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智慧是属于发现
    

黄帝内经:智慧是属于发现

我对于黄帝内经和现代科学的有出入的看法,我对于现代人对黄帝内经的看法,我认为我们几乎不能理解黄帝内经是如何形成,是因为我们已经先前被灌输现代教育的意识下,已经偏离了我们原有的另一种智慧。这是我的看法,也是我的猜测,所有的智慧都是“被发现”出来的,黄帝内经是一种别于科学的智慧产物,主要是因为它“被发现”的方式不同。

首先我要说的是现在人们往往习惯把“思维方式”挂在嘴边,我认为这是严重的错误,因为这里所谓的“思维方式”其实都是“先前把自己灌输总总的知识”然后以这个经验来认识别的知识,而所发现的“智慧”便局限在那个“思维方式”,对认识黄帝内经其实十分有限以及不适合。也可以说,为什么中国不能产生科学,同样的道理。

所以我说真正的智慧是属于“发现”的产物,任何所谓把总总他人所理解的智慧灌输于自己而然后由自己所梳理的智慧并不是智慧而是细述故事(story telling)而已。所以一个人的智慧不是看他可以细述多少而是新发现多少。对于现代人,尤其是读书人,他们的智慧大都是细述故事。

回到先前我要说黄帝内经和现代科学的智慧不同,是其发现的方式不同,因为我认为智慧是要靠“发现”才完整,只有明白它是怎样发现,我们才能走入正途。这里我提供简单的看法,在这几天不断磋磨自己的想法,因为我发现自己始终无法正确地给出大家一个完好的答案,连自己也不满意,请大家批评,谢绝不明就里。

被发现的智慧:感官相应发现型 vs.捕捉理清发现型
对于黄帝内经的成书之谜,现在绝大部分的解毒法都是捕捉理清发现型的模型,到头来都是越捕捉越清晰反而越偏离我们应有的感官相应发现型的形态。这是我的见解。

感官相应者,是其五官能相应色,香,味,触,声之;五官之上,是感官相应于五官之外;常人视之无光,嗅之无气,尝之无味,触之无物,听而无声,更何况五官之外也,非亲身体会而能开悟也。感官相应之人,遇他人所细述而相应其感官,或为容貌动作,或为文字图像,或为言传音乐,即能感其色,香,味,触,声之或之上,细述色即相应视于目,细述香既相应嗅于鼻,细述味既相应尝于舌,细述触既相应于皮,细述声既相应于耳,或细述既相应于五官之外,如色,香,味,触,声而能感其相应于脏腑,故能言五色,五香,五味,五触,五声相对其脏腑之出入,非有fo道修为而能发现,智慧也。

捕捉理清者,捕捉视之可见,嗅之有气,尝之有形,动之有物,听而可闻,阐明以理清真相,光入目为视,气入鼻为嗅,味入舌为尝,物碰皮为触,声入耳为听,五官之外,理清其可捕捉之真相,事出必有因也,有实成名,无实成理,是以名理代替感官而清晰。捕捉理清之人,遇他人所细述而能捕捉其理,以名理制名理,以名理捕捉其细述,非以理清而能发现,智慧也。

怎么说明智慧发现是感官相应发现型和捕捉清晰发现型的分别呢?我又是以什么来推断这种说法呢?其实这是我自己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下我明白自己的言论其实是自打嘴巴,因为我也是在一个框框里看待事情,希望大家可以明白,谢绝不明就里。

我对中医的一点看法
其实在科学领域,我觉得它应该分为“使用者”和“发掘者”,好比数学用的方程式,用的人其实只是使用已经被人归化好的方程式,只要死背那个方程式,那么用的时候就不会有问题,而很多会用的人并未必能够发明这些方程式。在中医也一样,沿用已经归化好的中医方程式只要记得就可以活用,但是会用也未必会发明,不幸的是中医不如科学那般,我们已经丧失了重要的“发掘者”,如果中医分上工和下工是不够的。而且,科学领域在中国也难有“发掘者”,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而且,两方面的“使用者”自己本身也很有问题,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又要怎样解决?请看这篇文章的开场白。

千万不要把自己灌输成知识水桶,如果你自己无法从中得到自己的新发现。

参考:(这些都是我在谷歌搜到的)
比较中西医学认知方法的异同
关于《黄帝内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
中西方传统绘画的不同土壤
黄帝内经: 生命科学的一座丰碑

。。。折腾了几天终于好了,由于我的文法不好和词汇有限,请大家见谅。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