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benign monoclonal gammaglobulinopathy
|
拚音 |
LIANGXINGDANKELONGBINGZHONGQIUDANBAIBI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又名未定性单克隆球蛋白病,特发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等。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因某些感染、肿瘤、自身抗原等对某一B淋巴细胞克隆的刺激,而导致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的增多。部分患者于数年或十年后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淀粉样变等,故有学者认为本病是浆细胞病的前期表现。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本病有两个特征:①患者增多的血浆免疫球蛋白或尿轻链蛋白具有单克隆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产物的分子特征,血清中出现结构均一的M蛋白。②无B淋巴细胞肿瘤或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浆细胞病的表现。很少在青春期前发病,对正常人的调查,发现血清M蛋白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5岁者约1%,>70岁者约3%,>80岁则可达10%。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无合并症时,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无任何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的浸润表现。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血中单克隆M蛋白含量稳定多年不见升高。M蛋白最常见的是IgG,其含量常<30g/L、其次是IgM、IgA或轻链型,含量常<15g/L、双克隆IgG+IgA、IgG+IgM或三克隆IgG+IgA+IgM较少见。骨髓中成熟浆细胞可增多,但<10%。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本病系良性疾病可稳定多年而无临床表现,毋需特殊治疗。但患者需长期随访观察,除外浆细胞病。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