡镇卫生院、3个中心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和41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

(2)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一是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到2009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达到45015万元,增加42.16%,专业设备总值达到16570万元,增长61.45%。全市卫生人员达到3229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1304人,注册护士1090人,病床数3007张。二是医疗设备逐步完善。2009年,争取中央和省级投入490万元,按填平补齐的原则对各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必备的医疗设备,对720个村卫生室配备了基本的诊疗设备。目前,乡镇卫生院已达到省级设备配置标准的有18个,村卫生室已达到省级设备配置标准的329个。三是卫生队伍建设更有活力。2007?2009年,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了200多名专科以上学历的普通高校医学专业毕业生,并免试引进研究生40名;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办学,培养公共卫生专业本科30名。参加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137名。四是医学科研成果丰富。十一五期间,全市卫生系统有3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重大科技成果奖,200多项科研成果获市级科技成果奖;市一医院被省卫生厅确定为全省首家县级医院创三级医院试点,有望成为江汉平原医疗中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能力有待提高。2009年,我市每千人口床位数1.85张,与省平均水平3.05张有较大差距;每千人口执业(含助理)医师数为0.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4);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只占5.46%,50%以上的人员仅有中专学历;村卫生室中38.12%的人员无任何专业学历。

2.卫生投入总量不足。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市卫生投入增长加快,2009年与2006年相比实现了翻番,但总体来讲,仍然处于较低水平,2009年,我市人均卫生事业费仅为8.75元,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2.99元)。

3.农村卫生发展基础不牢。一是乡镇卫生院建设与发展包袱沉重。调查显示,目前我市乡镇卫生院共有债务近4000万元(含养老保险欠帐),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150多万元。二是部分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差。尤其新农合制度实施后,部分乡镇卫生院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三是大部分地名卫生所名存实亡,退休人员生活无着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严重影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稳定。四是村卫生室建设亟待规范。目前我市2/3的村卫生室建设主要由乡村医生自己投资建设,而村卫生室多与生活用房连在一起,不利于规范建设。加上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工作报酬等无法落实,导致了乡村医生队伍的不稳定。调查显示,目前全市尚有1/3的村没有保健员,空白率占30%,严重影响了全市防疫保健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一)当前卫生工作的总体形势。

1.卫生改革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城乡差距和人群差距没有明显缩小,农村卫生、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工作仍然薄弱。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三是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也给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

2.卫生改革与发展面临最好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之一。二是卫生改革政策已经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相继发布,为卫生事业发展明确了目标任务。三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给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为开展新一轮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撑。四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做好卫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各级党委、政府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理念更加坚定,高度重视卫生工作,更加关心人民健康,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二)总体目标。以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相关指标。

1.居民健康水平达到国家平均水平以上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岁以上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7/十万以下

??婴儿死亡率控制在9‰以下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1‰以下。

2.卫生资源及卫生投入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全市每千人口病床3.0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1.6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1.4人。

??到2015年,全市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6%,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达到40元。

3.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基本缓解。

??全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5%

??患者住院费用自付比例控制在30%以下。

(四)主要任务。

1.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能力建设。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同时,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市直医疗单位公共卫生卫生科建设。在每乡镇按不低于1.5/万的标准落实专职公共卫生人员,在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单独的公共卫生应急办公室,以切实加强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二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10类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到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机制基本完善,城乡人群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普及。2011年底前,城镇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100%,农村居民建档率达到90%。

(3)稳步推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坚持落实好农村孕妇孕早期补服叶酸和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等新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4)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按照国家、省统一要求,改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经费保障办法,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逐步提高政府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20元,2015年不低于40元。

2.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2011年底前,完成市一医院、市中医院等两家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完成皂市、卢市、渔薪、汪场、岳口5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小板、蒋场、马湾、多祥、干一、净潭7个尚未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的一般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完成所有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以竟陵卫生院为基础,建立竟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杨林卫生院、市口腔医院为基础建立杨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候口卫生院、市皮防所为基础建立候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市四医院为基础,建立陆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基本完成社区卫生全覆盖。

(2)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认真实施全省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农村和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用五年时间,分别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1000人次、500人次和5000人次;为全市乡镇卫生院免费定向培养150名全科医生。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均获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

完善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制度。市一医院、市中医院分别与3所乡镇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采取到上级医院进修、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鼓励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和在岗乡村医生参加医学学历教育。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乡镇和社区工作。对长期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3)完善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由政府按定额定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助。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探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总额预付等管理方式。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对其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通过签订医疗保险定点合同等方式,由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等渠道补偿。市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并逐步提高补助标准,从2010年起,市财政每人按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2015年达到每人每月500元。

(4)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低成本服务。明确收支范围和标准,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乡镇卫生院要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对老年和行动不便患者要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制定分级诊疗标准,采取增强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开展社区首诊试点,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开展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纵向业务合作。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3.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

(1)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建立统一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消除城乡医疗保障水平之间的差距。到2015年,全体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加率稳定在95%以上。

(2)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建立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动态调整的机制。2015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均达到80%以上。建立医保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的正常调整机制,完善大额医疗保险办法。2015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均调整到职工年平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倍以上。

(3)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合并现有的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经办机构,建立协调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健全基本医疗保障经办服务体制,完善市、乡镇(社区)两级医疗保障服务网络,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简化工作流程,为用人单位和居民参保登记、核定缴费、就医结算提供方便及时、高效快捷的服务。

4.建立比较完善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1)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全省集中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医疗卫生机构对使用的基本药物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市财政按国家和省相关规定足额落实财政补助。

(2)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并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达到95%以上,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并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购药报销范围。

5.完成公立医院改革。

(1)改革市一医院、市中医院等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明确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探索建立以医院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明确院长选拔任用和岗位规范,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完善医师定期考核制度。积极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严格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加强临床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和质量控制。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级分类准入和管理,建立统一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规范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

(2)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及医学科研、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经费、政策性亏损补偿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

6.建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1)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平台。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2)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

(3)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合)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