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鸡 > 养鸡问答 > 正文:鸡李氏杆菌病——鸡病大全鸡病问题咨询诊断治疗预防
    

鸡病问题咨询:鸡李氏杆菌病——鸡病大全

兽医兽药网细菌病 更新时间:2016/6/11 执业兽医考试论坛
鸡李氏杆菌病——鸡病大全
-----
概 述鸡李氏杆菌病(Avian Listeriosos)又称禽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禽类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鸡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单核细胞增生性脑膜脑炎、坏死性肝炎和心肌炎等症状。李氏杆菌还易感染家畜和人,重者表现为脑膜脑炎、流产败血症和单核细胞增多,轻者表现为结膜炎。鸡李氏杆菌病引起鸡散发性败血症,死亡率通常较低,但有时也可高达52%~100%。本病死亡率高低常与是否存在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有关。病 原李氏杆菌是一种球杆菌,大小为0.4~0.6μm×0.5~2μm,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可长成长达3~30μm的菌丝。普通琼脂培养出的菌体较体内和含1%葡萄糖琼脂培养出的小,菌体一般为0.4~0.6μm。菌体多呈单个散在排列,有时呈V字形成对排列,有时呈短链排列。李氏杆菌在22℃和37℃时能生长,22~25℃时可形成4根鞭毛,具有运动性。而在37℃时菌体一般不长鞭毛或只长单鞭毛,运动性减弱以至消失。本菌无芽胞、一般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但是,在血清葡萄糖蛋白胨中能形成粘多糖荚膜。老龄培养物有时脱色为阴性,菌体染色常呈两极浓染,容易误认为是双球菌。本菌属需氧兼性厌氧菌,在普通琼脂上生长不好,在含血清或血液的琼脂上生长较好,在血琼脂上生长形成狭窄的β溶血环。当培养基中含1%葡萄糖及2%~3%甘油时生长更佳。用亚碲酸钾琼脂37℃培养24h,呈圆形、隆起、湿润,直径平均为0.6mm的黑色菌落。此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据报道,胰蛋白胨琼脂是培养和保存活菌的最好培养基,菌体在此培养基上具有纯净透明的特点,低倍镜下菌落有细腻的表面结构和蓝绿色的特殊光泽。肉汤培养呈均匀浑浊,有颗粒状沉淀,不形成菌环及菌膜。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细菌沿穿刺线呈弥散性生长,距琼脂表面数毫米处出现一个倒伞形生长区,呈松树状。李氏杆菌生长范围为pH5.6~9.8,当小于pH5.6时会死亡。此菌无耐酸能力,在糖发酵管中分离不到活菌。生长温度为25~42℃,一般选择30~38℃培养。动力观察的最佳温度为22--25℃培养。能发酵多种糖类,对葡萄糖、水杨苷,37"C24h内产酸,对乳糖、麦芽糖、蔗糖、阿拉伯糖、山梨醇、甘油和糊精等3~10天产酸或不发酵,而对棉籽糖、肌醇、菊糖、甘露醇等不发酵。甲基红、MR、VP、过氧化氢酶、七叶苷、接触酶阳性。尿素酶、明胶、 H2S试验阴性。不还原硝酸盐,石蕊牛乳在24h微酸,但不凝固。李氏杆菌对物理和化学因素抵抗力较强。在土壤、粪便、青贮饲料和干草内能长期存活。对碱和盐的耐受力较强,在20%食盐溶液内可长期存活,2.5%苛性钠经20min细菌才能被杀死。70%酒精、2.5%石炭酸经5min杀死。60~70℃经5~10min可杀死。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新霉素磺胺嘧啶钠敏感,其中敏感性最高的是氨苄青霉素。根据菌体O抗原和鞭毛抗原的不同,最初用凝集素吸收试验法曾查出本菌有4种抗原型(即Ⅰ、Ⅱ、Ⅲ、Ⅳ型),其中有的可再分为若干亚型,Ⅰ型见于猪、禽、啮齿类,Ⅳ型见于畜禽,人类4个型都可致病,在国外Ⅰ型和Ⅳ型有商品化抗血清。后来又鉴定了12个血清型变种。流行病学本病易感动物种类甚广,鸡、鸭、火鸡、鹅和金丝等对本病易感,其中以各种不同年龄的鸡更易感,多呈败血经过。实验动物中,小鼠、家兔、豚鼠对本菌易感,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易引起死亡;Anton试验表明,家兔或豚鼠点眼,24~36h后可出现脓性结膜炎。患病禽类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在禽类粪便和鼻分泌物中可检出此菌,但在蛋内不含此菌。本病的传播途径尚不完全了解。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及受伤的皮肤感染。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吸血昆虫可能是主要的传播媒介。李氏杆菌可在土壤中存活1~2年,并能抵抗反复冻融,接触污染土壤也可感染本病。李氏杆菌在禽类粪便和鼻粘膜中均可短期存在,通常因接触病禽而迅速传播此病。本病的流行特点为散发型,偶尔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低,致死率高(52%~100%)。发病季节多在3~5月份,冬季亦有发生。各种年龄的禽类都易感,但幼龄比成年禽易感,发病也较急,多呈败血经过。在冬季缺乏青饲料、营养不良,气候骤变,粘膜抵抗力低下,寄生虫或沙门氏菌感染、维生素A和维生素B缺乏时,均可构成本病诱因。临床症状李氏杆菌自然感染的潜伏期很不一致,一般为2~3周。本病主要危害2月龄以下的雏鸡。发病前无明显临诊症状,突然发病。病初精神萎顿,羽毛粗乱,离群孤偶,下痢,食欲不振,鸡冠、肉髯发绀,病禽严重脱水,皮肤呈暗紫色。随病程发展,两翅下垂,两腿软弱无力,行动不稳,卧地不起,倒地侧卧,两腿不停划动。有的则表现为无目的地乱跑、尖叫,头颈侧弯、仰头,腿部发生阵发性抽搐,神志不清,最终死亡,病程1~3周。死亡率可高达85%以上。