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褥疮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褥疮

  
疾病名称(英文) bedsore
拚音 RUCHUANG
别名 中医:席疮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皮肤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本病多见于瘫痪和长期卧床患者,由于局部组织的血管神经受压,发生营养障碍所致的皮肤全层坏死。由于皮肤血管神经长期受压迫,影响局部血液运行,发生营养障碍,引起组织坏死,机体衰弱及局部抵抗力减弱者,易于发病。
中医释名 多发于尾骶、肘踝,背脊等容易受压部位,以局限性浅表皮肤破损,疮口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
西医病因 本病的形成多由于皮肤血管神经长期受压迫,影响局部血液运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而引起的组织坏死。
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久病气血亏损,受压部位气血瘀滞,血脉不通,经络阻隔,肌肉筋骨失养则溃腐成疮。
季节
地区
人群 多见于瘫痪和长期卧床患者。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褥疮多因久病卧床,气血运行失畅,肌肤失养,长期摩擦,皮肤破损。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使气血瘀滞,血脉不通,肌肤失养则皮肤苍白或红,轻度肿胀,或色紫暗、破溃、全身衰弱无力、纳差。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属气血亏虚,脉络阻滞。毒邪内侵,毒人营血,蕴伏血络,气血阻滞,肌肤失养故见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肌肉、骨骼形成坏死,缠绵难愈。总之,本病多闪气血虚弱,气滞血瘀所引起。
1.气血虚弱
证候:本型相当于初期,皮肤苍白,灰白或青红色,境界清楚,中心颜色较深,全身衰弱无力,纳差,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辨析:①辨证:本病多见于初期,皮损苍白,红赤,溃坏,脉沉细为辨证要点。②病机:气血虚弱,脉络不通,肌肤失养则皮损苍白或红赤,色暗,溃破。脉沉细为气血虚弱之象。
2.气滞血瘀
证候:本型相当于后期;皮损表面起水疱,破后溃疡,肌肉、骨骼表面形成坏死,缠绵难愈。舌质暗,苔薄,脉涩弦。
辨析:①辨证:本型相当于后期,皮损起水泡,破后形成溃疡,缠绵不愈,舌质暗,苔薄,脉弦为辨证要点。②病机:气血亏虚,气血瘀滞,血脉不通,经络阻隔,肌肉筋骨失养则水疱溃烂,肌乱骨骼形成坏死,疼痛。脉涩弦为气血瘀滞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1.见于久病卧床或昏迷不能自动翻身的患者。在接触床褥的身体背面的突出部位,皮肤苍白,灰白或红色,边界清楚,中心颜色变深。 2.好发于枕骨部、脊柱、肩胛、坐骨结节、骶骨、股骨粗隆、足外踝及跟部等。 3.病势急速进展,在皮肤表面发生水疱,破后形成溃疡。处理不当,皮损扩大蔓延,向深部侵及肌肉,骨骼形成坏死。易继发感染或血行播散引起败血症。自觉疼痛。 4.起病较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发病 本病病程长,经过缓慢,持续十年或数十年甚至有迁延终身者。
病史
症状
体征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见于长久卧床不能自动翻身的患者。主要发生于接触床褥的身体背面突出部皮肤,如枕骨部、脊柱、肩胛、坐骨结节、骶骨、股骨粗隆、足外踝及跟部等。
2.局部受压迫后,皮肤初成苍白、灰白或红色,边界清楚,中心颜色较深,病势急速进行,可于表面发生水疱、破后形成溃疡,若不及时处理,创面可蔓延扩大,并向深部侵犯,侵及肌肉,骨骼,形成坏死,易继发感染或血行播散而引起败血症。此外,亦有呈干性坏死而无水疱形成者。
3.自觉疼痛显著。
(二)体征
久卧床不能自动翻身,接触床褥身体的背面发生水疱,破后形成溃疡,久不愈合及疼痛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三)临床分期
1.初期: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不能自动翻身,好发于骨突部位,如骶骨、枕骨、脊柱、肩胛、坐骨结节、股骨粗隆,足外踝及跟部等处。受压皮肤最初苍白、灰白或者红色,境界清楚,中心颜色较深。
2.后期:病势急速进行,可见表面发生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不及时处理,创面蔓延扩大,向深部侵犯,肌肉,骨骼形成坏死,或继发感染,血行播散而引起败血症,自感疼痛。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的痈疡,多因肌肉注射染毒所致,有发热,局部肿痛,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等症。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一、全身治疗
