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布中国
缺铁性贫血疾病负担和诊疗现状研究的成果。研究发现,我国存在显著的缺铁性贫血疾病负担。
据了解,该研究于2011年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起,研究人员回顾了2006-2011年间发表的163篇中文学术论文,分析了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共24家三级医院提供的91个临床病例,同时对上述五个城市的44位资深临床医师(肾脏科、血液科、妇产科)进行了调研。
铁缺乏是贫血最常见的原因,缺铁性贫血是危害我国人群健康、造成医疗负担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我国公共卫生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学教授胡善联教授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宝副教授介绍说,据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的统计显示,中国因缺铁性贫血导致的伤残调整生命年(伤残调整生命年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生命年)损失达2,479,000年,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印度。因此加强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与治疗对减轻我国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而妇女儿童以及慢性肾病患者是推进缺铁性贫血防控的关键领域。
胡善联建议:“我们要加快制定并推广缺铁性贫血的全国性诊疗指南,促进对临床医师的培训,同时开展对静脉注射铁剂的卫生经济学研究以进一步评估其卫生经济学价值,推动临床规范化治疗。”
铁是人体内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维持很多主要代谢功能所必需的重要生命元素。全球约24.8%的人口患有贫血,中国的贫血患病率约为20.1%,其中半数是由缺铁导致的。缺铁和贫血是许多严重疾病常见的并发症,这些疾病包括慢性肾病、慢性
心力衰竭、化疗引起的贫血、炎症性肠病、大量月经出血和
产后出血。其中慢性肾病患者、育龄妇女、怀孕妇女、发育期儿童中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会上,北京医院肾脏内科主任医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吴华教授指出:“缺铁性贫血会严重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加住院甚至死亡的风险,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数据显示,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慢性病患者的医疗费会增加30-40%。因此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病人血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延伸阅读:
该项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
1、肾脏内科和妇产科的病人,特别是正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病患者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较高。肾脏内科和妇产科平均每周接诊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人数远高于血液科;
2、临床医师对缺铁性贫血诊疗指南的了解和应用有待加强。调查发现,妇产科医师对缺铁性贫血诊疗指南的了解和应用显著低于肾脏内科和血液科医师。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值在不同科室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同一科室医师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3、静脉注射铁剂的疗效优于口服铁剂,且副作用更小。与静脉滴注
右旋糖酐铁相比,静脉注射蔗糖铁起效快,能快速提高血红蛋白水平,疗效更好。尽管静脉注射铁剂的价格高于口服铁剂,但并非影响诊疗的主要因素,疗效仍是临床医师决定治疗方案时的首要考虑因素。
记者:蔡熊更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