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supinator syndrome |
拚音 | XUANHOUJIZONGHEZHENG |
别名 | 前臂背侧骨间神经麻痹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肌肉疾病与损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旋后肌综合征是由于桡神经深支在穿过旋后肌深浅层之间时受到压迫产生的一组症候群。桡神经深支也叫前臂背侧骨间神经,故该病也有人称之为前臂背侧骨间神经麻痹。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引起旋后肌综合征的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肘部扭挫伤。局部组织损伤出血、机化后因粘连疤痕而形成纤维束带。②长期劳损,使局部组织变性、肿胀、肥厚。③肘部类风湿关节炎、肘内翻。④或由于局部新生物压迫,如脂肪瘤、纤维瘤或血管瘤等。使得桡神经深支受到压迫,都可致本症。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旋后肌是前臂的旋转肌,它起自肱骨外上髁,肌纤维向下外,绕过桡骨的后外侧,止于桡骨上1/3前面。旋后肌分深浅两层,两层之间有桡神经深支通过。旋后肌的功能是前臂旋后,当屈肘时由于有肱二头肌的协同作用,旋后力量较强,前臂旋后力大于旋前,因此生活中,旋转门把、拧紧螺丝等操作都是由旋后动作来实现的。桡神经在上臂远端,发出肌支至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在肘关节处相当于肱桡关节水平,它又分出浅支和深支。浅支主要为感觉纤维,深支则进入旋后肌深浅层之间,主要支配前臂伸肌群的运动。桡神经深支进入旋后肌处有一半圆形纤维结构,称为旋后肌腱弓,它是旋后肌浅层近侧端的艘性边缘。它起自肱骨外上髁的顶部,纤维呈半圆形,抵止在外上髁的内侧,形成两端高中间低的弓形结构。从解剖中发现,旋后肌腱弓的厚度及其容纳神经的间隙差别较大,有人认为,此处神经容易受压。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本症发病缓慢。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麻痹多不完全,只有运动障碍,没有感觉障碍;肘部外侧疼痛和放射痛;局部压痛明显;桡神经深支所支配的肌肉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尺侧腕伸肌、伸指总肌,伸小指肌,固有伸食指肌,拇长、短伸肌乏力,有时可发现局部肿胀或触及包块。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X线检查:局部密度减低(脂肪瘤),或肱桡关节骨性改变,均有参考意义。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一、桡神经高位损伤:桡神经若在肱桡关节平面以上损伤,如髁上骨折、臂丛神经损伤、胸出口综合征及颈椎病等,不仅表现有桡神经支配区的运动障碍,而且还表现有感觉障碍。 二、肱骨外上髁炎:某些所谓顽固性网球肘,对封闭治疗效果不好,要考虑是否为旋后肌综合征。它们之间的鉴别:网球肘疼痛和压痛在外上髁,比较局限,而且没有运动障碍;旋后肌综合征压痛在桡骨头区明显,前臂旋后时肘部痛,令伸直肘关节,使中指抗阻力伸直时,肘部疼痛加重,即中指伸直试验阳性。另外,肌力减弱,前臂肌萎缩,肌电图检查呈现神经源性损害也支持对旋后肌综合征的诊断。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一、非手术治疗: (一)固定:急性期患者可用三角巾悬吊或石膏托固定以促进局部之炎症吸收、肿胀消退。 (二)局部封闭。 二、手术治疗:经非手术治疗,两个月后症状仍不缓解,应行手术探查。手术方法:自外上髁上约5cm起经过外上髁,绕向后外侧到桡侧腕短伸肌和伸指总肌之间作一长约10cm切口。在上臂远端外侧肱桡肌和肱前肌,两者之间显露桡神经干,结扎桡侧返动脉,将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牵向外侧,桡神经深支被桡侧腕短伸肌内缘覆盖,将该肌从外上髁起处切开,向外牵,游离神经,且其进入旋后肌腱弓内。将桡侧腕短伸肌与伸指总肌分开,可看到旋后肌后缘,将腱弓和旋后肌浅头纵形切开,根据情况,切除肿物,松解狭窄,解除粘连。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1.内服药:舒筋活络为主,可用大活络丸。 2.外用药:可贴宝珍膏或万应膏。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1.痛点分筋法:于疼痛部位,屈拇置筋结之上,深压着骨,稳力分筋2~3次,可重复1次。 2.屈肘旋转:术者左掌托患肘,右手握患腕,屈肘旋前、旋后各20次,可重复一次。 3.用拨筋法和整理法做最后整理。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