1.注意局部护理,经常让患者改变卧位,定时翻身,每1~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铺平整柔软,关节突隆部位放置气圈或棉垫等。
3.经常使用皮肤保护剂如50%酒精、10%樟脑酒精涂擦局部后再撒布滑石粉。
4.加强营养,大量补充维生素类,若局部已成溃疡,则按一般伤口处理,可用抗生素软膏。
二、局部治疗
1.初期治疗原则为促进局部充血,改善血液循环,注意消炎杀菌,防止继发感染。如褥疮软膏(樟脑5.0g,鱼石脂10.Og,没药酊2.0g黄凡士林加至100g),局部外敷,每日1~2次。适用于未破溃褥疮。
2.局部已形成溃疡:则用杀菌收敛软膏,可用褥疮软膏Ⅱ号(硫酸5.0g,醋酸铝10.Og,没药酊2.0g,白凡士林加至100.0g),局部外用,适用于已破褥疮。
3.呋喃西林粉。
方法:将呋喃西林粉撒到疮面上,使创面暴露,上药3~4次/日,该药具有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有强烈抑制杀菌作用。
三、激光疗法
氦-氖激光照射治疗褥疮:
治疗方法:照射前先将病灶上的敷料去掉,然后光斑射准创面,距离15~30cm,输出功率1Omw,聚焦后光斑直径O.5cm,以创面大小分别照射1~3个点,每点照射15~20分钟。
中医治疗 一、辨证选方
1.气血虚弱
治法:补益气血,通络润肤。
方药:《正体类要》八珍汤加减。当归20g,川芎20g,白芍15g,熟地30g,党参20g,白术10g,茯苓30g,丹参30g,红花10g,银花30g,陈皮10g,连翘15g,甘草10g。若肉腐溃破加花粉白芷桔梗托毒排脓;发烧加地骨皮20g,羊角2g;口渴加生石膏30g。
2.气滞血瘀
治法:益气化瘀,透脓止痛。
方药:《医宗金鉴》托里透脓汤加减,党参15g,黄芪30g,当归30g,白术10g,穿山甲10g,皂角刺15g,白芷10g,青皮10g,鸡血藤30g,伸筋草30g,花粉30g,地丁20g,甘草10g。若流水恶臭,加黄柏10g,泽泻20g,紫草30g;大便干结加大黄10g(后下);食少、咽干加焦三仙各30g,知母10g。
二、外治方
1.局部红肿者,外用紫草茸油涤擦,或紫色消肿膏薄敷。
2.溃烂初期,疮面表浅者,化毒散软膏或紫色疽疮膏外用。
3.疮面有坏死组织,炎症仍有扩散,坏死组织与健康皮肤分界不清者,宜用紫色疽疮膏、化毒散软膏各等量,混匀外敷。
4.坏死组织已深达肌肉或更深而形成窦道者,宜用红色药捻蘸紫色疽疮膏插入疮口丸外加盖化毒散软膏。
5.坏死组织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而且开始脱落时,宜用紫色疽疮膏,化毒散软膏,甘乳膏各等量,混均外敷。
6.坏死组织已脱落,疮面新生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时,宜用甘乳膏80g,紫色疽疱膏20g,混匀外敷。
7.新生肉芽组织良好,疮面边缘已有上皮生长时,宜用珍珠散薄撒疮面,再用甘乳膏制成油纱条敷盖。
8.用药期间,疮面周围出现湿疹样变化时可用祛湿散、甘草协调敷。
中药 十全大补丸每次1丸,2~3日/次;归脾丸每次1丸,2~3日/次;人参养荣丸每次1丸,2~3日/次。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在治疗中应特别强调患者与医护相配合
1.本病因长期卧床,使病人失去治疗信心,要向患者家属说明床头护理的重要性,要勤换病人尿湿的床褥和衣被,翻动体位。
2.每天用热毛巾擦受压部位一次,每周温水浴1~2次;加强营养,保持心情舒畅。
3.后期溃烂渗出有继发感染者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同时,可服用银花、连翘、大青叶、地骨皮、黄柏、玄参、桔梗、白芷、甘草水煎服。病人营养差及免疫功能低下时要加强营养,用西药营养细胞及增加机体免疫的同时,可口服黄芪、当归、西洋参、焦三仙、山萸肉、枸杞子、白术、山药、丹参、紫草、甘草等中药汤剂以增加免疫力。
二、西药外用配合中药内服
稳定期药物直接外用,疗效明显。如:呋喃西林粉,青霉素(青霉素过敏的患者禁用),扑尔敏,维生素C等研面撒到疮面上,有杀菌止痒作用。中药内服重在益气养血通络润肤,药如当归、生黄芪、鸡血藤苦参、银花、炮山甲、路路通生地、丹参等。
三、中药外用配合西药内服
后期不宜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外用以免引起疼痛,红肿等。中药制剂外用(粉或糊剂)具有无刺激、无毒且疗效稳定,直接的作用。选药:黄柏、大黄、龙骨、珍珠粉、制乳没血竭冰片、紫草等。西药内服旨在营养细胞增强免疫功能,药如细胞色素C,人体白蛋白,维生素C、A、D、E等。
护理
康复
预防 1.注意局部护理,经常让患者改变卧位,定时翻身,每1~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铺平整柔软,关节突隆部位放置气圈或棉垫等。
3.经常使用皮肤保护剂如50%酒精、10%樟脑酒精涂擦局部后再撒布滑石粉。
4.加强营养,大量补充维生素类。
历史考证 其病名首见于《外科启玄》:"席疮乃久病着床之人,挨擦摩破而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