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热入血室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热入血室

  
疾病名称(英文) attack of blood ventricle by heat
拚音 RERUXUESHI
别名 西医:产后感染,子宫炎症,月经期感冒,精神疾病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证为临床常见的急重证候,多由月经来潮或适断,感受外邪,邪热内陷,与血相结,正邪相争,发展而成。证属正虚邪实之候,正虚,是正气不足,邪入于里,尚能抗邪;邪实,则为邪热内传,与痰血相搏。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证为临床常见的急重证候,多由月经来潮或适断,感受外邪,邪热内陷,与血相结,正邪相争,发展而成。证属正虚邪实之候,正虚,是正气不足,邪入于里,尚能抗邪;邪实,则为邪热内传,与痰血相搏。其病位一般以胞宫(子宫)为主,然往往波及其他脏腑与经络,如肝脏、冲脉、任脉等,使病情显得错综复杂。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往来寒热如疟状,胸胁满闷或疼痛,或小腹硬痛,神志失常,夜间尤甚,或身体灼热,心烦不寐,舌绛,月经或少或多,或中途停止。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和解枢机、扶正祛邪、泻热除实,活血化瘀。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小柴胡汤:柴胡15克、黄芩9克、人参9克、半夏9克、炙甘草9克、生9克、大枣l2枚。本方适用于邪热内陷与瘀血相搏于血室者。
以上方药、以水24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2.加减变化:临床可根据血结的不同部位,进行不同的加减治疗。若血结在下,少腹硬痛者,宜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大枣,加生地12克、丹皮l0克、赤芍12克、仁9克;血结在上,胸胁满痛者,可加赤芍12克、红花9克、桃仁9克、海蛤12克;心营热盛,身体灼热,心烦不寐,或谵语舌绛者,加犀角6克、生地12克、丹参12克、连翘12克、黄连6克;热入血分,迫血妄行,吐血、衄血者,加生地12克;丹皮l0克、白茅根30克;寒热不退,热势较高者,加银花12克、连翘12克、蒲公英15克,并可据证配合使用三七片、穿心莲片等内服。
(二)饮食方法
1.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可进高蛋白,多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
2.热势较甚者,可以梨汁、荸荠汁、汁、鲜芦根汁或西瓜汁做饮料,并可配合一些清热解毒的食品。
3.忌食油腻、生冷、辛辣、酸性及不消化食物。
施治要点:
(一)本证正气不足,热入血室,按一般施治常规应和解枢机,扶正祛邪。然结合临床,若正虚不甚,则不宜扶正,可于小柴胡汤中去掉人参、甘草、大枣,而加用凉血祛瘀药物如丹皮、赤芍、桃仁、红花等;如邪气衰减,病势锐挫,正虚明显,则加用扶正药物。
(二)本证与外感病中妇人经水适来适断有关,并有神志症状和少腹硬满,或疼痛
等。在此基础上,若病人发热恶寒,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者,是表证已罢,邪热深入血室,与瘀血搏结,可刺期门,以泻热去实;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如疟状者,则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扶正祛邪。视疾病发展变化,先后治法,当予明辨。
(三)本证病变重点在下焦,因而在治疗方面应注意勿犯上、中二焦,亦不可使用
汗、吐、下法,以免伤阴损阳、戕伐胃气,引起病情恶化。
(四)本证病情较为复杂,病变在发展过程中,可涉及到其他脏腑经络。故治疗时亦应兼顾其他脏腑,如疏肝理气、活血调经等法则可适当选用。
(五)本证治疗以内服汤药为主,亦可配合针剂、推拿、饮食及其他调护措施同时采用。对于某些有神志症状的患者,心理疗法亦甚为重要,应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同时进行,不可忽视。
中药
针灸 取穴期门等,针用泻法,每日1~2次。
推拿按摩 于肝区及少腹区轻轻按揉,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以上方法,有活血化瘀,泻热去实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本证病情较重,要加强护理。如寒热往来,热高不退,应采取降温,并注意神志表现:腹痛较甚,可用热水袋敷腹部,或用茴香食盐炒热布包后热熨痛处,以减轻疼痛;保持大便通畅,以祛除血室瘀血,如发生便秘,可服蜂乳、或用番泻叶煎水服。
2.病室要注意通风,但要避免风寒直接吹袭;病室环境应安静、整洁、舒适、避免喧哗、吵闹,以利病人休息和保持情绪上的稳定。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