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alcoholic poisoning
|
拚音 |
YICHUNZHONGDU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毒及化学损害,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乙醇中毒主要由口服过量的乙醇而引起的中毒。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乙醇在体内蓄积较少。毒性作用主要为麻醉作用,可能原因是其降解产物乙醛抑制了醛脱氢酶,使参与睡眠生理活动的重要神经递质5-羟色胺代谢发生反常。急性中毒呈现神经精神症状,慢性中毒主要影响消化系统,特别是肝脏和神经系统。乙醇又称酒精。乙醇中毒主要由口服过量引起。乙醇用于化工、制药、合成橡胶、化妆品、塑料、合成纤维等。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急性职业中毒尚未见报道。长期接触高浓度乙醇可发生头痛、头昏、易激动、乏力、恶心等症状。乙醇蒸气对眼、上呼吸道粘膜有轻度刺激作用,反覆长期接触可使皮肤干燥、脱屑、皲裂和发生皮炎。
|
体检 |
口服急性中毒者,进入体内的乙醇首先作用于大脑皮质,表现为兴奋,进而皮质下中枢及小脑受累,病人步态蹒跚、共济失调等运动障碍,乃至昏睡,最后由于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受抑,病人呈深度昏迷,呼吸表浅或呈潮式呼吸体温下降。血中乙醇浓度达0.4%—0.5%时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长期酗酒致慢性中毒,可见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慢性胃炎、胰腺炎、脂肪肝、肝硬化。尚可出现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心肌损害,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智能减退、情感障碍、痴呆、精神病等。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乙醇中毒致昏迷者,需与安眠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所致昏迷相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一般酒醉可不必治疗,应注意保暖。严重中毒者应用1%碳酸氢钠或盐水洗胃,同时给予补液和B族维生素,防止因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