鸡的李氏杆菌病多与寄生虫病、鸡白痢、鸡白血病等合并发生,可使症状复杂化。病理变化剖检可见败血症变化。脑膜和脑血管明显充血。心肌有坏死灶,心包积液,心冠脂肪出血。肝脏呈土黄色,肿大,并有黄白色坏死点和深紫色瘀血斑,质脆易碎。脾脏肿大,呈黑红色。腺胃、肌胃和肠粘膜出血,粘膜脱落呈卡他性炎症。有的腹腔内含有大量血样物。肾亦肿大、炎症变化。显微镜检查,在变性或坏死的区域可观察到大量的单核细胞浸润,坏死区及其周围可见革兰氏阳性杆菌。脑组织变化,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以及大脑髓质形成血管套。在败血症时,常见肝化脓灶及心肌变性。肝、脑病变区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特征。诊断鉴别1.病原学检查(1)涂片检查:采病死禽的血液、肝、脾、肾、脑脊髓液、脑组织等做触片或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有呈单个、V字形或并列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2)病原分离培养:取脑、淋巴结或肝等病料,接种于兔鲜血琼脂培养基、0.05%亚碲酸盐胰蛋白琼脂平板、0.1%葡萄糖血清肉汤、Martin琼脂斜面和Martin肉汤培养基中分离培养。在血琼脂上菌落周围有溶血环;亚碲酸盐琼脂上则呈黑色菌落;葡萄糖血清肉汤中呈均匀浑浊,有颗粒状沉淀,不形成菌环及菌膜;Martin琼脂斜面上可见乳白色、大小不一、圆形、边缘光滑、透明的小菌落;Martin肉汤中呈均匀浑浊,管底有黄色沉淀。(3)病原体鉴定:取典型的单个菌落经纯培养后进行生化反应。李氏杆菌能发酵多种糖类,如葡萄糖、麦芽糖、七叶苷、果糖、海藻糖和水杨素等产酸不产气。缓慢发酵乳糖、蔗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糊精、山梨醇和甘油。不液化明胶,接触酶阳性,甲基红与VP反应阳性。不形成吲哚,不分解尿素,不能还原硝酸盐。(4)动物试验:病料制成悬液,以普通肉汤(如胰蛋白酶大豆肉汤,脑心浸液)以1:1稀释,用研钵或匀浆器匀浆。将悬液通过腹腔、脑腔、静脉注射兔子、小鼠或豚鼠,可很快引起试验动物败血死亡。点眼,可出现化脓性结膜炎,不久发生败血死亡。2.血清学诊断血凝抑制试验(HIA)、补体结合试验(CF)、琼脂扩散试验(AGP)和免疫荧光试验(IFA)等可用于本病的诊断。但由于李氏杆菌的自凝性,以及它与金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有共同抗原成分,易出现交叉反应,所以在运用血清学诊断时受到很多限制。在国外血清I型和Ⅳ型有商品化抗血清可用于血清型鉴定。3.单克隆抗体检测病原菌(1)应用Farber等报道的诊断李氏杆菌鞭毛抗原的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程序,该法可在2--3天内从病料中检出李氏杆菌,此法不能确定李氏杆菌的种间差异。(2)Buttman研制的15株李氏杆菌属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构成的夹心ELISA检测方法,可于增菌后24h内报告阳性结果,最低菌浓度检出为5×105/ml。(3)焦新安等研制的C11、B11和B153株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ELISA的方法可快速检测出李氏杆菌。(4)范江洁于1995年研制的3株单克隆抗体(LJl0、ALM5和LBll),具有种间特异性。用LJIOA做包被抗体和酶标抗体建立的夹心ELISA方法,测定人工模拟肉样至少可测出含5个/g细菌的样品,并在48h得出结果。(5)细胞株EM-TG1能稳定分泌抗单核细胞增生李氏杆菌的特异单克隆抗体,以此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建立的夹心ELISA方法能于20~24h内检测出含8~10个/g(ml)细菌的样品。并可区分单核细胞增生李氏杆菌与非病原性李氏杆菌。4.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检测李氏杆菌的方法Datta等研制成功的β溶血性李氏杆菌特异的DNA探针,以核酸杂交和PCR方法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氏杆菌,用核酸探针技术检测李氏杆菌,每克样品中污染一个细菌即可检测出来,十分敏感、特异,且缩短了检测时间。到目前为止,许多快速检测方法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要能在实践中快速、特异、方便地检测此菌的方法仍有待于继续研究。防治措施预防李氏杆菌病,需加强饲养管理,禽舍定期消毒。本病对幼龄雏危害较大,因此加强育雏期的管理,提高机体抵抗力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同时,注意环境卫生,做好防疫消毒工作,及时发现清除死鸡,隔离治疗病鸡。场地、用具等用3%石炭酸、3%来苏儿、2%火碱、5%漂白粉等严格消毒。注意周围的疫病信息,防止把病畜禽带入场内。发病后,要选用敏感药物。氨基青霉素和苄基青霉素G对本病菌有抑制作用。链霉素有较好治疗作用,但易产生抗药性。有报道使用四环素粉剂,按0.06%~0.1%混入配合饲料内,连续用药3~5天。庆大霉素注射液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每只雏鸡5000~10000单位,肌注,每天1次,连续用药2~3天,有较好治疗作用。同时也要重视其他病毒性、细菌性疾病的合并感染,做好早期预防工作。
畜牧导航: 养鸡资讯   鸡价格行情   养鸡技术   鸡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鸡问答
  • 上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